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帝国征服史-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接着,更远一点的地方也传来同样的号声。一声声的号角渐渐远去,直至微不可闻。
    完颜宗望把视线投向东京城西水门的方向。他放在卫州门外的火炮仍是虚晃一招。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作为女真名将,宗望不可能不去了解自家最强利器的威力如何。
    经过多次测试,完颜宗望已经了解到他的火炮对人效果很好,但攻击起城防却差了许多。所以他并没有把破城的希望放在火炮上,他真正的杀手锏现下却在西南面从西水门流入城中的汴河上。
    几艘改装过的纲船,正沿着汴河顺流直下。纲船的船身被厚木板刻意加固,又蒙了两层生牛皮,足以抵御城头上的床子弩和石,而船身之外又抹上了一层湿泥,又没有张帆,完全不惧火攻。每一艘纲船都满载着千余斤的火药,只要其中任何一艘在西水门下点燃,就足以把水门那段城墙炸跨。这就是完颜宗望为了攻破东京城特意造出来的杀手锏。
    随着纲船渐渐逼近,西水门上的守军矢石齐发,但落到船上却毫无作用,但守军们也只能用更多的矢石去阻击。虽然他们不清楚金人是玩的什么花样,但看见这几艘纲船改造后的外观,人人皆知大事不妙。一时箭矢如雨,一支支铁枪深深扎进船板中,一蓬蓬的水柱不断从河面升起,那是石投出的石块所造成的结果。
    守在船上的金军士兵们在点燃了引线后,便接连跳下了冰冷的汴河。没了水手控制,但已被固定了船舵的几艘纲船,仍在河水的推动下直往西水门冲去。箭矢更急,落石更密,但一切还是无用功。就在纲船撞向西水门的那一刻,几声雷霆般的巨响传遍了五十里的汴京城,东京人在震惊中抬起头来,却看见从西水门的方向腾起了一朵巨大~云。惊雷过后,开封府的西水门已不见踪影,在被乱堵起的汴河旁,无数碎石瓦~铺起了一条通向城中的通衢大道。
    尘埃渐渐落定。完颜宗望终于打破平静,仰天一阵状似疯狂的哈哈大笑,直笑得喘不过气来才低下头,深呼吸一口,回身对着已是兴发如狂的族人高声喝道:“东京城……破了!!”
    近万女真铁骑随之振臂高呼,声振云霄。在赵琦无奈的叹息声中,这片大地上战绩最为显赫的骑兵力量,在这场围城战中第一次显露出自己的爪牙。蹄声震颤着大地,数千金国骑兵丢下久攻克的卫州门,绕过东京城的西北角,向被炸开的西水门杀去。
    宋靖康元年元月十三,金军围城八日后,完颜宗望以河船载火药,炸开西水门,八千女真甲士从破口处趁机杀入,随即占领了开封府的外城城墙,东京遂告沦陷。
    同在这一日,道君皇帝一行终于在日落前抵达扬州。隔着宽阔的扬子江水,赵终于松下了一口气,虽然他并不知道东京已经沦陷,但他从这段时间来的战报中已经知道西京陷落的消息。
    金人兵锋难当,还是早点过江为妙,道君皇帝的心中尽转着继续南逃的念头。但在瓜州渡对面的扬子江中,二十余艘车船正隐藏在江心沙洲的阴影处,陆贾俯身在沙洲北岸的芦苇荡中,举起望远镜看着对面的动静,他的目标已经到了。(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wwwidiancomm,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首发
第三十八章 异变(下)
      
    元年元月十四,庚辰。【西元1126年2月7日】
    扬州。
    道君教主太上皇帝的车驾沿着汴渠旁的官道急急而行,三千胜捷军前呼后拥。这支童贯从西军中精挑细选一手建立的精锐部队,护持着赵及同行的大小官员往长江边的瓜州镇赶去。
    而高俅的三千禁军却不见踪影。
    在泗州的淮河浮桥上,童贯的胜捷军和高俅的禁军小小的火并了一场。由于童贯诈传赵御笔札,令高‘只在本州守御浮桥,不得南来。’高对这道御笔深表怀疑,拟面见徽宗,‘亦复艰难’。高所带禁卫兵想强行渡河跟随徽宗南下,‘童贯遂令胜捷亲兵,挽弓射之卫士中矢而,自桥坠淮者凡百余人。’‘道路之人,莫不扼腕流涕。’高只得留守泗州,守御淮河,‘于南山把隘’。
    赵倒不在乎这点小事,有高俅把守淮河浮桥,他还更安心一些。从车窗上的布帘缝隙中看着淮南的风景,辛苦赶路十余天,一觉也没睡好,但现在他离最后的目标只剩了一条大江,到了明日,就可以不用再担心金人,而高枕无忧了。
    十一天前,金人渡河。由于事发仓促,他夜出通津门。将太上皇后及诸皇子、帝姬留在后面随后赶来,自己则在蔡攸和几名内侍、班直的陪同下,微服乘舟出逃。因舟小速缓,便上岸改乘肩舆,后又嫌肩舆缓慢,便在岸边找了一艘搬运砖瓦船乘载。舟上饥饿难耐,从于舟人处得炊饼一枚,众人分而食之【注1】。
    就这样一夜行有百余里,等抵达雍丘时,则因汴河水浅不得不弃舟上岸,改骑一青骡与一众护卫继续没日没夜的往》阳奔逃。将及天明,抵达一滨河小镇。此时人困马乏,见镇上民皆酣寝,独一老妪家张灯。赵推门入内,老妪问其姓名,自称‘姓赵,居东京。已致仕,举长子自代。’【注2】
    就在这逃难的过程中,他还写了一首《临江仙》——过水穿山前去也,吟诗约句千余。淮波寒重雨疏疏。烟笼滩上鹭,人买就船鱼。古寺幽房权且住,夜深宿在僧居。梦魂惊起转嗟吁。愁牵心上虑,和泪写回书——其时困厄如此。
    直至抵达泗州,童贯、高俅各领胜捷、禁军三千精兵赶来,赵他才松下一口气,稍微放缓了脚步。但也只是一点点,金军围城的消息,就是在洪泽边的泗州收到地。,就算到了扬州能不敢多做停留。纵然淮扬郡守极力苦留,太上皇后韦氏也不愿渡江,随行的皇子、帝姬许多没能跟上大队而流寓于汴河沿岸各州县,但赵还是一意孤行,就算妻弃子也一定要渡江。
    赵一行清晨从扬州城出发。至午间。经扬子镇抵达瓜州。
    瓜州镇内各家屋舍门前摆好了香案。监镇领着十几名镇中父老跪在路边相迎。净水泼街。黄土垫道。迎驾地手续做了个十足。
    若在旧时。赵对此决不会放在心上——迎驾前做好这些准备是理所当然地——但如今他仓皇南下。各地官府又忙着筹措勤王事务。都没有安排得如此妥当。赵一点微笑浮在脸上。不待他开口。善于察言观色地蔡攸便使人唤了瓜州监镇近前问话。
    瓜州监镇是滚圆地中年胖子。约莫两三百斤重。三重下巴。看不到脖子。双眼细小如豆。却透着精明。听到传唤。他弓着腰小跑到赵地銮驾前。轰然拜倒。吃力地三跪九叩:“微臣浮德生。上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蔡攸有些吃惊于这位监镇地体重。只是一想瓜洲渡地名气。也就不奇怪了。瓜洲是长江上最为有名地大渡口。油水丰厚得连差一点地军州都比不上。且监镇是不入流品地等外官。除非是贬官。否则一律是从当地提拔。往往做上二三十年地都有。看这监镇脑满肠肥地样子。怕是在瓜州渡少说也做了十几年地官了。只是这监镇胖归胖。心思看起来倒还细密。
    “傅?可是傅说之后?”赵没听过浮这个姓。只以为这胖子姓傅。傅说。是史书出名地贤臣。商高宗武丁地宰相。世传是傅姓地始祖。
    “回上皇。微臣不是姓傅,而是浮水的浮!”瓜洲监镇跪在地上解释道:“其实微臣的姓氏是耳东,但这个姓在江边不吉利,便干脆改做了浮。”
    君臣二人掩口失笑。天下避讳地事甚多,也不足为奇。帝王的名字要避讳,父祖的名字要避讳,依水为生的人们当然也有自己的忌讳。若是在上船前听到个‘沉’字,不管是不是这个字,只要是这个音,总是不吉利的。这‘浮’德生若是仍旧姓陈,说不定早就被赶走了。现在改了自己的姓,倒是把监镇的位子坐得稳稳,能养出这坨肥肉,的确不是白饶。
    赵笑道:“还是姓‘浮’的好,看你地相貌就知道是个有福的。”
    浮德生重重磕了一个头:“能一睹圣颜才是微臣最大的福分。”
    赵点了点头,坐回了车中。道君皇帝喜欢相貌俊秀、风仪出众的臣子,能跟这个外貌粗鄙的胖子说上几句已经很少见了。
    前面扯过闲话,蔡攸现在问起正事:“渡江地船只可备好了?”
    浮德生毕恭毕敬答道:“回相公的话,都已经备好。瓜州渡上总计二十条大小渡船都在港中候着。下官还特地征用了一艘上好地客舟,供上皇使用。”
    “征用,不是强征的罢?”蔡攸也有点自知之明,很清楚天下间民怨沸腾地原因。如今逃难江南,败坏名声的举动能免则免。
    “那哪成?若是真地这么做了,日后除了渡船,也没人敢来瓜州渡歇脚了。是港内的一家船行,听说上皇将至,便主动献上了一艘两千料的大船。这船常年走得通州【南通】到洪州【南昌】一线,是专门地客舟,最是清洁干净,钱少点都坐不上。也是上皇洪福齐天,昨日刚巧到得港内。”
    “不是渡船?”
    “禀相公,入冬后江上风浪大,渡船舟小底浅易倾覆,若是让上皇惊到,
    是死一百遍也不够赎罪的。这两千料的客舟是货真造,就算撞上礁石,破了几个口子都不会有事。”
    蔡攸很满意瓜洲监镇地回答,东海造的船只就像蜀地的织锦、官窑的瓷器一样,如今都是天下间最顶尖的货色。但凡船只,能打上东海造这个戳子,必然是最好的无。
    不过既然是走的通州、洪州一线,这瓜洲这是半路上地歇脚点,船上必然还会有客人,蔡攸便又问道:“船上的闲杂人等可曾清除?”
    “回相公的话,冬时江上雾气浓重,又兼水枯,不用熟手定会误入沙洲。所以船上原来的水手船工下官已经都事先驱走,换得都是熟悉水道的老渡头,各个身家清白。”
    浮德生答非所问,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