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们被带到霄人百夫长的屋子里,只见百夫长一反平常的凶狠,招呼他们坐下,又拿出几只碗,给他们每人倒了一碗酒,笑眯眯道:“这段时间也辛苦各位了,我们也是被契丹人奴役,并不想为他们卖命,实在没办法才不得不服从。”
姓周的校尉懂得契丹语,他替众人翻译了,众人都不知发生了什么事,心中感到异常惊讶,惊讶归惊讶,但他们却无法拒绝酒的诱惑,纷纷端起碗将酒一饮而尽。
百夫长点点头又道:“其实我们不需要什么木头了,养着你们浪费粮食,杀了你们又觉得你们可怜,所以我想来想去,决定还是放了你们。”
众人听说要放了他们,他们都不敢相信,周校尉问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百夫长苦笑一声说:“实不相瞒,突厥人袭击我们的家乡,很多人的妻女牛羊都被掳走,所以我决定今晚就带弟兄们回家,不给契丹人卖命了,听说很多契丹人自己也逃亡回家,我这场大战估计打不下去了。”
说到这,百夫长又挥挥手,“好了,你们都回去吧自己收拾一下,明天你们就知道了。”
众校尉满心狐疑地走了,唐军战俘们几乎一夜未眠,忐忑不安地等待黎明到来。
次日天刚亮,外面早有人大喊起来,几百唐军战俘纷纷冲出木屋,只见外面空空荡荡,平时凶狠的霄人士兵都不见了踪影,唐军士兵们顿时欢呼起来,很多激动地拥抱在一起,他们终于获得自由。
几名唐军校尉商量了一下,尽管霄人士兵都逃亡了,但他们目前还在营州,处境依然十分危险,必须逃回榆关才能安全,众人将霄人士兵遗留的几十袋谷糠当做于粮带上,又做了几十副土弓箭,便于沿途狩猎觅食,数百名战俘这才离开伐木场,向南方逃亡。
很快,突厥军队攻打后方的消息就如纸包不住火,迅速在军队中传开了,契丹军队上下顿时人心惶惶,纷纷要求回家救援,李尽忠便下令放弃营州北撤,同时又派出使者去找武攸宜,表示愿意和唐军议和。
第0323章执迷不悟
尽管唐军已大败契丹军,但狄仁杰却不敢有半点大意,他一方面派人从平州和檀州寻找石匠来修葺关隘,另一方面他听从李臻的建议,在平州招募数千青壮,训练他们参与守城。
这天清晨,狄仁杰和平常一样来到关隘后面的军队驻地,只见占地数百亩的校场内,刚刚招募的四千名青壮分列成十个方阵,正在接受卢龙军校尉的训练。
这时,狄仁杰远远看见了校场旁站着的李臻,便不慌不忙走了过去,李臻正全神贯注地望着士兵训练,并没有注意身后狄仁杰走来,狄仁杰在他身后微微笑着打招呼道:“李将军,早啊!”
李臻回头,这才看见了狄仁杰,连忙上前施礼,“相国这么早就过来了吗?”
“我早就起来了,人年纪大了,夜里总睡不好,上午多走走,中午再稍微休息一下,一天的精神也就恢复了。”
“相国这么大年纪,还要来前敌操心,真是不容易。”
狄仁杰笑了笑,“我听说你打算把圣上赏赐的彩缎都分赏给手下,是吗?”
李臻默默点了点头,“他们打仗卖力,应该得到赏赐,对我而来,他们士气高涨,又恢复了从前的信心,这便是士兵们给我的最大赏赐。”
“这很好,居功不傲,得赏不私,这才是带兵打仗的样子。”
狄仁杰夸赞了李臻一番,他话题一转又指着远处正训练得虎虎生威的青壮团丁们笑道:“你其实是打算把他们补充为卢龙军吧!”
李臻被狄仁杰说中了心思,他也不否认,欣然道:“确实如此,卢龙军满员应该是六千人,但现在只剩下一半,正好借这个机会将缺少的兵力补足。”
“是啊!”狄仁杰微微笑道:“振奋军心,恢复卢龙军元气,你这个卢龙军使也就可以向圣上交代了。”
李臻心中一动,他一直很隐忧自己的前途,尤其圣上让他担任这个卢龙军使,到底是什么目的?他心中疑惑不解,正好和狄仁杰谈到此事,他便试探着问道:“相国觉得我只是暂时担任卢龙军使?”
“应该是吧!”
狄仁杰明白李臻的担忧,他笑了笑,坦率地说道:“毕竟你现在还是内卫将军,我觉得圣上把你安排来河北的真正意图,还是希望我这个老头子能有一个得力的助手,然后考虑到我手中没有一点兵也不行,所以又任命你为卢龙军使,在我看来,只要我的任务结束了,你也同样可以卸任回京,不过…”
说到不过,狄仁杰又意味深长地笑了起来,“这次榆关大捷出乎圣上的意料,或许会改变她对你的安排,从你被封为开国侯便可知道,圣上对这次榆关大捷看得非常重。”
李臻默默点了点头,狄仁杰的解释说到了他的心坎之上,他沉思片刻又问道:“相国觉得圣上会把我留在辽东吗?”
狄仁杰摇摇头,“我不知道,圣意难测,不过你很快就会知道她的真实意图了。”
“此话怎么说?”李臻听出了狄仁杰话中有话。
狄仁杰淡淡一笑,“我之所以来找你,是因为我刚刚得到一个消息,契丹从营州退兵了,你知道吗?“这个消息令李臻深感愕然,本以为契丹会大举进攻榆关,没想到他们却撤军了,这是为什么?
“相国知道原因吗?”
“据说是因为突厥偷袭他们的老巢,李尽忠不敢在辽东久呆,便撤出营州了。”
“这会不会是个陷阱?”李臻沉吟一下问道。
“很有可能!”
狄仁杰又微微一叹,“其实我更担心的是武攸宜,就算是陷阱,他也会毫不犹豫跳进去。”
李臻明白狄仁杰的意思,武攸宜立功心切,这个诱饵他必然会吞下了。
……
在榆关大捷六天后,武攸宜终于沉不住气,也率领十万大军抵达了榆关,对于武攸宜而言,榆关大捷并没有显出他的军事谋略,相反,却显出了他的无能。
他率十万大军在幽州屯兵十余天,但狄仁杰和李臻到达幽州次日便率军赶往榆关,并榆关以弱击强,只有三千败兵的力量,却一举歼灭了一万余强悍的契丹军,这让武攸宜倍感失落。
十万大军在前往榆关的官道上浩浩荡荡而行,旌旗铺天盖地,队伍无边无际,武攸宜骑马走在队伍前面,他脸色十分阴沉,眼中隐隐闪烁着怒火。
按理,他武攸宜是这次攻打契丹的主将,清边道总管,唐军在榆关取得大捷,应该先报给他,再由他报给圣上,却没有想到李臻竟然擅自越级汇报,抢了破敌的功劳,却把他武攸宜置于不义之地。
武攸宜当然知道这必然是狄仁杰在背后指使,否则李臻还不敢做得这么明显,但更让武攸宜难以接受的是,圣上竟然在封李臻为平州都督后,又准许他可不受自己的节制,这就是明目张胆地给李臻撑腰,简直让武攸宜气炸了肺。
不过昨晚武攸宜接到了契丹酋长李尽忠的求和信,他心中稍稍舒服了一点,至少契丹人还知道自己才是唐军主将,而没有把求和信交给狄仁杰。
虽然武攸宜是在武则天圣旨的逼迫下才不得不起兵前往榆关,不过此时他心中又暗暗庆幸,幸亏他起兵及时,才有希望抢到最终的胜利,而不会又被狄仁杰抢先夺走胜利的果实。
武攸宜回头大喝道:“加快速度!”
十万大军加快了行军速度,向榆关浩浩荡荡赶去…
次日上午,十万唐军主力终于赶到了榆关,军队在榆关外扎下了大营,大帐内,武攸宜专门接见了几名从营州逃回来的校尉,几名校尉详细地向主将讲述了他们逃回来的经过,最后姓周的校尉道:“霫人不愿再为契丹人卖命,又担心家人安危,便连夜逃走,我们才得以脱身,一路回来时,发现契丹军队都在后撤,士气普遍低迷。”
武攸宜沉思一下又问道:“霫人和奚人平时和契丹人关系如何?”
“回禀大将军,霫人和奚人平时也受到契丹人欺压,不过他们得到好处后,又会跟随契丹人为虎作伥,在对付汉人时更为残暴,但遇到作战不顺时,他们又会比契丹人退缩得快。”
旁边另一名校尉补充道:“他们就是两条三心二意的狗。”
众人顿时又笑了起来,这时,一名士兵在帐门口禀报:“启禀大将军,狄相国和李将军来了。”
武攸宜的脸色立刻阴沉下来,对几名校尉摆摆手道:“你们先下去吧!”
几名校尉被领了出去,武攸宜这才令道:“请他们进来!”
片刻,狄仁杰和李臻走进了大帐,狄仁杰微微笑道:“大将军能及时率军赶到,是唐军之幸也!”
和第一次见面时的热情相比,武攸宜仿佛变了一个人,他既不出帐去迎接,也没有给他们什么笑脸,他很勉强地请他们坐下,沉着脸冷冷道:“我本不想来抢你们的功劳,怎奈有人向暗中圣上告了状,我只好被迫赶来,请狄相国和李将军放心,我绝不会抢你们的功劳。”
说到这,他又瞥了一眼李臻,重重哼了一声。
李臻却仿佛什么都没看见,坐在一旁不慌不忙喝茶,一言不发,由狄仁杰来和武攸宜对话。
狄仁杰见武攸宜耐不住性子发火,便知道此人城府不足,他也不作恼,依旧满脸笑容道:“传闻契丹老巢被突厥侵袭,契丹不得不退兵求和,不知大将军怎么看这件事?”
武攸宜心中顿时警惕起来,狄仁杰在试探自己呢!他对这件事异常敏感,很显然,狄仁杰和李臻并不满足于榆关获胜,他们还想夺取更多的利益,武攸宜心中冷笑一声,眉毛一挑道:“我确实接到了李尽忠的求和信,但我已派人向圣上汇报,是否接受求和当然应该由圣上来决定,不过作为清边道总管,我有责任率军收复辽东。”
说到这,他回头对李臻道:“既然圣上任命李将军为平州都督,我希望李将军能恪守职责,好好守住平州,不要擅离职守,否则军纪难容,我虽然处罚不了你,但我相信圣上不会再偏袒一个以下犯上,随心所欲的将领。”
武攸宜的话说得很重,就是警告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