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城下各营将官忙完自家伤员救治后,战死将士的遗体也进行收讫。他们摘下各军士遗体腰牌,再对应军中名册,作为将来家中抚恤地凭证,按此时大明军中的抚恤条例,普通的士兵家属,将来可获得丧葬费一石米。而军官的遗孀子弟,可以凭袭战死者的月银全俸优养。
这个待遇,如果说此时大明的军将士兵都是习以为常的话,但按五寨堡军队的抚恤条例,又是大大不如了。****这让五寨堡各军士心中颇有优越感,心中凝聚力更强。也让风闻五寨堡军队待遇的许多城下军士,内心都是羡慕不己。
最后战死者地遗体们集体焚烧,有些势力的将官们,可以将骨灰运回故里埋葬。而那些普通的士兵们,只能安葬在这宁夏城附近了。
在各军救护伤员,办理后事的时候,此次战事攻城,各方间的论功也是到了如火如荼的地步。
和黄来福相关的话题是斩杀拜家丁的那118颗首级,究竟该算谁的功劳。
这些首级中,虽大部分是五寨堡军队所杀,但首级分别抢在刘承嗣部地手下,有45颗首级。还有麻贵部地手下,有73颗首级。五寨堡军队中,一颗首级也没有。
在三边总督魏学曾的中军帐大营中,各营将官济济一堂,此时正传出激烈地争吵声。甘肃副总兵官刘承嗣涨红着脸道:“军门,如果没有标下将士的死力围截,最后黄将军和麻将军部卒哪能及时赶到,最后斩杀这些乱贼?因此标下认为,这些首级,我手下的儿郎们,应该占大部分,最少应该分得60具首级。”
说到这里,刘承嗣怒瞪了黄来福和麻贵一眼,特别是黄来福,他手下的军队吃得好,装备又好,早让他嫉妒。如果不是看在刚才五寨堡医士们救护自己受伤部下的份上,他早上前撕打黄来福了。
麻贵冷哼了一声,满是风霜的脸上也现出几分激动之意,他是个老军伍了,一向性情高傲,本不屑于和旁人争什么,不过关系到自己及部下的功劳,麻贵怎么能让?
此时他手上握有的73具首级,足以让他官升一级,恢复到总兵官的位置。从隆庆年开始,麻贵就一直沙场血战,慢慢积功升任,终于在万历十年升到宁夏总兵官,很快又调任大同总兵。一直到去年被弹劾谪边,颜面尽失。今年复起为宁夏副总兵官,让麻贵内心会好受些,不过被贬谪的心结一直盘据在他的心中,平时外人的冷言冷语也听了不少,此时有机会官复原职,回复往日的辉煌,麻贵怎么能让?
此时他冷哼道:“军门,刘将军部下是围截过出城的拜等贼不错,但如没有我和黄将军旗下部卒及时赶到,那贼早己突围而去,后果不堪设想。况且那些宁夏贼的首级皆是我手下儿郎与黄将军旗下协力斩杀,当时北城门军中并无所获,刘将军此言,有抢功之嫌。”
在战后,麻贵部将马孔英和麻承诏对他的说法是,他们同时与江大忠等人赶到,一场血战后,拜带着余下的家丁们狼烟地逃入城中,他们圆满地完成截击任务。当然,按马孔英和麻承诏两人的说法,他们和部将血战时,是一边战一边割取首级,不过那五寨堡军队不知道怎么回事,砍杀敌人后,竟忘了割取首级,结果都被刘承嗣的部下抢去了。
对于自己爱将的说法,麻贵自然是深信不疑,平时他也颇以自己手下部卒悍勇而自豪,听了二将的说法后,他自然认为手下带回来73具首级是理所当然,己方应有的功劳。不过对于五寨堡军队血战一场后,首级反被别人割去,他有些打抱不平起来。
刘承嗣大怒,指着麻贵喝道:“姓麻的,你是说些什么?”
麻贵也是大声地喝了回去,道:“刘承嗣,难道你认为我说错了吗?”
两人都是身材粗壮,针尖对麦芒,互相指着对方的鼻子,气势汹汹。看到二人这剑拔弩张的样子,旁边的各将事不关己,只是悠闲地在旁看好戏。他们此次攻取城门,除了死伤各自的部卒外,一颗首级也得不到。眼见刘、麻,黄三人,所获首级118级,战功辉煌,都是心下嫉妒,此时看看好戏也好。
见几位大将争吵,叶梦熊坐在一旁,只是抚须沉吟,魏学曾则是头疼地拍着自己的脑袋。自平乱起,各将就争功不休,一直让他头疼。此时他见黄来福只是站着不语,对他感觉会好些,便看向黄来福道:“黄将军,你怎么说?”
其实对这些首级,黄来福并不是很看在眼里,他了解历史,知道不久后,将有数万的蒙古骑兵前来攻战,到时有的是几千颗脑袋让他去砍。不过对此次的功劳,也是要争争的,这是态度问题,否则部下苦战后,主将却是漠不关心,会让部下心寒。
他抱拳施礼道:“回军门,此次斩杀宁夏贼118级,刘将军和麻将军,都有协力,不过标下儿郎们,也是经过苦战的。标下认为,宁夏贼未平,争功论赏,还为时过早,还是按下以后再议。”
此次之事,摆明了不可能一方独吞,黄来福认为大家平分是最好的,他吃点亏认了。不过只怕就这个样子,麻贵和刘承嗣也不答应,因为这样一来,他们双方,都要分一些首级给黄来福了。还是以后再说。
魏学曾赞许地对他点了点头,依黄来福这个提议,这才是最好的,宁夏战事看起来还是长远,事情还是等以后再说吧。
麻贵、刘承嗣二人也同意了,刘承嗣知道自己不要想再从麻贵那争来首级,麻贵也不可能将自家首级哪怕是一颗让给黄来福或是刘承嗣其中一人,将争议按到以后,也是权宜之计。
事情就这样定了,魏学曾又谈了一会儿此次的战事,正要让众将退去,这时一个亲兵冲进帐内,滚落在地,向魏学曾禀报道:“禀军门,提督陕西讨逆军务总兵官李如松李提督,领辽东、宣府、大同各镇三万援兵,己到达红山堡,三日后,就可达镇城下。”
一时间,帐中众人都是骚动起来。
正文 第131章 李如松、梅国桢
更新时间:2009…6…8 1:01:13 本章字数:3634
公元1592年8月7日,万历二十年六月三十日。
黄河流经银川平原后,水流变缓,河水也浑浊起来。近中午,天气还是炎热,渡口这边的地面上,己是密密地扎满了接官的凉棚,沿着凉棚边,各色旗帜不绝,还有很多不知从哪找来的吹鼓手们。
黄来福手下的家丁们,还有李如柏、李如樟兄弟二人手下的家丁们,还有那些吹鼓手们,都是无聊地坐在凉棚内休息喝水。只有黄来福,还有李如柏、李如樟兄弟二人,站在凉棚边,不住地往河口那边张望。
作为李如松的弟弟,李如柏、李如樟兄弟二人就不用说了,作为中边数镇援兵一部分的黄来福,名义上的上司李如松将要到来,黄来福自然也有出来迎接的义务。
众人一直跑到离镇城颇远的黄河边来迎接。至于三边总督魏学曾等几个高级文官,还有他们手下的一些武将们,自然没有跑这么远来迎接御史梅国桢、提督李如松等人的义务。
看了半天,河口那边的横城渡口虽然各色大船小船密密麻麻,但却没什么大军到来的动静。想必探马虽说来报,李提督领的大军,己经快到黄河边了,但大军各事繁杂,一时半分,不可能那么快。
等了一会儿,众人都有些无聊起来,黄来福便和李如柏谈话,旁敲侧击地问一些他大哥李如松的事。
对黄来福来说,李如松的大名他在后世就久仰了,来宁夏城前,他更是仔细查过笔记本电脑中相关的记录。依他知道地。这李如松是出名的骁勇善战,而且官运极好,少年时便由武进士承父荫授部指挥同知,充宁远伯勋卫,因战功迁署都督佥事,为神机营右副将,万历十一年,又升任山西总兵官。万历十五年,又为宣府总兵官。镇守大明重镇。
不过李如松得志的同时,为人也是出名的跋扈狂傲,为人很不好相处。不说大明的各位武将,就是普遍的文官巡抚总督的。他也向来不放在眼里。为此,御史言官们不知道弹劾李如松多少次了,但每次李如松都是安然无恙,因为万历帝非常欣赏他。
作为后世人,黄来福暗中猜测,李如松如此嚣张跋扈,得罪天下无敌手。却能一直得到万历帝的宠爱。或许是因为在君王心中,这种嚣张容易得罪人的人,比那种洁身自好,擅长拉拢人心,广受民众官员喜爱地官员武将更让人放心吧。否则历史中就不会有“自污”一词了。
当然,李如松狂傲的同时,他也是有自己资本的,一生战功无数,特别是在宁夏之战及不久后的朝鲜之战中。李如松一直表现突出,只可惜在万历二十六年时,己身为辽东总兵官地李如松,在率轻骑追击蒙古人的时候,途中埋伏,阵亡于抚顺浑河一带。卒年五十,一代名将落。
作为李如松名义下地下属。黄来福很想多了解一些李如松地事情。将来自己好应对。
听黄来福问起。李如柏也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这些天中。他对这个年轻地山西副总兵很有好感。黄来福让五寨堡商队平价卖给他粮草。还有很多五寨堡商品。让李如柏手下地将士们摆脱了饥饿。不知让多少城下地大明平叛军队羡慕。
不过谈起自家地大哥。李如柏却是脸有复杂之意。那神情似乎是又崇拜。又有几分地嫉妒。
最后他道:“黄将军。我大哥脾气有些不好。到时你要注意些。”
黄来福点了点头。
李如柏又看了对岸一眼,对黄来福笑道:“快近午了,不如叫手下的将士打几尾鱼打打牙祭,黄将军不知道,这宁夏黄河边的鲤鱼肉质肥厚,细嫩鲜美,可是好东西。”
黄来福也笑道:“那我可要一饱口福了。”
忽然二人都是神情一动,李如柏往河对岸仔细地看了一眼,喜道:“他们来了。”随后,凉棚边的那些吹鼓手们也是被惊动起来,各人纷纷道:“来了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