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凤行-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转机?”
  真的有转机吗?
  “孤与其去求转机,不如先杀了他!”
  也许会有转机,但至少现在是没有。
  事情发生的第二天,朝堂上便因此事议论纷纷,无数官员上书为了确保太子声誉,此案必须彻查。建平帝已经骑虎难下了,私下里怎么压都可以,闹到明面上,就必须给天下人一个解释。
  当年尘封在刑部的卷宗再度被开启,那已经过去了数年的案子终于展露在天下人眼底,孰是孰非,自有公道。
  与此同时,朝堂上关于谁受命审这个案子,也引起了很大的争议。
  按理说得上大三司,也就是大理寺、刑部、都察院三位正堂官,可提到朝堂上,却有很多人对此有异议。整整争论了半个月的时间,最终定下了六名官员,除了大理寺卿吕宝春、刑部尚书俞焕杰、左都御史鲁云傅,另有鸿胪寺卿姜喜明、魏王,及礼部尚书蒋博学,共同审理。
  这六人是多方势力互相倾轧的最终结果,而魏王算是唯一的例外,他是建平帝亲自点名放进来的,也就起个代帝监督之作用。
  其实事情发展到今时今日,想通过某人的手在案子中动手脚,几乎已经是不可能了,这六人彼此监督彼此制约,唯一能做的就是将案子大白于天下。
  事情按部就班的开始了,而作为苦主的方凤甫,为了确保其安全,其本人已经被关押进大理寺的天牢之中。
  期间,魏王作为主审之一,与其他主审官员一同来见过凤笙一面。
  她又瘦了一些,不过精神还不错。
  临走时,魏王道:“此人不是案犯,被关在此处已属违制,让她与犯人等同吃住,到底显得有些刻薄了。”
  吕宝春问:“还不知魏王殿下有何建议?”
  “此案不是一时半会儿能查清楚的,此人又是个文弱书生,他对社稷也算有功,吕大人当特殊待遇。这样吧,将牢房布置得更舒适一些,再寻些书卷与笔墨,让他打发时间。本王曾与他有数面之缘,这些东西本王会命人送来,也算是全了一份香火情,也免得世人议论我皇族处事刻薄。”
  其他几人一阵面面相觑,倒也没有提出异议。反正魏王送来的东西,若是出了事,由他自己负责,在方凤甫将所有证据都交出来后,其实这整个案件与她已经没什么关系了,也不用怕互相套口供改证词什么的。
  就这样,凤笙换了间更舒服的牢房。
  若不是牢房中无窗,牢房的门常年紧闭,只留了一个送饭的窗口,几乎与在自家没什么区别。里面床榻书案屏风俱全,御寒的衣物也有准备,魏王还给她准备了一样物事,反正凤笙看见后,是窘了很久。
  其实她有自备,还随身携带了不少,早就料到有这一天了。
  时间一天天过去,因为久不见天日,凤笙已经不知道过去了多长时间了。直到魏王又命人给她送来了过冬衣物,牢房里给她添了炭盆,她才知道原来已经是冬天。
  这期间魏王借口让人给她送的东西不少,但一句话都没传过,凤笙猜测他肯定是生气了。
  可生气也没办法,自打她从孙家离开后,她的生命乃至她存活的意义,就是给她爹报仇翻案。她战战兢兢,那么艰难地走到这一步,就是为了这一天,任何人任何事都不能阻挡她。
  包括他。
  魏王送来的东西里有很多佛经,这里的日子安静得让人想发疯,书总有看完的时候,所以凤笙最近迷上了抄佛经。
  抄一会儿,累了就歇下,反正她无事一身轻,就只能干这个了。换做以前,凤笙是绝对想象不到,这里竟是她平生最悠闲的日子。
  什么也不用做,什么也不用想。
  她现在是全然的放松,事情进行到最后一步,结果如何已非她能控制,就算不能一命偿一命,就算她现在立即死了,她也不怕死后没脸见她爹了。
  她已经尽力了。
  *
  时间进入次年春天的时候,结果出来了。
  宋阁老被削官抄家,另行审理,其他涉案人员俱都落马,丢官的丢官,有的被抄家,再严重点的就算直接丢脑袋。而太子宗铎被褫夺了太子的封号,暂时被圈禁在皇子府里。
  这已经是能得到的最好的结果,所以凤笙知道后并不意外。
  大周朝有五刑十恶八议,其中八议为议亲,议故,议贤,议能,议功,议贵,议勤,议宾。
  也就是说有以上八种身份或者资格的人,触犯律法后,任何司法均无权审判,必须奏请皇帝由其亲自裁决,并可酌情减轻罪行。太子即是亲,又是贵,还沾了故,怎么也不可能赔上性命,他能丢掉太子的身份,已经算是众多势力努力之下的结果。
  那她也该死了吧?
  可凤笙一等不至,二等还是不至,难道说建平帝不想杀她了?
  她并不知道,在这场风波之中,建平帝不止一次想杀了她。之所以忍耐,是为了表现帝王的风度,是不能让天下人非议。
  好不容易待事情尘埃落定,一切都平息的时候,他又动了此念,却来了个不速之客。
  “你说什么?”
  如果建平帝现在面前有镜子,他就能欣赏自己吃惊到极致是什么样子了。
  “你说那方凤甫是个女人,你跟朕求娶她?”
  素来高傲的魏王,此时匍匐在地:“是,父皇。”


第75章 
  建平帝陷入良久震惊中。
  可他不愧是一代帝王; 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所以很快就恢复了镇定。他回到龙案后坐下; 目光复杂地俯视着跪在下面的魏王。
  “她是个妇道人家,怎么来的功名?”
  “方凤甫是她英年早逝的兄长; 两人一母同胞。”
  “那你和她怎么回事?”
  “儿臣曾与她有数面之缘,机缘巧合之下,才知她是女儿身。”
  “那当初她当堂状告太子时; 你为何不说?”
  “那时戳破其身份,并无任何用处。”
  魏王说的并没有错; 事情发展到了后面; 方凤甫如何已经不重要了,疯狂的不过是那些想把太子拉下台的人。到最后; 那些人已经进入癫狂; 为了能拉太子下台,无所不用其极,见谁咬谁。
  整个朝堂上一片乌烟瘴气; 最后与其说是建平帝屈服在律法与众朝臣之下; 不如说他屈服在那种氛围之下; 他只想赶紧结束这一切; 那种氛围再继续下去; 他甚至有种国要灭亡之感。
  可这一切的起源却是方凤甫。如果不是她,没人会开这个口子; 即使想开口子; 也得寻找契机。她给了那些人创造出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然后那些人就疯魔了。
  现在竟告诉他,方凤甫是个女人!
  那么,他这个好儿子在背后充当着什么角色?
  魏王并没有发现,此时坐在龙椅上的帝王,看着他的目光充满了审视,帝王的猜忌心在这一刻达到了顶点。
  也许他懂,可能早就不在乎了,抑或是他宁愿冒着被帝王猜忌,也必须做成某件事——用自己作为稻草绳,将那个女人捞回来。
  他这是一步险棋。
  之后魏王用十分平静的口气,将自己和方凤笙的渊源说了出来。
  九分真,掺着一分假,可以说的都说了,不能说的一字未提。从他与方凤笙在孙家相识,对方利用他,成功和离,再来扬州相遇,只是当时对方乔装成了男人,他竟没有认出竟是她来。
  再到机缘巧合下,他识破对方身份,后来几番接触,对其暗生爱慕,可对方却对他不屑一顾。
  魏王说得十分简练,但言语中的情意却做不得伪。
  再结合他平时不近女色,一副打算出家去当和尚的做派,倒也能让人理解他今日为何会做出这种荒唐之举。轻易不动情,可一旦动情,便用情至深。
  “她打算对付太子,难道你不知?”
  重头戏终于来了。
  魏王一闭眼睛,俯低身子:“儿臣也知,也不知。”
  建平帝没有说话,目光深沉,显然等着他的解释。
  魏王道:“儿臣知晓她想替父翻案,在查当年的案子,当初儿臣受命离京曾被母后叫去过坤宁宫,因此获知了一些事情。儿臣本以为凭她的身份,根本查不出什么,便没有放在心上,后来才知晓她查到的东西,比儿臣想象中更多,于是儿臣便做了一些事情。”
  “继续说。”
  “儿臣误导她,想让她偏离方向,可儿臣没有料到当年方彦会留下一纸书信,她从一开始目标便在宋宪身上。后来为了阻止她查到不该查的东西,宋宪手下的人又做了很多事,漏洞越来越多,儿臣补之不急,只能另做他法。那次范晋川在泰州被人袭击,儿臣冒险潜入盐帮总舵,后带兵剿了盐帮,曾囚了她一段时间,她以死相逼,儿臣心灰意冷,便放了她,再不过问此事。
  “后来,父皇另派差事,儿臣一心只为办差,差事办完就回京了,直到事发才知道她闯下如此弥天大祸。其实想来,此事也怪儿臣,如果不是儿臣的行举让她起了疑,她也不会猜到背后之人是太子。”
  “你的意思是说一开始她的目标只是宋宪?”
  “至少在儿臣不再与她来往之前,所得到的消息是这样的。也许是儿臣的行举让她起了疑,也许是另有他人在中间做了什么,这一切儿臣不得而知。”
  “说来说去,朕的儿子,堂堂的皇子,竟被一个女人玩弄于鼓掌之中?”
  魏王没有说话,只是低垂的脸上满是苦笑。
  “没有出息的东西!”
  明黄色的茶盏砸下来,落在魏王身旁碎裂开来,碎渣迸溅四射。
  一直低头站在旁边的福禄见此,忙上前一步:“魏王殿下……”
  建平帝顺着看过去,才发现魏王脸上多了两道血痕。
  “滚出去!”
  魏王似乎还想说什么,福禄上前劝道:“魏王殿下,陛下怒中,您就不要惹陛下生气了。”
  他将魏王送了出去,谁知刚扭头就听见身边的太监发出惊骇声,才知道魏王竟是在外面跪上了。
  只能又是摇头,又是叹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