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回到明朝做千户-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只是宣布,今日的老营堡官兵军户们,全体放假一日,具体的事情,到明天再说,立时众兵们欢呼雀跃地去了,男人女人,大人小孩,闹哄哄地挤到军营门口,随后,各人各往各地目地去了。
    当天,黄来福主要的事是安排五寨堡军队入驻老营堡军营,黄来福毫不客气地将最好地营段给自己的军队。比起五寨堡的军营,老营堡的军营可说是破破烂烂,众多的生活设施都没有,可以想象,在将来的好一段时间内,五寨堡军队面临的都是自己居住环境的修葺改善问题。
    黄来福住的是副总兵府兼老营堡官署,环境倒是不错,一个典型的四合院,有水有树,还有一个小花园,看得出来,原来的主人花费了好大的精力来装修点缀这片宅院。眼下他走了,身为新主人的黄来福毫不客气地占为己有。
    第二天,在刘正威等老营堡原军官们的陪同下,黄来福领着江大忠等一干家丁们,视察了老营堡内外。马久英公公则是累了。只是在副总兵府内睡觉,老营堡内太苦,他打算过几天就回五寨堡,还是那里舒服。
    初春的老营堡,虽是堡外地桃树开花,但还是寒气袭人,冰凌随处可见。
    “大人,这是储粮仓。那是草料场,那是盐店。这边是大庙戏台。堡内共有六处,那边是水井,堡内共有四眼,不过有三眼都干涸了,堡内只余一眼。大多数的将士们吃水都要到堡外的关河上去挑。那是牌楼。那条街叫弓家巷,那条街叫箭家巷,居住的都是堡内的军户们。平时专门做些弓和箭……”
    在堡内的各街道上,刘正威一一为黄来福指点,一边小心谨慎地回答着黄来福的话。这个瘦高个的守备。为人信奉地就是做人做事谨慎的原则,眼下黄来福成了自己地上司,刘正威说话举止间,就更是小心。
    黄来福点了点头,如果说晋西北的军堡有什么特点的话,那就是庙多和牌楼多,军户们的精神生活缺乏,平时最大的爱好,就是看戏。还有这个水源。晋西北普遍缺水。特别是老营堡内,几千人。竟只余一口井,看来堡内要多打几口地下井了。
    还有这个街道……看着眼前坑坑洼洼,尘土飞扬地土路“大街”,还有旁边低矮破烂的房屋,黄来福不由皱了皱眉头,习惯了干净整洁,屋舍翻新的五寨堡,眼下走到这个如偏远乡镇级别地军堡内,黄来福有些不习惯,看来老营堡内的市容改造,迫在眉睫啊。
    黄来福等人在街上行走交谈时,旁边不时围拢过来一些妇女和小孩远远的好奇观看。黄来福等人看来时,她们又畏惧地,一窝蜂地轰地一声离得更远,然后又慢慢靠近上来。
    很多人在接触到黄来福等人的目光时,都是露出羞赧的笑容,特别是那些衣着破烂的小孩们,吸着大拇指,只是看。不过黄来福看得出来,这些堡内的军户家属们,比起昨天来,今天的神情就好了很多,显是在家人领到粮饷后,她们多了很多希望,脸上的笑容都灿烂了些。
    来到城墙上,相比堡内,老营堡的堡墙倒是建得非常结实,都是用砖石包砌,周五里十八步的城墙上,不规则地凸出近二十个马面,每个都有十米见方。兵临城下时,马面上可以成倍屯兵,夹击敌人。
    老营堡有三个城门,东、南、西3个门,没有北门,因为北方就是蒙古部落,当然不能开设向北地通道。每个堡门内,都有瓮城,每门还有门额石匾两块。
    东门瓮城内门额石匾刻“威伏晋北”四字,瓮城外门额石匾阴刻楷书“老营城”,署有“万历六年”字样。西门瓮城内门额石匾阴刻楷书“晋北锁钥”四字。外门额石匾阴刻楷书“威望关河”四字,两匾皆署“万历八年”。南门瓮城内门额石匾,阴刻楷书“南控雁宁”四字,署“万历八年”字样。
    顺着城墙,黄来福来到了北墙地山坡上,坡顶高了老营堡近二百米,因此这里视野开阔,立于山顶之上,可以俯瞰全城,并眺望很远的地方。
    看黄来福打量身旁那条石包砌地隘口和关楼,刘正威解释道:“本城四周山坡平漫,特别是这北坡之地,更是险要之所,如虏众弯弓而上,守埤势难站立,倘一处溃防,全城失守,异日之隐忧实在于此。故五年时,建了砖楼于此坡,以敌登高之虏,如此,便可护守无忧”
    黄来福点了点头,他极目四望,只见堡的四周山地蜿蜒,多为黄土丘陵,关河从东边来,饶过堡城后,如玉带般往西边而去。黄来福看过自己的笔记本电脑,依资料,这条河经偏关城下,最后注入了黄河,他心想:“这条河的河岸两边,应该可以屯田吧?”
    出了堡后,黄来福又饶堡看了一周,最后他道:“走,我们到关河边去看看。”
    黄来福最关心的,还是将来老营堡的屯田问题,他可不能让老营堡的几千士兵军户们光吃饭不干活,那他不是亏死了吗?





    正文 第115章 树活不了
     更新时间:2009…5…15 19:23:04 本章字数:4610


    在刘正威等人的陪同下,黄来福一直沿着关河南岸往西走,顺着河的两岸,不时分布着一些河边滩地。越走,河水就越宽。
    从老营堡旁的大河湾,一直到近偏关的陈家营,这里都是属于老营堡的防区,这一带的田地,自然也是属于老营堡所有。
    和南边一马平川的五寨堡不同,偏关境内,多的是高山大壑。这边的河边滩地也不多,岸边虽说有一些属于军户的田地,但和五寨堡清涟河岸边尽是平坦的田地一比,差得太远了。
    田地参差不齐不说,和五寨堡以前的问题一样,关河河水干涸了许多,灌溉越来越不方便。而且这边的屯田,也大部分是被一些军官所占有。
    不过眼下这些田地,因为年景不好,不说军官们不愿意经营,就是当地的军户们,也都不愿意耕种。因为一耕种,就要交各种税,虽说朝庭己免了粮米归仓。但耕种田地,虽收不了多少米粮,还是会有当地卫所及地方上的税上来。所以,关河两岸的土地,己经是闲置多年了。
    不过这也好,黄来福正好将田地全收了,拿来自己利用,根据他笔记本电脑中关于后世偏关的资料,本县共有耕地54万亩,如果利用起来,要养活当地的驻军人口,是完成没有问题的。不过偏关比起五寨堡来,气候更寒冷一些,所以这边只能沿关河一线种一些莜麦。
    对于田地,刘正威等人并不关注。因为他们是营兵系统,平时只是靠朝廷发饷。不过老营堡在明初中期间,曾经是卫所,内中原来一千多户的军户,世代下来。也繁衍了几千人口,统归于一个千户管理。
    当然这些老营堡军户们。逃的逃,剩下地,都成了堡内的屯田兵及杂役了,有什么脏活累活,都是由他们在干。除此之外。这些军户们还要守卫一些火路墩。
    老营堡内那个世袭的老营堡千户叫石泽,有四十多岁年纪,皮肤粗黑,满脸的皱纹,他也陪在黄来福身边,在黄来福问起为什么老营堡一带的田地都废弃了。
    他忙恭敬地道:“回黄大人,我们地老营堡,向来干旱缺水,地里产不出粮食。听老一辈说,在往日里。本地风调雨顺时,一亩地,最多也不过产六斗的麦子,眼下年年干旱。关河地水越来越少,很多井里的水也都干涸了,产出越少,大家觉得不合算,索性就不种了。不单是我们老营堡,就是偏关那带,也是如此。”
    黄来福沉默不语,老营堡情形。真是和五寨堡一样啊。不过比起来,五寨堡的条件可是比老营堡好多了。看看眼前的关河,沿河边崎岖不平不说,河里的水量,也是越来越少。不知道以后能不能满足灌溉地需要。
    石泽又叹道:“听老一辈说,我们老营堡和偏关,之所以经常干旱,除了不下雨外,就是因为地上没有树,没有了树,就更没有了水,养不活人啊。*****”
    黄来福道:“你们以前有种过树吗?”
    石泽道:“回大人,听老一辈说,以前的军户们都有种过树,不过地不保水,树难成活。林苗一坡一坡的种下去,过些年后,又是半坡半坡地死在地里。剩下的一些树,就算成活的,也都是几十年都长不粗的小老树。这些树不经风,几十年下来,这些树都被漠北的风吹得往一个方向扭着。大家都说,外乡客来到偏关,来到老营堡,只要什么时候看见树往一个方向扭,那就到了老营堡了。”
    说到这里,他苦笑起来,脸上更是皱纹,刘正威等人也是笑。
    黄来福也是笑了笑,摇了摇头,心想,关于种树的问题,当地看来是没有办法,自己回去察看下资料,看看后世的资料,有什么经验办法没有。
    公元1592年3月5日。
    到了老营堡三天了,仔细察看过堡内外各地的情形后,黄来福开始准备老营堡地各项整改工作。首先,是对老营堡数千官兵的挑选问题。黄来福打算选一些青壮进入军队,余者的,都去种田。马上就要春耕了,老营堡的屯田要抓紧了。
    此时在老营堡军营内,这里正是热火朝天。因为士兵地挑选,己经开始了。老营堡守备刘正威,千总梁治平,千总谢庆奎,亲将许忠泰在一旁相陪观看。**
    此时,他们都是目瞪口呆,没想到五寨堡士兵的挑选,是如此的严格。许忠泰更是心凉,他原想让自己的那些家丁们都进入黄来福的家丁队的,毕竟这些人原来都是旧副兵总的家丁们,个个都是老营堡官兵中最强壮的,也算是精兵了。
    不过看了黄来福地选兵方法后,这些原家丁们,不要说继续成为黄来福家丁,就是能不能进入五寨堡军队,都是一个问题。
    连军户在内,几千老营堡原官兵们,排在一旁,一个个地过来轮流选拔。
    和原来地五寨堡一样,场内的选兵,分为几道程序。看身高、看脸面性情、看身体强壮、看耐力等。兵痞,还有老弱等,这些人,坚决不能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