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后点头,又沉吟道:“太妃的身子要格外留神,有什么状况叫太医来报,另,好生照看襄王福晋。”岳乐应着跪安不提。太后沉默半晌,眼泪不觉流了出来,苏麽麽少不得上前劝道:“太后,您今日粒米未进,再这般哀伤,身子怕是捱不住啊。”我亦上前揽着太后,哀哀道:“额娘,事情已然到了这个地步,还是,还是节哀吧。”除此之外却再也说不出其他话来。太后眼泪扑扑往下落,颤声道:“你们三个都是在额娘身边长大的,额娘待你们自是一样,如今猛然去了一个,还是因为那样的原由,贞儿啊,你不知道额娘的心有多痛!”外头不知怎么落起雨来,仿佛也在为博果儿哀悼着。过了几日,福临的精神好了很多,到慈宁宫向太后请旨,想去瞧博果儿最后一眼,太后犹疑着,皇后自是极力反对,没有好气的道:“那王府里头,可不仅有襄亲王的遗体,怕皇上想见的也不是弟弟吧。”福临怒视着皇后,眼里就要喷出火来,太后颇为烦恼,虽皇后说的正是太后所担心的,但瞧着儿子阴惨惨的面容,最后还是应了福临,福临这才略欢喜起来,辞了太后就欲出宫去。皇后眼见福临迈步而去,竟跑上前去扯着福临的手,跪下哀声哭道:“皇上,咱们夫妻一场,您从未应过臣妾什么,只这一回,您答应臣妾,不要去,好不好,臣妾以后什么都顺着您,再不使金器,也不嫉妒,您不要去好不好?”众人傻了一般盯着皇后,不明白皇后的反应为何激烈到突然如此地步,福临回头看着泪流满面的皇后,伏下身子,柔声道:“我去去就回。”皇后仍是哭的肝肠寸断,只不肯放手,福临一时不耐烦,甩开皇后的手,径直而去。皇后跌倒在地上,放声痛哭起来。我只听的无尽辛酸,忙和宁妃上前去搀扶皇后,皇后却急急扯着我,哭道:“贞儿,你去,去叫他不要去,他一向听你的话的,你快去啊。”我一边给皇后拭泪,一边温言劝道:“九哥只是去送送博果儿,过会子就回来了啊。”皇后眼泪却掉的更凶了些,哭道:“你不懂,你不懂,我们是夫妻,我是知道的,他这一去,从此就再也不是我的了。”我和宁妃面面相觑,望着已成泪人的皇后,莫明的寒意浮上心头。皇后爬着到太后脚边,哭道:“额娘,您不要让他去,不要啊。”太后望着皇后,又看着福临远去的背影,只是一片茫然。
第三十三章
尽管福临和皇后大婚以来,总是以口角为多,两人之间也并无相同意趣,连正经的好好说话都不曾有过,然而我却不得不承认,他们毕竟是结发夫妻,皇后对福临的了解竟已经透彻到了如斯地步。福临那日去襄亲王府,没有人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但是当他带着宛宁突然出现在慈宁宫,出现在我和太后面前的那一刹那,我已经无法用言语形容此刻的感受。宛宁清减了许多,脸上未施脂粉,浑身上下也没有佩带首饰,把子头亦去了,只散打了个发髻儿,耳侧垂下几绺发丝,只双瞳剪水,仍若往昔一般清澈晶亮,一身镐白跪在水磨青砖地上更衬的我见尤怜。殿内此时一声喘息咳嗽不闻,沉寂得令人窒息。太后亦是一脸的无法置信,颤抖着声音问道:“福临,你这是要做什么?”福临紧紧攥着宛宁的手跪在太后面前,朗声答道:“额娘,我要封宛宁为妃。”满脸的无畏神色,我好似从未见过他这样的坚定。太后冷冷的问道:“你知道自己在说什么吗?”福临直直面对着太后犀利的目光,答道:“额娘,儿子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博果儿已经去了,我不能在这个时候扔下宛宁不管不问,太妃会狠狠折磨她,王公大臣会羞辱她,我不能忍受那样眼睁睁的看着她承担所有的罪名,我必须要将她接进宫里来才能保护她。”太后跌坐在塌上,半天无法言语,过了片刻,太后看向宛宁,目光痛苦,颤抖着问道:“宛宁,这是真的吗?你也同意了吗?”只见宛宁脸色苍白的雪一般,对太后连连磕头,泪流满面,沙哑着嗓子道:“太后,宛宁知道,这样做是狠狠的伤了您的心,辜负了您对宛宁的一片疼爱眷顾之情,可是,宛宁实在没有办法啊。”宛宁慢慢将视线转向福临,眼神里充满了深情和柔和,福临亦痴痴的看着她,那样的专注,好象这世上他们只剩了彼此。我一时竟看的痴了,只听宛宁又对太后道:“宛宁本来已经打算了此残生,长对青灯古佛,可皇上去了,他是那样的伤痛,我不忍也实在无法再辜负他的一片心了,太后,求求您,原谅我们的情不自禁吧,在皇上出现的那一刻起,宛宁已经发誓,除非死了,不然,这一辈子再也不要离开皇上半步了。”这一刻,我是由衷的敬佩宛宁的,她素日看来弱骨纤形,那样娇柔的一个人,此时,竟在太后面前,这样甘冒天下之大不韪,对太后说她要和皇上在一起,这份为爱不顾一切的勇气让人不由的为之心折。太后显也是楞住了,没承想宛宁会说出这样一篇话来,半晌冷哼一声,道:“你以为我真的不会杀了你吗?”福临闻言脸色变得苍白起来,宛宁却对他安抚似的微笑着,又对太后道:“您可以杀了我,那对我而言,是一种解脱,宛宁死不足惜,只怕辜负了皇上的一片心意。可太后,您有没有想过福临的感受,这一生,他所有的都不是他想要的,太后啊,那份旷世的荣耀背后,伴随而来的总是无尽的孤独和寒冷,高处不胜寒啊。我从未想过封妃,如果能得到您的恩赐,哪怕只做个最低等的宫女,我只求能陪在他的身边,他感到冷了,我能和他一起取暖,他觉得闷了,我能给他解闷,他心里苦了,我能抚慰他的忧伤,这样就足够了。”宛宁说这些的时候,福临只是满怀深情而又骄傲的盯着她,眼光柔的仿佛能化出水来,太后被宛宁充满温情的话所感染,一时竟无言可对。福临对太后重重磕了一个响头,坚定而决绝的道:“额娘,儿子深知此举伤了很多人,但此时却也顾不得了,儿子与宛宁只有彼此而已,儿子不企来世,但求今生,所有的罪孽报应儿子愿意一力承担。求您成全。”太后楞楞看着福临,悲痛欲绝,泪珠纷纷滚落,颓然道:“爱新觉罗氏居然屡出情种,孽缘,孽缘啊。”福临见状,拉着宛宁双双给太后叩头,口称:“儿子谢额娘成全。”说罢,拉着宛宁径直奔出了宫门,待太后醒过神来,眼前只剩了惶然的我和苏麽麽,长叹一声,强撑着道:“这叫我如何跟皇后,跟天下臣民交代啊?”八月二十二日,圣旨下,立董鄂氏为贤妃,又旋即将吴良辅调回了身侧伺候。坤宁宫中,皇后接到诏书,将之恨恨摔在地上,厉声叫道:“哼,贤妃,勾引大伯,害死夫君,这样不知廉耻的女人也配称贤妃。”便只听得瓷器玉器落地的清脆响声,太监宫女哆嗦着跪了一院子,只无人敢劝。太后看了诏书只是叹息,声音悲哀且无力,道:“这一纸诏书恐怕要成了千古奇文了。”尽管内宫外廷一致的反对,宛宁还是正式成了福临的妃子,赐住承乾宫,并且在九月二十八日,短短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再行加封为皇贵妃,真正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如此以来,蒙古科尔沁亲王再也坐不住了,生怕威胁皇后的后位,进而威胁了蒙古的地位,于是急急召集蒙古各部首领汇集而来京城面君。各王公大臣更是心急如焚,上书劝谏,以死明志,可怎么也挡不住福临坚定的信念,于十二月,在太庙正式册立董鄂宛宁为皇贵妃。已成定局的事实,使众人皆灰了心,不再上书言及此事,一些善于见风使舵的臣子已经开始上表贺喜,朝野内外终于恢复了平静,可内宫竟也出乎意料平静的如一潭死水,我却总是觉得不安,常常心惊胆寒,深怕表面的平静背后是酝酿着更大的风雨。岳乐来回太后,经太医详细诊断,证实贵太妃确实已然神智不清了,太后命人接了贵太妃回宫,派了稳妥的麽麽伺候着,又将宁寿宫一干太妃太嫔挪到了长春宫,空下宁寿宫来给贵太妃静养,并传下话来,从今以往贵太妃的日常之用比着太后的份例一应供给。宫人们都私下议论着贵太妃已经疯的不成样子了,我想起当日在博果儿灵前太妃满眼的恨意,已然胆颤,饶是如此,当我看到接回宫的贵太妃之时,还是止不住的震惊。打小见到贵太妃,脑中只想到“精致”二字,那确是一个无比精致的女人,满头乌发自是梳的稳丝不乱,就连手中捏的锦帕都是一丝皱纹也无的利落,浮翠流丹,回身举步,恰似柳摇花笑润初妍,可如今,恍然一下已经老了十岁的样子,眼光散乱且无神,麽麽刚刚为她梳好的发髻,只一瞬就被扯的乱蓬蓬的一团,见了太后,倒是极欢喜的笑道:“妹妹,你可来了,皇上打宁远回来了,咱们一块去清宁宫请安吧。”众人面面相觑,只是迷茫,太后一边安宁的对太妃笑着,一面幽幽道:“清宁宫是在盛京老宫之时孝端先皇后的中宫,那年先皇出征宁远归来,贵太妃曾邀了我一起去那儿朝见先皇。”太心后嘴角的笑容是那样的苦涩,满眼的关心忧郁。这才恍然,贵太妃如今的记忆中恐怕只余了那些最美丽最欢喜的岁月了,众人唏嘘不已,我心中却是暗暗为她庆幸的,幸而是遗忘了,不然要她如何面对那样锥心刻骨的疼痛,如何面对如此尴尬的物是人非。这一年的除夕,过的极是沉闷无趣,太后皇后皆称有病,大宴小宴全部推却,众人深知原由,不过胡乱应景罢了。我日日陪在太后身边,随了太后礼佛,偶尔太后宣了胡宫山来讲些古记解闷,可皇后却是真的病倒了,太医来瞧了说是积郁成疾,也并无对症的药方可开,只选了些温补的慢慢调理着。
第三十四章
一早,我陪着太后用过早膳,因惦记着皇后的病情,向太后回禀,太后自有一番话对皇后嘱咐,又道:“从皇后那出来,顺道到佟妃那瞧瞧。”我肃身听后便携了朱颜匆匆往坤宁宫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