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二丫头她爹抬手打断了还要再说的赵三,冷冷道:“你一个下人,在背后如此说前主子的是非长短就不该,我们家都是忠厚老实人,你走吧,我就当从来没见过你,亲事本就没有正式定下来,就算了!”
赵三呆住了,还要分辨什么二丫头的爹哪儿还肯听?直接将他赶了出去!
赵三又气又恨,只觉得今天真是什么都不顺。
他可没有想到,更不顺的还在赵府等着他呢!
赵老爷这些日子以来真可谓是焦头烂额水深火热!心里头憋着一肚子的气在呢!
赵三可算是撞在了枪口上。
他一回赵府,赵管家立刻命人将他结结实实的捆了,打了一顿交给人牙子,命远远的卖到盐场去做苦力。
那种地方进去了,这辈子就别想再出来。
转眼一个月,连记榨油坊投产开业了。一应事务按照之前说好的由李三合与王五管理,其中以李三合为主,记账则是王五在记。
又多了一个竞争对手,其他三家榨油坊的管事当然会去瞧一瞧看一看,打着“恭喜”的旗号探听敌情。
出乎意料的是,连记榨油坊的作坊不像别家的那样只是搭建个棚子半封闭的,而是安置在拱形高顶的青砖大瓦房里,而且还对外保密,不让人进去参观。
对此三家管事都无所谓的笑笑,过后三人还嘲笑了几句,说连记真是太小心了,他们可都是老前辈,难不成还向他偷师?
遂没把他放在心上。
李三合又按照连芳洲说的跟那三位透了点口风,说自家刚开张,原料不足,收购黄豆和花生的价格会比他们每斤多一文钱。
那三人听了当然不会有什么意见,反而在肚子里笑话连记傻。
要知道利润空间是一定的,收购原料的价格提高了,利润自然就薄了。
收购黄豆花生你可以提价,卖油还能提价不成?提了价谁还买你的油啊!
有一家的管事还十分大度的将手一挥:“李管事要是愿意的话啊,一斤提高两文钱收购我们都没有意见,让乡亲们也多赚几个辛苦钱嘛!你们说是不是!”
那两人都呵呵的玩笑着说是。李三合嘴里好脾气的也笑着谦虚,倒更博得他们几分好感,心里也越不拿连记当回事。
连记收购价比别家每斤多一文钱的事儿如一阵风般很快传遍,大家自然将连记作为首选买家,争先恐后的挑着扛着到连记来卖,生怕来得晚了又恢复了市价。
一斤多一文,一百斤就是一百文,能买够吃几个月的盐巴,也能给全家人扯布料添一身衣裳。
还有,也能买上两斤油。
因为出油率低,油的价钱并不便宜,一斤油得卖到四五十文钱。
所以贫穷些的人家里,油也是精贵的东西。放油炒菜会被婆婆骂死的,只能煮熟了滴几滴而已。
络绎不绝的人来连记卖黄豆花生,三四个伙计检查成色、过秤、入库、算账忙得脚不沾地,王五也过来帮着算账付款。
卖了黄豆花生,少不了现成买一罐油回去。
旁边放着一个白瓷缸,盖着盖子,打开一看油香扑鼻而来,清幽幽光亮可鉴,不见半点儿杂质。
不用问便可知道,这是品质极好的油。
若要买油,旁边还有不大不小可装两三斤左右的陶罐免费赠送装油。
虽说一个陶罐也就两三文钱,但赠送的不要白不要不是?况且油虽然精贵舍不得多用,但每天也是要用的。
家里条件好一些的,一个月也要用一两斤或者更多的。
刚卖了花生黄豆手里又有钱,人家掌柜伙计又这么热情的开口询问,几乎七成以上的人都买了一两斤,有的买更多一些。
卖油的伙计在装油的时候分量给的足足的,总会多给一些,于是旁人见了,又有不少原本不打算买的也买了。
买油的客户,基本都有回头客的可能,就这样不动声色的渗透,要不了一年的功夫,连记不但能站稳脚跟,必定还能赶超其他三家。
因为出油率高,也就相当于成本比别人少上一大截!
同样的法子连记能用,但别家没法跟。因为连记不会亏,别家却是赔不起!
口碑做出来了,自然就会有酒楼、大户人家、外地客商等上门,不愁没有生意可做。
连芳洲其实完全可以拜托苏家帮忙介绍大客户,甚至苏家也需要很多的油。但她没有那样做,她想凭自己的本事,不想样样都依靠苏家。
既然大家是合作的关系,如果她三天两头的求照顾、求帮忙,苏景和与方晴是不会说什么,保不齐下边的管事们不会对她生出轻视之心。
☆、473。第473章 榨油坊的事儿
后来苏景和与方晴知晓她开了榨油坊之后,到底埋怨了她一通太见外,让她每个月往苏家送两千斤,苏家上下加上好几家酒楼、秀苑,一千斤还不够呢,只是觉得她家榨油坊一个月产不了那么多才没多要。
方晴又跟连芳洲说笑说他们好些朋友感激她提供的棉花种子都想照顾她家榨油坊的生意,只是知道不愁销,便罢了。
连芳洲却是心中一动,待裕和县那年走上正轨之后,提拔了一个大伙计,让李三合前往双流县再建一家规模更大的榨油坊。
方晴知道了主动派了手下一名办事老成的管事帮着李三合做了许多事,也就是经过双流县这边的事儿,李三合从那位掌柜身上学到了许多,从此以后连记榨油坊全权交给他来管理。
不到一年的功夫,在邻近的县里又开了五家榨油坊,两年之间,开遍了整个大半片西南,总共达到六十家!
那个时候,李三合已经成为总管六十家榨油坊的大掌柜,连芳洲送了他一股,王五、王四、李四分管部分,每年得到的分红同样十分丰厚。
此是后话了。
再说当前,渐渐的那三家榨油坊也看出端倪来了,主要是自家生意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了影响,想不注意也难。
可连记并没有耍什么阴谋诡计,也没有降价,只不过不缺斤少两,分量不但给的足足的,并且都会多给那么一两勺。
这是连记大度,他们要是看不过眼也可以做。
事实上他们还真就看不过眼了,三家突然同时宣布降价,想要用价格战拖垮连记。
连记完全被动的应战,他们降多少连记也随之降多少,只不过照旧分量足足,然后多添加一两勺而已。
那领头的骑虎难下,一咬牙又降,不把连记拖垮誓不罢休。结果不到一个月,原本那三家中本钱最小的一家损失惨重经营不下去,不得不关门了事。
剩下两家不得已,两位掌柜带了重礼亲自上门求和。
李三合很老实的表示连记从来没有主动挑事,一直搜都是随大流而已,只要他们停止这恶性竞争,连记立刻便会跟随将价格调整到正常。
两家掌柜相对苦笑,暗自惭愧不已。‘
其实他们也看明白了,倘若连记不依不饶,反客为主穷追猛打,他们两家离关门大吉也不远了!
这些日子每天都在赔本,每一天可以说都是咬牙熬过去的,外地来要油的客户一下子多起来,又不能不卖!
再这样下去他们撑不了几天了,而连记稳稳当当的看不出任何不妥!
其实,连记多添两勺的策略只是针对散客,对于大客户并没有如此,大客户也不在乎这一两勺。
只要那三家老老实实的本分经营,不可能全被连记抢了生意。
可经过这么一场风波,除了倒闭的那家,剩下两家也元气大伤,连记以不可思议的速度奇迹般的跃居榜首,成为龙头老大。
连记榨油坊开张的时候,螺蛳山那边也全部都改造完成了。
原先长满深一丛浅一丛的杂草,冒着水泡的沼泽完全变了样。
四口波光粼粼的大鱼塘一口占地五六亩,塘与塘之间有很宽阔的塘基,打好了一个一个的树坑,等开春便会栽上杨树、杨柳、楠竹等吸水性强的树木。
鱼塘区四角都有一处装鱼饲料的仓库。东面一处两进的院落便是看塘人的住处。
再往东以及南面、西面各有一大片好几十亩被开垦成了菜地,专门种菜喂养鱼以及山上的鸡和山谷里的鸭子。
山谷中的溪沟也拓宽了,整个山谷中总共挖了十二处宽阔的浅滩,芦苇等已经载上了。
鸭舍已经建好,山上分布各个位置一共五处鸡舍也已经建成。
两边山上已经光秃秃一片,全部打好了树坑,只等着明年栽种。只有山顶有几株枝繁叶茂蘑菇伞盖似的大树青翠欲滴,十分惹眼。
山顶的房舍正在搭建,全部采用原木做材料,建好之后再在里边粉刷,不会透风漏雨,想来定是别致。
整个山包括鱼塘菜地那一大片地方,连芳洲打算用铁丝网栅栏全部围起来。
铁栅栏早已经预定做好,这两天正在雇人忙活着。
这边的事务连芳洲打算到时候交给李五来管着,另买了六七个人一起,平日里忙的话再从附近村子里雇人做一些粗活。
最重要的是,村子里的新房子也建好了,前后两进的院落十分宽敞。还有东西跨院各一座,以及一个小小的花园。
正屋一共五间两进,上下两层。厢房耳房一应俱全配套。
连芳洲还特意设计了十分干净方便的卫生间和洗澡间。有苏子季在,设计上可省了不少事儿。
西跨院用做客房,以及堆放一些杂物。
东跨院则是连澈的书房。不仅十分宽敞通透采光极好,院子里还堆起一座小小的假山,栽了梅树和修竹。又安置了两个半人高的大瓷缸,养着数尾颜色鲜亮的金鱼锦鲤。
书房里一应布置以明快整洁为主,颇显几分素雅之意。
连澈喜欢得什么似的,脸上的笑容阳光般灿烂,不知说了多少句谢谢姐姐。
搬新家这天,少不了要做几桌酒席宴请众乡邻。众人也都进去参观一回。
看到这院子屋子一切布置安呈,众人没有不羡慕笑着夸赞的。
祠堂和义仓已经在维修,学堂也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