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回到明朝做千户-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家丁们为骑兵,余者为马上步兵。
    黄来福有规定,不论是自己地亲信还是亲戚,平时在军中,都是以军职相称,顾大刀自然不例外。他虽是黄来福的外甥,不过平时还是称黄来福为军门。对于顾大刀,江大忠对他是喜爱,两人脾气性格有些相似,在五寨堡几天,颇为合得来。而杨小驴因为顾大刀是黄来福地外甥,所以对他平时颇为照顾。
    “原来是这样!”
    顾大刀一向对黄来福崇拜,此时就更崇拜了。
    马久英公公与黄来福并行,此时以他独特的声音笑道:“嘿嘿嘿嘿嘿嘿嘿,其实大家不用担忧,咱家相信黄军门地能力,到时候可以妥善解决这个问题地。”
    黄来福任总兵后,马久英公公水涨船高,也升任为监军,同往宁武关上任。不过说实在的,马久英公公还是喜欢五寨堡多一些。不过职责所在,他也只好与黄来福一同前去上任了。
    黄来福笑道:“知我者马公公是也!”
    对于宁武关的情况,黄来福也多少了解过,那边的田地矿山,确实都被当地官员军将们侵占了。不过黄来福并不担忧,他有自己的思路。
    在众人的笑谈中,很快,兵马就离宁武关不远了,众人可以看到,城北华盖山上那巍峨耸峙的护城墩。在那条长达四十里的边墙上,修建有一座三层高的华盖楼。远远看去,华盖山护城墩酷似凤首,往东西两边延伸的各堡俨然凤翅,怪不得宁武关又有“凤凰城”之称。
    黄来福看了良久,不由叹道:“好一座关城啊!”
    宁武关北门上有一个高高的飞楼,门楼上,挂着一个“镇朔门”的牌匾。这个镇朔门,向来是山西镇各军堡进入宁武关的通道。
    此时在镇朔门外,林立着众多的军将,寒暄议论声不断。新总兵上任,各地军将自然要赶来拜见迎接。对黄来福,大家都是闻名己久了,听说这个总兵今年才二十二岁,这么年轻的总兵官,除了大明开国外,怕是在国朝历史上独一无二。因此各人心中,满满的都是好奇之心。
    城门口,一片的红缨凤翅,铁甲森森。除了宁武关本地的军将外,还有山西镇各地赶来的将官,将一个城门口,挤得满满的。除了这些人外,在维护秩序的军士外围,还挤满了看热闹的当地百姓军户。大家都要看看,这名满天下的年轻黄军门,到底是长个什么样子。
    不过满地的武将中,却没有一个本地的文官,黄来福虽是总兵,但这些文官们却是自重于自己的身份,一个也不愿意屈尊出来迎接,除了山西镇户部管粮主事的张文保大人外。他也出来迎接,这让他在一干铁盔铁甲的军将中,显得有些怪异。不过张文保只是沉稳站着,并不理会旁人的眼光。
    在一干武将当中,黄来福大姐夫,八角堡游击徐学世,黄来福二姐夫,保德州守备李应春,二人都是意气风发地站在众将的身旁。小舅子升任为总兵官,他们这些做姐夫的,自然也是脸上有光。而因为这个关系,余者的军将们也是对他们着意讨好,让他们心情愉快,与众人谈笑风生。
    这其中对他们神情最讨好的,就是原来总兵刘明安的亲将刘全利。这是个高大的胖子,脸上油光水滑,头上戴着八瓣帽儿铁尖盔,脖上系着大红披风,一身的铁甲披在身上,有种挤得满满的感觉。
    刘全利原是参将之衔,为刘明安统率一营的标兵。标兵是明时对总督,巡抚,总兵麾下亲兵的称呼,一向是镇军的精锐。在宁武关镇城内,共有四营兵,两营散兵,两营标兵。两营标兵中,其中巡抚杨方略统率一营,刘明安统率一营。
    原先刘全利等人在刘明安麾下吃香的喝辣的,向来在宁武关内外是横着走。不过自刘明安被贬往广东外,除了少部分人随刘明安前往外。大部的亲兵,也成了丧家之犬,谁也不想要,想要的也要不起。毕竟要养家丁亲兵是非常花钱的,谁有那么多钱来养他们?





    正文 第169章 武将,就应该飞扬跋扈些
     更新时间:2009…8…9 19:35:24 本章字数:3787


    三千标兵,除了刘明安带走一部分,巡抚杨方略接纳一部分外,余下来的,还有两千标兵们饭碗没有着落。(~~让他们当回普通的营兵,他们也不愿意。毕竟做家丁亲兵,粮饷足,一般不会克扣,伤亡生病都有家主抚恤保障。当一个普通的营兵,没福利不说,一年下来,能拿到一半的粮饷就算不错了。两者根本不能比。
    各人种种心思,听闻新任总兵黄来福来后,都是起了盼头,希望黄来福能收纳他们。而且他们有信心,只要黄来福能收纳他们,他们定能让黄来福在宁武关事事顺利,毕竟他们算起来也是宁武关的地头蛇不是?新任总兵大人肯定是用得上他们的。
    刘全利原是本地的军户,因功为参将,后受刘明安赏识,抬举他为自己的亲随。不过刘明安倒台后,他却不愿意跟从他去广东那个苦寒之地,只是留在宁武关,一心想要投效新主人黄来福。他也打听过了,黄来福出手豪迈,对于亲将家人,一向是非常大方的。如能跟上他,就有了富贵。
    因此此时,他一直陪着笑脸,与黄来福大姐夫徐学世谈话,虽说徐学世只是游击衔,而他刘全利则是参将衔。但刘全利却是一口一个的小弟,恭敬得不得了,只是打听黄来福的事。好在大姐夫徐学世是个厚道的人,对刘全利的话,都是有应必答。
    “黄军门如此年轻,就升任为总兵官高位,这可是国朝未有之事。末将真是佩服得五体投地……”
    “黄军门真是勇猛无,先破虏人于五寨堡下,又立大功于宁夏城下。还扬威于异域,真乃是我大明的栋梁之才啊……”
    “黄军门才能出众,听闻屯田之事,圣上也是对他赞不绝
    “黄军门……”
    刘全利滔滔不绝,一张脸越来越油光水滑。口水都快流出来,只是在徐学世面前遥拍黄来福的马屁。他身旁地各军将听了,眼中都是现出鄙夷的神情,心想这刘全利真是无耻。先抛弃旧主人刘明安在前,现在又想投靠新主人黄来福了,我辈真是羞于他与伍。不过在徐学世二人面前,各人还是同声赞同。
    看众人的样子,张文保大人,暗暗地皱了皱眉。不过还是抚须不语,只是看着前方。
    在迎接人群中,宁武关地指挥使孙之去,只是脸有期盼地等待着黄来福的到来,他身为指挥使,掌管着当地的军户,负责卫所官舍,军余的文册档案,军户屯田等事物。
    和各地卫所军堡一样。宁武关的军户同样是衣不蔽体。生活非常困苦。这些军户旗军与当地营兵不同,当地营兵还可以拿军饷。但旗军却是什么都没有,每年还要上交多少地屯田子粒。到了现在。宁武关的军户们己经逃亡了一大半,现在每年还在逃亡。搞得他与各军官名下的田地都没有人耕种。他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而现在五寨堡的军户们则没有人想过逃亡呢?
    对于黄来福,孙之去也有探听过,知道他是以千户屯田起家,和他是同一个卫所系统。五寨堡那个地方他也知道,以前是比宁武关还穷苦地一个地方,为什么短短几年就可以变化这么大呢?孙之去不明白,他希望黄来福到来后,可以向他好好请教请教。
    正在这时,忽然城门前的人群骚动起来,各人纷纷道:“来了来了,黄军门来了。”
    各人举目望去,只见前方的大道上,旗帜如云,黄字大旗后,一只铁甲骑兵滚滚而来,声势浩大。众军将都是吸了口气,久闻黄来福擅于练兵,五寨堡的官兵个个兵强马壮,几次作战都是立下大功,果然如是。
    军马到了众人面前,铁甲闪耀,马匹强壮,马上的五寨堡军士们个个锐气十足,身上都披着精制的铁甲,个个傲气十足。那种威武地样子,看得众人吃惊不己,果然黄来福的兵马不是吹的。
    在不远处围观的宁武关百姓们,也是个个都是吸着冷气,议论纷纷,看久了宁武关当地的豆腐渣军兵,再看到黄来福的精兵,还真是不适应。前总兵及巡抚标下的人马,虽自称精锐,但与五寨堡军队一比,却是差得远。
    笑话,黄来福的兵,吃得好,穿得好,练得苦,又都是这几年中血战而出的精锐,而且还是精选出来地家丁。岂是宁武关当地粮饷都不足地军马能比的。
    很快,黄来福军马来到了众军将面前,就算他们不用摆出什么势头,但那种自然而然地压迫力,却让很多人大气也不敢出。
    一直到黄来福下了马,众人才似回醒过来,一古脑的上前迎接。由于有张文保大人在此,虽然他只是五品官员,却隐隐成为众人之首。
    张文保上前施礼道:“黄军门,马监军,将士们一路前来辛苦了,下官等在此恭迎二位大人!”
    这时城门前地各位将官才回醒过来,纷纷上前施礼,其中以宁武参将刘全利最为的殷勤。黄来福微笑着与众人寒暄了一阵,略略见过各个军堡的将官,有北楼口参将,河曲县参将,广武站守备,水泉营守备,代州参将,汾州参将,平刑关守备等人,又见过自己的两个姐夫。
    不过迎接的人群众多,在城门口,说话也不易,黄来福粗粗地和他们说了几句,他打算等自己入住宁武后,再好好与这些人聊聊。
    张文保大人道:“黄军门,马监军,巡抚杨大人,兵备道刘大人,领协一干官史。己在巡抚衙门相候,请军门入城相见!”
    黄来福点了点头,道:“如此。各位将士,我们进城!”
    当下黄来福,马久英公公,公张文保大人,一干军将们策马在前。两千的五寨堡家丁们在后,众人滚滚地进入宁武城内,铁蹄击打在石板的街上,声势惊人。
    黄来福打量四周。只见宁武关地城墙高大坚固,墙高达1米,虽然城墙以黄土夯筑,却是不失雄伟。周边还有众多的炮台敌楼等,形成完善的守卫系统。不愧为镇城,怪不得历史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