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兵在1917-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叶戈罗夫后来回忆道:“米哈伊尔同志暴跳如雷的冲出了办公室,冲出了军委的办公大楼,登上他的小汽车,就那么走了。我们所有人都知道他不高兴,呃,或者说很愤怒。但是我们同样认为他的愤怒是没有道理的,至少他在离开的时候应该表现得更加绅士一些……”

图哈切夫斯基这次离开之后,就再也没有返回军委。当然,不是因为政治局要求他滚蛋和不准靠近军委,实际上虽然他被解除了总参谋长的职务,但军委并没有将其一撸到底,他依然保留了国防人民委员和军委委员的身份,是可以继续留在军委办公的。只不过图哈切夫斯基为了维护自己的自尊而拒绝回来而已。

图哈切夫斯基走了,乌博列维奇来了,最显著的变化就是图哈切夫斯基计划已久而且正在实施当中的明斯克反击被立刻叫停,所有已经调动的部队全部原路返回。乌博列维奇基于当前战场上的情况,认为主动反击的时机依然不成熟,在1942年红军的主要任务依然是稳固防线。

实事求是的说,乌博列维奇是对的,虽然红军在库尔斯克打了胜仗,但是在整条战线上的兵力配置依然不理想,有的地区囤积了过多的部队,而有的地区薄弱得像一张纸。而且红军接收了大量的新兵和新装备,相当一部分指战员对战术和新装备的了解依然薄弱,不足以发挥全部的战斗力。在这种情况下盲目反击是很冒险的,应当留给指战员更多磨合的时间。

当然,让乌博列维奇没有想到的是,德军并没有留给他太多磨合的时间。前面说过,希特勒其实也是想继续进攻的,在保卢斯覆灭之前,他就力主发动新的攻势,只不过是装甲部队严重不足不得不等待而已。

到了九月底,希特勒终于无法继续忍耐了,他迫切的希望再次狠狠地教训俄国人,最好是能打一个歼灭战。这一次希特勒的目标依然是布良斯克。

“截止到9月15日,一共生产了350辆四号F2坦克,在加上之前已经生产出的100辆黑豹D和50辆虎式坦克,我军初步具备了再次进行大规模装甲突击的能力……”

哈尔德的报告让元首十分满意,这位十分擅长拆东墙补西墙的民间军事专家在地图上勾勾画画,一个硕大的箭头对准了布良斯克方面军。

为了实现再次打穿红军防线的军事企图,希特勒不光将新生产出的坦克一股脑的投入到这个方向,还将原本属于北方集团军群的第四装甲集群抽调一空。将这只强大的装甲力量交给了赫尔曼。霍特陆军上将指挥。而原本霍特指挥的第三装甲集群交给了原第四装甲集群司令艾里希。霍普钠指挥。

按照希特勒的设想,第三装甲集群将在部分部队的配合下向明斯克纵深发动突击,第一装甲集群和原第二装甲集群残部则向基辅方向进攻,争取将红军的主力牢牢地吸引和牵制在这两个地区。当红军的主力被牵制住时,新组建的第二装甲集群和原第四装甲集群所组成的霍特装甲集群集中全力出戈梅利向布良斯克方向猛攻,争取一口气打垮罗科索夫斯基的白俄罗斯第二方面军,然后高速向莫斯科方向突进。

这一套计划实际上还是很简单的,实际上希特勒是不满足这个简单的作战方案的。他那颗充满了奇思妙想的脑袋实际上更加的疯狂。按照他原本的设想,是准备将所有的装甲部队全部集中在戈梅利,准备用装甲洪流一波带走白俄罗斯第二方面军,然后一往无前的直扑俄罗斯腹地。

但是他的这个设想遭到了哈尔德、约德尔和凯特尔的强烈反对,在这三位看来,元首大概是疯了,虽然集中装甲力量进行突击,是对的。但是将所有的装甲部队全部集中在一起,这尼玛就是惊悚了。

首先这样的调动基本上不可能实现,按照总参谋部最乐观的设想,进行这种规模的调动,至少需要三个月的时间。如此长的时间,难保不会被红军发现端倪。而一旦被红军发现了,其完全可以抢先发动进攻。比如在基辅地区,红军就有相当强大的装甲力量,完全可以乘虚而入一口气打垮南方集团军群。

南方集团军群一旦被打垮,战线就崩溃了,就轮到红军一波流直接将德军带走了。那时候迎接德意志第三帝国的不是胜利,而是全面的崩盘!

其次,将所有的装甲部队全部集中在一起也没有必要。战场的空间是有限的,无节制的将大量部队堆积在某一地区,最后的结果必然导致战场拥堵,让所有的部队都施展不开。这会造成效率低下,而且大量的部队拥堵在一起,必然成为敌军空军的重点打击目标,只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在哈尔德、约德尔和凯特尔的劝说下,希特勒总算是不情不愿的打消了这个疯狂的念头,但是他依然将最精锐的装甲部队都投入到了戈梅利方向。

那么乌博列维奇发现了希特勒的企图吗?一开始并没有,因为红军这边也是乱成了一锅粥。图哈切夫斯基之前的计划不比希特勒强多少,也是大规模大范围的调动装甲部队。而众所周知,苏联的基础设施水平很糟糕,这样大规模的调动然后又突然中止,不可避免的引发混乱。

为了将混乱降低到最小,乌博列维奇亲自奔赴一线进行疏导。其实,乌博列维奇的意思也是想尽快结束混乱,以免被德国人乘虚而入,可他没有料到,德国人的动作是如此之快……(未完待续。)

334冲向城市

库利科夫的脸是蜡黄色的,人也削瘦得不像话。这与一年前他刚刚抵达延安时的微胖身材相比,简直是瘦了一大圈。没有办法,华夏的生活条件还是太艰苦了,哪怕是他这样的高级军事顾问,也不可能获得在苏联时的生活待遇。

当然,最关键的是,库利科夫是一个对自己要求很严格的人,他认为作为一个指挥官就必须做好带头示范作用,不搞特殊化,战士们吃什么他就吃什么。而华夏的条件确实太差了。而且水土和苏联完全不一样,严重的水土不服导致他的身体每况愈下,自然是再正常不过了。

但是和身体上的问题相比,真正让库利科夫吃不好睡不香的还是军事问题。将游击队变成正规军比他想象中要难多了。哪怕是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他也打过游击,自认为对此还是有经验的。

但是华夏的游击战和苏联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游击战完全是两回事。华夏基本没有重工业。实际上华北和西北地区也没有轻工业,根据地连粮食自给自足都显得困难。大部分的枪支弹药都要靠缴获或者苏联支援。一场战斗下来如果不能缴获足够的敌人物资,对八路军和新四军来说就是入不敷出,这样的仗是不能打的。

在华夏的抗战中,武器弹药有时候比生命还要重要。几乎所有的战士入伍之后,被上的第一课就是如何节约弹药。但是,库利科夫虽然能够理解这种节约,但是认为要想正规化,要想打大仗,就首先得放弃这种“小家子气”心里。

他不止一次地告诉朱总司令和彭大将军:“苏联将不遗余力的支援华夏人民的抗日事业,将尽一切可能提供物质支援。所以尽快将游击队正规化,尽快打大仗势在必行。节约固然重要,但是不能为了节约而节约!要告诉战士们必须敢于开枪、开炮,不要有顾虑。”

为了尽快帮助八路军和新四军完成正规化,库利科夫几乎是在各个根据地不断地的走动,他不止一次地遭遇了鬼子和伪军,差一点就丢掉了老命。

不过他认为这是值得的:“没有什么比帮助东方的阶级兄弟完成民族独立和解放事业更加让我感到有成就感了。”

在库利科夫的不懈努力下,在1942年,相当一部分土八路改变了面貌,不光是武器装备上鸟枪换炮,在战术上也开始和世界先进水平靠拢。虽然这仅仅只是一个开始,但是只要继续努力下去,肯定会取得成功。

在德军即将发动一次大规模进攻作战的同时,库利科夫也正在帮助太行山麓的八路军走出山沟,拓展地盘。

你没有看错,就是拓展地盘。初步壮大起来的八路军已经不满足窝在山沟,准备向中小城市进发了。其中首先发动进攻的就是活动在晋东北的120师。

按照中央的计划,该师将从大青山向集宁和卓资、呼和浩特发动进攻,一举收复这三座城市。一旦成功这意味着将彻底地光复绥远省,也意味着陕甘宁边区的北部通道将完全打开。

那时候,苏联经外蒙古输往陕甘宁的物资将顺着集包线铁路源源不断地输往华北,意味着在这一带活动的八路军将不再受制于物资的限制只能进行游击战。完全可以开展更大规模的抗日斗争。

当然,想要实现这一点也不是那么容易的,日寇的主力虽然已经南下了,但是华北地区依然是其关注的重点。尤其是随着苏联初步打通了同陕甘宁的联系,日寇时时刻刻想着怎么重新切断这一命脉。所以在集包线铁路上,日寇集中了比较强大的正规军以及相当数量的伪军,总兵力不下五万人。

对于如此强大的敌人,哪怕是贺帅也觉得棘手,尤其是当他获知此次作战苏联方面不会直接介入,仅仅有两个外蒙古骑兵师提供支援之后,这种忧虑就更加重了。

虽然经过了大半年的重新武装和训练,相当一部分土八路有了质的改变,但是部队的战斗力能不能承担正面战斗,这没有人能打包票。再考虑到敌人很强大,而且又是盘踞在铁路线上,这种作战难度就更大了。

因为一旦不能快速分割和歼灭敌人,敌人的增援部队将通过铁路快速抵达战场,那时究竟谁胜谁负就真不好说了。

在拟定作战计划的时候,贺帅呈交给中央的计划中是如此描述的:“在战役初期,破袭战依然是重点。瘫痪铁路交通,将敌人孤立在铁路沿线的堡垒之中对战役的成败具有关键性的作用……瘫痪和迟滞敌人之后,留下部分精干力量充当阻击力量,然后集中优势兵力和火力一举攻占集宁……”

这个计划可行吗?应该说还是比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