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个问题可是不简单,不管是列宁还是托洛茨基都意识到了,这已经不是简单的技术问题和军事问题,实际上是军队内部的政治问题了。很明显,李晓峰就是跟图哈切夫斯基扛上了,一旦要分出胜负,那就意味着这两个人中必然有一个要付出惨重的代价。
对此,不管是列宁还是托洛茨基都必须慎重。尤其是对托洛茨基而言,他是相当的为难。为什么为难?因为一直以来他都是尊重专家和技术流的,之前为了李森科的问题还闹到了列宁那里,这为他可是增加了不少声望的。
而这一次,图哈切夫斯基的意见偏偏跟专家们相反,而且还不是一个两个专家,几乎是整个航空工业口的专家一致附和李晓峰的意见,支持图哈切夫斯基就等于打了所有专家的脸面,托洛茨基必须掂量掂量。
托洛茨基对于图哈切夫斯基的搞法是有意见的,不就是引进法国的发动机技术吗?多大个事儿,航空口上资金丰沛,这点钱算啥,而且人家李晓峰理由也很充分,法国人的技术确实值得引进。何必在这种小事上做文章呢?
在托洛茨基看来,要打李晓峰的脸多的是方法,根本就不需要这么小家子气,你小子这么一搞就等于是全面宣战,不得不你死我活了!
实际上图哈切夫斯基也没有料到事情会发展到今天这个地步,他完全没有想到绝大部分航空专家都会站在李晓峰那边。只能说图哈切夫斯基太不懂政治也太不懂人情了。
这十年来,李晓峰在技术领域可是下了大气力的,契卡乱抓人的时候,是他为航空专家们说好话救人,专家们的福利待遇以及经费,一直也都是他帮着想办法,可以说这个十年,大部分技术专家都欠他的人情!
而现在,本来航空技术专家们就更看好液冷发动机,李晓峰就更符合他们的口味,再加上之前的人情关系在,支持哪一边根本就是显而易见的。
不过事到如今,图哈切夫斯基也没办法认输,因为认输就意味着毁灭,更何况他认为自己也未必会输!
图哈切夫斯基为什么会有这种底气呢?原因很简单,这十年内俄国和德国的技术合作一直很顺利,他认为AM34存在的问题在德国技术专家的帮助下,很快就能解决。而一旦AM34的技术问题很快解决了,那么引进法国动力就没有任何借口了。
在图哈切夫斯基看来就算波利卡波夫等一批土专家支持李晓峰又怎么样,跟德国专家比起来,土专家就是土专家,德国人会解决一切问题的!
“好吧,那就等一等看一看,如果能很快解决AM34面临的问题,那确实没必要引进法国技术!”
经过一番思考之后,托洛茨基勉强答应了图哈切夫斯基,给予了他宝贵的支持。而这样一来,留给列宁的选择余地就很小了,支持李晓峰的话,那就等于是打托洛茨基的脸,鉴于最近一段托派和列宁派紧张的关系,不宜在这个时候再次刺激托洛茨基了。
可是让列宁支持托洛茨基那也是不可能的,不管怎么说李晓峰都是他的人,怎么能胳膊肘往外拐?
一来二去的,这个事儿就僵持下去了,列宁选择了不发表意见,他准备让时间说话,如果德国人真的帮忙弄好了AM34那自然也没什么说的,到时候帮忙维护李晓峰一下,让托派不能打落水狗就行了。而如果AM34在规定的时间内搞不定,那他要做的就是同意引进法国技术,至于图哈切夫斯基,嘿嘿,那是托洛茨基需要操心的问题了。
那么AM34究竟能不能很快解决问题呢?历史给出的答案是不能,装备TB3轰炸机的AM34问题重重,直接导致了TB3前三次定型失败。断断续续一直折腾到1935年AM34才算开始稳定可靠。而后来大放异彩的AM34FRN(也就是AM35)一直到1938年才算搞定。
也就是说在一年多将近两年的时间内,AM34实际上是不可靠的,尤其是在TB3上不断的出事之后,米库林和AM34所面临的压力将会非常大,自然支持AM34反对引进法国技术的图哈切夫斯基也会亚历山大。
这还是不是全部,图哈切夫斯基对于AM34的信心大部分来源于德国,寄希望德国技术人员帮忙解决技术问题。可他真心是赌错了,从希特勒上台开始,德国和苏联之间延续了十年的技术合作蜜月期就进入了尾声,大批的合作项目被终止,德国技术人员也被陆续召回。图哈切夫斯基过于指望德国人帮忙实际上是行不通的。
对此,李晓峰自然是心知肚明,很快小胡子就会给图哈切夫斯基泼一盆冷水,到1934年苏德之间的贸易会急剧下跌无限趋近于零,直到1938年小胡子要准备进攻波兰,需要麻痹以及争取苏联的合作才再次放宽了两国合作。可以说从1933年开始,苏联就基本指望不上德国人了。
“那您的意思是,我们就等着看图哈切夫斯基的笑话?”雅科夫忧心忡忡地问道。
作为李晓峰的亲密助手,雅科夫可以获知相当多不为人知的情报,而且某仙人也乐于向他透露一些历史的发展,在李晓峰的影响下,雅科夫对于德国未来的走向是异常的担忧,比如在国会纵火案中纳粹对共产党的栽赃陷害就已经深刻的显现出他们对共产主义的敌视。
苏联作为世界共产党的老大哥,被德国人的敌视几乎就意味着战争,而更让雅科夫担忧的是英国人和法国人的态度,这两个国家根本就是在放纵德国人,而且时不时显露出的祸水东流态度更是值得警惕。
在雅科夫看来这几乎可以说一场新的世界大战已经不可避免了,最慢可能也就是五到十年的事儿。而现在苏联根本就没有做好相应的准备,在这种情况下没有太多的时间可以浪费了。
比如说在发动机领域,一款发动机从引进技术到大规模量产怎么也要个三年的时间,1933年引进12Y系列到1936年就能量产,甚至还可以有针对性的加以改进,而等到AM34进展不顺利,再去引进那恐怕要耽误很多宝贵的时间!
基于此他才必须要提醒李晓峰,决不能用看笑话的心情等着图哈切夫斯基出丑,否则最后出丑的必然是苏联。
其实李晓峰也没有看笑话的意思,他比雅科夫更加清楚时间有多么宝贵,早一年引进12Y系列跟晚一年相比意义就完全不一样。对他而言,引进12Y系列是必须的,但是鉴于当前复杂的形势,直接引进恐怕很难办,有没有什么办法绕过图哈切夫斯基设置的障碍呢?
“我们现在有资金去建立一条新的活塞发动机生产线吗?”李晓峰突然问道。
雅科夫立刻就明白了某人的意思,以苏联政府的名义马上引进12Y系列是不太可能了,唯一可行的恐怕是以北方工业的名义引进技术进行生产。
雅科夫立刻回答道:“资金没有任何问题!”
李晓峰缓缓地点点头,不过却并没有马上同意这么干,因为在他的规划中,北方工业没有必要在航空汽油机上进行投入,因为这一行很快就会被淘汰,进入四十年代中后期,未来就属于喷气式发动机,在航空汽油机上进行投资太浪费了。
在李晓峰之前的规划中,北方工业在二战中发动机领域重点是放在柴油机上,争取不管是低速还是高速柴油机都要有突破,必须占据世界一流的地位,所以他投资了B234。
而现在,因为图哈切夫斯基的干扰,就上马一条航空汽油机生产线,这划算吗?
实际上让李晓峰为难的不光是生产问题,主要是法国人的条件,要买12Ycrs必须先采购500台12Ybrs,这些12Ybrs发动机给谁用呢?伊16用的是M25,不可能采购12Ybrs,而且以图哈切夫斯基这货捣乱的决心,也绝不会允许12Ybrs进入红军服役。那买来的12Ybrs不就成了废铁?
李晓峰虽然有钱,但还不至于这么败家的,不给12Ybrs找一个用户,他真心没办法下决心引进12Ycrs发动机。可是12Ybrs这个用户是谁呢?军用肯定是没戏了,那就民用?
李晓峰立刻就苦笑了一声,苏联有个鬼的民用航空市场,老百姓出门能坐上火车就谢天谢地了,飞机根本是想都不敢想。而且苏联也没有民用飞机,伞兵都是拿TB1和TB3之类的轰炸机客串……
轰炸机?运输机?
李晓峰脑子里忽然闪过了一道火花,他似乎想到了什么,抓耳挠腮了半天之后,他忽然问道:“雅科夫,今天是几号?”
雅科夫也是一阵诧异,愣了愣回答道:“四月十五日。”
四月份?李晓峰又抓了抓脑袋,他记忆中道格拉斯的DC1似乎是1933年7月首飞的,按照时间进度看,DC1应该已经在制造原型机了。
李晓峰为什么会想到DC1呢?原因非常简单,作为整个三十年代最成功的机型,从DC1发展而来的DC3取得了空前的成功,连苏联都引进了DC3(里2运输机)。如果能和道格拉斯公司开展合作,引进一部分装12Ybrs发动机的DC系列运输机,似乎有搞头?
至少李晓峰记得原版的DC1装的是莱特SGR1820F系列的发动机,功率是710马力,而12Ybrs功率有760马力。完全能装上去,可能液冷的12Ybrs发动机稍微重那么一点点儿,但是经过修改发动机舱完全可以减少风阻,维持DC1原有的性能是可以期待的。
一想到这儿,李晓峰就坐不住了,他立刻命令道:“立刻联系道格拉斯公司……”(未完待续。)
18道格拉斯和西科斯基
道格拉斯公司,可能不少同志都不太了解,因为在1997年,这家公司就被老对手兼并了。当然如果你在1933年问美国航空界人士:“你知道麦道公司吗?”
答案绝对是否定的,因为在1933年也不存在这么一家公司,哪怕这家公司在20世界后半叶相当的牛逼和显赫,比如大名鼎鼎的c47运输机(DC3)、F4鬼怪、F15都是该公司的产品。
但是在那个年代,麦克唐纳。道格拉斯公司确实不存在,准确的来说,这还是两家企业,分别是麦克唐纳公司和道格拉斯公司。其中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道格拉斯公司更加牛逼一些。
而让道格拉斯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