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回到明朝做千户-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很多人还决定了。以后要将这些东征债券一直保存下去。一直存在那边吃年利。甚至传给子孙。相信以子太保大人的本事。年利。各人可以吃很多年。
    在这种心态下。虽然众人都是兴高采烈的去换取征债券的年利。但希望收回本金的人极少。黄来福的四百万两银子。根本没用出去多少。大部分的银子留着。对黄来福来说。是他将来用来投资的良好资本。
    这是那些购买不记名债券的商民们。至于那些投大批钱财购买记名债券的大商贾们。己是纷纷前往朝鲜国与日本考察商事。
    他们这种记名债券。单笔最低为十万两。没有年息。将来也不偿付本金。只是取的了在日的区域经商权。不过黄来福代表大明与日本国签订条约后。特别是丰家对黄来福的依赖。将有效的保障他们利益的进行。而通商后。此时海贸的利润极。相信他们很快会赚的盆满钵满。
    ……
    …债券年利的领取声势浩大。又成了京师各的的热门话题。看到这种情形。各部百官除羡慕嫉妒但没有其它的了。
    诸事纷中。六月三日。内阁。部及兵部对黄来福职务的安排终于出来了。他们以黄来福终究年纪轻。资历浅等理由。认为黄来福还是继续担任他的山西镇总兵为好。
    这让万历皇帝非常满。四日。他召内阁诸臣议事。拟诏让黄来福总督山西大同两镇军务。并兼理两镇粮饷之职。消息传出。百官震惊!





    正文 第250章 寄于厚望
     更新时间:2009…12…2 23:37:56 本章字数:3912


    然大明也设过总督宣大、山西诸镇军务兼理粮饷的些职位历来都是文人官员担任,很多还是加有大学士衔的六部大员,如果黄来福的任命成真,那他将成为明末第一个以武人身居如此显赫高位者。
    如果说仅仅让黄来福总督两镇军务,而不兼理粮饷的话,或许文官们的内心还会好受些,但万历皇帝让黄来福总督两镇军务的同时,还兼理两镇的粮饷,这就由不得他们强烈不满了。
    眼下的大明,文官地位之所以远远居于武官之上,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控制着地方各镇卫所武将们的命脉——粮饷财政。如果如明初一样,大明的武将们在粮饷上大体都能自足,文官们自然没什么能实质控制武将的地方。
    不可否认的,文官们的嗅觉是灵敏的,在万历皇帝诏拟黄来福总督两镇的消息一放出来,他们就想到了那可怕的前景,如果此例一开,武将们都能主理各镇军务与粮饷的话,那他们的权势将大大增强,到时各镇文官们怎么办?
    一想到那个暗淡的前景,众人是不寒而栗。一时间,反对这个任命的人潮络绎不绝,甚至很多人还喊出极为诛心的言论:“此例一开,唐季武**国,藩镇割据就在眼前!”
    在这种反对的浪潮下,内阁与兵部的官员们都表现出了自己的骨气,不愿意在万历皇帝发下来的圣旨上副署。这让万历皇帝大怒,他是个极为坚持地人,而且有一个脾气,如果看谁顺眼地话,便会自始至终地维护他。
    当年李如松人称武将中嚣张跋扈第一人,几十年中,百官弹劾他的奏疏超过一千份,不过万历皇帝始终袒护他。不论李如松在活着还是死去,他都享尽了哀荣,眼下万历皇帝对李如松这种维护又转到了黄来福身上了,他非常相信黄来福对自己的忠诚是不会改变的。
    万历皇帝放出话来,如果各部还是不肯副署自己任命旨意的话,他将利用中旨的形式直接下令,而且那六百万两日本人赔款也将考虑迟些转交给户部百官。
    在万历皇帝这种威胁下,各部官员屈服了。他们现在不想与皇帝闹得这么僵,他们互相安慰道:“事情还不是那么糟,黄来福只是个异端人物,不代表整个大明武将都是这种人物!他是第一个,也是最后一个,对于他,以后有的是方法应对。”
    六月十日,内阁与兵部官员副署了万历皇帝的圣旨,任命黄来福为总督山西大同两镇军务粮饷,并兼领山西镇总兵之职,还兼顾塞外屯田等事等。
    这天中。兵部还发给黄来福到任勘合。还有一些御制到任须知等。
    在眼下地大明。凡除授官员。都要给于到任勘合。天下各军镇。各布政司等。都编一字为号。山西是午字号。
    此外还有官员们地到任须知。这是明太祖时就亲自敕谕地。好让上任地百官明白一些为官之道及到任所知地。
    黄来福匆匆翻了一下。光授职文册上地须知目录。就有数十条之多。到了地方上需要盘点掌控地政务。更达百条之多。显见做官这个东西。说简单也简单。说起复杂来。也是非常复杂地。
    木已成舟。黄来福身为两镇总督己成事实。百官们退而求其次。就等着看黄来福地好戏了。以一武人总督两镇军务。还要兼理两镇地粮饷。这可不是个简单地事。
    山西。大同这两镇中。都设有巡抚。还有各镇内各道地兵备们。紧紧地控制着地方上地军队。粮饷。仓堡。屯田等物。以往以黄来福之能。山西镇总兵之贵。也只能影响五寨堡。宁武关。神池堡等区区数堡之地。眼下两镇数百个城池堡垒。无数地文官们刁难。他忙得过来了吗?
    对于黄来福,万历皇帝是寄于厚望地,放在以往时,黄来福镇守过的军堡地带,慢慢都能自给自足,不但不再需要国家拨款不说,有时还可以向上面交纳大批地税银,万历皇帝希望黄来福镇守大同镇与山西镇后,也同样能如此。
    虽说眼下黄来福带回来了首批千万两的倭人赔款,然而大明库贮匮乏地情形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扭转,这笔钱并用不了多长时间。眼下大明九边军队共有八十余万人,他们一年地额饷就超过四百万两白银,还有大批的民运粮、民运草等,这是国家的一个沉重的负担,有生生将大明拖垮的趋势。
    加上现在很多边地文官武将以空名冒支军饷,而对部下军民多加克减,致使边民多次发生哗变,万历皇帝很担忧将来的局势,他希望边镇之事,改变能从黄来福开始。
    不过万历皇帝也明白黄来福将来面对局势的困难,他赏赐了黄来福尚方宝剑与御赐金令箭,就是下面的巡抚、兵备,还有总兵,副将之等人,如果不听从他的调令,他也可以将他们先行免官收押,然后专折禀奏万历皇帝,这是个巨大的权力。
    同时黄来福还请求万历皇帝
    己在山西镇造炮,还有将总督府设在五寨堡之地,|意了。
    对于万历皇帝对自己的信任与重用,黄来福是心下感激的,自己辛辛苦苦了这么多年,不就是为了这一天吗?同时他也是心情激奋,准备大干一场,全力施展拳脚,好好地在两镇之地,描绘心目中的蓝图。
    ……
    六月十五日,黄来福拜别万历帝与在京的父母黄思豪与杨氏,领着山西军,浩浩荡荡地出了京师阜成门,往山西镇而去。
    连五寨营与来福营三千战兵,还有后勤营一千的辎兵,此次朝战时,黄来福出兵四千人。不过由于几年朝战时,有上百人地伤亡,此外还有亲将阿智领了五百火铳兵留在对马岛,所以此次黄来福回去,自然不可能有四千人地满员了。
    不过战争中的伤亡是常事,吃了军旅这晚饭,将士们都有伤亡的心理准备。而且黄来福的军中对于军功与抚恤条例完善,每次战后,黄来福手下的将士都得到大批的好处,此次朝战同样如此,大批的将士立下军功,得到升迁封赏,所以对于战争的渴望,山西镇明显地比余者诸镇强烈了许多。
    万历皇帝亲自在午门城楼上相送,大军浩浩荡荡出京时,街道两旁围满了京师的百姓,对于这只强悍的军队,京师百姓们早己是耳熟能详了,他们站在街地两旁欢呼,欢送这只英雄的军队,这让山西军上下将士更是昂首挺胸,人人目不斜视,一本正经的样子。
    对于百姓们的欢呼,黄来福倒是神情平静,当日听闻自己总督两镇军务与粮饷时,他也是高兴不己,不过事情过后,自己心境很快就平和下来,人都是如此,最高兴时就是达到巅峰地那一刻,过了那一刻,也觉得事情不过尔尔。
    现在的黄来福,早己把心思提到如何处理将来地政务上去了。
    ……
    华北大平原一直延伸到天的尽头,举目望去,都是一片的空旷。
    官道上,黄来福的总督旗牌仪仗走在前军的最前面,密密麻麻的旗牌上写着“诰赠荣禄大夫”、“中军都督右都督指挥使”、“总督山西大同两镇军务”、“总理山西大同两镇钱粮官”、“总理山西镇兵务官”“加太子太保衔”等荣衔。
    随在后面地,又是如云的旌旗,一干精壮魁梧地山西镇军士,皆是策马披甲随行在后,在他们身旁,大多有一匹配换的空置战马。在中军位置,一杆巨大地中军大,猎猎地随风飘扬着,那猩红的赤旗,也表现出主人正如日中天地气度。
    此次行军并没有军务,所以气氛会轻松些,离黄来福前面不远,顾大刀身着一身精良的千总级别盔甲,策马坐在一匹战马上,虽然眼下正是六月,阳光猛烈,天气炎热,但顾大刀却是丝毫没有疲惫之意,神采奕奕的纵马而行,就是坐于马上时,也是耐不住地左顾右盼着。
    此次朝战,由于顾大刀斩下了一个倭将的头颅,所以依劳而赏,顾大刀当升为千总之职。黄来福将功劳薄报上去后,兵部也是全部依从,前些日顾大刀的赏职下来,他己连升两级,从旗总升为千总之职。
    顾大刀自跟从了黄来福后,一心便想效仿姑父建功立业,眼下自己终于达成第一步了,自然是兴高采烈,顾盼中,尽是豪情英气。
    似乎是感觉到了主人体内的漏*点,他身下的战马也是骚动起来,不时兴奋打着响鼻,顾大刀先是极力控制着身下的马匹,最后是哈哈一笑,慢慢地策马在队前队后跑动起来。
    “大刀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