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队伍很快便奔到了江夏书院,由于大量士子入主,周围已经变得繁华起来,和三年前相比已完全变了模样,一栋栋房屋拔地而起,形成两条长长的十字商街,数百栋民宅便以这两条商街为中心向四面扩散,形成一座大镇,取名为书院镇。
商街上各种店铺林立,物资琳琅满目,还有抄书馆、十几家酒馆,四五家旅舍,甚至还有了一座青楼,这里已经成为襄阳逃难士族们的聚集之地。
江夏书院已改名为鹿门江夏书院,庞德公率领弟子从襄阳迁来此处,得到了江夏官府的全力支持,不仅使他们生活无忧,居有定所,还专门修建了两座学堂,使孩子们也有了读书之处。
不过刘璟今天来并不是为了拜见庞德公或者蒯良,他来这里是为了见贾诩,贾诩现在就被软禁在书院内,除了不能离开书院外,其他一律自由,当然,也有几名武艺高强的侍卫日夜监视着他。
刘璟走进了后院,后院东北角有几座幽静的院子,蒯良和庞德公都住在这里,去年蒯良生了一场大病,几乎病死,最后虽然抢救过来,却不幸瘫痪了,不过他在书院里教书育人,生活倒也充实。
刘璟来到一座院子前,门口坐着两名侍卫,见刘璟到来,两名侍卫吓得站了起来,刘璟笑了笑问道:“贾先生如何?”
“好像在种菜!”
刘璟笑了起来,居然在种菜,他推门走进了院子,这座院子颇大,占地有三亩,七八间屋舍,前后各有一片院子,后院是几株大树,长得郁郁葱葱,树冠高大,将几座屋舍遮掩一半。
前院颇大,足有一亩三分地,种满了蔬菜,颇有野趣,旁边还有一小片油菜,如果再早一个月来这里,这里便是黄灿灿一片。
刘璟一眼看见了贾诩,他穿着一身半旧布衣,头巾裹着头,脚穿布鞋,身边放着两只粪桶,加上他黑瘦的脸庞,若不是知道他是贾诩,他和外面的老农没有任何区别。
贾诩正在给油菜根浇粪水,格外专注,刘璟轻轻咳嗽一声,贾诩一回头,微微笑道:“原来是璟公子来了,贾诩怠慢了。”
贾诩被带到江夏已有一个月,他倒不像其他被俘文士那样威武不能屈、操节不可失之类,他随遇而安,心情一直不错,也没有设法逃出去的念头,在书院和庞德公、蒯良为友,甚至兴致来了,还代蒯良去给弟子们授课。
刘璟见过他两次,两人都相谈甚欢,就像朋友之间的聊天,不过,提起效忠、归降之类的话题,贾诩便沉默不语。
刘璟也不为难他,命令手下尽量给他自由,服侍好他,就让他慢慢在书院里住下去。
刘璟拱拱手笑道:“打扰先生雅兴了!”
“呵呵!左右两个粪桶,何有雅兴?璟公子请屋里稍坐,我随后便来。”
刘璟进屋坐下,一名服侍贾诩的老仆送来一杯茶,刘璟端起茶杯四下打量一下,房间里收拾得清雅而简洁,微风吹拂,凉爽宜人。
这时,贾诩已换了一身衣服走了进来,笑眯眯向刘璟拱手施一礼,“让公子久等了。”
刘璟起身回一礼,两人对面坐下,贾诩笑问道:“现在樊城那边局势如何?”
“曹仁率主力军驻扎南阳,曹洪则率五千军驻守新野,目前两军处于对峙状态。”
贾诩点点头,“这是我给曹仁建议的第二个方案,比较稳健,难道公子就准备和他一直对峙下去?”
“当然不会,如果曹仁全部撤军到南阳,倒也可以罢手了,但他占据新野,明显是就是以守为攻,准备随时出击,既然能保持对荆州威慑,又能守护南阳,对他而言可谓一举两得,不过……天下没有这么好的事情。”
“那公子能否说说如何反击?”
刘璟笑了笑,岔开了话题,“上次先生不是说想参观一下江夏军火油炼制吗?我可以答应,先生随时可以去下雉县。”
贾诩见刘璟不愿深谈反击,便也不再多问,不过他对火油很感兴趣,曹军在濮阳也发现了火油,不过那里的火油很粘稠,并不像传闻中一点火便着,用火箭根本无法点火,必须数人用火把才能点燃。
但上次他们得到那罐江夏军的火油让所有人大吃一惊,包括贾诩,那火油竟然是透明,且成淡黄色,更重要是它一点火就燃烧,火势汹涌,这便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尽管他现在是刘璟的俘虏,但并不妨碍他这个兴趣继续蔓延,上次刘璟和他谈话时他便提出了这个要求,刘璟以最高机密为由而婉拒了,不料今天刘璟居然答应了,让贾诩心中有些奇怪。
他半开玩笑道:“公子不怕我将来传给曹军吗?”
刘璟摇了摇头,脸上笑容消逝,变得有些凝重起来,贾诩心一沉,他心中有种不妙的感觉,小心翼翼问道:“出了什么事?”
第264章贾诩建言
“张绣死了!”
“什么!”
贾诩腾地站起身,不可思议地注视刘璟,“这消息可靠吗?”
“先生自己看看吧!”
刘璟从怀中取出一封信,放在桌上,推给了贾诩,“这是张绣临终前写给你的一封信,由他儿子张泉带出来,顺便说一句,张泉现在就在外面,如果你愿意见他的话。”
贾诩又慢慢坐下,心中震惊已去,又涌起了一种巨大的哀伤,点点头,“我想见见他,请他进来吧!”
刘璟回头向院子里的一名亲兵使了个眼色,亲兵会意,立刻出去了。
贾诩已拆开了信,是张绣的亲笔信,应该说是绝笔信,信中回忆当年的一幕幕岁月,以及他投降后这八年的生活,语调中透露出了他对曹氏家族的无尽愤恨,以及对曹丕的仇视和恐惧。
‘。。。。。弟先去也,望先生珍重,早晚看护吾子,绣九泉之下亦可瞑目,来生再谢!’
不知不觉,贾诩的泪水涌了出来,他也感觉自己失态,连忙抹去眼泪,唏嘘不已,刘璟则静静坐在一旁,任何话都没有说。
这时,院子里传来奔跑的脚步声,张泉奔了进来,他在曹均的保护下,得以逃脱追兵,从汝南郡直接来江夏。
一进屋,他便跪下大哭,“世伯,我爹爹死得好惨!”
刘璟又取出一封信,这是贾诩老母写给儿子的平安信,他悄悄把信放在桌上,便起身走了出去。
刘璟走出了院子,负手欣赏路边的池塘小景,他当然是希望贾诩能归降自己,但他要贾诩心悦臣服的归降,而不是徐庶进曹营那种归降。
他不急,他会给贾诩充足的时间考虑,也不需要他明说,贾诩是聪明人,自然知道自己的心意。
这时,刘璟身后传来一个笑声,“使君很悠闲嘛!”
刘璟一回头,却发现在一块大石后,坐着一个钓鱼人,头戴斗笠,手执一根长长的钓竿,原来是庞德公。
这让刘璟有些惊讶,庞德公不应该在教书育人吗?怎么还有心情在这里钓鱼?
“庞公怎么不去外面钓湖鱼?”刘璟笑问道。
“想去啊!但又怕弟子们看见,背后说我偷懒装病。”庞德公笑眯眯道,原来他是请了病假,可是他脸色红润,哪有半点生病的样子。
刘璟忽然发现这个老学究的胸中也藏有一颗童心,他忍不住也笑了起来。
“使君有空吗?坐一坐!”庞德公笑着拍了拍身旁的石头。
刘璟坐了下来,笑问道:“收获如何?”
“还行,钓了几条斤把重的鲤鱼,这池子看着不起眼,可下面的鱼却很肥大,都有一尺长。”
庞德公又远远瞥了一眼贾诩住的院子,笑道:“使君是来找文和吧!”
刘璟点点头,叹息一声,“人才不易啊!”
“看得出使君很看重人才,从江夏书院的发展便知道了,使君已经有了大量的人才后备,不过我有点奇怪,为何诸葛孔明不在使君的文官名单中?”
刘璟沉吟一下,笑问道:“庞公觉得诸葛孔明是大才吗?”
庞德公点点头,“我一直认为,他的才华在徐庶、庞统之上,堪称奇才。”
“他和贾公比如何?”
“这个不好比,贾公作为军师谋划数十年,经验丰富,非常人可敌,孔明并没有实战经验,暂时还是一介书生,你不能指望他一出来就神机妙算,不过他是和氏之璧,只要给他磨练的机会,他必会大放光彩。”
停一下,庞德公又笑道:“而且孔明和徐庶一样,是内政之才,如果把贾公比作张良,攻伐谋战,那孔明就可比作萧何,运筹帷幄,有他在,使君的后方会治理得井井有条,让使君没有后顾之忧。”
刘璟点点头,“庞公说得不错,孔明确实是大才。”
“那使君为何不去把他请出来?”
刘璟微微一笑道:“该做的我都做了,如果孔明愿意助我,他自然会来找我,如果他不愿助我,那求也求不来。”
“呵呵!使君倒也豁达。”
刘璟虽然在后世饱读三国演义,曾一度对此书深信不疑,但当他融入这个时代后,他才发现很多人才干都是由作者喜好而定,和实际并不太符合。
比如廖化,明明是一个文武双全的大才,在三国演义中却写成一个普通之辈,再比如李孚,更是一个胆识过人的奇才,在三国演义中也只是一笔带过。
而诸葛亮一出山便火烧新野、火烧博望,赤壁之战中更是把他写成了神,可事实上,一个从未打过仗的书生,不管他再有才华,若没有实战经验,是很难打赢胜仗。
这就像后世的大公司招聘主管,文凭固然重要,但实践经验也同样重要。
正是因为明白这一点,刘璟对诸葛亮已经没有了最初的渴望,而且诸葛亮迟迟不肯来江夏,这实际上就是一种委婉的拒绝,让刘璟也不愿再去找他。
倒是有着几十年谋攻经验的贾诩,他极为看重,甚至是不惜一切代价要把他挖到自己手中。
不过如果诸葛亮愿意跟随自己,刘璟也同样会重视他,把他任命为侍中,主管政务,而军师一职,他已经意属于贾诩。
这时,张泉从院子里走了出来,对刘璟施礼道:“贾世伯有请太守。”
刘璟对庞德公笑了笑,起身向院子里走去,房间里贾诩正在看母亲的信,他这才知道,原来母亲和妻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