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民国狂人-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些钱庄的相继倒闭,给了上海原本就已经萧条不已的金融市场沉重的一击。那些在倒闭钱庄中的储户欲哭无泪,一连几天这些倒闭钱庄门口都围聚了无数哭喊的储户。更有那受不了打击的市民直接在钱庄门口和家里自杀,其情景惨烈到了极点。
    以《民呼日报》为代表的上海几家进步报社联合行动,在新光复会的牵线搭桥直线将这一幕幕惨烈的情景记录在报端之上,强烈谴责了倒闭钱庄老板的无耻和不负责任,要求租界当局和上海道台衙门出面处理此事,并且呼吁上海有良知的富商出手相帮。
    新光复会旗下的太平洋系公司热烈响应,太平洋贸易公司、太平洋香烟公司、‘夏历’车行、太平洋投资银行、太平洋机械公司、长江银行、南洋橡胶等公司纷纷在上海大量的招聘人手,优先考虑有一技之长并且在上海股灾中招受沉重打击的人才!
    有技术特长的被招进工厂做工,也有的被各大公司和银行招募成为文职人员,有一把子力气的被南洋橡胶和‘夏历’车行大量招收,不是做黄包车夫就是去南洋一带当橡胶园工人,还有经过培训充当车行货车司机,总之五花八门应有尽有。
    不仅仅如此,考虑到有很多家庭已经破碎,家里男人承受不住打击自杀身亡,只留下孤儿寡母相依为命的,新光复会也早就有所计较。家里还有年轻女人的被招募到巢湖的纺织厂当工人,依靠自己的双手养活一家不难。
    只剩下孤寡老人和孤儿的,行动不便的老人婴孩被送往霍山基地照顾,孤儿们则是送到新开办的军事化学校就读,顺便做一做报童赚点零花……
    新光复会旗下企业一系列的举措得到了上海民间的一致好评,这十来家公司和企业更是彻底打响名头,成为了上海摊赫赫有名的‘慈善企业’,风光一时无两!
    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碳难!在这个上海各界哀鸿遍野的当口,新光复会如此做派就是真正的雪中送碳。不仅各界对新光复会和旗下各企业公司好评入潮,就连租界当局和那帮一向挑剔的外国报纸都不得不说一声‘好’!
    眼看着新光复会旗下企业和公司将所有的风头都抢过去了,上海那些在股灾中没有受到影响或者影响不大的企业老板们坐不下去了。他们也跟着纷纷出手,大量招募廉价劳动力,为自己赚取名声的同时,也给了不少陷入绝望中的上海市民希望的曙光。
    很难得的,在一片死寂绝望的上海摊,突然有一股暖流在所有受伤之人心中流敞。无数陷入绝望中的家庭因此有了希望,无数有可能破碎的家庭也因此避免了一幕幕人间悲剧。孩子有书读,男人有活干,女人也能遗老自己柔弱的肩膀赚钱补贴家用。希望就在人们心间,只要肯努力就能够重获生活的信心!
    可是,他们的做法也只能保得住普通的破产小市民,至于那些亏损严重的钱庄,该倒闭的还是要倒闭,该苦苦煎熬的依旧在苦苦煎熬,做出各种努力挣扎求存。
    捆绑炒股的八家钱庄也相继关门歇业,引起全市银钱业的极大恐慌。八家钱庄倒闭后,所欠上海外国银行庄票139余万两无法归还,外国银行便扬言要立即收回拆借给上海银钱业的款项,顿时引起上海银钱业的极大恐慌。
    因此,作为立宪派喉舌的《国风报》愤怒报道:“钱庄里的华商资本完全枯竭,各银钱业之间也完全无法通融,洋人在这时落井下石”,上海金融业面临全面崩盘的危险。
    在报道中,梁启超痛斥了那些被利益冲昏了头脑的钱庄老板,认为他们把上海的经济绑架到自家钱庄身上,让整个上海跟着承担原本应该由他们自己一力承担的责任!
    清廷中也还是有脑子清醒些的官员,能够看出此次钱庄大量倒闭带来的危害。为挽救危局,上海道蔡乃煌会同上海商会总理周金箴于24日晚星夜驰往南京,拜见两江总督张人骏,请求他的资助。

第一百六十一章 缓解

    对于蔡乃煌的请求,张人骏虽然很不以为然,但也不好放任不管,只是说他会向朝廷请求拔款支持,但朝廷是什么意思,什么时候能够拨下款他他不敢保证。
    远水解不了近渴,不过有两江总督大人帮忙关说,不说朝廷会有什么帮扶举措,但起码能绝了朝廷里某些小人的龌龊心思也是好的。
    于是,他们告谢一番辞别了张人骏,马不停蹄的又去苏州拜见了江苏巡抚程德全,请求他能向朝廷奏明上海的危机,并设法加以挽救。
    上海当时还是江苏治下,对于这个治下繁华之地,程德全很是看重,他当然不愿意上海出什么岔子。上海股灾他有所听闻,知道这事万万拖不得。当即点头应允下来,让蔡乃煌赶紧回去安抚好上海民众的情绪,朝堂又他照看着。
    时间在这样的煎熬中慢慢流逝,朝廷的旨意还没有下来,源丰润票号的老板严义彬偕刘安生又来找蔡乃煌,希望上海地方政府赶紧采取措施维持几乎快要崩溃的金融局势,不然源丰润票号也支撑不了多久拉。
    蔡乃煌疲惫的揉了揉眉心,不满的瞪了眼对面坐着的两人。这两位‘原’上海风云人物,受人尊敬的银钱业大佬,此时却是一脸的憔悴不堪,满心的期盼和忐忑,整个人的精神都萎靡了下去,脸上胡子拉碴的也不知道这几天有没有清理。总之,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落魄。
    “哼,谁让你们胡来的,现在可好后悔了吧,本官也跟着你们一切倒霉!”
    严义彬一脸的苦涩:“谁也没能料到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我们之前都做好了应对不测的准备,可惜……”摇了摇头:“兵败如山倒啊,想脱身都难了。”
    “谁说没有人能够料到?”蔡乃煌眼睛一瞪,火气大得很。
    “是是是,大人是说的新光复会王进这厮吧,他当初卖出南洋橡胶公司时,不是说有别的原因……”越说到后面声音越小,严义彬低着脑袋不敢抬头。
    “哼哼……”蔡乃煌没有逼迫过甚,只是有些气不过这厮让自己陷入困境:“想过其它办法没有,朝廷的援助一时半会很难弄到。”
    “哎,那帮洋鬼子可恶之极,咬死不松口,不想给我们一点的缓冲余地。”
    “没找过其它国人银行吗?”蔡乃煌眯缝着眼睛,意味深长道。
    “现在哪还有挺得住的国人银行……”严义彬猛然睁大了眼睛:“大人,您不会说的是太平洋投资和长江两大银行吧?据我所知,他们好象都是美国背景?”
    “嘿嘿,明人面前不说暗话,太平洋和长江两大银行的幕后老板是谁,想来你应该很清楚才是。怎么样,有没有去找过他们?最近的上海市面上,夸赞他们的声音可不在少数!”蔡乃煌眼中精光暴闪,目光炯炯的看向对面。
    严义彬的脸色有些难看,神色间变幻捉摸不定,有些心虚没敢和道台大人对视。他怎么没找太平洋投资银行和长江银行的人谈过?可是对方开出的条件实在让他难以接受,在没有到山穷水尽的当口,谁愿意把自己辛辛苦苦创办的产业拱手让人?
    轻轻的摇了摇头,蔡乃煌没有多说什么,内心深处却是失望不已。对面严义彬的表现实在让他失望,正所谓旁观者清,都到了这种时候,先把自身保存下来再说其他,只有产业还活着才有希望。如果连产业都没有了,你连屁都不是。
    说老实话,如果王进那厮不是革命党的话,他很愿意和其结交一番。这厮在此次股灾中的表现实在太过抢眼,不管是事前的全身而退还是事后的善后安抚,都做到了一个商人能够做到的及至……
    此次风潮影响面太广太深,仅对面的严义彬与刘安生合开的德源钱庄,在此次橡胶股票投机中就亏损200多万两,损失金额之巨已与刚刚倒闭的正元钱庄相当,只因有了源丰润的竭力护持,才得以坚持到现在不倒。
    在蔡乃煌看来,趁着现在钱庄还值几个钱的当口,不如快点脱手腾出身来,把更多的精力和资金投入到更加重要也更为核心的源丰润票号身上,才是当务之急。什么都不想付出死撑着不放,最后倒霉的还不是他们自己?
    处于倒闭边缘、急待救助的又何止德源一家?当然,他没有放弃对方的意思,大家现在是帮家在一条绳子上的猛蚱,只能向朝廷竭尽全力求援。
    蔡乃煌认为,严义彬、刘安生“皆浙省著名巨富,仓卒来求……虽有贵重产业,却一时无可抵用,朝廷倘不出而维持,必至牵连歇业”,使上海银钱业雪上加霜。求援的电报一封连着一封,势必要让朝堂上滚滚诸公明白事情的严重性。
    作为东南财富重地主官的他,自认为在任上还司做得很不错的,最近几年上缴的财税一年高过一年,朝廷和两江总督衙门不看功劳看苦劳,总不能眼睁睁的看着上海陷入一片?混乱中不可自拔吧?
    果然……
    7月27日朝廷下旨:
    鉴两江总督张人骏电奏上海正元、兆康、谦余三家钱庄同时歇业,债务纠葛,沪局岌岌,筹议大致办法等语,着即按照所筹各节妥为办理。并饬上海道将善后事宜悉心筹画,慎防流弊,以维市面,而定人心。
    收到电报道台大人大喜,急忙找到几位还在苦苦支撑着的钱庄老板商议筹款事宜。经过商量,他们决定以值钱资产作为抵押,向外国银行借贷大笔资金用于缓解各大钱庄的资金储备困难,等缓过了这一口气再说其他。
    于是,上海道台蔡乃煌收了以严义彬、刘安生为首的钱庄老板价值300万两白银的地契、股票之后,亲自出面以官方的身份与汇丰、荷兰、花旗等九家外国银行订立“维持上海市面借款合同”,借款350万两,另由道库拨借官银300万两,存放在源丰润、义善源等钱庄,经过万般努力终于使动荡不安的上海金融业暂时得以稳定。
    可惜,有时候福无双至祸不单行这句话不是说说而已……

第一百六十二章 趁火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