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个时期制造盐的主要方法有两种,一种是从地下盐井中挖,这是矿物盐,味道确实不敢恭维,而且颜色和品相也不怎么好,第二种方法就是煮盐,将海水倒入锅中,用木柴烧大火煮盐,这种方法主要是利用盐的溶解度,盐在水中的含量超过了它的溶解度就会自动结晶析出,在这个时代主要都是以这种方法获得食盐,而从地下盐井中挖盐的量太少,且找盐井很困难,并不能大规模普及。在欧巴罗,煮盐主要在地中海周边沿岸进行,西罗马帝国的技术最为高超,但是现在西罗马帝国陷入混乱。
为了解决吃盐的问题,秦东亲自赶到海边挑选了几处海滩平缓的海岸线,当地地方官员组织民众修建如稻田一样的盐田,方方正正,一块接一块,他决定将晒盐法搞出来。
这个时代煮盐是主要方法,煮盐的方法又分为两种,第一是漏水煮盐法。主要生产设备分三部分:第一,沙幅。在海边潮水可到之处,铺满细沙(亦称嫩沙)厚约2至3寸,耙松,使沙能充分吸收潮水。若遇到低潮位,潮水浸不到沙幅时,须挑海水淋沙,待风吹日晒干后,便成卤沙。第二,盐漏。盐漏系用于渗漏卤水。一般方形,高约3市尺,深约2市尺,四边砌石,底架竹木,上铺竹篾或茅草,以盛卤沙。盐漏埋在沙幅下,深1市尺,四周砌海泥,漏旁建一个小池与盐漏底相通,用海水淋浇卤沙成卤滴入小池存储待用。第三,煮锅。锅有竹锅、铁锅两种。竹锅乃竹篾编成,方形平底,外涂石灰或黄泥,长1丈,宽5尺,深3尺。每锅可煮盐1000市斤。另一种铁锅是以白铁制成,圆形或方形平底,直径45尺,高78寸,每锅可煮盐710斤,约煮56小时成盐。
第二种煮盐的方法就是晒水煮盐法。在海边建筑围堤,内筑简易储水蒸发池,引潮水入池晒至相当浓度入锅煮之成盐。煮盐生产落后,产量少,劳动生产率低,成本高。特别是消耗木柴量大,煮成1担盐约耗木柴400斤左右。
秦东这次决定不用煮盐法制盐了,罗马帝国在沿海地带都在使用煮盐法制盐,他决定采用盐田法,就是海水晒盐法制盐。
在秦东的指挥下,地方官员组织当地民众修建盐田,如井字型的盐田很快就修建了一大片,随手秦东有指示在盐田的附近修建结晶池,结晶池的作用主要用来让盐分从海水中结晶出来,结晶池的底部要保持平整和干净。
在这个时代,秦东有两种方法可以用海水制盐,而且效率要比煮盐法高得多,第一个就是日晒法,即太阳能蒸发法,另外一种是冷冻法,在后世有的国家还用电渗析法,不过电渗析法在这个时代还没法使用,因为没有电。
太阳能蒸发法是很古老的制盐方法,也是仍沿用的普遍方法。这种方法是在岸边修建很多像稻田一样的池子,用来晒盐。制盐的过程包括纳潮,制卤、结晶、采盐、贮运等步骤。纳潮,就是把含盐量高的海水积存于修Hǎode盐田中。制卤就是通过利用太阳能让海水蒸发,浓度逐渐加大,当水分蒸发到海水中的氯化钠达到饱和时,要及时将卤水转移到结晶池中。卤水在结晶池中继续蒸,原盐就会渐渐地沉积在池底,形成结晶,达到一定程度就可以采集了。盐田制盐受环境影响很大,海水的盐度、地理位置、降雨量、蒸发量等等因素,都会直接影响盐的产量,不过这是这个时代最先进的制盐方法,即使到了后世的二十一世纪,绝大多数食盐都是采用这种方法制作出来的。
冷冻法制盐,这种方法的原理是,当海水冷却到海水冰点(1。8℃)时海水就结冰。海水结成的冰里很少有盐,基本上是纯水。去掉水分,就等于晒盐法中的水分蒸发,剩下浓缩了的卤水就可以制盐了。
第三百零三章暴利食盐
制盐的事情耗费了秦东不少时间,当地官员按照他的要求建好盐田和结晶池,又在盐田和结晶池下方铺设一条排污渠道,并开始在涨潮时分引入海水进入盐田,当盐田里灌满海水之后关闭引水渠闸门,海水就被留在了盐田里。
接下来的事情就是晒盐了,日复一日地等待,晒盐是一个非常枯燥的事情,而且挑选晒盐的时间必须是一连十多天不能下雨,这就要有丰富经验、善于观察天气情况的人坐镇,否则的话,等晒盐晒得差不多了,突然一场大雨下下来,这些天晒盐又白晒了,只能重头再来。
盐田的地势稍高,比结晶池的要高一些,这样方便将盐田内已经晒得盐分达到饱和状态的海水引入结晶池内。
当第一次将盐田内的海水晒得盐分达到饱和状态之后,秦东忍住激动命人打开通往结晶池内的闸门,盐田内的海水就通过引水渠进入结晶池内,然后让海水在结晶池内继续暴晒。
随着时间的延长,秦东和当地的官员们站在结晶池边上亲眼看见池内有盐的结晶在池底出现了,盐的结晶在池底经过太阳光照射之后散发出亮晶晶的光芒,十分耀眼。这一刻秦东和当地官员们,以及当地的民众都欣喜若狂,这种事情简直难以置信,他们这些人从来没有想过盐是这样出现的,仅仅靠晒就能将海水中的盐晒出来,实在是太神奇了。
当结晶池内的海水被晒干之后。底下全部是铺着的一层白色的、亮晶晶的盐,非常的白,比煮出来的盐要白得多。这是因为达到饱和状态的海水经过引水渠时已经被自动过滤掉了其中的杂质。
“嗯,Bùcuò,很咸!你们尝尝!”秦东用手指拈着一点点盐放进嘴里尝了尝,又指着陶碗里白色的盐对当地的官员们说。
官员们纷纷挤过来用手指拈上一点点放进嘴里,其中一个官员道:“大王,这是精盐,是上Hǎode盐。比罗马帝国卖过来的盐要好得多,下官认为我们这种盐完全可以以高出普通的盐五倍,乃至十倍的价格出售!”
另一个官员不同意这个意见。“大王,下官以为不妥,盐是日用调味料,每餐每天都要用的。如果价格比一般的盐高出太多。普通的民众就吃不起了,而大王之所以到这儿来就是为了解决民众吃盐的问题,现在盐是制作出来了,可民众还是吃不起盐,这不是与大王前来此地的目的相违背吗?”
秦东听了点头道:“Bùcuò,我们在这里制盐就是要让民众们能吃上盐,能吃得起盐,这种精盐的价格不能定得太高。但也不能定得太低,定得太高能吃得起的人就少。价格定得太低,很Kěnéng有商家大量囤积,到最后价格还是会被炒上去,这样吧,我们制作两种盐,一种是这种精盐,主要出售给有钱的商人、贵族、官员,另外再制作一种粗盐,粗盐是没有经过提纯和过滤的盐,这种盐与用煮盐法制作的粗盐差不多,在我们的境内就按照比外来盐低一半的价格出售给民众。如此过不了多久,我们境内的民众都能吃上我们制作的盐,而外面运过来的盐则因为价格高而没有了销路,市场逐渐会被我们取代!
精盐当然也可以卖给普通的民众,只要他们有钱,只要他们买得起,任何人都可以买,不过我相信吃精盐的人应该大多数是有钱的商人、官员和贵族,另外有多余的精盐,我们也可以卖给商人出售到罗马帝国,甚至卖到更远的地方去,不知道诸位以为如何?”
当地官员们全部弯腰抚胸行礼:“大王英明!”
秦东随后在黑海边上巡视了一番,前后半个多月的时间,一共发现好几处海岸边适合建造盐田,秦东便命人在这些地方分别建造制盐场,管理权归王庭方面管辖,摄政王府还专门设立了一个盐业司管理各大盐场的制盐、销售,所得利除去维持盐场的日常开销和运营之外全部上缴。
当盐业司管理的各大盐场的食盐出现在市场上,粗盐以比罗马帝国的盐价格低一班的价钱出售时,从罗马帝国贩运过来的盐就卖不动了,民众都只买本地盐,本地盐不仅价格要低一半,而且比罗马帝国的盐要精细,色泽要白亮一些,含盐量也要多,味道咸。
而当精盐出现时,立即引起了有钱商人、官员、贵族们的购买,精盐和粗盐就分出了档次,有钱人、官员和贵族们为了显示身份,自然是要区别于普通的民众,他们当然要吃价格贵,精细的盐。
在很短的时间内,本地盐就在秦东能够控制的势力范围之内大行其道,外来盐根本就卖不动了,有些从东罗马帝国而来的盐商贿赂当地的官署,想要在行政上打压本地的盐商,并且还恶意降价大打价格战,但是他们哪里知道这本地盐是官方制作的,跟官方作对不是找死吗?这些罗马帝国的不法盐商不仅以贿赂罪被抓,而且还有扰乱市场的罪名。
在满足自己的需求之后,秦东制作的食盐以很快的Sùdù卖到了南院大王桑布斯和西院大王乌尔干,以及北院大王伊图尔的地盘,秦东并不禁止本地商人前往其他匈奴将领的地盘经商,不但不禁止,而且还鼓励,允许他们将本地生产的货物卖到远方,然后带来本地急需的商品,这样一来,王庭方面既可以收税,而且将本地商品卖出去,本地的商户也赚到了钱,还能够买来急需的物资和商品。
许多来匈奴帝国的外国商人发现这里的食盐不仅便宜,而且非常精致,比其他食盐要好得多,如果自己购买一批回去贩卖,岂不是能够大赚一笔吗?只要有利润就有商人逐利,这些外国商人当即向当地盐商买盐,但他们发现从盐商手里买盐然后运回去再贩卖所得利润微乎其微,想要赚到钱,就必须降低成本,而运费是不Kěnéng降低的,唯有购买到价格足够低的货,可想要购买到价格足够低的货就必须要找官府开设的盐场购买。
这些外国商人到了地方将来意说明,盐场的官员见是外国商人不敢擅自做主,食盐在这个时代可是极为重要的战略物资,还没有出售给国外商人,也没有先例可循,盐场的官员无法做主,只能将此事上报,然后让这些外国商人去找摄政王府的盐业司。
事情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