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都说这里有一种家庭式的温馨和随意。非常适合老人们人生晚境的心态。而这个敬老院的院长,更像是老人们能干又孝顺的女儿媳妇。
她看到某位老人的睡裤破了,某位老人的罩衫没有了……她就会一个个人查看下来,然而再上布店去转转,过不一会儿就扯回几丈既软又便宜的棉布回来,自己裁好后,回家再拉开缝纫机一做就是几件几套的。
老人们穿在身上,心里美美的。
这样,长久以往,老人及老人的亲属们,觉得既省心、又省事、更省钱,都夸小火好。只不过小火更忙了,事情也更多了。
不过,这麻烦是她自找的么,她情愿。凡事只要自己情愿,再苦的事,也不会觉得苦的。
下午一个午觉醒来,有老人会拉着她的手说:
小火啊,明天想吃点辣椒塞内,烧得酥酥的,肯定好吃。
院长会说,好的好的,放心,我今天就去买好,明天烧给你们吃,如何?
老头老太都欢欢喜喜地笑了。
忽然一个老太想起什么来对小火说,隔壁某某人的一只保暖杯她很喜欢,也想要一只,能否帮忙给买一只回来?
院长点着头说好的好的,记住了,明天就给你去买只回来。
一个老头也想起一件事来对小火讲,他一直想要一双高帮的深蓝色的保暖鞋,帮要特别软的一种,也不知道哪里有买?
院长也笑着对他说,你放心,保证天还没有冷就让你穿上脚。
……
老人们都呵呵地笑得很满足。
老人们在晚年的一些需要,往往是具体、琐碎而又微不足道的。
而院长却把它当成她最重要的事情,甚至是当成一份事业来做的。她悉数记在小本子上,再努力设法去…一办好送上。
总之,这里没有更多的福利,开支也有限。怎样花费既能吃好、吃饱,又要吃得新鲜吃得有营养,全仗火院长这个当家人了。
所以每天买菜是她的重要〃功课〃。她要货比三家,为老人们节约每一个铜板。有时还要和摊主讨价还价,商品社会么,总还免不了这经济规律的。甚至,她还要向她的妈妈请教,将妈妈一辈子的经验要来,为她院里的老人服务。她是死着心眼铁了心,把这儿的敬老院看作是自己退休后的事业了。
比如说,以前这里〃全护理〃的床位是不设的。为什么?太麻烦,也没有精力。在小火还没来之前,这里是老人照看老人。主要以——养,为主。谈不上其他的了。小火一来,这里的变化就太大了。上这儿工作的阿姨都年轻了,规章制度也健全了,菜谱也丰富了。这些变化给老人们带来了温暖和欣喜。
全护理的老人,俗称〃瘫子'〃。第一个进这里的〃瘫子〃还有一个故事呢!
故事又与一个米店小老板有关。
火院长样样精打细算。老人每天吃的米的质量,她绝对严格把关。为了能让老人们吃的米又新又好又糯又香又便宜,她几经试用,终于确定了一家米摊。因为生意大又是常户头,米老板就月月亲自来送。
有次他看到一个老人,将大便拉在床上,弄得一塌糊涂臭气熏天。敬老院的阿姨个个都来帮忙,一点也不嫌脏臭,给老人换衣擦洗,如自己的亲人一般。他心中甚是感动。
有天在做生意时,当他听到顾客的朋友,为一个病瘫老人出医院无处可去而大伤脑筋时,就建议他们不妨去那敬老院一试。那人高兴得一蹦三尺高,连声道谢,问得详细地址后马上寻来了。
那人是老人的侄女,是老人唯一在大陆的亲人。老人原本住在台湾,生有三个子女,他们分别住在日本、美国和台湾。直到1990年,老人想叶落归根,到他出去的这个城市开发区买了一套两室户的房子,住了下来。不料两年后就生病了。后来又住进中山医院,虽经治疗,还是瘫痪在床动弹不得,那时他已经76岁了。
一方面是身不由己,他回不到子女的身边;另一方面,正在异国他乡为生活奔波的子女们也不想接受他,而宁可寄钱回来。
他的病住院已失去意义,医生说无法治愈了,只有回家好好休养,有人服侍就得了。并急着请他马上出院。侄女因家中有公婆,住房条件不好,再说又是双职工,孩子还小,即使请了保姆也无法在家里周转的。她实在无法接老人回家。真是急得火烧眉毛。
侄女苦苦恳求火院长,看在老人这把年纪的份上,也来日不多了,无论如何帮帮她的忙。
从来也没接过这号人的敬老院,能否急人所急收下来呢?就目前这样的设施能否胜任呢?这老人是台胞,万一有什么闪失的话……小火想不下去了,对来人说,你现在就陪我到中山医院去看看再说。
她想去看看这老人生活不能自理到什么程度。那个侄女真是喜出望外,拉着小火的手就走。
出现在小火面前的老人的健康状况,大大出乎小火的意料,比她想象中的还要糟糕。老人躺在床上,全身一点都不能动弹,大便小便全部失禁,背后已经生了褥疮,而且连话都已说不出来。
听说他住院前还有一只门牙,但是在抢救时,连这最后一只牙齿也扳掉了。
但是,老人的头脑十分清晰,他的眼里充满着愁苦和哀求。他见小火不言语,竟向枕下摸索着抽出纸笔,伸出枯柴般的手,在纸上〃抖抖忽忽〃地写下了一行字:
〃阿姨请你收下我〃。
火吻燕的心头一酸,眼睛湿润了。
她想起她重病在床的父亲。父亲每天晚上儿子女儿一大帮,围在床头问寒问暖,其乐融融。而这个台湾老人却落得这样凄凉……一种属于小辈的义务感和人道的激情,在她的心头升腾。她觉得她有这个责任。
领导望着火吻燕那一脸的真切和认真,就觉得她这个人身上总有着一股使不完的劲,什么事情到她手里,就都办得妥帖实在。有能力有见识,而且还挺有组织观念的,真是不错。
她每天来上班,路上就要花一个多小时。但是她从来早来晚归的。有时碰到老人咽气临终,她就守着夜,干脆不回家了。一天上二十四小时的班,在她身上是〃毛毛雨〃。
她能来这儿工作,给敬老院工作增加了活力,还真是解决了街道里好些难事呢!现在她又主动为社会接受难题,揽下这份活,这当然是好事,可就是陡然增加了小火本人的工作量了。
作为搞民政工作、综合治理的同志,关注的就是这些社会生活裂缝中,那些无人管无法管的事情。但是面对小火,科长的话出口却是:
小火,你觉得你的敬老院有这个能力吗?
小火肯定地点了点头。并详详细细地说了她自己的打算。
科长听了说,那好,只要你觉得可以,我们就相信你能做好……
(二)
就算我在做一份善事吧。人家去烧香磕头拜菩萨,我不去;我就把这些需要临终关怀的老人,当成是需要我来侍候的活菩萨……
组织上同意了她的工作建议,她高兴得什么似的。当晚,她又赶到了父亲的病榻前陪夜。父亲听她说那个设施这样差的敬老院要收台湾老人,不禁为女儿捏了把汗。老人说,你好不容易有了今天这样安定的生活,万一有点啥事,你行吗?
她说爸爸,就算我在做一份善事吧。人家去烧香磕头拜菩萨,我不去;我就把这些需要临终关怀的老人,当成是需要我来侍候的活菩萨还不成……你是知道的,我还做过护士,我有医务常识,我自己来亲自护理,就像护理你一样。
父亲被女儿说得直点头。
第二天她刚到敬老院时,那个侄女就已早早候在门口,求着火院长收下老人。小火对她说,我理解你的心情,已决定收下了。你回去准备一下,写个申请,签个协议书,还有医生写的医嘱等,我马上会与你联系的。
第二天,这个叫朱清的台湾老人,就从医院直接送到了敬老院。
这个地方确实不是台湾老人想象中的模样。这辈子他到过太多的好地方,日本的东京,美国的纽约、芝加哥等,还有一些世界名都胜地。但是一直在生意场上走的老人,在人生的垂暮时分,又是十分现实的。他安安心心地住了下来。
老人体质很差,弱不禁风。他没有一颗牙齿,小火给他做的菜就格外酥烂,还想方设法给他调口味,既要保证营养又要好消化。不想他肠胃还常惹麻烦。去医院配回的药,小火还给带回敬老院,自己动手给老人打滴液,这样就省了老人亲属的很多不便,老人本人也感到适应,感到这里确很方便舒服。
只是在一旁的人,有点看不懂,这个不知从哪儿来的神秘女士,怎么什么都会?从烧饭到做衣服,从写报告到打针,从外出联系到特级护理……
小火亲自给他护理。每天给他揩身两次,还洗〃大澡〃一次。那儿条件差,〃大澡〃就是搬来大木盆,放上水替他洗。生褥疮处,小火还特地用珍珠粉为他扑敷。一天24小时里,每隔两个小时就替他翻身一次。
敬老院里常有老人的家属来,见了这情况,都感慨不已。他们说,这简直如在地道的医院里一样,又使上〃特级护理〃了。
老人的身体恢复得很快。不久,那令人担心的褥疮终于一点点一点点变小直至消失了。人也精神起来。过了几月,医院医生按协议来这儿出诊时,简直有点不相信,那阵气息奄奄的人,现在神清气爽,病情有了很大好转。医生再环顾四周,对这敬老院的阿姨连连赞叹不已。
朱清老人受人恩泽,深感过意不去时,他总会伸出手,颤着笔在纸上写:
〃谢谢阿姨〃,或者〃你们是好人〃等等。
朱清老人来这儿转眼已九个月过去了。
这一天老人又发烧了,病情一下子恶化。
火院长走到他床前,小声对他说:朱清,我带你去看病好吗?
他摇摇头,竞然能发出声音来。他小声对小火说:不好……我老了,不要去看了……这里比医院好……我要在这里叶落归根……
凭小火在这里工作的经验,她感到了老人生命终点的迹象。
不一会儿,朱清老人两眼闪闪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