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皇后娘娘早上好-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靖琢磨着刑部尚书估计不会善罢甘休,还是得设法牵扯住他,让他发不出力来才好,便对御史中丞道,“老大人的心思与我是一样的,此事上头既然没有追究的意思,自然尽早结案为好。否则王相待在我那里,着实令人不安。”
  王霄住在大理寺里,赵靖自然不敢虐待他,说是关押,不但没有严刑拷打,反而不论是住处还是饮食都安排得十分妥帖,与家里没甚分别。而且他自己每天必定要前去拜访一次。
  王霄本人的生活即便不算清贫,也并不奢侈,不过与中等之家相若,住在这里倒没什么不满和怨言,看起来从容得很。但越是如此,赵靖心里就越是不安,想尽快把这尊大佛送走。
  御史中丞道,“老夫也无心拖延,但只怕那位大人不会同意。”
  “只让他忙起来,顾不上此案便是。”赵靖道,“刑部每年接收那么多案卷,总不会件件都断得公道。若是闹将起来,想来他也就顾不上别的了。”
  至于要怎么挑出能给他找麻烦的案子,那正是大理寺和御史台的本职工作,自然不会有什么问题。
  两位大人达成共识,便回去从容安排。不几日,西京府那边就有人击鼓鸣冤,要翻一件案子,道是若这里不接,他就要去敲登闻鼓了。
  登闻鼓装在皇城门口,美其名曰给天下百姓一个上达天听的渠道,但实际上,这鼓当真敲起来,整个朝廷都要跟着吃挂落,他们西京府更是从上到下都要换一拨人。这一下可是吓住了西京府,连忙将案卷接下。
  没想到这还真是个冤案,而且事涉有功名的秀才,一下子就被闹大了。刑部那边这份案卷已经批复过了,自然也要担个失察之罪,忙得焦头烂额,自身难保,自然不可能再有心思抓着王霄的事不放。
  四月里,春试的影响渐渐淡去,赴京赶考的举子们差不多都回了家,御史台、刑部和大理寺才联名上奏,认为王子海一案的确是错判,必须要为之证明,让窃据荣耀者偿还。
  但这件事王霄并不知情,而是下面的人打着他的名义去做的。所以他只有失察之责,并无包庇之罪。
  干干脆脆将这件案子断在了这里。
  这道判决立刻得到皇帝的认同,对此事做了盖棺定论,并且宣布了对王霄的处罚:革除功名,贬为庶民,罚铜三百斤,并着驰驿回乡。
  判决发出之后,王霄低调地离开了大理寺监牢,并没有立刻回家,而是先进了一趟宫。
  “王先生瘦了。”李定宸坐在上首看着他,脸上的表情十分复杂。
  真的到了这一刻,李定宸才发现要扳倒王霄全然没有自己想象中的那么困难,简直让人不敢置信。当然,其中有很多原因:他正在逐渐变得强大,而王霄本人也已经有了退意。
  说到底,这不过是君臣之间作了一场戏罢了。
  王霄拱手辞让,“草民不敢当。”
  李定宸道,“先生永远都是朕的先生。先生所做的事,朕尽都知晓,却只能让你如此回乡,于心有愧。”
  一开始的时候,李定宸深恨王霄跟自己作对,但随着一件件的事情发展,到九边将士倒卖军械那件事被揭出来之后,他逐渐成长,心性沉稳下来,变得冷静且理智,也就看到了更多的东西。
  王霄做的这些事,表面上看是跟他针锋相对,但实际上却像是一块磨刀石,将他这把刀打磨得越发雪亮锋利。回首自己刚登基时的模样,再与如今做对比,能够有这样的进步,固然是因为他自己用了心思,但却也承蒙王霄教导了不少东西。
  简直像是故意在教他。
  李定宸拿不准这到底是不是他的本意,但自己从中受惠,总是不争的事实。
  但他并没有因为发现这个问题就退缩,因为若不迎头而上,很有可能真的会被王霄压回去。他要成长,就需要这种磨练,不管王霄的目的是什么,他都没有退路。
  何况李定宸要完全掌控朝堂,需要施恩,更需要立威。而立威最好的对象,就是王霄。处理了他,整个朝堂才会完全纳入自己的掌握之中。
  最重要的是,王霄与他政见不同,他在朝一日,李定宸许多事情也就不能做。
  所以即使猜到了一些,但他还是不得不沿着既定的道路往前走,最后将王霄从那个位置上拉下来。当然,因为心里有了判断,所以他也对王霄手下留情了。只是中途偏偏出了问题,以至于最后只能得到这个结果。
  王霄道,“陛下开明仁慈,草民心无挂碍,本不在意这些身外之物。如今年纪渐老,时常思慕故乡往事,仍有还乡的机会,已是深沐皇恩了。”
  李定宸本来还有许多话要讲,但看王霄平平的态度,那些话又都说不出来了。
  他沉默了许久,才问道,“先生就要回乡了,不知可还有什么能叮嘱朕的?”
  王霄抬起头来,与他对视了一瞬,复又低下头去,“草民已经没什么可教导陛下的了。只是陛下须记得,这朝堂上不能总是只有一个声音,陛下的耳朵里更不能只听到一种声音。”
  “所以先生才变着法儿给朕找麻烦么?”李定宸苦笑着揉了揉鼻子。
  王霄却沉声道,“草民所以敢冒嫌违众而不顾者,惟恃主上之见信耳!”
  在李定宸这里,察觉到了王霄的用心。但王霄又何尝不知道他已经察觉了呢?正因为两人之间有这种默契,所以才能将事情控制在一个范围之内,不至于失控。
  虽未曾君臣相得,但到底都是一心为了大秦江山。
  李定宸不由动容,肃然起身,朝王霄拱手行了个大礼,“先生之教,朕已铭记于心,不敢有片刻或忘。”


第110章 一个时代
  之后李定宸又问王霄可有推荐给自己的人才,这是每个老臣告老、病故之前都有的旧例,毕竟他们也有的是门生故旧,为朝廷忧劳一辈子,皇帝照拂一下也是应有之意。
  虽然王霄如今的身份是罪臣,但在李定宸心里,显然并不如此认为。既然接见了他,自是要问一问。
  但王霄却没有插手此事的意思了。
  李定宸这个皇帝太有主意,王霄深知,自己走后皇帝必然会大展拳脚。他既然连首相的位置都让了出来,又何必还在这些事情上掣肘?
  没退这一步的时候,李定宸不管做什么,他作为首相,都要放在心里反复思量,必要时就得站出来出声反对,不能任他胡来。那时他心里还存着一点能改变皇帝的心思,但眼看这些年过来,王霄心里那一点期望便也渐渐淡了。
  若非如此,他也不会走得如此干脆利落。
  如果不是他自己配合,单凭李定宸要扳倒他,怎么可能如此轻而易举?
  甚至就连现在这个结果,或许在李定宸的意料之外,但王霄却是早有准备的。他在朝多年,虽自问无愧于心,但到底树了多少敌,别人不知道,王霄自己却是心知肚明。所以他以前一直不敢退,固然是因为想做的事情还没有做完,也是因为离开这个位置的后果,他或许承担不起。
  要不是皇帝对朝堂掌控愈深,要不是自己主动退却换来了皇帝的一点亏欠之意,愿意既往不咎,此事哪有那么容易就了结?
  归根到底,王霄对自己这个学生,可谓是知之甚深。正因为知道李定宸是什么样的人,才有他从容算计出来的这个结果。而既然有了这个尚算满意的结局,他也就不会再去蹚浑水了。
  因此面对李定宸的询问,只是摇头微笑不语。
  李定宸情知从他这里再问不出什么来,便也不再多言,说了几句闲话,便让人将他送出去了。
  他坐在自己的位置上,看着王霄走到门边。外间的大力将军适时推开殿门,四月的阳光从门口照进来,将那一方小天地照得亮堂堂的。王霄就站在这光明之中,缓步而出,渐渐走到那阳光里去了。
  就像是……一个时代的结束。
  从宫里回到家,王霄立刻召集家小,匆忙收拾好行李,没有任何耽搁就出了城。
  这个时候,京中最灵通的人也才刚收到他从大理寺的监牢中出来,入了宫的消息。而等皇帝单独召见他密谈了小半个时辰的消息传出来,有人察觉到皇帝并没有厌弃他,想再过来卖个好,结个善缘,或者商量一下送行的仪程时,却发现这座相府早已人去楼空,只留下朝廷赐下来的杂役,正在清理洒扫。
  而王霄此刻,早已在驿递的护送下出了城门。
  家人们都在掀着帘子,回望这座生活了几十年的西京城,但王霄却端坐马车之中,并没有半点徘徊不舍之意。
  马车往前行了一段路,就到了城外著名的送客亭。这是一段长亭,京中送行者往往会等在此地,制备酒菜,待宾主尽欢之后,写诗作文,依依惜别,时常传为佳话。
  但王霄走得如此匆忙,本来就是为了避开这些俗事,因此也没想过会有人来送他。马车停下来时,还以为出了什么问题。
  车夫掀开帘子,朝他道,“相公,前头长亭里有人,像是冲着咱们来的。”
  京中每日有哪些官员离开,别人不知道,这些驿递却是消息最灵通的。今日除了王霄之外,并无外臣离京。既然如此,此人等在这里,就必然是来送他的了。
  “好灵通的消息。”王霄道,“那就下去看看。”
  他下车的功夫,亭子里的人也迎了过来,两厢厮见,王霄不由微微蹙起眉头,“怎么是你来了?你从何处得来的消息?”
  “恩相忘了?弟子如今在御史台任职,此次三司会审,最后的结果报上去,弟子自然也会收到消息。本是要去大理寺门口迎奉,却又听说宫中召见。”余敏程说到这里,微微一笑,“弟子一猜就知道,恩相出宫之后必然匆忙离开,便索性携了酒菜,等在这里。”
  顿了顿,见王霄眉宇间仍是不能舒展,便只得又道,“恩相请放心,京城虽然人多口杂,但这长亭却荒僻得很。弟子出来时走得隐蔽,不会有人发现的。”
  王霄轻轻叹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