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歌-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回皇上,恩许令的颁布,使得很多细民贱户,都趋之若鹜。原本不是商家的,也都合族凑钱来购买‘建祠’的金牌。也因之,全国到处都有世主世仆之间的争端。”

温体仁是始作俑者,他见皇上率先跑题儿,连忙试图给拽回来。

“是啊,伴当(人当)、世仆、细民,几与乐户、堕民相同。稍有不合,加以挞责,既有恩许令一途自赎,百姓自然愿意,皇上此行,倒也颇合天道。”

刘鸿训因为张庆臻的事情,如今民望官声下降不少,因此小心翼翼的附和着。

“是啊,皇上,问及彼姓服役此姓,起自何时,则皆茫然无考,悉归祖遗世仆。然,臣认为,非有上下之分,不过相沿恶习耳。”

老钱实在看不过去了,他本是大儒,虽说对主仆的现状很满意,但并不排除他悲天悯人的士子情怀。对于这样的陋习,他是最为反对的,因此,他这么一说,就等于是公开支持取消世仆、伴当(人当)、以及细民的制度了。

“哦,钱先生,那以你所见,这章、汪两家,该如何安置呢?”

“回皇上,既有恩许令在先,又有《新唐书》在册,章姓理当为良户,不应再受汪姓奴役。”

老钱似乎知道小朱也没什么主意,因此很干脆的替他做了决策。

“可是,一旦这样,那我大明仆役众多,钱相致主家何处?”

温体仁是有机会就闹腾闹腾钱谦益的。

“温相所言,在下已早有考虑,凡仆役,自崇祯元年始,最远服侍主家三代,若中途意欲退家往乡,可赔偿主家赎身之银。三代后,则可免银赎身。若三代后,仍愿服侍主家者,则可再续约三代。”

“呃…!”温体仁彻底无语。

“还有,朕补充一点,中途买卖的,不得抵减三代之约。”

好家伙,中国人钻空子的本事大大,买卖一次就可免除三代之约,那两家互换就是了。

“再有,凡村、里、乡、县、城、州、府、都,均不得一姓整族,皆为他族世仆的情况出现。”

周延儒一看大势已经清晰,连忙最后做了一点小补充,这条补充的,在小朱面前买了好,又帮钱谦益补充完善了方略。还在温体仁面前,挑了老钱一个漏洞,从而得到温体仁两分赞许的目光。果然是八面玲珑,冰雪聪明的状元郎。

孙承宗这样的事情是不发表意见的,他今天只是旁听,并很巧合的,轮值由他执笔。

不过老孙誊写到最后,忽然抬头拱手,说道:

“皇上,此三代之约,是否可以推而广之?”

见大家都迷迷糊糊的望着他,老孙连忙接着说道:

“回皇上,我大明军制,有长生军一说,历来是犯、官、贬、谪之人服役之俗称,若三代可赎身,老臣相信,势必能激发这些谪兵的奋发之心。”

“谪兵制?唔!”

小朱沉吟起来。所谓谪兵制,就是将犯人发到军队中当兵,并且根据罪行的大小,决定是终身服役,还是世代服役。因为无论是终身,还是世代,都永远是军人,所以才叫长生军的。

“孙先生,这谪兵数目应有多少?”

“回皇上,军中二成。”

“皇上,孙相,在下以为,此策应缓。”

温体仁出面反对了。

“因为这些谪兵,如若滞留军中,尚可以军田糊口,一旦放归地方,无田耕养,势必酿成事端。况且大明现在实在没有余粮安置,不若等待时机再做打算。”

“温相,在下又没说现在就清退,而是三代之约啊!”

老孙有些不高兴。

“孙大人,在下没有旁的意思,只是希望此策理应缓行,况且三代之约,效果究竟如何,还未可知,最好还是等到结果出来再说吧。”

温体仁这么解释,倒也没错,于是一众君臣就都默然下来。

第十六章:蔫坏的郑芝龙

仆从的陋习改革,就这么定下来了,内阁发了一个明刊下去,将三代之约的事情说明,据说很多人都激动的哭背过气去,是啊,整个一个姓的家族,都要无端受另外一姓的欺压,这怎么说,都说不过去。

即便是那些使唤人的家族内部,也早有一些有识之士,曾经发过感慨,如今见朝廷亲自下文调整陋习,超过8成的民众都欢呼雀跃。

只是这三代之约的效果究竟如何?能否借此再把谪兵制度也一并改革,谁也不能肯定。

小朱现在,唯一可以肯定的是,国家财政今年依然是赤字。

但好在有恩许银垫底,大家都还比较踏实。加上三项改革:‘红白薯’、‘孝敬银’、‘海事银’的良性发展,现在这些大明决策层,对于国家的发展,终于看到了一线曙光出现。说透了,国家与国家之间打仗,打的就是经济实力。只要小朱这位皇上率领群臣,把国家财政理好,就凭现在的火器水平,十个后金也不是大明的对手。

虽说如此,又出了两件小事情,在临近年终总结的时候,纷扰了决策层的注意力:

1。洪承畴和杨鹤联名写了一个战地稽考,报了上来,这是大明的规矩。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了解的加深,小朱已经发觉大明的很多规矩,都非常先进而且超时代。这种战地稽考,有着固定格式,战事过程、将士功过以及主帅的心得体会和经验教训。

杨鹤的心得毫无新意,无非就是‘自己对圣贤理论的学习和理解,还不够深刻’之类的套话。但洪承畴就不一样了,无论是行军布阵、粮草后勤,还是战略指挥和任将选兵,他都大谈特谈。

并且在稽考最后,洪承畴还对礼花弹的试用情况,进行了汇报。礼花弹因为有底部凹槽和扭旋花纹的设计,使得射程和精度都有了极大的提高。但是稳定性极差,不仅炸膛比例高于原先的球状弹丸。其出错率更是远远高于正常值。十发炮弹只有四发左右的命中率,其余的,经常是飞出炮管就开始折跟头,晃晃悠悠的落下去。如果不是‘开花’效果良好,恐怕洪承畴就要建议国家废止礼花弹的生产了。

文章的最后,老洪还很有闲情的说,天下都知道礼花弹是礼妃娘娘设计的,因此,底下的士兵们另起了一个名字“娘娘弹”。

关于弹体在飞行轨道里,不稳定的现象,徐光启很头疼,毕竟最初的设计灵感不是他的,要想在成物上修改,只能解铃还需系铃。于是小朱把这个问题告诉了礼妃知道,因为害怕自己设计的炮弹被淘汰,阿萝挺着大肚子,在雪地里冥思苦想了十多天,才又拿出了一个设计草案。

炮弹分成两部分,扭花旋转功能变成了外包壳,有两个卡槽与弹体扣上。这样炮弹飞行时,里面的弹体保持不动,但外面的扭花旋转壳则在高速旋转,这样,旋转和开花分成了两个部分,而且由于套壳的设计,使得旋转时产生的气体阻力,由卡口处的镂空泄去,使得性能更加完善。但因为套壳过薄,在运送过程中,容易因挤压变形而失去设计初衷。

但在这个时代里,能有这样的设计,已经非常非常难得了,尤其底部凹槽和圆锥体的设计,可以说是划时代的发明创造。新式炮弹礼花二号,再次得到了徐光启的高度赞扬,兴奋之余,老徐在胸前画了一个十字。

这就引出了另外一个注意事项:

2。老徐想在城西费力克斯的圣约翰教堂建好后,正式接受洗礼成为天主教徒。

结果,无论是内阁还是民间,以及小朱的后宫,大家都觉得这件事没什么,信就信呗,连三位娘娘都因为摆上银马槽后,连续怀孕。可见这天主教还是灵验的。徐大人愿意信就信吧。

至于洗礼,和尚还剃发,道士还挽髻呢,人家教派这么规定,没理由不遵守。

古人对宗教的开明与宽容,着实让小朱羞愧不已。老徐可是国家的九卿!国家的省部级高官哪!这样的人物在职期间选择入教,大家依然如此宽容,对比后世,可以想见,此时的大明,才是真正的宗教信仰自由。

倒是皇上这边的反映过度,让上下都觉得很可笑。有言官还说皇上不应该知恩不图报,三位娘娘都陆续怀孕,明显是那个‘兹冈女神’的功劳,现在徐大人想入教您都不同意,明显是不义嘛!

好,说小朱不义,那小朱仗义还不行吗?于是,除了不能招收修女和奉献财产之外,其他的小朱都通知费力克斯可以进行,费力克斯一高兴,送了小朱一块罗盘。小朱也没当宝贝,赏给阿萝玩去了,因为穿衣镜的研制非常不顺利,现在有什么新鲜玩意,都直接给阿萝,用以补偿穿衣镜的遗憾。

总之,一切都算顺利,又快过年了,日子过得飞快,小朱依然快乐幸福,尤其是后宫生活。

小朱揽着羿圣夫人的腰,望着天上的月亮,笑的很开怀。也许是小朱心理有问题,他对这个比自己大十岁的女子,非常迷恋。并且前一段时间和袁妃的相处,和袁妃之间的感情也发展良好。现在就剩下皇后了,已后再找机会吧。

兴许是为了印证,改革势必带来阵痛的说法,毛文龙挨弹劾的事情刚刚结束,郑芝龙交来的280万两的‘海事银’,也同样有人站出来弹劾。

因为大明发过驿站明刊,表明大明海域内,海匪肃清,各国商户的船队,均可以自由往来,但是必须由大明水师护航。护航费用外国船是货值的10%,国内船是20%,这个比例是考虑到在大明海域外,对方船队另有护航费用而定的,很是公平合理。再有,出口高税,进口低税,也是鼓励进口,降低国内通货膨胀的一个手段。

这样,估价师就是一个新兴行业了,东印度公司核心船队的估价相对低一些,外围船队的估价则相对高一些。这也正常。因为东印度公司的实力太强,郑芝龙不怕他们,但也不愿意干伤人一千,自损八百的倒霉差事。加上人家有私掠船的国家政策,干一次抢劫,引来一群抢劫的,这事郑芝龙是不会干的。

而估价师的设立,因为郑芝龙的关系,很多连算盘都不懂的人全混迹估价师的队伍当中。因此,这估价师的选材问题,就首先遭到了言官弹劾。但这还不是最严重的弹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