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农家记事-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行,赌了!”丁香扬着下巴,却转过头来问花椒:“椒椒,你觉得乡间仕子多还是城里仕子多?”
  花椒想都没想,就点了点头:“我觉得乡间仕子多。”忽的心念一动,又加了一句:“寒门生贵子,白屋出公卿!”
  丁香眼珠子滴溜溜地转了一圈:“那我听你的。”转过去同四堂哥说:“你不是觉得何大人说的不对么,那我就赌乡间仕子多。”
  没甚的来由,丁香只是觉得从小到大,但凡这种情境之下,花椒似乎就没输过。
  四堂哥就看了眼花椒,又摸了摸脑袋,哪里知道五堂哥跳了出来,却是道:“我同三姐一边儿,我也赌乡间多出仕子。”
  四堂哥内心刚刚涌起的犹豫瞬间烟消云散,一蹦三尺高:“小五,你到底是哪边儿的?”
  五堂哥就嘿嘿地笑:“我就是讨个巧,三叔既是拿了这个话来同我们说,还鼓励我们做调查,那这事儿必然假不了。”
  否则又有甚的意思呢!
  大堂哥几个都被五堂哥的投机取巧同直白逗得笑了起来,丁香更是拍了拍五堂哥的胳膊:“算你有眼光!”
  四堂哥就一撇嘴巴,抖抖瑟瑟地道:“这可说不好!你自个儿不都说了么,或许何大人说的不错,但咱们莲溪不一样。你们想想,咱们周遭哪个州县有咱们莲溪风兴盛、人辈出的。”
  这话一出,二堂哥几个就跟着点起头来。
  方庆更是道:“我同意小四的话儿,我小辰光在方家当差的辰光,方家来来往往的读书人,大多都是城里人。饶是原本祖籍乡间的,之后考上了功名,也都陆续搬到了城里,在城里落脚了。”
  还同大堂哥道:“大哥,你肯定是知道的。”
  大堂哥颌了颌首:“阿庆这话不错,城里到底人烟阜密些,相较而言学塾、好先生,甚至于书馆纸店都多一些。况且读书人忌讳闭门造车,总要来往交际,取长补短,也能便当一些……”
  大伙儿都有各自的考量,一番思量下来,俱都加入了这个东道。
  原本大堂哥几个都觉得就算输了,能赚丁香一双鞋袜,也不错,可后来见丁香苦着一张脸,欲哭无泪,叹了口气,只得退让一步,以四堂哥同丁香为首的两方,倒也打了个平手
  只有香叶一会儿一个主意,实在拿不定主意了,就问花椒:“椒椒,你为甚的觉得那个何大人说的对,乡间更能出仕子呢?”
  其实花椒也没有办法判断何大人说的对不对,就像哥哥们说的那样,每个地方都有自己不同的民情,或许不能够一概而论的。
  可当时秦连豹这话一出,花椒头一个想到的,就是“乡绅”二字。
  又忽的想起“乡先生”一词儿来。
  乡先生,既乡中老人为卿大夫致仕者,也就是退休乡居的卿大夫。之所以叫“先生”,是因为他们兼任着乡间的教育。
  不管是通俗中,还是事实情况下,都有官吏告老还乡之后,教授乡里、行化一方的事例。
  修齐治平,可以说是每一个读书人的理想。
  而那些个乡绅在还是怀着四方之志的年轻学子的辰光,通过科举、铨选,离开家乡,游宦他乡,一展抱负,为国效力。但叶落归根,这是颠扑不破的信念,到了晚年,必会带着一身的荣耀荣归故里的。
  他们的成就以及德望,必为父老乡亲所瞻仰,他们的学问知识,也必为一乡学子所倾慕。他们作为功成名就的楷模,还会激励后辈子孙奋发向上。
  就这样,一拨又一拨的官员荣归故里,又有一拨又一拨的才俊走出故土,循环往替,乡间,或许真的是人才生长的沃土。
  告诉给哥哥姐姐们听。
  大伙儿还未从秦连豹秦连龙那厢听说过这些,俱是若有所思,又纷纷忙活了起来,开始调查百年间莲溪仕子的出身情况。
  花椒却想起了前世。
  现代化社会,人才似乎都成了单向的流动,原本应属“乡绅”群体,可以引领农民的人群,统统都变成了城里人。
  先是城市工作的革命离休老干部,其次是失去了农村土地的工职人员,再是工作在乡间,退居之后却进城定居的基层官员,还有农村出身的大学生。
  “叶落归根”的传统价值观似乎已经被彻底抛弃了,长期的城市生活,使人们已经失去了“根”的记忆。
  乡绅群体,已经消失了。
  没有人再在化上去反哺家乡,那化的传承,也必然会失去。乡村的凝聚力,也将会随之消失。
  加之城乡教育、医疗等等资源配置的巨大反差,又加剧了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的速度同规模。
  农村,还能剩下甚的。
  “叶”不归根,那根上的“水土”,又该怎的办?
  花椒不知道。
  之后几天,家里一众小小们利用一切方法收集资料,比如原本在家潜行用功的大堂哥同六哥特地去了趟莲溪,跑了趟县衙,从礼房抄录了确切的数据回来。二堂哥一众人,也都在地方志上下工夫。
  方过腊月初八,就有数据报告出来了。
  可最终得出来的结果,却并不是他们所认为的多或少,这样简单的结果。
  所有人都有些面面相觑。
  花椒看着装订成册报告上的数据,这才有些明白,秦连豹鼓励他们去做这个调查,或许也不单单是让他们判断何大人的话是对是错这样简单的。
  数据告诉他们,大概一百多年前,以方家为首的大量世家大族迁入莲溪,程朱理学发展鼎盛,尊儒重教风气盛行。
  不知道甚的辰光,“穷不读书,富不丢猪”,已经成为民间共识。
  莲溪名,也是自此开始的。
  就连花椒都知道,百余年来,莲溪考出来的进士、举人的人数,与同属宁江府的五县进士、举人总和相比,还要来得多。
  可莲溪境内,城乡仕子的对比,却是一个倒“v”字。
  哥哥们只做了百年内的城乡仕子对比,花椒就画了一张简易的折线图。
  前一百年到前五十年间,乡间仕子的数量,确实是要多于城市。而且这个数据,一直都在缓慢上升。偶有波动,起伏也不很大,仍旧远远多于城市仕子。
  可大概五十年前的样子,也正是乡间仕子人数到达顶峰的辰光,就好像一道分水岭一般,将前后五十年拦腰斩断,乡间仕子的人数开始慢慢下降。
  在大概三十年前,在与城市仕子人数重合之后,虽然之后并不是断崖式的下降,也有微微抬头的辰光,可到底不负几十年前把城市仕子人数牢牢压在屁股底下的盛况了。
  谁都没有想到会是这个结果。
  唯有秦连豹同秦连龙。
  告诉大伙儿,其实何大人得出的也是类似的结果,不过他那的情况或许要好上一些,起码乡间仕子的人数还是多于城市仕子的人数的,不过也已经相差无几了。
  却没有告诉他们原因,小小子们就想方设法弄来了一屋子的地方志。饶是学塾里头年假解馆的辰光,都没有出去玩儿,但凡有空,就在家里头翻书。
  花椒看在眼里,甚的都没有说,也陪着哥哥姐姐们整理资料。
  只费了诸多心力,待到翻过年来,得出来的疑似结果,竟然是因为莲溪,或者说是因为崇塘,商业兴盛繁荣的缘故。
  “这是怎的个说头呀?”丁香一脑袋的不解。
  “难道是过盛必衰吗?”五堂哥用手指反复描着花椒绘制出来的折线图,喃喃地道。
  六哥就指了指折线图一旁标注的坐标数字:“你们看,若是将城里乡间的仕子人数相加起来,总人数一直都是上扬的,只不过乡间仕子人数占比越来越少罢了。”
  确实是这个道理。
  可道理都明白,却不知道为甚的。
  大堂哥又将装订成册的报告往前翻了几页,指了一摞名姓给他们看:“这些进士及第的人家的祖籍都在莲溪乡间,只不过之后早就搬去县城居住了。”
  正如之前方庆所说的那般。

  ☆、第四百七十七章 无奈

  前前后后忙活了将近两个月,这期间还将百年来的地方志翻了个遍,就得了这么个结果。
  大堂哥二堂哥这几个略为年长的考虑的更多一些,不免忧虑,其实也是不甘心。就计划一壁念书,一壁深入调查下去。
  却是怀揣着阻住乡间衰落的理想的。
  不敢说想要重振乡间往日的荣光,只希望衰落的脚步,能够慢一些,再慢一些。
  乡间把精心培养出来的子弟送出去,结果连人都收不回,这未免太过悲哀了。
  而几个小的却是垂头耷脑的,暂且还提不起精神来继续,来挖掘内心所想。
  当然,这其中也有经由秦连豹最后裁定,小东西们打的东道,被判了个平手的缘故在里头。
  兴兴头头两个月,结果就像一拳头打在棉花上,这种软绵绵的滋味,实在是太难受了。
  只方庆小麦则因着家去过年的缘故,并没有参与到最后,也恰好错过了结果的公布。
  翻过年复又过来念书的辰光,眼见四堂哥同丁香几个俱是一副垂头丧气的模样,自是唬了一大跳,都忘了询问结果了,先问他们怎的了?
  就担心他们不在的这一个月,家里头又横生事故。
  是的,就是“家”。
  一锅饭吃了这么些年,他们最为恣意最为快活,同样也是成长最快的辰光都是在秦家度过的,甚至于还曾共患难,哪怕多年后再想来都是热血沸腾,其实方庆同小麦早就打心里将秦家当做家,把秦家这一串小小子小丫头当做嫡嫡亲的兄弟姐妹了。
  其实真个说起来,若以常理来论的话,其实以方庆同小麦的年纪,已经可以成家立业顶门立户了。
  只是因着种种原因,兄弟俩的媳妇儿暂且还没有着落。反正家里头也不急等着他们赚钱回来开销嚼裹,方良就属意他们再跟着秦家多念两年书。
  其实说是跟着秦连豹念书,但实际上,也不单单为了念书。毕竟这兄弟俩念再多书,也下不了场考不了状元。
  可方良早就看明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