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歌-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能是师生,张居正就是自命帝王师,结果怎样?皇上一个想不开,就把坟给掘了。

不能是朋友,嘉靖爷跟严嵩的关系,那可是在论的!好的跟一个人似的!结果怎么样?明明没敢贪一分银子,却叫你成为古今第一大奸臣。

也不能太低了,黄立极他们就是,圣上干什么都不管,圣上想什么、学什么、交什么人,他们都不敢管,结果怎么样?不但自己名声毁了,也没落下多少好处,新皇登基头一件事儿,就是把他们全给劝退了。

按老钱的心思,王猛和苻坚,才是古今君相第一搭伙。而且最妙的,就是王猛去世的早,叫当君主的心中,始终是个念想。趁着现在自己年轻,干脆退了吧,这样,自己就是千古名相。千古之下,再无人有这番激流勇退、知进退、识时务的名臣名相。

嘿嘿嘿,想到此,老钱绷了一早上的脸,忽然浮现出一丝笑意。

……

正月十五是年节的最后一天,正月十六是新开年的第一个办公日,老钱第一个来找小朱,但他来是向皇上辞行的。

“钱先生,你这是何出此言?”

小朱非常惊讶,老钱这些年,可以说非常圆满的完成了交办给他的各项工作。他绝对是一名合格的首辅大学士。

“回皇上,”老钱长身给皇上揖了一礼。“老臣忝为大明首辅四年,皇上对臣的倚重与信任,臣时感皇恩浩荡。但臣深感自己才疏学浅,不胜此任,是故,请辞首辅一职,以让位贤良,好致国事奋进。”

“不,不,不,钱先生,最近,也没什么人弹劾你啊?”

“呵呵,皇上,并非是因有言官弹劾,臣才请致仕滴。”

“那是为何?”

也不为什么,老钱知道,小朱隐忍韬晦了整整六年了,六年之中,国家各方面发展良好,现在,不论是民间,还是朝间,力求一战定乾坤的呼声越来越高。辽东,这块大明全体臣民的心病,已经到了该解决的时候了。

钱谦益知道,现在希冀一战定辽东,远远没到时机,但为了平息上下的舆论与心气儿,崇祯六年的夏天,大明君臣决定在崇祯七年,打上一仗。想想也是,都装孙子装了六年了,也是应该打一仗了。既然打仗,就只需要两方面人才,打仗的,理财的。像他这样的儒生,在国家战争机器全面开动之时,确实不适合担任首辅了。

况且,钱谦益也有一种急流勇退的名士觉悟。他当了四年多的首辅,国家财政、外交、军事、建设,各方面都发展的不错,此刻退下,完全可以将自己的历史定位定下来,一代名相。

这样的评价,是每一位人臣的最高理想。既然现在退下,能获得这个称号,那他便无论如何也要辞职了。如果现在不退,将来在处理战事时一旦出现失误,岂不是心血白费?

并且他也摸透了小朱的脾气,既然开战,一定会更多的听取孙承宗、温体仁的意见,这个时候提出辞职,等于是给自己找个台阶下,也替皇上解决了一个不大不小的难题。

“钱先生,无论如何,都多虑了,今年是要开战,但战事规模,朕是要控制的,朕不可能肆意扩大战事,钱先生之才,朕还是要倚靠啊!”

说心里话,小朱现在不太愿意让老钱退休,因为这几年的配合,很是默契,很多事情,他都用惯了现在的班子,再调换,都有一种不知所措的感觉呢。

“呵呵,臣知道,但臣不知兵,不能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此其一;臣涉猎庞杂,反不能镇抚国家,亲附百姓,此其二;臣又一介书生不善理财,不能通结粮饷,不绝财路,此其三。有此三,臣安敢再占相位。”

眼见老钱去意已绝,忽然有些不舍得。

“钱先生,春闱将至,义师考绩,选荐良才,朕还要先生把关啊!不如过了春闱再说吧!”

“如此,春闱之后,臣便致休,多谢皇上成全。”

“什么?”

老钱跟小朱玩了一个文字游戏,小朱说的是拖到春闱大考之后再讨论这件事情,他却偷换概念,造成皇上已经答应他春闱后退休的既成事实。

“唉,既然先生意已绝,朕就不为难你了。这样,明日朕便下旨,册先生太子太师,列东宫供职,专责慈?修习之责。另进皇极殿大学士、赐质洁镇尺。”

“呵呵,臣多谢圣眷之隆,但臣一不谢皇上册臣三公之位,二不谢皇上进臣皇极殿之名。臣单谢皇上另外有二:质洁镇尺乃惟今大明士子心中最高殊荣,臣为第一受此殊荣,倍感圣眷。另大明太子已定,臣恭贺吾皇。”

“唉,先生过谦了,那依先生之见,谁可为下任首辅?”

小朱也不用酸文假醋的了,况且,问离任丞相,谁可继任,这其实也是君臣佳话之一嘛!

“杨、成二相年事已高,实在不可,周相年纪太轻,机心过重,亦为不可。孙相知兵理政,堪为大才,只是处理党争,手段未免怀柔,因此为次辅可,为首辅不可。”

那就是温体仁喽?老钱说的倒也对,可是小朱对温体仁当首辅,还是比较犹豫。见皇上有些踌躇,老钱连忙继续补充。

“温相,运筹、理财、相机、权变,皆为人中翘楚。如今战事即开,有温相协调各方,实在是最佳人选。再则,如若皇上有惜才之心,可于战事平定之后,令启孙相为首辅即可!”

“呵呵,先生所言,也算周全。只是任意调换首辅,未免显得朕这个皇上,太重机巧了。”

“臣口不择言,请皇上恕罪。”

“那里,先生不必如此,朕倒是想,孙、杨、成三位先生的年纪都不小了,如果有青壮补阁,倒也能体现朕体恤下情。”

“皇上,如今内阁,怎样也要保持到战事结束滴。”

“好吧,就依先生吧。只是,先生致仕,不知可有什么打算,朕于南京给先生安排一下如何?”

“多谢皇上恩典,臣只想寄情山水,修文论道。”

“恐怕还有红袖添香吧?”

眼见大事都谈差不多了,小朱也就开了他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据曹化淳的八卦消息,那个希亚娜竟然怀孕了。这老钱,要是生个混血出来,该如何面对世人?

老钱果然有些脸红,不论现在大明的社会开放程度有多高,同番邦女子生孩子,都是骇人听闻的一件事情。为此,小朱专门严令曹化淳,将这个消息立刻处理掉。免得老钱不好意思。

“回皇上,前日,在下与田大人说项过,将来还要有事相托于南洋诸岛。”

“哦!也罢,也罢。那朕再要田怀彝于南洋岛给先生寻一处小岛如何?”

这样的好事儿,虽说是上面的意思,但答应不答应,却有很大的区别。你答应了,上面会认为你不知进退,跟你客气客气,你还能当真吗?所以,这样的话,老钱是不会应的,他很客气的谢绝了皇上的好意。而小朱则很‘真诚’的坚决把一个小岛划给钱谦益作为希亚娜及其子女的世袭封地。

接下来的几天,满朝的人都处于一种极度亢奋的状态之中。春闱之后,内阁首辅钱谦益就辞职了,回家去抱那个番邦女子游冶去了。呵呵,首辅人选既然要变更了,大家当然要仔细斟酌一番。于是,内阁的其他阁员,都被各自的学生、乡故、亲朋给烦的不胜其烦。

除了讨论由谁出任下届首辅之外,就是八卦老钱的待遇问题,因为皇上和老钱对话之后,便发了一道中旨出去,三公、大学士的奖励,还有“质洁镇尺”的赏赐,都要大家艳羡不已。

这把白玉镇尺,自从小朱天启七年公布之后,就一直被大家记在心里。原本刘鸿训有机会获得,但老先生一招不慎,全盘皆输。还险些被发配到边地去当长生兵去。

现在大家伙终于等到第一个高举“质洁镇尺”回家的首辅大臣了,想不讨论都难。更何况老钱的学生太多,故旧亲朋也是无数,这些人眼见座主高调退休,还是在皇帝真心挽留的情况下退休的,于是各种文章、书表就出现在小朱的眼中,不是吹捧老钱堪为名相的,就是夸皇上是个难得的明君的,文人要想忽悠人,那手段可太多了。以至于带动的其他势力的人,也开始附和起来。

要知道,钱谦益是被皇上恭送回乡的,此刻如果说老钱好,不也是增加这些人政治资本的机会嘛。

“方正化,今日起,再有类似的奏本,一律替朕批红就是。朕就不看了。”

“回皇上,臣不敢僭越行事。”

这死老方,让你批红的,不过是一些垃圾奏章,这也叫僭越?可是方正化的态度是不会变的,最后他们达成一个默契,方正化先把这些垃圾条件出来,然后统一给小朱过下目,等过目之后,再由他一边唱名,一边批红。和最初的那晚集中批红类似。

在这种亢奋的状态中,小朱和老钱以一种旁观者的姿态来观察,可以说,遇事方显本色,这次也算一次小小的人性考核。

总体来讲,温体仁和孙承宗相对轻松一些,孙承宗是淡泊名利,当不当都无所谓。温体仁是太聪明,他隐隐猜到了结果。所以最近显得很老实。连春闱的题目问题,他也没发表意见,而在以往的两次科举中,温体仁都要纠缠一下的。

义师的考绩也报上来了,整体上看,这次的义师当中,人才不是很多,这也跟考绩的内容有关系,教授百姓识字,要说的确没什么太多的考校。又不像前几年,判寇四起,很多义师在乱世中脱颖而出,这些都是机遇。

其中最好的有三个人:

马世奇,字君常,无锡人。祖濂,钱谦益推荐。

刘理顺,字复礼,河南杞县人,

赵辉,字黄如,河津人,

这三个人,都是兢兢业业的完成了义师的本职工作,同时还以举子的身份,在当地参知政事,辅助当地的县令将一县之地给处理的井井有条,县业大治。

像这样既有爱心,又有水平的人才,不用是不合乎规矩的。

刘理顺和赵辉都来参加今年会试了,偏偏那个马世奇,竟然放弃了这次大考。

按照规矩,义师(举子)三年一期,到了春闱时,他们便把义师的信符上交当地,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