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歌-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土地兼并者,不是高官就是豪强,还有一部分是各路藩王。在没有摸清详细情况的时候,小朱是不可能制定有效办法解决的。

等到官道完备,修路的壮勇遍布天下,小朱的新军正式成为作战主力,小朱亲手提拔的青年将领也都手握军权之后,他就可以公开对天下宣战了。

这个天下指的是地主阶级。当个地主不能算错,中国人谁不想拥有几亩良田?但问题的关键是不能太过火,您一大家子人口再多,也就一百人吧?平均每人十亩地,也不过1千亩地,您倒好,一口气吞了上万亩,干吗啊?满地打滚啊?

土地允许私有的前提,是国家同样拥有相对规模,只有这样,才可以掌握统治的主动权。任何一种制度,任何一个国家,要想长治久安,就必须拥有国家财产,拥有比例过多的,叫做国家社会主义,拥有的相对较少但行之有效的,叫做国家资本主义。大明现在是一点没有,叫什么主义?啥也不是嘛!

***

“皇上,虽说肋尼此人,擅长城市的改建修缮,然则天下水陆官道,皆让番夷主理,怕有损我大明的体面。”

“呵呵,好啊!郑先生能有此言,可谓公中体国,老成持重啊!郑先生就说说,该何人主理啊?”

“谢陛下,臣延请皇上能首肯工部孙元化、内阁贺逢圣主理此事,营缮清吏司司务浙江某某、都水清吏司某某某精于筹算,工于几何,共同协理此事,可谓两全。”

“嗯!那不知贺先生可愿担当此事吗?”

“回皇上,臣定当兢兢业业,恪尽职守,不敢有半分托大!”

呦呵!贺逢圣有性格小朱知道,但没想到这么不谦虚,不过也好,小朱又不是什么矫情的人,他能这么当仁不让,也合小朱脾气。

“好吧,就依郑先生所言吧,不过这个肋尼嘛!…”

眼瞧着肋尼从总指挥的位置,变成了总工程师,小朱怎么也要补偿补偿嘛!

“回皇上,臣同肋尼于遵化共事几载,此人确也本事了得,但应属精于治水,而疏于修城之人,他的那些设计方略,失于理想,有些,有些!”

“纸上谈兵对吧?”

“对,对,对,皇上所言极是。”

“贺逢圣你是不知道啊!肋尼他们哪有什么机会参与城市规划啊,犹太人嘛!”

“呵呵,是,是。”

他们几个都有些懵懂的随口答应着。贺逢圣等大家笑过,又见小朱喝了几口茶水之后,才又开口:

“皇上,肋尼多年来,也算勤政之人,知进退,识时务,又很聪明,不用可惜了。所以,臣想,让肋尼领个工部九品的员外郎,协理北方河道吧。”

得!可怜的肋尼先生又从总承包,变成了分包商了,而且还要‘享受官大一级压死你’的中国官场哲学了,呵呵,着实不幸,哈哈!

“唉,我大明天朝上国,向来以德服人,肋尼的计划,还是不错的嘛!不可亏待才是!”

现在整个大明,就只有小朱具有汉奸的潜质,其他的人,都属于民族沙文主义者,对待外国人,基本属于用人朝前,不用人朝后的行径。但小朱说的理由,贺逢圣他们也是认可的:

“吾皇仁德之心,臣等感佩于心。肋尼既然为大明出力,可照其方略开篇所言,按工程的5%,付其薪酬,不知皇上?”

贺逢圣的理念小朱清楚,所谓春秋大义,讲究的就是‘以直报怨,以德报德’人家既然出了力,自己又有条件,能补偿自然还是要补偿的。

“行,朕准了。不过嘛!这钱财乃身外之物,肋尼他们不是还有一种复国的理想吗?列位先生有什么提议吗?”

“嗯,复国一事非旦夕可定,中国之外,世界之大,非吾等所能明,如若真有这一天,我大明可出钱资助,并代为培训新军也算仁至义尽了,不知,皇上圣意如何?”

“这些还早,今日先商量到这吧,不过贺先生此策,也算两全了。”

“如此,臣等告退。”

温体仁放下一份银两调拨的图册,也随着这些人退下去了。老温现在很低调,因为这届内阁的成员,都是能臣干才,威望又都不是很高,所以大家基本上是与皇上保持一致,只要不是触犯他们心中的底线,一般都会尽力帮着解决问题。所以,老温乐得清闲,不用再遭受替皇上擦屁股的折磨,一心一意的帮国家理财了。

周延儒现在也是如此,基本不出妖蛾子,他和温体仁都清楚,只要工作做到位,小朱不会想到换他们俩,所以,出风头,抢创意的行为,他们俩都少了很多了。

这几年不打仗的基调已经是公开的国策了,所以梁挺栋大部分的时间,就是与洪承畴两个,主抓武器改革、武学培训系统的建设、军队的通盘调整等工作,一般遇到国事,梁挺栋通常是附和附和而已。

现在比较出风头的,是郑三俊和贺逢圣二人,他们两个都是从基层一步步干上来的,凭借的都是真本事,自然也就有很多想法,这些点子也都确实不错,很有见地。最让小朱欣慰的是,他们两个之间,没有什么党争的迹象,这点其实是最重要的。');

第四章:窗明几净

没过多长时间,到夏6月的时候,肋尼就屁颠屁颠的从遵化赶过来,又很快的跑到河南那边去了,这一来一往,把个肋尼先生给乐的,险些因为乐岔气而弯过去。大明现在有钱,他也清楚;小朱这个皇上很开明,这他更清楚。

还没到北京呢,肋尼就给小朱写了封信,说这个工程,远远不是三年能完成的,起码要十年光景,至于银子,他没敢说,怕把小朱他们吓退了。不过小朱也知道,这事儿2300万根本不够,但先改造两京三都还是足够的。到时候,再骗骗老百姓,发动大家干点义务劳动,这事儿没准十年内就见亮。

整个大明,两京三都(管道)――各地省会、首府(驿路)――进而推广到全国各地(马路),并最终将目前的1936间驿站,扩大2136间。这么浩大的三步走工程,也是他的建议。

所以,一众君臣都同意将工程总设计交给他负责。这就意味着路桥工程总工程师――肋尼先生,在不远的将来,必然成为世界上最有钱的犹太人。2300万白银的5%,就是115万两白银啊!更何况还有水路的分包工程,他赚钱是一定的了。

肋尼风风火火的干活去了,小朱的现任内阁也都忙着配合去了,毕竟牵扯了军制改革,大家这点儿眼力价儿还是有的,搞不好就会引起兵变,加上国家现在拨款额度也还够,所以大家都很上心、很负责。

同时前两天,小朱悄悄地跟曹化淳说,

“大明驿站,向?骑为丞。前些年多有失管,于今,可借修路之事,重建密报系统。但人数不得太多,没驿多不过3人。”

刑部捕快算警察系统,东厂算情报系统,锦衣卫算内政部,这样的国家架构还是很有先进性的,现在国事不错,借机重建,也算合乎时宜。

***

小朱这届内阁,严格意义上来说,属于第二届内阁,无论军政大员,都不可能同上届相比。孙承宗、钱谦益、杨鹤的声望,不是说说就能达到的。

老孙在军界的威望,是无人能及的,在近5五年内,小朱是没找到可替代的。能有希望达到他这个高度的人,只有三个:袁崇焕、洪承畴、杨嗣昌。

洪承畴已经被小朱按住了;熊文灿官声不是很好;剩下的就只有老袁了,只要辽东那边在安稳几年,老袁就可以入阁接替了。

钱谦益在士林的威望,是很难有人在他还活着的时候超越了,存在这种可能的是周延儒、杨嗣昌二人。

杨嗣昌太年轻,资历稍浅。还应该再通过剿匪锻炼锻炼;周延儒又不是东林嫡系,现在来看,士林领袖的位置,仍然还只有老钱能担当。

杨鹤素以清廉闻名于世,为人又刚正不阿、气节风骨都是当世翘楚,唯一在官场上与他比肩的只有一个人:卢象升。

卢象升的人品、才学上与杨鹤比起来,不遑多让。能力上更是能文能武,比杨鹤还稍强。但还是那句话,资历的问题。卢象升的官声,起码要再积累十年,才可以达显天下。因此,还不能太快的提拔他,山东是粮食大省,又兼着镇海的军务,确实离不开卢象升,这样倒好,避免了言官的口诛笔伐,对卢象升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另外还有一个很特殊的人,原籍江西吉水的李邦华。

他现在可以说是南京系统的最高实权人物,但他与杨鹤最大的不同是他不怕得罪人,也就得罪了不少人。与其说他达到了杨鹤的高度,不如说他达到了海瑞的高度。

有李邦华在南京那边坐镇,是很令人放心的,加上他‘性好别黑白’的特点,对北京这边的阁臣九卿也产生了威慑力。

综上所述,这届内阁的行事风格低调很多。他们也都有自知之明,大家都没怎么提及出征、改制的建议,多数是在延续上届的成法和创意。

小朱自己也时常提醒自己,这几年属于夹起尾巴装熊的日子,千万别乱开战,国家现在根本谈不到一战定乾坤,更别提连年讨伐了,索性闷头搞好内务,借着争取来的喘息机会,把国家各方面整顿出眉目,才是正途。

现在大明官员的工资已经是以前的四倍多了,每年光官员薪俸就是1500万两白银,贪污的事情确实下降了一定的比例。加上皇商的分红,大明官员的小日子,还是挺滋润的。虽说贪污现象不可能杜绝,但毕竟是好转了,而且已经见到了曙光。

……

夏天的温度很高,但是坐在文华殿的明堂之中,却不觉得。外面的暑气被游廊、木隔给挡在了庭园中,南北窗一开,穿堂风一过,房子里便更凉快了,坐在侧面的耳房中,既不觉得吹的慌,又不觉得热。

“绯儿!绯儿!”

“回皇上,绯儿姑娘今儿个按例轮休,所以出宫采买去了!”

“嗬,王坤!你小子有日子没见了,是不是都快把朕给忘了?”

“哎呦,我的万岁爷,您可千万别这么说,小的可担待不起!”

“呵呵,那方正化和李凤翔呢?都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