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兵站仓库,不然说不得什么时候就被苏联的特战队给端了。
另外在那些中国教官的提醒下,苏联特战队已经和在德国占领区的百多万游击队取得了联系,苏联在战斗中有了另一股友军的配合,压力大大减轻。为了对付那些神出鬼没的游击队,德国人不得不出动大量的正规部队去围剿,再算上保护大大小小的指挥所指挥部的兵力,德国单单用于这些的部队差不多就占了总兵力的五分之一。
哈尔科夫战斗斯大林一意孤行,并没有重视韩云华的意见,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4个集团军近30万大军被歼灭,这个教训足够的痛,斯大林算是记住了。正因为哈尔科夫战役与库尔斯克战役的结果反差如此的大,所以斯大林再也不敢随意对待韩云华的意见了。
对于斯大林的请求韩云华没有敷衍,他很清楚德国战败对于整个世界以及中国意味着什么,所以他又为苏联详细制定了大卢基——黑海战役、高加索肃清战役、乌克兰战役的作战计划。同时韩云华建议斯大林向盟军施加压力,让盟军在法国或者是意大利开辟欧洲第二战场,另外韩云华还希望苏联能在远东地区像日本关东军发动攻击,到时候中国将会出动上百万大军配合苏联作战,彻底解决苏联的后顾之忧。
对于开辟欧洲第二战场苏联人早就提出过,那时苏德战争刚刚爆发,斯大林便一直敦促英国和美国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以缓解苏联所受到的沉重压力。但是开辟欧洲第二战场必须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军力,这些都必须盟国方面自己提供。所以斯大林的这一提议被美、英以各种借口拒绝了。所以从1941年夏直到1944年,德军除了在北非和意大利战场和美英等**队作战外,将自己的大部分部队和作战资源用于东线攻击苏联。
苏联人对于吸收第二战场兵力有巨大贡献则是无庸置疑的,尽管苏联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伤亡。直到1944年5月苏德战场胜负已定的时候,英美等国为了维护自己在欧洲大陆的利益,才在法国诺曼底成功登陆,从西线进攻德国。韩云华认为现在东线战场上虽然战局依然没有明了,但是有战略眼光的人却都可以看得出来德国人已经是强弩之末了,这个时候开辟第二战场对于盟军虽然有一点风险,但是风险并不大。而且还能最大限度的保证盟国或者说英美在欧洲的利益,这个时候提出开辟第二战场美英等国很可能会答应。
至于让苏联从远东同日本开战倒也不全是为了中国,毕竟日本对苏联的威胁是显而易见的。苏联放置在远东的六十余万大军以及放置在西伯利亚的50万大军全部是用来提防日本人的。要是没有了日本的威胁,最起码从远东调集几十万大军到东线战场还是没问题的。另外现在出兵东北虽然要冒一定的风险,但是和历史上不同的是,现在有内蒙古军区在这里,日本的主力根本不敢越过乌苏里江攻击苏联。
况且要是斯大林同意出兵东北,那么韩云华也会游说美国人在东南亚牵制日军的。到时候以中苏两国的部队的战斗力,拿下关东军可以说是十拿九稳。而没有了关东军的日本还叫日本吗。关东军的覆灭不仅仅可以在气势上打击日本人,更可以直接对日本在亚洲最重要的殖民地朝鲜进行攻击,这对日本人而言是相当致命地。
对于韩云华提出的这些建议,斯大林也很心动,但是唯独对向东北出兵这件事还有很多疑虑。因为出兵东北就意味着和日本开战,也就更意味着苏联将会陷入痛苦的两线作战,这对苏联来说是很危险的。
不过风险和机遇是相对的,有风险就会有机遇,当然反过来说也是成立的。风险固然不小,但是机会却更加重要。只要日本关东军彻底覆灭了,那么悬在苏联人头上的那把利剑很可能就此而终,这是斯大林最乐意看见的。再加上韩云华让吕正操所部转交给苏联方面的日本给水防疫部的军医小队的实验材料以及相关照片和供词也已经被送进了克里姆林宫,当得知日本人竟然阴谋对苏联进行细菌战的时候,斯大林着实吓了一跳。在认证物证面前斯大林丝毫不怀疑日本人对苏联的企图,因为早在诺门坎战役的时候日本人就曾经使用过毒气弹,给苏军造成了一定的伤亡。
如果是搁了别人提出的,斯大林肯定是不予以考虑的,但是偏偏这事是韩云华提出的,所以考虑再三,斯大林还是决定再详细询问一下关于出兵中国东北的事情,如果可行就算出兵也无所谓,如果不可能的话那就算了。
接到斯大林询问的电报之后,韩云华心中一喜,只要斯大林对自己提出的这个建议感兴趣就行。只要他不是一口拒绝,那么事情就有转机。很快一份关于出兵中国东北的利弊分析以及详细的作战计划便被送到了斯大林的书桌上。
在这份作战计划中韩云华充分利用了现在日本所有的敌对势力,痛陈出兵的重要性。首先韩云华就日本关东军的兵力构成做出了分析,说明120万这个数字只是日本人说出来的一个噱头,实际上关东军所有部队加起来也不过85万人左右,撑死了不过90万,剩下的全部是伪满洲国的部队。其次现在的国际环境有利于苏联对日宣战,一方面是因为在东南亚战场日本人已经丢了对海洋的绝对控制,中途岛海战已经证明日本海军并没有日本人自己吹嘘的那样厉害。而至于日本陆军的表现更是不堪,内蒙古军区连续两次对关东军作战已经证明关东军对于东北地区的控制力并不大,此战只要苏联人出兵乌苏里江对岸,牵制住放置在乌苏里江沿岸以及黑龙江省的那30万日军精锐,那么内蒙古军区则会抽调70万大军从南向北向东北腹地进军。另外处在东北腹地的东北人民解放军也会在第一时间对日伪军发动全面反击,成功收复东北的可能性为80%以上,全歼关东军的可能在60%以上,甚至于顺势拿下朝鲜的可能性也有30%。
要是美国人和国民政府能在缅甸战场以及太平洋诸岛屿上发动一次大规模战斗的话,那么日本就会陷入左右为难的局面,成功的可能性会更高。
看完韩云华的分析之后斯大林等待了一天,同马基恩。**夫、谢苗。铁木辛哥、费奥多尔。托尔布欣、亚历山大。瓦西列夫斯基、尼古拉。瓦图京?、克里门特。伏罗希洛夫、格奥尔基。朱可夫、瓦西里。崔可夫、谢苗。布琼尼、尼基塔。赫鲁晓夫等人商议之后决定同意韩云华的建议,中苏联合出兵中国东北。
不过在此之前斯大林还是希望能得到美国人的支持,要是美国人能在东南亚发动一次对日反击战的话,那么苏联以及**方面所受到的压力就会小很多。为此斯大林专门致电罗斯福总统,提出联合出兵的建议,同时还将韩云华制定的那份作战计划发给了;罗斯福,希望罗斯福总统能够顾全大局。
其实消灭关东军一直都是美国人最迫切想要赶到的事情,因为东南亚战场一直受到这支日本最精锐的陆军集团的威胁,自从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后,日本人就不断地从关东军调出精锐前往东南亚战场。而且一点东南亚战场战斗受挫,那么日本大本营第一反应依然是从关东军调集援兵南下,这几乎已经成了规律。
自从内蒙古军区主力北上对付关东军开始,美国人明显感觉到压力小了很多,调往东南亚战场的日本陆军也明显少了。看完斯大林的电报以及韩云华的作战计划之后,罗斯福第一时间咨询了美国驻盟军东南亚战区总参谋长史迪威将军,另外也向驻扎在归绥的詹姆斯将军询问了内蒙古军区的实际情况。
史迪威将军对于英国人在东南亚战场上不作为,甚至于还有些拆台的做法很不满意,所以在接到罗斯福总统的电报后,史迪威将军将现在东南亚战场的实际情况详细地告诉了罗斯福,总而言之一句话,现在东南亚战场上很不妙,中国远征军第二次入缅作战虽然重创了日军,但是由于英国人的糟糕表现却没有达到预期的战略目标,现在远征军新一军已经撤回了印度,而日本人却卷土重来,攻势猛烈。
至于詹姆斯少将的回答却是让罗斯福总统大吃一惊,作为一名美国空军少将,詹姆斯的眼界是非常高的。但是就是这样一名美国将军,对于**麾下的这支中**队却赞不绝口,用尽所有美丽的词汇来为这支军队说好话。
罗斯福总统不认为詹姆斯少将是受了中国人的鼓吹或者是收了中国人的好处才这样说的,这只能说明那支中**队确实很不错,这段时间不断传来的捷报就可以证明。既然两方面的回答都是如此,那就说明联合苏联以及**方面出兵东北还是很有必要的,于是罗斯福再三考虑之后也同意韩云华的提议。
美国的支持很重要,因为在环太平洋地区能和日本海军有一战之力的唯有美国海军,就连不可一世的英国人也不行。接到罗斯福总统的电报之后,斯大林立即致电苏联红军远东司令部司令员伊万诺夫中将,命令他立即集结部队,准备对日作战。同时斯大林还给韩云华发了一封电报,说明苏联在远东地区投入的兵力最多50万,而且不能全部调入东北,直接用于东北作战的部队大概是35万人左右,其中陆军33万,空军两万,海军只有几十艘老旧战舰。另外还特别说明,这次用于对日作战的坦克有2400多辆,战机700多架,各种自行火炮1200多门。
说实话对于苏联这样的一个庞然大物,只能拿出这点兵力对付日本人可以说是很寒碜的,但是这也可以从侧面说明苏联人现在被德国人欺负的有多惨。就算是这样,韩云华依然很满意了,别看苏联人只能出动这点兵力。但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看看人家的重装备就知道了,2400辆坦克,这是一个说明概念,内蒙古军区攒了好几年也不过才攒了700多辆,而且其中两百多辆还是日本的九四式、九五式豆战车,真正能拿的出手的也不过150辆苏联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