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黎点点头,“还是因为二张要置你于死地,你要当心了,他们绝不会善罢甘休。”
李臻冷冷道:“我倒希望他们不要停止,让我好好和他们斗一斗,我与他们仇深似海,他们不死,这个结就解不开。”
张黎起身关了门,低声对李臻道:“我得到一个消息,武攸宁要被封为亲王了。”
张黎的妻子便是武攸宁的幼妹,张黎得到这个消息不足为奇,但李臻却明白这个消息背后的深意,他心中十分震惊,“消息可确切”
“应该确切,连称号都拟好,好像是燕王。”
李臻半晌没有说话,他本来想和张黎谈一谈张氏兄弟之事,却没有想到张黎先告诉他这个消息,李臻当然知道这意味着什么,所谓武氏亲王,目前只有两个,一个是魏王武承嗣,一个梁王武三思,武承嗣已经去世,现在只剩下武三思一人。
如果武攸宁被封为亲王,那就意味着他就被认定为武氏嫡系,就有资格继承皇位,看来武则天虽然不想让武三思继位,但还是希望把皇位传给武氏家族。
武攸宁曾出任相国三年,无论治国能力还是威望都要远远超过武三思,看来当年武则天任命武攸宁为相,就已经在考虑让武攸宁继位的可能了。
这绝对是一个让武氏家族和李氏家族都难以入睡的消息,李臻一转念,既然张黎已经知道了,那么太平公主肯定也知道了,武三思或许还不知。
他想了想又问道:“武攸宁找过你了吗”
张黎摇摇头,“他没有找我,不过我听幼娘说,攸宁似乎不太愿意接受,很犹豫,所以这件事还没有定论,我打算晚点再告诉你。”
李臻也知道,武攸宁的野心远远比不上武三思,而且不愿意结私营党,在武承嗣派系中,他的威望已经远远超过武承嗣,但他却不肯取代武承嗣,武承嗣死后他也不愿意接替武氏一系,导致武三思渐渐统一的武氏家族,只把武承嗣的几个儿子和武攸宁兄弟排除在外。
不过当太子、登皇位又是另一回事,武攸宁能顶住这个诱惑吗李臻着实有点怀疑。
“对了,你找我有事吗”张黎笑问道。
李臻点点头,“我想了解一下张氏兄弟的情况,他们的势力到底有多大”
“怎么说呢他们的权势说起来确实滔天,有时侯他们就是代表天子的意志。”
“不说这个,我是指皇权以外。”
张黎想了想道:“相国杨再思是他们在政事堂的代言人,另外兵部尚书宗楚客也是他们的人,左监门卫大将军武懿宗,羽林将军李楷固,洛阳令张昌期,刑部侍郎张同休,还有一些中低层官员,但都比不上以上几个人。”
“如果加上武三思呢”
“如果加上武三思的实力,恐怕形势就不一样了,而且朝廷中间派居多,大家都不会轻易站队,都在观望局势,尤其现在狄相国去世,这个空出来的相位很多人都在盯,一旦二张和武三思联手,这个位子就难保了。”
两人又说了一会儿,李臻便起身告辞,返回了自己家中。
时间已经到了黄昏时分,李臻的妻儿是在下午,由五十名亲兵护卫返回福善坊的家里,李臻安排了近两百名亲卫住在自己府中,昼夜保护妻儿的安全,他知道二张不会善罢甘罢休,很可能会对自己的家人下手。
不仅是自己的妻儿,还有姚熙的妻子以及酒志的妻女都接了过来,好在李臻府邸占地颇大,空屋子很多,大家住在一起也不觉得拥挤,倒热闹了几分。
李臻刚回到家中,狄燕便告诉,李成器在外书房等候,李臻换了一件衣服,便快步来到了外书房。
房间里,李成器正坐在桌前喝茶,见李臻走进了,他连忙起身笑道:“打扰大将军休息了。”
“没关系,吃过晚饭没有,一起喝杯酒如何”
李臻让丫鬟上了几碟小菜和一壶酒,笑着给李成器倒了一杯酒,“今天殿下怎么会想到来找我”
“是父亲担心将军出事,我们听说宫中有人下毒,而且和姚御医有关,父亲就立刻想到了将军,这应该是二张报复将军。”
说到这,李成器又低声道:“将军重伤张昌仪之事,我父亲也深感痛快。”
“张昌仪有那么嚣张吗连相王也敢欺”
“何止是嚣张,张昌仪说相王府门前的下马牌挡路,他令人将下马牌砸得粉碎,还把赶来制止他们得管家和门房打成重伤,尽管御史台弹劾张昌仪,但最后这件事还是不了了之,屈辱啊父亲也只能忍了。”
李臻将杯中酒一饮而尽,对李成器道:“请回去转告令尊,多谢他的关心,宫中下毒之事已经解决了,圣上不再追究这件事,姚御医也被救出。”
“那就好,哎明知是谁干的事,圣上却不追究,圣上的名声迟早会被二张毁掉,当年薛怀义虽然飞扬跋扈,也没有想二张这样直接干政,现在这两个混帐越来越嚣张了。”
李成器喝掉杯中之酒,他沉吟一下,又对李臻道:“其实我这次前来还有一件事,我父亲想托将军帮帮忙。”
李臻就知道李成器是有目的而来,便微微笑道:“殿下尽管直说,只要李臻能办到,一定会尽力。”
“是这样,令岳不幸去世,满朝悲痛,但朝廷还是得正常运转,目前张柬之出任中书令,接替了令岳的位子,其余五相姚崇、韦安石、杨再思、豆卢望钦、宗楚客都比较稳定,这样还得再补一相,我父亲想推荐太府卿桓彦范入相,补足七相之位,将军看这件事”
目前政事堂六相中,张柬之和姚崇是狄仁杰提拔并推荐,而韦安石是庐陵王妃韦氏的族亲,坚决支持庐陵王,杨再思和宗楚客是二张的嫡系,豆卢望钦是武三思的人,所以相王李旦希望能借此机会安插进一相,为自己的利益代言。
李臻当然也明白,相王是希望自己和张柬之、姚崇谈一谈,让他们支持桓彦范入相。
“我明白了,我会全力去运作此事,不过武攸宁之事,令尊已经知道了吧”
李成器一怔,“武攸宁有什么事”
李臻也有点奇怪了,太平公主很清楚这件事,怎么李成器居然从未听说,难道是李旦隐瞒了自己的儿子,应该不会吧李臻便说道:“我是今天得到的一个消息,武攸宁有可能要被封为亲王了。”
李成器顿时大为震惊,他是皇族,当然更清楚这里面蕴藏的丰富信息,惊愕半晌,他又问道:“消息确切吗”
“是张黎给我说的,应该确切。”
李成器有点坐不住了,起身道:“我立刻回去向父亲禀报这件事,桓彦范之事,还请将军多多帮忙。”
“放心吧我明天就去找张柬之。”
第0392章三郎入局
书房内,李旦负手在房间来回踱步,长子李成器带的消息令他震惊异常,母亲竟然有意封武攸宁为亲王,这不就是册封太子的前奏吗?
自从三年前即将被封为太子的武三思被阻击后,册封太子之事再也没有人提起,但所有人心中都在惦记这件事,毕竟母亲已近八旬,这件事拖不了几年了,尽管目前局势扑朔迷离,但支持李氏皇族的力量还是占了上风。
武三思就算装得再好,也难以弥补他过去所做的恶行,基本上没有人再看好他,但谁也想不到,母亲竟然在考虑武攸宁为太子,这着实令李旦有点慌了神。
他相信这个消息是真的,张黎是武攸宁的妹夫,以武攸宁和张黎的稳重,封亲王基本上已经定了,可问题是,太平公主怎么不告诉自己?
李旦很清楚太平公主的消息灵通,她丈夫的兄长要封亲王,她不仅知道,而且肯定很早就知道了,那她为什么要隐瞒自己。
李旦着实对太平公主有点不满,其实他们兄妹之间在三年前便出现了一丝裂痕,那就是李重润之死,太平公主杀张景雄,竟然栽赃给庐陵王,这让李旦十分生气,不仅仅生气事情本身,而是太平公主没有和他商量,甚至根本就不告诉他就擅自行动。
这一次,太平公主又在关键时刻隐瞒了自己,这便让李旦不得不怀疑太平公主的居心。
这时,坐在角落的三子李隆基说道:“父亲,这件事不能装聋卖哑,必须问清楚姑母,她的立场到底是什么?一点都不能含糊!”
李旦一怔,怎么三郎也在这里?他这才想起,刚才自己和他谈学业之事,刚谈到一半,成器匆忙进来了,打断了他们的谈话,原来三郎还没有走。
李隆基今年正好二十岁了,长得十分健壮,容貌英武,一双目光十分锐利,而且为人精明,果断且有谋略,不过他过于强势,缺乏大哥李成器的宽和。
狄仁杰曾经对李旦说过,若李成器为帝,将为仁君,若李隆基为帝,将为雄主,仁君厚德载物,国势持久平和,雄主开疆拓边,刚而易折,对于李旦而言,他更喜欢长子成器的宽和,像自己多一点,不过他也喜欢三郎的果断,可以弥补大郎有时候的优柔寡断。
李旦有些不高兴道:“三郎,这件事和你无关,你只管做好自己的学业!”
李隆基有点着急道:“父亲,孩儿知道此事关系到父亲的前途,一旦坐实,几个月内武攸宁就会由亲王晋级为太子,李氏皇族将遭遇灭顶之灾,李唐江山也就完了,孩儿怎么可能坐视不问。”
旁边李成器也劝道:“父亲,三郎有魄力和能力,让他参与进来,正好弥补我们人力的不足,希望父亲能应允。”
李旦想了想,便点点头说:“既然你一定要参与,为父也不反对,不过我有条件,你必须听从兄长的安排,协助兄长,不得擅自做任何决定,听见了吗?”
李隆基大喜,他一直就想参与到父亲的大事中来,父亲却一直不答应,没想到今天这个偶然的机会让他终于心想事成,他连忙起身答应:“孩儿一定听从大哥的安排,不会擅自行动。”
李旦点点头,又问李成器,“武攸宁之事我知道了,再说说桓彦范,李臻答应了吗?”
李成器笑道:“他很痛快地答应了。”
“他真明白我的意图?”
李旦真正的意图并不仅仅是推荐桓彦范为相,当然,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目标,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