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歌-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包抄。金州那边,刘家几兄弟小家败叶,鼠目寸光,叫他们出兵,不如叫他们溃退呢!这样,就只有从白山一带下手了!”

“白山?。。。”李觉顺着白山往东看,忽然眼睛一亮,点着地图上的一点说道:“对啊!白山东麓,早有南京、毛怜两处驿站,过双城之后,便是沃野平川,还有一片大湖,刚好是一块宝地,如果咱们沿着白山而行,从这片大湖出兵,向北,是宁古塔,向西可直逼盛京,真是妙棋啊!”

“呵呵!”毛承禄微笑着看着李觉,忽然轻声的开口道:

“凤坪君,黑水那边有东珠闻名,天子想要咱大明子民,亲手采摘的东珠,已经快十年了。因此,整个奴尔干都司的故土,大明绝不会轻易让出。但是,这大湖左边(东)至倭海一带,则恰似一只展翅欲飞的凤凰之形,不知凤坪君可有什么想法吗?”

“太好了,上(北)有大湖,左(东)临大海,右(西)靠白山,下(南)接故国家园,又有大江贯通,果然是块好地方啊!”

“哈哈,那便如此,我即刻修书给家父及卢大人,叫他们二人联名上奏,便由天子赐名此地,就叫落凤坡如何?”

“啊!不、不、不!”李觉闻听连忙摆手!

“三国演义中的落凤坡乃是凶险之地,这个名字还是我来起的好,就叫,嗯,就叫凤翔道吧!呃,不知小毛帅意下如何?”

毛承禄、陆继盛抚掌大笑,“如此甚好,凤翔道,凤翔君,果真是好名字啊!”

说完,陆继盛借着李觉高兴,又盯了一句:

“那既然大计已定,就需要知会大王一声,就说大明东江之军,要借道越境,此事实在敏感紧迫,不知凤坪君能否成全此事!”

“行!”李觉此时正拿着筷子丈量那里的土地呢,头都没抬,自顾自的说着:“此等好事,王兄怎么能不答应?再说朝鲜北地的大将军是我李觉,我都同意,谅他也不敢把我怎么着!哼哼!”

李觉说到这里,满意的抬起头,看着毛承禄和陆继盛,大咧咧的说:

“他如果知道我要了凤翔道,不再跟他的宝贝儿子争王位了。他不乐疯才怪?还敢阻挠咱们兄弟?我切!”

自从袁崇焕在九年腊月22日,密奏皇帝,希望重开和谈之后。皇帝就一直非常苦恼,他心中对老袁,是那种没来由的尊敬。所以,袁崇焕想和议,他确实不好当面反对。群臣呢?

国家要多线作战,虽说是精兵战略,但谁也不敢在这个时候,冒险再开一战,加上大家爱屋及乌,对皇帝尊从袁崇焕重开和议之事,虽说心中反对,但表面上,却都很默然。

在这种情况下,毛文龙适时出现了。他是个政治老手,40年在军政两届的摸爬滚打,早锻炼出最高的斗争技巧了。

老毛的手段很简单,釜底抽薪。他上表朝廷,希望国家能够双管齐下,老袁想和谈,便让他和谈去。但军界方面,却要做好与后金决战的战备。

又因为那边正在和谈,自己这边又不太好明目张胆的做战备,因此,皇上这边,能否给自己一道密旨,这样一来,自己的私下行动起来,就有了保障了。

呵呵,老毛这条妙计,高就高在他摸透了皇上不想和谈的心思,因此,一定会同意他这份双管齐下的建议。但这份密旨,老毛也很清楚,皇帝绝对不会发给他。最先提建议的人,往往不是最后的执行者,这是中国政治的特殊之处。

东江和辽东的激烈矛盾,连三岁孩子都知道,如果给毛文龙密旨,让他领导辽东,暗自准备决战。不谛于将整个辽东军系,推向和谈的怀抱。因此,皇上的密旨,一定会发给别人!

吴三桂是个文武双全的孩子,吴襄是个运气好到极致的福将,祖大寿现在革命意志衰退,何可纲是袁崇焕的拥趸。盘算来,盘算去,这份密旨的接收人,自然就清楚喽!

一旦袁崇焕一力维护的吴三桂,都背叛他的话,那这老袁的官运,自然也就到头喽!袁崇焕曾想骗杀他的行为,叫毛文龙恨入骨髓,只要能让袁崇焕倒霉,倒大霉,他毛文龙的恶气,也就全出了。

当然,皇上究竟发没发密旨给辽东那边,毛文龙是不知道的,他也用不着知道。因为,皇上近臣曹化淳,亲自找他喝了一次酒,酒席上,曹化淳说了下面一段话:

“温首相与咱家是好友,与毛大帅又是同乡,多年来元辅大人,对大帅是很照顾的。这次东北之局,元辅托咱家捎个口信儿,如若大帅能另辟蹊径,既不同辽东争执,又能谋功后金,实在是宏功伟业啊!”

……

注:

首相一词,见于《桃花扇》中。但这个时候,还是属于第三人的称谓,面对面的口语中,还很少见。

温体仁究竟是不是毛文龙的老乡,确实不太好说,本文只是姑且一论。



第四章:(下)开天辟地

开天辟地

尽管温体仁说的很地道,好家伙,又是另辟蹊径,又是宏图伟业的,但都是模棱两可,语焉不详的东西,又是在酒桌上,由曹化淳提出来的,所以,将来即便出事儿,也是你东江的事儿,跟北京这边没有任何关联。

老温究竟是一个文臣,盘算点儿阴谋诡计,撇清责任,那是完全没有问题。但涉及到制定具体的战略计划,他也确实不太灵光。所以,关于具体步骤,是一字儿没有。就完全看东江自己的了。

好在毛文龙有个好儿子,好儿子身边,还有个好兄弟。毛承禄和陆继盛两人,创建了东江军两大战术‘游击战’和‘触击战’。

这两个战法形式上很相似,但实质内容是不同的,游击说白了就是土匪战术,打到哪,想到哪。触击战则是在游击之前,就琢磨好连环步骤,充分调动起敌人的军事力量,然后寻机歼灭。说白了,就是先想到哪,再打到哪。

东江管辖的范围,实在太大,要守的地方也太多,处处都是关键,因此他们两个也只能赶一赶兵部的时髦,行精兵战略。至于说他们为什么一定要先说服李觉,甚至不惜替李觉选好凤坪道的原因,很简单,给养。

精兵远征,最重要的是‘给养线’的保证。北边因为察哈尔、新吐谢图等部,都对大明持友好亲近态度,因此,‘给养线’其实早设计好了。

西边,因为上到国家,下到将卒,都没想好怎么打,先傍着玉门关,进占青海湖吧。以后的事情到时候再往下琢磨。所以,短期内是不会存在后勤不畅的问题。

辽东那边,说句不好听的,就是从山海关疯跑到沈阳,快马也就一昼夜的事儿,只要军队不是太傻缺,给养线怎么会断?更何况锦州和大凌河的设立,基本等同于将辎重摆放在后金的眼皮子底下了。

唯独东江这边,既然不能从盖州进兵,以免跟吴三桂这边起冲突,就只好从长白山的东麓那边想办法,由零开始。这样,争取到朝鲜的支持,对整支军队的立足,就是决定成败的一步了。更关键的是,沿着长白山穿越朝鲜国境,没有朝鲜王族的人首肯,也是麻烦事儿。

话再说回来,李觉是心心默默想当朝鲜王的,如果不事先搞定他,朝鲜一定内乱,这样一来,东江还得分出精力应对朝鲜,麻烦事儿就没完没了了。

所以,将一块还没有人(政权)到达的沃土,作为筹码,交换到整个朝鲜的支持,确实必要。凤翔道的划分,至少现在来看,等于借花献佛。

毛承禄、陆继盛二人制定的绕山而击的方略,由毛文龙和卢象升联名报到北京之后,连温体仁带皇上,都很振奋。

在温体仁的帮衬下,不出三天,皇帝、内阁、兵部就都同意了他们开辟北线第二战场的请求。并且也同意了凤翔道的计划,毕竟那里从理论上说,还是荒地呢!许给李觉也不缺什么,将来黑龙江一带都拿下的话,李觉的凤翔道也不具备什么威胁性。又能巧妙的将朝鲜内乱的隐患给消除,何乐不为?

在吃火锅后的第21天,白山东路大将军毛承禄、右将军陆继盛、左将军暨凤翔道总督朝鲜凤坪君李觉,率领六营2。4万人,沿着朝鲜境的北线,开始了向东的征程。

毛承禄和陆继盛统领的四营人马,来源复杂,有天雄军的班底,有东江的老班底,有近十年来招募的辽东汉民,也有天津武学培训出来的青年军官。加上毛、陆二人擅于治军,因此,战斗力是东江军系中最强大的骨干力量。两步两骑。

李觉那边,也是按照大明的建制,带领着自己最能打的两营8千人,一起参战。同时,李觉为了叫自己凤翔君的名义敲实,上书给自己的王兄,叫他将自己和手下的家眷,统一划归到这次行军之中,他的目的很简单,国内行军,除了累点,没有任何危险,只要到达大湖(兴凯湖),这些家眷立刻在当地修建屋宇,凤翔道自此就真正建立了。

国王李?接到这个上书,就跟李觉说的一样,高兴的跟疯了一样,一把搂住了长今,兴奋地说:

“英爱啊,明天我就提拔你当尚宫,因为你发明的针灸,使得我在核弹的爆心里,不再感到寒冷。因为你,我重新获得了信心,我将在宇宙的边缘外,再造一个宇宙出来,让无限成为双倍的无限。”

随后,对与李觉的提案,不但全部同意,还又划拨了500户居民,送给李觉一起随行。

后来没过三天,当得知李觉还有2000来人(半营)的军队留守铁山时,连忙‘言辞恳切’地劝李觉:

这些眷属迁移,没个人护送怎么行?你大军前行,也不能带着家眷吧?干脆,叫你剩下这2千人当护送队伍吧。并且,为了让这2000士兵,安心迁移,不但这些人的家眷全部迁移,为兄再送100户居民。

前后一共白送了600户民。

于是,皆大欢喜的朝鲜大迁移开始了,前面是2。4万人的军队,迅速前行,沿途修建的栈道和营盘,就全部留给后面的迁移队伍,迁移队伍的总人数是17万左右。

他们用了几个月的时间,终于走出了白山的阴影,来到了大湖边。这个时候,刚好是吴三桂破坏和谈的时节。

李觉来到这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