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群中顿时炸开了锅,无数人围了上来,大声问道:“那今天怎么办?”
“今天没有米了,明天再来,走吧!走吧!”
军官不耐烦地催促民众离去,广场上已乱成一团,谁都不肯离去,纷纷追问道:“明天发两合米吗?”
军官冷笑一声,“做梦呢!还两合米,能有一合米就不错了,快走吧!”
广场上叫骂声响成一片,人们愤怒了,数千人一齐大声叫喊:“还我们粮食,还我们的口粮!”
很多年轻人开始向县衙抛掷砖石,人群激愤,就在这时,从两边忽然冲出大群士兵,用木棍强行殴打驱赶民众。
广场上一阵大乱,人们哭爹叫娘,四散奔逃,不少年青男子奋起抗争,却手无寸铁,被士兵们打翻在地,头破血流。
不远处,县令的府宅被愤怒民众扔火把点燃了,很快县衙也被大火点燃,浓烟滚滚,大火直冲天空,县城内混乱成了一团。
。。。。。。。
城头上,刘封怔怔地望着两里外的荆州军大营,头顶上的霹雳车依然在不断砸来,发出令人窒息的‘砰!砰!’声,只是巨石攻击不到他所站的中段,数百士兵就挤在这小小一段城头。
就在今天早晨,刘封终于得到确切消息,巫城已被荆州军攻占了,荆州军是怎么过去,是怎么夺取城池高大坚固的巫城,刘封无论如何想象不到。
但他很清楚自己现在所面临的绝境,不会再有粮食来支援他了,再过两天,他的军队就要断粮,那时不用再作战,他的手下都会纷纷开城投降。
这时一名军官飞奔来报:“启禀将军,县衙前的刁民不肯罢休,放火烧了县衙和仓库,城内非常混乱。”
刘封无言以对,这在他的意料之中,良久,他叹了口气,回头对参军简雍道:“简先生,我想和刘璟谈判,先生以为如何?”
简雍点了点头,“谈判是明智之举,我愿为公子一行。”
“那就烦劳先生了。”
刘封一摆手,“先生请吧!我们商量一下谈判之策。”
两军对峙虽然已经经历了十天,但荆州军内并没有一丝松懈,军营每天保持高度戒备,耐心等待胜利一刻的到来,中军大帐内,刘璟坐在桌后正全神贯注批阅襄阳送来的军政文书。
在他的下首,记室参军董允正在忙碌地整理文书,事实上,包括董允在内,刘璟手下一共有五名文官,董允为参军主官,另外四人,三人负责抄录文书,一人掌管文书档案,分工非常明确。
在侧帐,两名文书郎专门负责先期抄誉文书副本,襄阳送来文书先由他们抄录副本,并将文书分类编号,并编制文书目录。
然后正本交给刘璟,副本则留在董允这里,当刘璟在正本上批示后,另一名文书郎再负责将批示内容抄录在副本上,最后副本则要留存归档。
而董允则负责处理一些重要的文书,安排刘璟行程,同时刘璟也可以向他咨询一些重要事宜。
当然,刘璟手下只有五名文官远远不够,荆州高官们不止一次提出,刘璟应该尽快开府,成立秘书监,创建一套完善的幕僚班子。
只是刘璟心思都在夺取巴蜀之上,暂时无暇顾及扩大自己的直辖幕僚。
这时,刘璟停住了笔,眉头微微一皱,眼前的文书中,徐庶建议大幅提高荆州书院学业完成者的钱粮补助,并设立学吏资格。
刘璟回头问董允道:“你还记得从前江夏书院给北方学士补助标准是多少?”
所谓学士,是指从前通过江夏书院入学考试者,可以得到官府全额补助,如果没有通过考试则叫学子,补助减半,有一套很完善的钱粮补助标准,董允一时也记不全,他微微欠身道:“请容微臣去查一查。”
第488章走投无路
董允快步走出帐,去后帐寻找记录,片刻他拿一本文书走了回来,翻到具体的一页,呈给刘璟,刘璟看了一遍,问董允道:“徐长史建议在学士基础上再设立学吏之职,再提高钱粮补助,休昭有什么想法吗?”
董允看过这本文书,他笑道:“徐长史的真正意图,应该是想建立一种官员候补制度,学士再通过考试后,获得为官的资格,但一时没有空缺,他们就先在书院中研究学问,等待有实缺后再补上去,在候补期间,他们的钱粮补助就不能和学士一样了。”
刘璟负手走了几步,缓缓道:“其实我倒不在意增加一点补助,我只是觉得这种考试选官制度不太合适。”
“州牧是说由江夏书院考试选官不合适吗?”
刘璟点点头,“既然是候补官资格,就应该由军政署统一考试,交给江夏书院做这种事,有点越俎代庖了。”
董允笑了笑道:“这个问题我曾经和徐长史讨论过,我们都认为现在推行统一考试还不是时候,毕竟现在官员都是以举荐孝廉为主,一下子取消孝廉举荐制,很容易遭到北方士族的反对和抵制,对我们引进人才不利。
所以徐长史就想用一种委婉的办法,设立学吏,名义上是为了提高钱粮补助,实际上是为荆州选官,以后荆州普通官员都从学吏中挑选,这样渐渐就成了一种约定,也可以被士族们接受,将来再推行统一考试也就容易很多。”
刘璟沉思良久,徐庶的方案也不能说不对,先让考试深入人心,然后再定制度,这样循序渐进确实是稳妥之道。
但徐庶是从选拔人才的角度来考虑,而他刘璟不是,他是想笼络北方士族,要利用一次面向天下士子考试的机会,将北方大世家的子弟引入荆州为官。
徐庶显然没有明白他的真实意图,他不缺人才,缺的是北方士族的支持。
刘璟从桌案上取过文书递给董允道:“这件事我批准,退回去,让徐长史他们再斟酌一下,另外告诉徐长史,我要求在今年秋天举行面向天下的公开取士!”
停一下,他又对董允道:“还有。。。。我需要一份北方各郡望族的名单,你准备一下。”
董允点点头,“微臣会尽快准备,同时也会把主公的要求转达给徐长史。”
这时,刘璟回头看一眼门口的亲兵,“什么事?”
“启禀州牧,秭归城内有使者到来!”
。。。。。。。。。
简雍心情忐忑地跟着士兵向军营深处走去,虽然他们封锁消息,不让荆州知道秭归城的粮食已绝,但简雍觉得那不过是掩耳盗铃,巫城都被荆州军攻下了,刘璟怎么可能不知道秭归城的粮食情况,否则也不会这样困而不打了。
还有城内混乱局面,荆州军的大木台上看得清清楚楚,那么他的求和还有什么意义,除非投降,否则刘璟不可能有任何让步,刘封偏偏不肯投降,一定要让他和刘璟讨价还价,简雍心中无奈地叹了口气。
不多时,他们来到中军大帐前,一名士兵高声禀报道:“启禀州牧,秭归使者已到!”
“进来!”
简雍被士兵们带进了大帐,大帐内正面坐着刘璟,旁边坐着一名头戴高冠的文士,正是军师司马懿,简雍认识刘璟,却不认识司马懿,简雍快走两步,躬身施礼道:“简雍参见州牧!”
刘璟笑了笑,“原来是简先生,我们好久不见了。”
简雍苦笑一声道:“大概有五年了。”
“但简先生却风采依旧,看得出很受皇叔器重,这次先生受皇叔之托,为何而来?”刘璟笑眯眯问道。
简雍愕然,连忙解释道:“下官是从秭归城内而来,并非是从江对岸过来。”
“原来如此,看来是我误会了,那先生是来下战书吗?”
简雍听出刘璟语气中揶揄之意,他紧咬一下嘴唇道:“我并非是来下战书。”
“那是来投降啰!”刘璟毫不给他机会,抢断他的话头。
简雍从刘璟的咄咄逼人的气势中,忽然意识到刘璟完全知道自己是来求和,所以才强势压制住自己,他叹了口气,一言不发,他实在不知该怎么开口。
这时,旁边司马懿笑道:“或许简先生是来议和,我说得对吧!”
简雍点点头,“请问阁下是?”
“在下司马懿。”
“原来是司马军师,失敬了!”
简雍不再和刘璟说话,而是对司马懿道:“司马先生说得不错,我确实是来议和,我家公子希望能和荆州军达成妥协,两家罢兵。”
刘璟冷冷道:“刘封想怎么议和,先生直接说吧!”
“我家公子愿意交出秭归县,条件是准我们的军队撤到对岸,我们放弃秭归和巫城。”
刘璟摇了摇头,“你们只能放弃秭归,巫城已经不属于你们了,另外,我最多允许不超过十人撤去对岸,多一人都不行。”
简雍脸色大变,这就等于军队全部投降,怎么可能?他嘴唇动了动,“那带走一半军队”
“不行!”
不等简雍说完,刘璟便断然拒绝,“我说过了,最多十人离去,多一人都不行!”
简雍无奈,只得施礼道:“那我回去和公子商量一下。”
刘璟立刻命令手下,“送简先生出营。”
简雍告辞而去,刘璟和司马懿对望一眼,司马懿淡淡笑道:“今晚刘封必然突围!”
。。。。。。。
刘封脸色铁青地听完简雍的禀报,刘璟的苛刻条件令他怒火万丈,他捏紧拳头咆哮道:“我宁可战死,也绝不受辱!”
“公子息怒,现在不是发怒之时,我们要冷静想想对策。”
刘封长长吐了一口闷气,恨声道:“还能有什么对策,难道还要我掉头去打巫城吗?那只会让我死得更快。”
简雍思虑半晌,他也无计可施,他们除了突围外,就只能接受刘璟苛刻的条件,那实际上就等于投降,可留在城中没有粮食,三天后也会全军崩溃,简雍左思右想,一时也拿不出一个合适的方案。
这时,刘封冷笑一声道:“或许我可以驱民为先锋,这样突围成功的可能性更大一点。”
简雍大惊失色,连连摆手,“不可!那样会把皇叔的名声毁坏殆尽,要铸下大祸。”
刘封只是一时之言,他也知道父亲把名声看得极重,自己驱民作战,就算一时成功,父亲绝不会饶恕自己,或许还会杀自己向秭归人谢罪,刘封负手走了几步,他在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