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顺明(完结)-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山东精兵强将,军费花销是一笔极大的数目,朝廷不下拨军饷,大人自己创出私盐这条财路自己自足,实在是雄才大略。”

说到这里,却是直接捧了李孟一下,孙传庭虽然是英杰,但大明官场呆的久了,说话还是懂得圆转如意。果然,接下来的话,就开始转了风向。

“大人,这盐务既然是赋税之政。那这作用可不光是银钱这么简单,赋税本是大政。本朝讲天子与士大夫共治天下,这士子文人,自然是不必缴纳税赋,负担徭役地,农工商三民,则都是被课以重税。大人的事业虽然还没有到那一步,但也以通过这赋税之事分出亲疏远近,让这鲁地之民,知道跟随大人和不跟随大人。到底有什么分别。升斗小民,你与他讲大义道德。是没有用的,只有在利害上下功夫,才能让他们明白……”

分析这盐务之本质,并且做出改进,孙传庭侃侃而谈之后,还拿出了写好的条陈交给李孟。

刚刚投靠的时候,李孟本还没有指望对方这么快就发挥作用,毕竟在后面看各项文报,和亲身来处理接触这些事务,还是有差别的,谁想到孙传庭竟然这么快就上手,还提出了很有价值的建议,实在是让人惊喜。

这个条陈迅速的实行了下去,兖州府和东昌府那些自成体系的大豪大族,虽然有自己的田产基业,可也是要吃盐地。

将近几年的时间,盐价一直持平,货源充足,大家都把这买盐吃盐当作理所当然的事情,没人想着去储存些以备不时之需,等到胶州营这个命令一发出来,众人才发现,想要买盐根本没有别家可买。

武装盐丁和兖州军巡查的极为严密,想去那边地淮北去买都不可能,何况山东的大部分土地都在不到三十个人地手中,这些人家大业大,以胶州营这种防范的严密,那些漏网之鱼所带的盐只不过是杯水车薪,根本解决不了问题。

无盐不行,事已如此,也只能是捏着鼻子买这加价的盐货了,同时,武装盐丁们实行了最严厉的处罚方式。

在李孟牢牢控制的区域,盐价平稳,自然会有那贪图小利的人想要去跨境贩卖,对这样的人,有严刑峻法等待着他,大明律对于贩运私盐的惩罚,武装盐丁可是有资格来执行地。

掐住了这些可能地漏洞,盐价消息渐渐的传开,东昌府和兖州府地人知道不跟随山东总兵李孟的脚步会付出什么样的代价,那些吃着平价盐的,也是知道感恩,明白这平价的盐货并不是理所当然就能吃到,而是要有忠心的代价。

这盐价的调整,说起来冠冕堂皇,好像是官方的举动,如果自己追究的话,就会发现,这还是私盐贩卖的性质。

但山东上下没人对这个提出什么疑问,其中济宁州盐运司衙门最为的高兴,因为每年让他们去贩卖的那些盐,就是在兖州府境内贩卖的,盐价提高,他们就有不少的银钱可以拿,的确是让人高兴。

不过外人看来,实在是可笑可悲。

部分州府盐价的调整,加上从九月下旬就开始的清查,等于是给山东境内的民众一个态度,跟着李大帅的,总会有你种种的好处,不跟着李大帅的,眼前的这么多事情,就是鲜活的榜样。

就连你生活中的最小的那些事情也会遇到麻烦,比如说你吃的盐,就要比其他家贵上几分……

区域盐价的调整之后,让胶州营的收入又是稍微增加了些,但所收获的,不光是这增加的收

在崇祯十四年地十一月下旬,东昌府城聊城的大地主刘家的家主带着三个儿子上门,说是大军为山东守土。刘家也应该做些应该做地。

那刘家的家主慷慨激昂的说道,自己这三个儿子也在家中跟着教习学了棍棒武艺,要是大帅不嫌弃。就让他们在军中效力。而且看着大帅这边军队众多,开销这么大,愿意负担几个营的开销。

三个儿子来军中效力,等于给胶州营人质,负担几个营的开销军饷,那等于是变相的缴纳赋税。

刘家的家主十分知道自己的本份,在提出那资助营头的要求之后,一再的声明,最好是在登州府或者是莱州府地军营,钱财都是交给大帅的老营。怎么安排调配都由大帅你安排,刘家只是尽一份心力。

当然,这也为了不让李孟他误会,这笔捐献到底有什么别的意图。

除此之外,刘家家主还答应,他所属的佃户和附庸,也是大明的子民,若是征调兵丁民夫,也请一视同仁。

这刘家在山东这不足三十名的大地主之中,排名不算是最后。应该是在倒数六七名左右的位置,人称“东昌百亩,刘家三十”,也是数得着的大族豪门。按说在李孟面前也是有几分话语权的。

不过这刘家的开出地条件,等于给李孟跪地磕头。完全的臣服,一来这刘家也是被清查奸细和盐价升高,搞得焦头烂额,二来是识时务,三来是李孟的岳丈曾经是东昌知府,双方还算是有些交情,这刘家对山东总兵李孟,多少了解的比其他人要多些。

这刘家既然作出了这样地姿态,李孟这边自然不会让他白做。这刘家的三个儿子并没有去当兵。而是成为了武装盐丁中地一员。卖给刘家的盐,价钱立刻和山东其他地方持平。在刘家人回到东昌府的时候,有屯田田庄的庄头和工匠来到刘家的田地上,丈量勘测,要把刘家的田地和屯田田庄的沟渠连接起来。

尽管刘家付出了种种的代价,可胶州营回馈的,明里暗里,已经是远远超过刘家地那些代价。

几千年地传承下来,地主这个阶层都是把土地看成自己的命根子,特别是山东除了孔府和鲁王府两家之外地大地主们,借着灾年,和山东总兵李孟在山东的作为,他们都是获取兼并了他们祖辈难以想像的大片田地、大批的佃农,所谓的富比王侯,隐约有那么点意思了,而且这些土地是不缴纳赋税的,几乎不承担任何的义务。

在他们眼中,这些土地是要世世代代的传承下去,留给子孙万代的遗产,如果说被官员在上面收取赋税,随意征调其中的人力,这就好像是割他们的肉、放他们的血一般,无论如何也不愿意。

而且现在,李孟是山东总兵,他们是山东的士绅,彼此在一个体系之中,这些大地主们觉得,自己还可以和李孟讲讲理,讨价还价一番,毕竟自己也足够的庞大。

不过这次的清查还有盐价的调整,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确是庞大,但不过是庞大的猪羊罢了,在虎狼面前,再大的猪羊,也不过是食物而已,先认识到这一点的,比如东昌府的刘家,就尽早的投靠了过去。

即便是彻底的投降,任人宰割,这过去早和过去晚,得到的待遇也是大不相同,毕竟有千金马骨这么一说,一开始的马骨还能值千金,后来的可就不那么值钱了。

崇祯十四年的腊月初,大户人家所关心的不是怎么操办这个春节,而是琢磨着自己今后该何去何从。

腊月初,胶州营的部分军将和老兵得到了宝贵的假期,开始回乡休假,不过和这些山东非李孟系统的大户人家一样,胶州营中也有过不好这个年的。

比如说山东盐帮的大头目黄平,也就是李孟在暗地里的情报统领。此时正在曲阜和兖州府城之间的官道边上喝风。

即便是鲁南地,到了这腊月时节也是颇为的寒冷,黄平和十几个手下裹着身破皮袄,围着大车在那里啃干饼,葫芦里面的水也是冷的要命,这午饭吃的是呲牙咧嘴,极为地遭罪。

山东太平地。来往各府县的商户颇为不少,年节时分,在这兖州府富裕地方行商的人当真是不少。路过黄平他们身边,都以为这是哪家商行或者是车行地伙计,司空见惯的事情,也没有人理会。

“那伙徐州来的客人都躲在前面的庄子里,那是衍圣公二世子的庄园,军队和盐丁那边也不好进去拿人。”

十几个人聚拢成一堆,看着像是避风的模样,说话倒也不担心别人看到,黄平心想今年全家在济南城好不容易团聚,新家刚刚安顿好。却搞出这么一件事情,其他的人回家享受那天伦之乐。

自己却要带着手下在这里装穷汉监视,真是心中有气,听手下禀报,禁不住火大了起来,把手中的饼子朝地上一摔,低声的怒喝道:

“你们济宁舵的人是眼睛瞎了吗,居然让那伙徐州地盐贩子在你们眼皮底下这么横行,要不是扬州那边去济南府报信,还不知道要闹到多大!”

十一月末的时候。扬州府方家老二方应仁坐着轻车连夜急赶,带着二十多匹马换马,一路赶到了济南城。

居然是这么急,济南城中的人也知道这是扬州的方二爷。可是能见到李大帅的贵客,也是不敢耽搁。

李孟也是吓了一跳。还以为到底有什么大事,连忙接见,那方应仁一进门就是跪下磕头,口称万死,李孟完全被搞糊涂了,既然对方来这里请罪,那肯定这事情是触犯了自己的利益,但不至于犯死罪。

要真是犯死罪,恐怕直接就跑了。李孟和颜悦色的把方应仁搀扶起来。询问究竟。

方家被剥夺了继承权的长子方应忠,以为李孟在河南必然要吃大亏。所以勾结凤阳中都周围的明军准备篡夺胶州营在两淮的盐场和屯田田庄,这件事情全家都不知情,等李孟大获全胜回到山东之后。

这方家老大才慌张起来,回家求告,方老太爷既无奈又愤怒,也只得是把这个逆子剥夺继承权,发回老家守祖坟。

但方家老二方应仁去淮安府城整理账簿地时候,却发现方家老大一直在通过徐州的一些亡命徒朝着兖州府私自贩卖盐货,盐这个东西,成本微薄,只要是卖出去就有利润可赚,方家老大干点私活,倒也有情可原。

问题的关键是朝着山东贩运淮盐,两淮死了多少子弟,方家和山东结盟之后才消停下来,今日见你为了这点小财还要闯祸。

方老二自然知道什么是大局,什么是该舍弃的钱财,当即决定不再做这个买卖,但有些事情开了头,不是他想停下就能停下地。

徐州的那些亡命徒,做这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