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些关于母亲的流言蜚语,只因为他住在宫外,这件事情也只能是传闻。
今天是因为有特殊情况他才出现在母亲的内宫,不料他却发现了这个细节,这个韩之奇竟然敢随意闯入母亲的内宫,这真的只是偶然吗?
正是今天这个不经意的细节,使李重润意识到那些传闻并非没有依据,此时他心中充满深深的耻辱。
“重润,你觉得现在该如何应对?”韦莲回头问李重润道。
李重润及时掩饰住了心中的仇恨,他低下头小声道:“回禀母亲,孩儿建议及时封锁房州各个官道出口,就算江信恩逃得性命也无法离开房州。”
“这个建议不错!”
韦莲赞许地点点头,又对李重润道:“你立刻去一趟州衙和房陵县衙,就是王宫失窃,让官府全力协助追查江信恩!”
“孩儿这就去。”
李重润冷冷看了一眼韩之奇,快步离去了,韦莲心烦意乱,她没有注意到儿子眼中看韩之奇时的仇恨。
韩之奇感觉到韦莲心中的烦恼,便低声安慰她道:“王妃,江恩信逃入森林未必能活着出来,森林内猛兽出没,卑职觉得他凶多吉少,其实也不必太担心。”
韦莲也觉得有几分道理,她想了想,又对韩之奇道:“虽是这么说,但还是不能大意,你继续率领手下去搜寻江恩信,一旦他逃出森林,务必要将他抓住!”
……
房州四面皆山,地势高危,境内山川纵横,分布着一个个破碎的盆地,成为房州人世代耕种居住之地。
房州主要有三条官道通往外州,一条是北道,又叫堵水道,通过堵水河谷通往北方汉水,其次是西道,也就是著名的上庸道,向西前往汉中和巴蜀,再次便是东道,也叫筑水道,通过筑水河谷前往襄州。
这三条官道北面因为有汉水和武当山阻隔,地势崎岖陡峭,行路艰难,一般骡马商队并不太走这条路,而上庸道是通往汉中和巴蜀,对于中原绕道太多,也只利于西行的商队。
惟有东道,地势稍微平坦,有利于商队进出,又是通往繁华的中原地区,因此东道也就成了进出房州最重要的官道。
在房州最东面有一座小镇,叫做龟山镇,因附近一座大山外形酷似乌龟而得名,清澈宽阔的筑水从西而来,横贯小镇,向东北方向流去,在五十里外的谷城县注入汉水。
在龟镇最东面的官道旁有一座茶棚,是小镇一座大户人家所开,专供往来行人歇脚打尖,一年四季客人不断,生意倒也兴隆,茶棚掌柜姓刘,是大户人家的远房亲戚,年约四十余岁,能说会道,非常精明能干,带着三名伙计负责打理茶棚。
这天下午,一支十余人的队伍从东面官道骑马缓缓而来,刘掌柜老远便看见了这支队伍,他见多识广,觉得这支队伍应该是官府中人。
这两天龟山镇风声鹤唳,房州官府和庐陵王宫的人在抓一名盗贼,弄得小镇人心惶惶,夜晚家家关门闭户,都不敢出门,也多少影响到了茶棚的生意。
刘掌柜并不希望这支队伍来他的茶棚休息吃饭,他不想和官府中人打交道,但很多事情往往和人们的期望相反,这支队伍看见了茶棚,便离开官道向茶棚走来。
“掌柜的,有茶饭没有?”队伍最前面一人大喊道。
刘掌柜听出他们是京城口音,心中一阵发憷,只得硬着头皮答道:“有!有!有茶有饭,欢迎各位来小店休息。”
刘掌柜连忙吩咐伙计替他们牵马,将马匹拴在茶棚外的马桩上,他亲自将一行人迎进了茶棚。
这一行人共有十三人,正是由孙礼率领的大理寺调查队,大理寺卿李元素接到武则天的密旨,令他派人去房州调查庐陵王蓄养武士一案,李元素也得知来俊臣也去了房州,事关皇族正统,他实在不想插手此案,但又不得不遵旨,便令大理寺丞孙礼率领十几人赶赴房州。
孙礼从谷城县过来,天不亮就上路,率领手下奔行了大半天,着实也疲惫了,他坐下喝了口茶问刘掌柜道:“离这里最近的县城应该是永清吧!”
“正是!沿着官道西走,过了龟山镇,再走十里就到了,如果想找客栈,龟山镇也有。”
“从这里到房陵县还有多远?”
“那就要走几天了,至少两百里吧!”
孙礼眉头一皱,居然还要走两百里,他沉思片刻又问道:“听说今年房州大旱,我感觉好像没有那么严重吧!”
刘掌柜呵呵一笑,“那是去年的事情,其实也没有那么严重,就是上庸地区和南部山区有旱情,今年冬天下了几场大雪,旱情早已经缓解了。”
“据说还有不少灾民逃难到房陵?”
“这个…我不太清楚。”
刘掌柜深知祸从口出的道理,他不想多说,转身进了屋子,不多时便端出一盘盘野味和山笋,又抱出一坛土酒,大理寺众士兵纷纷倒酒吃肉,谈笑风声。
孙礼刚要端起一碗酒,只听‘砰!’一声,一支箭呼啸而至,正射中酒碗,将酒碗射得粉碎,紧接着不远处的竹林内又射出数十支箭,几名大理寺士兵躲闪不及,纷纷中箭,惨叫着摔倒在地。
突来的变故惊呆了所有的人,孙礼率先反应过来,他大吼一声,一脚踢翻桌子,藏在在桌子后面,顺手从旁边的行囊中抽出长剑。
“蹲下!快蹲下!”孙礼回头大喊。
这时,其余士兵们都已反应过来,他们和孙礼一样,踢翻桌子,藏身在桌子背后,刘掌柜吓得两腿发抖,转身便逃,却被一箭射中后背,惨叫一声扑地,眼看活不成了。
孙礼心中恼怒之极,刚到房州就遭遇袭击,这是何人所为?通过桌子的缝隙,他看见竹林里有数十名黑影,距离他们只有三四十步远,他们不断放箭,压得孙礼和其他手下都抬不起头。
不知过了多久,茶棚内渐渐平静下来,竹林内的黑影也消失得无影无踪,孙礼估计对方已经撤走,他立刻奔到几名被射中的手下面前,两名手下已经阵亡,还有两人身受重伤,奄奄一息。
“快过来救人!”
孙礼大喊一声,其余手下纷纷奔了过来,给受伤的同伴包扎箭伤,孙礼心中愤懑难当,他带领几名手下向竹林内冲去,此时,竹林内伏击他们的人已经撤走,只见满地的脚印和十几支遗落的箭矢。
孙礼拾起一支弩,这支弩是标准的角弩,属于唐军的装备,袭击他们的箭矢就是用这种军弩射出,这会是谁干的?
“使君,这里有一面铜牌!”
一名士兵从满地的竹叶中发现了一块亮闪闪的铜牌,孙礼上前接过铜牌,托在掌心细看,只见铜牌做工十分精湛,线条柔和,造型古朴,正面是一对刀剑相交,背面刻着三个凸起的阳文篆字:‘兴唐会’,下面还有一行小字‘丁三十一’,似乎是持牌人的号码。
这块铜牌令孙礼倒吸一口冷气,‘兴唐会’是十几年前徐敬业等一群贬黜扬州的官员为反对当今皇帝而建立的秘密组织,这个兴唐会早已随着李敬业造反失败而烟消云散,没想到竟然又在房州出现了。
孙礼对这次来房州的任务本来就知之不详,而现在他手下被带军弩的黑衣人伏击,兴唐会号牌出现在房州,他开始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不管是真是假,他都不敢隐瞒,必须立刻向上禀报。
孙礼当即写了一封信,命两名手下带着信和证据火速返回洛阳大理寺汇报,此时他的手下还有六人,再加两名重伤者,他们又该何去何从?孙礼沉思片刻,对众人道:“收拾东西,立刻赶去永清县!”
众人迅速收拾了行装,又将两名中箭阵亡的同伴埋葬在竹林内,纷纷上马向永清县赶去,除了求助当地官府,孙礼也没有别的办法了。
第0218章初闻兴唐
永清县是一座小县,不过武唐时代的小县却不可小觑,即使是房州这样的地势封闭的州郡,也有数量众多的人口,黄昏时分,孙礼一行在县城内一家大客栈内落了脚,他随即派手下拿公文去找县令。
永清县县令叫做韩行礼,年约四十余岁,金州人,三年前考中进士,出任永清县丞,年初才刚刚升为县令。
这两天他为抓捕偷窃了庐陵王宫的大盗而伤脑筋,盗贼是向东逃窜,迟早会进入永清县境内,抓住了盗贼固然有奖,可若被盗贼逃走,他也很难向王爷交代。
但韩行礼做梦也想不到,就在今天下午,龟山镇发生了命案,三死两伤,其中两名死者和两名伤者竟然是大理寺在房州办案的官员,大理寺官员来永清县做什么?上面竟然没有给自己事先打招呼,正是这种违反官场惯例的举动让韩行礼陷入一种莫名的惶恐之中。
韩行礼带领县尉匆匆赶到客栈,他们却意外发现客栈内布满了身披皮甲的武士,这让韩行礼和张县尉十分惊讶,很明显,这些武士的装束不是大理寺士兵,内穿黑袍,黑袍镶着银边,他们竟不知道这是哪里的武士?
内卫士兵的装束确实与众不同,很多京城人都不熟悉,更不用说一般地方州县了,他们正是李臻率领的内卫武士,他们赶到房州的时机非常巧,正好就在大理寺官员遭遇伏击后不久,他们也经过了龟山镇。
李臻已经看到了茶棚的血案,从伙计口中,他猜到遭袭之人一定是大理寺的人,李臻率领手下急急追赶,就在孙礼刚在客栈住下,内卫武士们也赶到了永清县城。
房间里,李臻仔细地端详‘兴唐会’的铜牌,他也听说过兴唐会,当年睿宗李旦被废,眼看武则天篡位在即,李敬业和兄弟李敬猷、给事中唐之奇、长安主薄骆宾王、詹事司直杜求仁、御史魏思温等一批官员在扬州密谋起事,成立了兴唐会,主旨是推翻武氏,光复李唐。
但兴唐会早已随着起事被镇压而烟消云散,十几年来,从未听说还有残余势力存在,当然,即使有残余势力也未必被外人所知。
尽管李臻第一个反应就是有人造假栽赃给庐陵王李旦,袭击大理寺的官员无非是想吸引武则天的注意,但李臻也隐隐怀疑这件事未必是空穴来风,他师父骆宾王已出家为僧,这么多年来还念念不忘推翻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