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斜阳之下的旷野之中,三江口的城池略显孤单。当是时,霞光斜照,瑞雪映天,无限风光之中,一身儒生打扮的毛承禄,长身玉立在城头,背衬着碧空如洗的高大身形,更加伟岸且令人神往,眼望着城下孤军,自城上飘下来毛承禄的轻轻一叹:
“满清的英雄一代,没了!”
……
注:将敌人塑造成愚蠢典范的作者,其实是在诋毁自身,很难相信,被一群愚蠢、丑陋、滑稽的敌人所击败过的民族,可该有多么不堪!
一个民族的自信心,应该建立在尊重敌人的基础上!');
第十九章:东江收官…3
毛承禄写给朝廷那边的战报考绩,字里行间都充斥着一种复杂的心态:
“崇祯十一年癸亥庚辰,西历1638。12。06,南清多尔衮,伪以王号代摄政事。
“甲子己卯,集兵攻仲明于毛怜;壬午,战兴祚于双城;小寒日,伤李觉于凤坪道;五九,败臣于伏里其城;丙寅丁丑,疾进三江口。
“臣等车轮死战,均未得阻其锋。五战五败,失城有七。损兵丧民,计有六万六千。此皆小臣昏聩所致,自请科道部府,降罪诘饬。而众将官犀利血战,当叙功矣,明细另报。
“三卯之日(1639。03。19),多尔衮领伍佰死士,轻兵突近,殁于三江口南门城下,其所狙杀者,朝鲜凤坪君李觉是也。敌将鳌拜,影随身后。中箭矢如猬,乃弃剑下马。负尸缓步而行,破冰自沉而亡。伍佰死士,列阵自刎。
“多尔衮生前,大言语臣。概有“国君死社稷,谓为大义”之狂悖;亦有“族兴族隐,未得闻族灭”之哀怜。虽态度放浪,终不失英雄气概!
“测量其所言,自非全然无稽。筛遴其所余,悉皆老幼妇孺。今伏乞君上,布施恩德,以善待其遗族。非如此,无以彰显吾皇之仁道,治而勃焉。更兼昭示天下,我中华之盛世,当携手诸族共证。罪臣东江毛承禄顿首!”
喔,无论如何,多尔衮终究是死了,死的比皇太极潇洒,比豪格英雄。他生前或多或少,都活在父兄的阴影中。但死的时候,他却异常轻松。尽管是死在李觉残疾的右手上,但当火铳子弹穿透身体的那一刻,却没有丝毫的遗憾!因为他知道,他已经成为了传奇中的传奇。只有他的慷慨赴死,才会让中华政权善待满清遗族。因为满清的英雄时代,已然落幕,不再有威胁了。
并且,皇太极向吴三桂求告,他便向毛承禄投诚。因为他们非常了解东江与辽东之间的争执,只有同时向双方提出诉求,才可以最大限度的保护下族人利益,这才是最根本的原因。况且,他们都是在尚有余力的情况下死的,单这一点,就可以让所有的人,都不敢再忘记这次教训,善待各族,携手前行!…
对了,皇太极死了,多尔衮死了,那么最后一支成规模的长春豪格,又是怎么死的呢?
“将军,长春城内,竟然有一半是空的,想来,豪格业已成空架子了。”
哈果木半蹲在坐在马桶上的陆继盛面前,悄声禀告着打探来的消息。陆继盛这两天闹肚子呢。
“哈果木,你说豪格此人,究竟是太子,还是亲王?”
“呃,长子倒是,但不能算太子吧。”
“?,不管了,只要咱们一举功成,长子也得算太子,太好了。”
陆继盛一高兴,又‘嘣’‘嘣’地放了两个屁,又臭又响,他决定行动了。
“哈果木,你带你的人,3更后,从城外30里处,喧嚣缓进,但切忌近城接战,待看到城门举火之后,你等方可倾力攻城。明白吗?”
“3更城外30里,城门举火,小的明白了。”
“好,去吧。”
哈果木连忙跑了,远远看过去,哈果木一路上都在死命地揉鼻子。等他跑远了,陆继盛才悄声吩咐大伟。
“大伟,我今天身子不爽利,只能在后观战了,一会儿你领着50个人,埋伏在城门外15里的地方,记住,我要一枪毙命,至于杀谁,你知道吧?”
“明白,后金太子,对吧?”
“对,都说这个大王子最喜杀人,哈果木他们城外喧嚣,豪格一定会亲自出城,到时候,你于半路狙击,我在这边带善友教的人策应,先在城外歼敌,然后咱们一举进城。”
…
三更天,
长春城中的守军,忽然听到了一阵巨大的声响,不用打量,凭声音就知道,有一万名绝对外行的人士,正在城外30里处鼓噪而来。守城士兵不敢怠慢,连忙小跑着去禀告守将。
守将恨恨的骂了一句‘该死的善友教’之后,连忙飞奔到亲王贝勒,镶黄旗旗主豪格的寝帐外,低声向着亲兵禀告。
亲兵入帐的时候,守将心中还在不停咒骂。因为城外30里,本来是有农户居住的,要在往常,甭说30里,敌人进入70里地带,城中都能马上知道。现在可好…
正想着,就听里面传来一声惨叫,吓得守将一哆嗦。随后帐中乱嘈嘈的拥出一群人来。当先一人,正是豪格,豪格身材不高,但很是精悍的样子,胸襟前一大片飞溅的血迹。不知道是谁这么倒霉。
“来人,点5千人马,随我出城,留守人员,把城中的旗民给招呼起来,对方主将很可能就是陆继盛,小心他们偷城。”
说完,豪格穿着普通的铠甲,飞身上马,带着自己的亲兵去城门那边准备去了,跟在他身后的,竟然有五个衣着锦甲将袍的士兵。显见得,这些人已经防备到陆继盛暗中狙杀的埋伏了。
虽说陆继盛的游击战术,得到了很好的效果,但是骑兵游击的作战方法,恰恰是游牧民族的看家本领,所以说,尽管陆继盛用的比较娴熟,但究竟是在学习对方的基础上得来的。所以,大家早加了小心的。
就比如暗杀这个方法吧,杀手埋伏的地点是非常讲究的,没人愿意死,所以退路一定要提前准备。可供选择的退路,怎样也要超过两条以上。
其次是遮挡物要良好,不能光有树就行,树的颜色很单一,有经验的猎手,无需太大的波折,就可以辨认出树的周围情况。因此,需要有树、有花、有草、有石头,这样的伏击地点,才是最佳地点。
再有就是高点了,下山‘容易’上山‘难’,出了状况后,对方抓你,浪费些气力,总是好的!
但这些,豪格也懂,所以,他早在来长春的第一天,就派人把周边地区给清扫了一下,树木对于后金的信仰来说,属于神物,豪格没敢伐木,但剪除两米以下的树枝,还是得到了响应。
总之吧,大伟领着自己的50个人,找了小半夜,都快到3更天了,还是没找到合适的伏击地点,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大伟只好选择了一处光秃秃的小土包后面,他身边只有10个人,其余的人,大伟给放回去报信儿了,伏击成功的把握太小,早叫将军做好应变才是。
城里先后出来了将近5千的人马,分别由一名衣甲鲜明的骑将领着,分头而行,从步调上看,对方想以四围夜战来解决问题。如此迅速有效的指挥,不愧后金的骁将之名。
大伟抽出了一杆迅雷铳,顶上火药,静静的趴在山包上。他这边刚好是对方一队兵马的必经之地。对方也预料到这边可能有埋伏,大队人马通过时,先是由打头的队伍射来一片箭雨,随后理也不理就直接过去,后续通过的部队,箭雨密度不及刚才,但也是连绵不绝。
大伟在箭雨的攻击下,狼狈不堪,连头都快抬不起来了。多亏了这片土地是后金的家园,否则对方一定会放火燎原的。他们十个人埋伏的设施做的很好,是宽宽的挖出一条浅沟,上面用树枝交叉搭建,再撒上泥土,前后留出通道,前面是狙击用的,后面是撤退用的。
羽箭不停的将大伟等人从前口往回里逼迫,大伟有些急了,他知道,伏击成功与否,都要及时通知陆继盛,好叫他有个准备,但一旦宣警,对方可是五路大军,随便分出几百人,就把他们给包饺子了,谁也不想窝窝囊囊的死在这儿啊!之前的警讯约定是这样的,伏击成功,无声无息。一旦伏击有误,立刻点火为号。犹豫再三,考虑到已经派回去40人提前宣警了,所以大伟并没有及时点火焚树。
箭雨逐渐疏落起来,大伟连忙从暗壕后面奔前爬,沿途被箭矢的尖头刮的浑身是伤,到达出口,大伟猫着腰钻出去,顺着山头往下看。只见山下过来了2百人的样子,从这些人的马匹上可以看出,属于精锐部队,而且隐隐的,有一个将官被围在中间。这人虽说没穿的那么夸张,但显然也是上等装备,而且他的前后左右,都有插花式的高大士兵,举着盾牌和旗帜,做防护。
‘天助我也!’大伟心中暗叹,右膝跪地,左腿半屈,左手肘立在膝盖上,小臂托稳迅雷铳,枪托抵在肩膀,深吸一口气,憋住。右手食指轻轻勾动了扳机。
枪响后,大伟立刻将迅雷铳收好背在背上,右手自身后抽出穆刀,边准备好后撤,边凝起二目,关注着对面。他的动作很快,直到这时候,子弹似乎才飞到对面。只见对面的骑将,显然是听到了迅雷铳的声音,立刻手下勒马,随后马上一个后仰身,任何时代的狙击,都要有提前量的,对方显然是个经验丰富的战士,因此听到有枪声,立刻叫战马停止,并且身子也做调整。
但大伟这次的提前量却做的很小,因为他知道,大半夜的声音太安静,对方一定会先于子弹听到枪声。所以,当骑将的身子仰倒一半时,弹丸唰的来到,自骑将的腰下钻入,随即穿破肝脏,划过腹腔,击打在左边肋骨上,变向,最后,停留在胃里面。骑将刚泛起一阵想要呕吐的感觉,他的后脑就已经砸在地上,死了。
大伟刚想佩服自己一下,就立刻感觉到了不对,因为对方的2、3百人,似乎就等着他这一枪似的,还不等那名骑将摔落马下呢,就已经分散成围猎阵线,向着他们埋伏的小山包而来。
“不好,上当了!”大伟转身也不顾掩藏身形,往后便跑,边跑边喊:“风紧啊,扯呼,扯呼!”
他们的战马在山包下,十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