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皇后娘娘早上好-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一直希望两宫不要对自己管头管脚,却是从来没想过,还可以用这种法子。
  李定宸觉得自己的思路一下子开阔了许多。要达成自己的目的,不见得只能直来直往,只要稍微迂回一下,将目的掩藏在表象之下,便会容易许多。
  譬如他想要出宫,便不能让朝臣知道他的目的是出宫,须得找个冠冕堂皇的理由,让所有人都觉得他出宫乃是理所当然,自然便不会因此生出非议,觉得他没有帝王的沉稳气度。
  皇后不愧是皇后。


第20章 旁观理事
  张德已经在长安宫外站了大半个时辰了。
  虽然步廊上能稍微遮挡一些冷风,但他还是觉得浑身都冻得冰凉。然而他的心下却是一片火热,注视着进出长安宫的各色人流,面上始终保持着恭敬的神色。
  大秦的皇城布局,以太平长安、万年永和四宫为主,占地既广,建筑华美,说是宫殿,但其实是一个小型的建筑群,有主殿、配殿及各种辅助性的建筑,还附带一个小型园林,可谓是自成一体。
  其中太平宫为帝王军所,长安宫是皇后中宫,此二者处于整个皇城的中轴线上,万年永和两宫则分列东西。
  世宗皇帝李长聿,不单是整个大秦最传奇的帝王,便是放在漫漫历史长河之中跟历朝历代的君王相较,亦不遑多让。而其中最为人称道者,便是他的长寿。
  他是古往今来第一个活过了一百岁高龄的君主,在位七十年。因为活得太久,甚至熬死了儿子孙子一大批,就更不用提妻子了。
  自永初五十六年贞全皇后刘氏亡故,世宗并未再立新后,整个长安宫就空置了下来。及至宣宗继立,长安宫虽迎来了新的女主人,但因为宣宗荏弱,赵太后也不是强势之人,这座宫殿始终并不热闹。等她移居历代太后颐养之地万年宫,这座长安宫就彻底空置了。
  张德是宣宗继位之后跟着入宫的,这其间种种变化,自然都在他的眼中。
  细细算来,这是三十年来,长安宫头一回这样热闹。
  只看这份热闹,便可知道这座宫殿的主人在宫中的地位与行事风格。
  在张德看来,越皇后与赵太后是截然不同的个性,虽然年轻,却是心明眼亮,所有的事都看在眼里。这样的主子,自然不大好糊弄,但要张德来说,他却更喜欢这种行事。
  因为在她手下做事爽快、敞亮,只需要全力以赴,不用去考虑各种权衡,更不用担心会有什么无法承担的后果。
  这是一位能担事的主子。
  所以他此刻内心的激动,并不少于此前递了折子入宫,被允许亲自过来给两宫太后请安之时。
  自从来宝倒台之后,又带出来了一串人,宫中各个紧要的位置竟是空了一大半。但凡是稍微有心的人,必然都会对这些位置产生一点想法,张德也不例外。
  然而皇后却并没有立刻提拔人上来填补这些空位。
  张德自然看得出来,皇后这是有意考察。也就是说,一旦被她选中,那就不会是过渡时期的临时人选,只要能做好事情,就可以在那个位置上做下去,若做得好,升迁自然也是应有之义。
  而现在,应该就是这个考察的重点了。——前几日万年宫传出的消息,两宫太后要在二月初八浴佛节出宫前往大觉寺礼佛。这样的大事,自然要有人安排打点,还要有人随行侍奉,对想出头的人而言是个最好的机会。
  今日这番热闹,只怕也有大半是为此。至少张德目前已经看到了好几个熟人进入了长安宫,然后又一脸喜色的离开。
  按理说,越早见到皇后,便越是有利,毕竟位置只有那么多,来得越晚机会越少,但张德却并不紧张。这不是因为他是得了皇后懿旨才等在这里,更是因为自己怀中的那份东西。
  正思量间,张德便见又有人进了长安宫的打门。
  他眯了眯眼睛,第一次生出重视之意。因为进去这个人是薛进,如今的内常侍,宫中传言最有可能接任中常侍这个位置的人。而张德更清楚,之前扳倒来宝那件事里,自己固然出力不少,但这薛进做得更多。
  就在这时,他看到一个约莫十来岁,脸圆圆看着十分讨喜的小内侍朝自己走了过来,“皇后娘娘传召张总管入见。”
  竟是跟薛进一起?这个念头在心里一转,张德点头道,“有劳。”
  “不敢。”小内侍侧过身,让张德走在了前面。
  距离很近,张德也没有搭话的意思,只在走到宫门口时,轻轻整理了一番衣冠,确认没有问题,这才提步入内。
  一进殿内,暖融融的热意就扑面而来,将他整个人裹住。张德熟练的绕过外面皇后接受命妇朝拜的正殿,转入了旁边的偏殿。这里的布置很家常,但张德并未因此疏忽,郑重的磕完头,得到了一个座位。
  这也是越皇后与旁人不同之处,大部分主家在见下头的人时,便是赐坐也都是矮凳、绣墩之类,而下人也往往不敢坐实了,往往只坐一半,表示慎重。至于深宫之中,多的是跪着回话的。但皇后却是在下首摆了一溜的椅子,不论回话还是议事,一律都坐着。
  张德在第二个位置坐下,抬头就对上了薛进笑眯眯的脸,便也笑着点了点头。便听得皇后道,“你们想来都认识,寒暄的话就不多言了,我让带的东西呢?”
  两人又连忙站起来,将怀里揣着的东西取出来,交给过来接的内侍。
  却是一份关于两位太后出宫一事各项安排的折子。
  皇后让他们写这份东西是什么意思,张德和薛进两人自然都深思过。此刻到了关键时刻,将折子递上之后,面色也都严肃起来。
  屋内顿时只剩下越罗翻开折子的轻微响声。
  这两份奏折各有侧重点。——这是理所当然的,越罗让他们写这个东西,却不是为了让两人竞争,而是希望他们能合作。
  所以看完之后,她便又将之发还下去,只是张德写的给了薛进,薛进写的给了张德。
  “你们都是宫里的老人了,一应规矩都懂,这折子也写得不错,便按上头的来办。薛进负责一应事宜安排,张德奉两宫往大觉寺,都是最紧要之事,不可轻忽。你们看看对方写的东西,做到心中有数,下头的事便要协同合作,好生将此事办圆满了。”越罗见两人看完了,这才不紧不慢的开口。
  两人连忙站起身应道,“谨遵皇后娘娘钧旨,奴婢定当尽心竭力。”
  说完之后,不免又对视了一眼。
  看来这就是皇后给的考验了,明知二人有相争之意,却反其道而行之,令他们协同合作。若是不想让对方出彩,自己也会受到影响。如此,最后得到那个位置的人,须得既能将自己的事办好,又能让对方心服口服才可。
  不必她选,等这一趟差事结束,自然而然就有了结果。
  等这二人离开,今日的事也就差不多了,越罗便回了后殿。
  一进门李定宸便迎了过来,扶着她走过去,将人安置在了暖炕上,笑着道,“皇后辛苦,我瞧着这阵势,竟是不比早朝轻松。”
  当然,他早朝的时候只是坐在上面做个样子,实际上根本没什么事要他操心。不过这一阵李定宸生出上进之意,早朝时竟是十分用心,这才体会到了为上位者之不易。
  越罗笑着问他,“陛下看了这半日,可看出什么来了?”
  却是李定宸突发奇想,要看皇后平日如何理事,说是要从中寻找灵感。越罗虽然忍俊不禁,最后还是应了。古圣人云:治大国如烹小鲜。既如此,皇帝旁观她管理后宫,想来亦能有所得。难得他主动要学,越罗怎会不应?
  李定宸起身过来扶她,将人安置在了暖炕上,才笑道,“皇后辛苦,朕这里总算有了一点头绪。”
  “哦?”越罗立刻来了兴致,“说来听听。”
  李定宸一笑,“且先不说,皇后看我做来。”


第21章 亲耕于郊
  第二日的朝会上,李定宸待诸多大臣走完了例行的仪式,忽然开口道,“过了立春,便要开始准备春耕诸事。前回因来宝弄权,以致京郊十几个村子损失惨重,非但人口减少,牲畜也冻死许多,各式农具更有因房屋倾塌而弄坏的,只怕于春耕会有妨碍,有司不可不查。”
  这是在他登上这个位置八年之后,头一回表达自己的意思。
  而话题又是如此的合适及恰当。
  ——毕竟下过罪己诏,对年幼的帝王而言,这件事会是他毕生的污点,永远都抹不去。而事情的后续处理和安排,自然也就十分重要。他会开口关心,虽然出乎朝臣的预料,却也可以理解。
  京兆尹很快出列,表示赈济的工作正在有条不紊的进行,如今在雪灾之中损毁的房屋都已经修葺完毕,接下来会给他们发下新的牲畜和农具以及种子,确保春耕不受影响。户部的官员也保证所需的钱粮会第一时间拨下。
  李定宸微微颔首,道,“诸卿辛苦了。朕连日来总是梦见先帝,目中似有忧色,因此心下不安。天降雪灾,乃是警示之意。单是这般处理,只怕无法令上天满意,不知诸位臣工可有别的办法为朕分忧?”
  这个话题就有些敏感了,朝臣们迟疑了一瞬,都将视线转向了王相。
  皇帝今日两次开口,虽然说的都是不甚紧要之事,但却也可以看做是他打算向朝政伸手的先兆,如此一来,王相的意思就很关键了。
  但是皇帝既然开了这个口,他们就必须要给出回应。所以王霄沉吟片刻,道,“此次天灾示警,如今看来,乃因陛下身侧有奸佞乱权,之故,来宝既然授首,陛下只需祭祀太庙,想来便可无碍。”
  “单只祭祀田地,只怕还不够。”李定宸道,“朕欲效仿前朝帝王,立天地坛,合祭皇天后土,上禀朕之衷心,不知诸卿可有以教?”
  “陛下,此事万万不可!”礼部的几位老大人闻言大惊,立刻异口同声的反对。
  “为何不可?”李定宸微微皱眉,不解的问。
  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