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金鳞开-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道:“朝宗,我师承西铭先生,是道南一脉,于关学却没什么了悟啊。”

西铭便是张溥的号。

张溥统合数个文社,成立复社,对外宣称“吾以嗣东林也”,分明以东林继承人自居。既然要继承东林的政治资源,自然也不能背弃东林的学术主张。

世人以党争而知东林,真正的东林学派却是始建于北宋。

福建将乐人杨时即于政和元年在无锡创立了东林书院,并长期居此讲学。杨时字龟山,正是程门立雪的那位,乃程颢、程颐兄弟的嫡传高足。二程对杨时都非常器重,一次杨时南归,程颢亲自目送之曰:“吾道南矣”。

这句话成为了杨时一脉的名号,称为理学道南系。

东林书院创于杨时,复兴于顾宪成。重修之后的东林书院中有一“道南祠”,计分大门、前堂、享堂三部分。

享堂三楹。内中设五张几案,正中供奉杨时神像,左右四龛内奉配宋、元、明三代诸贤神位。内悬匾高悬:“伊洛正宗”。故而东林大凡举行会讲,主讲者都要依例率领各地前来参加讲学的学者,整肃衣冠,至道南祠向杨时神像行四拜礼,然后才入座讲学。春秋公祭也是如此,一丝不能怠慢。

作为这“伊洛正宗”道南系的传人,吴伟业从头到尾都是理学门徒。他跟风了解过心学,但从未上溯过关学。即便对于二程而言,关学也不过是洛学的踏脚石,何况朱熹之后的理学门人,谁会去看那么遥远的往事。

何况有些事不能较真,若是真的去钻研一番关学,赫然发现继承唐儒韩愈道统的竟然是张载一脉,这情何以堪啊?

“你是榜眼尤且知之不详,以皇太子尚在冲龄,如何能够领悟关学奥妙?”侯方域不以为然道:“且放开写,这事有功无过,梅村兄的功名前途,可就全在这篇文字里了。”

吴梅村披衣而起,绕地三匝,道:“且容我想想。”

侯方域托起衣袖,亲自走到桌案前铺纸研墨,道:“以我愚见,太子是个重实事不重虚论的人。既然点了关学的题目,张子四句教是肯定要的;于无疑处起疑也是要的……”

“噤声!”吴伟业突然暴喝一声,健步走到案前,抓笔舔墨,清丽的蝇头小楷顿时从笔尖上流淌而出。

侯方域心中好奇,暗道:莫非这醉厮刚才哄我,其实早就对关学颇有研究不成?否则怎么顷刻间笔下能得百千言?他凑过头去,细细读了下来。初时只觉得用字凝练沉重,写这关学梗概果然远胜自己的华丽飘逸,更像是西北大汉的手笔。后来越读越是心惊,同样的四句教,起疑论,乃至民胞物与,怎么细解起来就能如此深入浅出,发人深省!

正当侯方域钦佩不已时,吴伟业突然停下了笔,很认真地看着侯方域,道:“张子不能见理在气先,终难成大道。皇太子为何独独要拜祭张子?”

侯方域顿时牙龈发痒,恨不得将这篇已经写了八成的上佳之作抢走,哪里还有心思跟吴伟业分辨“理”、“气”先后的问题。

一六一芭蕉心尽展新枝(三)

“这篇文章不错。”朱慈烺从一应文士的作文中挑出一篇。

张诗奇虽然仍被人以“知府”称呼,也时常去西安府府衙走动,代表皇太子转达一些切实的需要。但他只是河南府的知府,而河南府府治都洛阳已经沦陷,所以他大部分时间都呆在秦王府,跟在朱慈烺左右。

侯方域为了在知府衙门被这位张知府“抓住”,着实下了一番力气。

张诗奇上前看了一眼,道:“殿下,这是侯方域所作,他是前户部……”

“侯恂的儿子。”朱慈烺显然对他十分有印象,接口道:“怎么会去你手下的?”

“如今还是外聘。”张诗奇连忙解释一句,心道:难道皇太子与侯恂有什么过节?怎么听着口吻不善啊?

朱慈烺又重头看了一遍,道:“写得的确不错。唉……”可惜亡国之后终于还是踏进了满清科场,更让人见笑的是,竟然还没有考中。

张诗奇不知道皇太子感叹什么,小心问道:“殿下,此人可有不妥否?”

朱慈烺摇头道:“此子乃复社中人,古文名称一时,以此文看来的确不负其盛名。更难得他肯学实务,当年随侯恂在京时曾写过屯田策,我在宫中也是看过的。”

朱慈烺绝非虚言。明末四公子之中,他留心的只有两位:百科全书一般的方以智,以及与李香君留下《桃花扇》故事的侯方域。

前者是永王、定王的老师,他身为太子,不方便太过靠近。让有心人看到还以为自己想挖弟弟们的墙角。那才是黄泥甩在裤裆里,怎么都说不清的事。至于侯方域,虽然没有那么多杂学,但是在文章上声名极高。史可法致多尔衮的书信便是由他执笔起草,也算是江南文坛不可小觑的人物。

“只是,此子孟浪太甚,非但喜欢参与《留都防乱》这等闲事,连科场之中都不知道收敛。”朱慈烺颇有些失望道:“先生没读过他的试策吧?”

“确实没有。”张诗奇额头一阵冷汗:若是他考中了,我说不定还会去读一遍。既然没中。我怎能想到去看?

“他那试策写得倒好,南省许多制艺教材之中都有收录。”朱慈烺冷哼一声:“只是他一个小小生员,竟然指摘圣天子的不是!这岂不是狂妄得没形没状了!”

侯方域与复社其他才子一样,喜欢针砭时弊,讨论天子得失。考试之时,侯方域得了题目,又想到自己父亲被囚狱中,脑子一热就写下了“天子察察为明”的作文,公然指摘崇祯帝不能明辨贤愚。作为一个孝子。有这样的情绪并不是过错。可这能解决什么问题?原本到手的举人功名也因此飞走。四年过去了,侯方域仍旧是个生员,为救父亲亟亟奔走,甚至急病乱投医。

朱慈烺并不满意崇祯的执政能力和治国手段,也无意替崇祯掩饰。但崇祯好歹是他这个身体的生身之父,是个宁可缩减自己伙食、衣物也不亏待孩子的好父亲。无论从外在名义,还是内中相处日久产生的情感,朱慈烺都不会因此原谅侯方域。

而且那篇“察察为明”的作文里。隐约还流露出党争的烟雾,这更让朱慈烺不愿看到侯方域参与到权力中枢来。

——但是这篇文章实在太合心意了。

朱慈烺拿着这篇文章又看了一遍。果然详略得当。在世界本源到底是先“气”后“理”,还是先“理”后“气”,或是“理气混一不分先后”,这个唯心唯物大是大非的问题上,文章完全没有阐述!反倒强调了张载在从学之前,志心军事的经历。又写了横渠门下对于地理、农学的贡献。这简直就是朱慈烺的贴心小棉袄,完全将皇太子置于张横渠先生同一条轨道上,理直气壮告诉天下大儒:虽然如今的皇太子只是以知兵闻名,但看看太子殿下零星写出来论著,谁知道未来不是一代承上启下的大宗师呢!

“让侯方域来见我吧。”朱慈烺对比了一下吴伟业。像吴伟业那样屈从暴政。当了满清国子监祭酒的变节分子,朱慈烺都不耐其烦地悉心矫正,虽然目前进入了一个低谷,但并没贴上朽木不可雕的标签——否则早就将他赶出官驿了。侯方域到底只是年轻气盛,如果一直带在身边好好雕琢,至少可以用他的才气做些更有利于国家民族的事。

张诗奇只看了一遍就将侯方域的文章印在了脑子里,心中却有些疑惑:这文风颇有沉稳气象,与侯方域往日跳脱的行文颇有不符。难道侯方域真能随心而发,落笔成文,作文之道已入化境?这份功力,放眼天下也没几人能够做到啊!

——唔,之前的吴庶子倒是其中之一。

张诗奇突然有了些许联想,再将吴伟业曾经的奏疏、启本回忆起来,竟有六七分像。有了这份联想,原本有着浓郁关中气息的文章,渐渐展露出一两分江南水乡的秀气。

侯方域见到张诗奇的时候,毕恭毕敬行礼作揖。张诗奇却没了往日给他的优待,板着面孔问道:“日前你交来的作文,是出自何人之手?”他这么问话,已经不信原作者是侯方域了。

侯方域心中惊喜交加:喜的自然是这篇大作果然入得太子法眼,否则张诗奇也没必要特意再来核对作者;惊的是张诗奇一个小举人,竟也不能小觑,不知道从来看出了端倪。

为了面见太子,援救父亲,侯方域定了定神,朗声道:“正是学生有感而得。”

张诗奇又看了侯方域一眼,心中暗道:我这问得很有辱他的意思。他这副镇定自若,是心阔容耻?还是贪人之功?

“且随我进去,在太子面前不可浪对。”张诗奇转身往里走去。

侯方域心中大喜,连忙跟着张诗奇往里走去。他还是第一次进秦王府,只觉得此间景色果然是有北方园林的特色,处处以豪迈大气为要,讲究的是一览无遗,高屋建瓴,与江南秀色可餐,小桥流水大相径庭。

到了皇太子临时开辟的书房门口,内侍通报,很快就传来清脆的“宣”字音。听声音尚未长成,但已有阳刚之气,必然是皇太子无疑。

侯方域一手掩胸,按住几乎要跳出胸腔的心脏,一步步挪了进去。

朱慈烺在侯方域进门的瞬间就将他打量了个透。用后世的审美而言,侯方域过于文弱,不过照当前晚明几乎病态的审美,这就叫做温文尔雅。

“侯方域?”朱慈烺唤了一声:“没想到你对关学也有如此见识。”

“学生只得一二浅见,不敢当殿下夸赞。”侯方域行了礼,垂首案下。

朱慈烺让他在一边坐了,又道:“当日在汝州时你要见孤,想来是有事求孤帮忙吧。”

侯方域心下一跳,暗道:这位殿下还真是快人快语!也罢,直截了当说出来最好,慢着……是不是要先哭两声?

“是学生之父!”侯方域语带哭腔,重又拜倒在地:“家父乃是前户部尚书侯公讳恂,自崇祯九年得罪,至今羁押狱中。恨学生体弱文黯,不能为国家立功,无法以功赎罪,感请殿下……”

朱慈烺挥了挥手,不耐烦道:“先不要哭!你可知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4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