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穿越清朝当皇帝-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世界上有一席之地,朕要做的就是为中国谋求一个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位置欢呼,为中国的强盛,欢呼,为香港的回归”
    整个**前爆发出震天撼地的呐喊声和欢呼声,从这一刻起,全北京、全中国的百姓陷入了帝国崛起的无限憧憬之中
    解决了香港问题之后,关绪清这几日精神颇佳,这一日专门把康有为召到宫里来下棋,宫里能够娱乐的东西不多,即使有也要随时注意着做皇上的观瞻,下棋是一件即可愉悦身心又不失君主风范的娱乐活动,所以历朝历代以来都颇受皇帝的喜爱关绪清喜欢和康有为下棋不是因为对方棋艺有多么高明,而是因为康有为其人虽然有时未免有些迂腐,但服有诗书,对于古今历史以及政论文化都能信手拈来,最难能可贵的是,康有为从不借着下棋向皇上献媚争宠,而是时不时能提出一些真知灼见,甚至能当面向皇上谏言,这份文人的*守和气度是关绪清非常看重的因此关绪清一直都把康有为视为清流派之中的能臣,说白了也就是康有为是能在自己头脑冲动的时候给自己浇凉水的人,这样的人,唐朝有一个魏征,以后就再也没有听说过了
    皇帝执白,康有为执黑,两人一开始还是像往常一样,谁都不说话,落子如飞,小小的棋亭里充满了棋子落盘的清脆响声,但随着棋盘上面棋局的展开,黑白双方逐渐开始进入短兵相接的境地,于是双方的旗渐渐缓慢了下来,有时候甚至下一步棋都要思考上好几分钟的时间
    关绪清捏起一粒白棋,凝着眉头说道:“你对朕这次收回香港是怎么看的?”
    康有为一怔,没想到皇上会突然问到这个问题,抬头看了一眼,又低下头淡淡的说:“回皇上,臣以为这是意料之中的事,也是早晚的事关键是要水到渠成”
    这一次轮到关绪清吃惊了,他本以为对方对皇上这一盛举大加称赞,没想到康有为竟说这是水到渠成,好像和皇上的关系不是很大,他有点儿生气,说道:“你的意思是如果换作是别人照样能会收回香港,对不对?”
    “微臣不敢,但凡事冥冥中自有定数,历史发展到了那一步,香港自然是要收回的”康有为表面上说不敢,但话里话外显然还是在坚持着自己的意见
    关绪清眉毛一扬,觉得这句话怎么听怎么觉得熟悉,于是说:“广厦,朕听着这句话倒是和你平日的言论有些不符啊,你平时不是极力主张天威震夷吗?”
    “臣最近迷上了一个人……”
    “谁?”
    “皇上知道德意志有个大哲学家叫马克思的人吗?”
    “马克思?当然,朕不只是知道,而且还比较了解”
    “哦?皇上博览中外,臣望尘莫及马克思有一个观点,叫做历史唯物主义,臣越看越觉得有道理”
    关绪清笑看着康有为,心想你康广厦也能接受马克思的学说,真是难得啊“马克思的历史观是说历史掌握在人民大众的手里,资产阶级是封建主义的掘墓人,人类社会最终将会向着**发展”
    康有为蓦然变色,这时才意识到自己说的话甚为不妥,历史怎么能掌握在人民大众手里,要是那样的话,把皇上置于何处,当下慌忙跪倒在地,叩首道:“臣罪该万死,臣语无伦次,万请皇上治罪”
    关绪清呵呵一笑:“起来,那也只不过是一种学说而已,况且人家说的有些地方还是非常有道理的,你不必自责”
    康有为谢恩之后,这才诚惶诚恐的坐回到原位,额角上的冷汗顺着脸颊不住的往下流,拈起一粒棋子来却颤抖着不知道该往哪落下
    关绪清仰面大笑道:“广厦,无妨的,不必有什么顾虑,朕喜欢臣下畅所欲言,要是让臣下全都在朕面前无所适从、道路以目的话,朕和历史上的那些昏君又有什么区别呢?”
    康有所悚然点头:“皇上,臣满肚子都是文人气,只会谏言不会揣摩圣意,说出话来多有冲撞,还请皇上见谅”
    关绪清一挥手道:“唐太宗李世民把魏征说成自己的一面镜子,朕也想要一面镜子,你康广厦论才学论忠直都不次于魏征,朕喜欢还来不及又怎会责罚你呢做皇帝的要时时自省,这才是为君之道”
    “皇上所言极是,历史上许多君王之所以治国无术就是在这自省两字上做的不够啊”
    关绪清来了兴致,问道:“广厦,朕喜欢听你说话,你倒是给朕讲一讲这历史上有名的昏君有哪些,也好让朕将来能防微杜渐啊”
    康有为正了正衣冠,一字一板的说道:“所谓以史可鉴兴衰,既然皇上见问,那微臣就露拙了,权作抛砖引玉罢了历史上朝代迭,皇帝众多,古时的皇帝由于年代久远,史籍多有散佚,臣不敢妄言,因此单说说这前明的皇帝,只是臣一家之言,有不妥之处还望皇上见谅”
    关绪清点点头,“这里没有外人,权作君臣闲谈”
    康有为这才引经据典说出一番历史掌故来,令关绪清大为震惊

第四百一十六章 昏君?明君?
    康有为续道:“明朝的亡国,好像和历朝历代在昏皇帝手里亡国的规律不同,它是先在许多个昏皇帝手里都没有亡国,后来却在一个不那么昏的皇帝手里亡国了,这个皇帝就是崇祯因此史家们就把它看成是天命明朝中期就已经出现了几个昏皇帝一个是英宗朱祁镇他听信太监王振的怂恿,在准备不足的情况下冒险亲征北方瓦剌也先部落,结果在土木堡兵败被俘,做了俘虏皇帝幸而后来于谦战败也先,也先才被迫把朱祁镇送回朱祁镇再当皇帝后,反而把于谦给杀了”
    “荒唐,这倒是与当年的岳飞有些相似”
    “皇上明鉴另一个是武宗朱厚照他从来就不爱规规矩矩地做皇帝,不住正式的皇宫,而是在宫中另起居,名为“豹房”,成天在“豹房”里和小太监、宫女们*乐无度;又专爱练兵习武,带上军队到京城外面去游乐,到处乱抓美女有一次,他在太监的怂恿下,带兵出大同亲征鞑虏,自己的大军死了52人,重伤了563人,只杀了16个敌人,他自己也差一点儿送了命他却叫臣下报捷,班师回京庆祝胜利,并向京城的臣子们夸口说:‘有一个虏首是我亲手砍下来的’他可以算是历史上的一位“耍耍皇帝”了”
    “还有一个是世宗皇帝,也就是那个被海瑞骂过的嘉靖皇帝他迷信一位道士,一心想求长生不死,20来年不和臣下见面,听凭大奸臣严嵩、严世蕃父子把朝政弄得一团糟,可算是一位‘仙家皇帝’”
    皇位传到崇祯的祖父,神宗皇帝朱翊钧的时候,出现过短暂的中兴局面,但后来在立太子的问题上,他与群臣闹成了君臣对立的局面于是,这位神宗皇帝从此就不上朝,不批阅群臣的奏疏,不和群臣见面,把立太子的事拖了十几年到他死的时候,已有近30年不理朝政了他算得上是中国历史上首屈一指的‘怠工皇帝’就在他快死的时候,高祖已毫不含糊地消灭了明朝十万大军的主力,挥兵*近了沈阳……”
    “好一个怠工皇帝,没有他也没有清朝的三百年基业啊”关绪清感慨道
    “再往下就是一个最荒唐的皇帝,明熹宗朱由校那时,外有我天兵侵扰,内有明末起义,正是国难当头,内忧外患的时期明熹宗却不务正业,不听先贤教诲去’祖法尧舜,宪章文武’,而是对木匠活有着浓厚的兴趣,整天与斧子、锯子、刨子打交道,只知道制作木器,盖小宫殿,将国家大事抛在脑后不顾,成了名副其实的‘木匠皇帝’最荒唐的是,这个皇帝还在皇宫里专门修建了一座街市,命文武大臣扮作贩夫走卒或是商贾,自己则扮作乞丐在街市上向他们要饭真是荒唐到了极点了”
    关绪清哼了一声:“有这样的混蛋皇帝,难怪明朝灭亡”他看着康有为说道:“这不是天命而是历史的必然”
    “是,明朝是一个昏君辈出的朝代,这样的王朝不灭亡还等什么呢?”
    关绪清似笑非笑的盯着康有为道:“广厦,朕想问你一句心里话,希望你能直言”
    康有为不敢怠慢,拱手道:“皇上见问,微臣自然不敢有半句虚言”
    “你觉得朕是个昏君还是个明君?”
    一句话不要紧,康有为的脸色刷的变得煞白,没想到皇上竟然会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局促间竟无从对答
    “怎么?你康广厦腹有四海,这么一个简单的问题也不愿意回答吗?”
    “不……不是,臣只是有些……意外而已”康有为稍稍平静下来才说道:“恕臣直言,论仁德,皇上心系帝国百姓,当政以来修铁路,建桥梁,发展农工业工具,减免赋税,大力改革民生,令我中华百姓富足,家家安居乐业,环顾古今,历代帝王只为了一己之私,贪图享乐,劳民伤财,无人能出其右”
    关绪清未置可否,只是淡淡的说道:“继续说下去”
    “喳论才能,皇上当政时正值帝国多难之秋,内忧外患层出不穷,您于关键时力挽狂澜于即到,率领全**民一举打胜了中法战争、中日战争,中俄战争,提升了国力和国际地位,为我中华赢得了数百年未有之胜局,单凭这一点,您的功业就足以越圣祖康熙,甚至可与秦皇汉武并驾齐驱啊”
    关绪清笑了,大笑,然后说道:“广厦,你把朕碰上了天了,别人都说康有为不善夸奖别人,今日一见原来是你在藏巧啊,好听的话朕听得多了,今日倒想听听你觉得最大的缺点是什么?”
    康有为一怔,连忙摆手:“皇上,您这是折煞微臣了,自古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纲常不可逆,做臣子的怎可随意指摘皇上的不是,莫说是您没有,即使是有,微臣也不能说”
    关绪清脸色一沉道:“康广厦,朕一向敬重你的文人骨气,所以今日才要问你,没想到你也想其他那些个大臣们一般都是些只会阿谀奉承之辈,朕当你是一面镜子,没成想竟是一副提不起来的软骨头,康有为徒有虚名啊”
    这一番话对康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