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国无疆-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目前,战区后勤运输部准备了580辆重型装备运输车、550辆半挂车、640辆集装箱运输车、770辆载货半挂车,而民营物流企业则负责向我军提供油罐车、集装箱运输车、平板拖车、客车等车辆,朝鲜半岛战争期间,我军就成功尝试将军事物资运输任务转包给民营物流企业承担,如今战区后方的运输任务也将打包转交民营企业负责,但考虑到苏联境内基础交通已经被破坏殆尽,从四轮驱动的悍马越野车到八乘以八军用越野卡车,还将陆续增加配额,毕竟前线后勤运输,还需要前线部队自行负责,机动能力强、防护力不错的军用车辆仍需储备一部分以备不时只需!”
    “敢情你叫我来,就是哭穷来着?”
    薛殿川看了半天,分拣中心工作有条不紊效率不错,真要是战争爆发,这样的分拣中心起码还得增建两座,但耳畔始终回荡的就是温双的哭穷声,这厮怎么啥也缺。
    “这哪儿能叫哭穷呢,这是实际情况来着!”温双说着,指了指分拣中心以南的一片空地上正忙活开来的一队工程兵,说道:“中亚地区无论是气候还是地形,乃至人文风情都和我们以往所遭遇的不同,战争越往西进,我们的后勤补给线就会越拖越长,后勤运输问题,将不再是单一而是系统化的,正如他们所演练的那样,万一一座重要的桥梁突遭德国空军轰炸或特种部队破坏,他们就必须要及时抢修,这同样是需要演练和准备的。”
    顺着温双手指的方向,薛殿川看了看正在演练道路遭遇攻击之后出现巨大坑洞并布满反人员地雷的工程兵们,排雷之前的现场封锁与保护、警戒与侦查都完成得很快,工兵迅速起飞小型无人侦察机侦查被炸地段的情况,尤其是那些散布开来的反人员地雷的情况,随后不久,安装了扫雷滚的一辆履带式重型扫雷推车缓缓而动,清理出了一条通道之后,工兵迅速进场清理地雷,同时挖掘机就地挖掘泥土之后装进装卸卡车,装卸卡车迅速将泥土翻到进入被炸开的弹坑里,连续作业后不久,压路机便轰隆隆的碾压而过,平整之后的道路很快就被覆盖了各种碎石,以确保在泥泞条件下,道路依然具备较好的同行能力。
    紧跟而后的演练是针对铁路被毁的,重型铺轨车、吊车、焊接切割综合作业车等有序而动,很快就将被毁坏的铁路修复,至于演练场地内的其他科目,无非就是针对高速公路路面被毁、机场跑道被炸、桥梁损毁等等,抢救伤员、防化灭火、车辆抢修等等作业看得薛殿川都有些眼花缭乱,一个个课题科目毫无规律和预防之下就到来,考验的就是他们的应急反应能力。
    “照你这么说,那岂不是咱们还得储备一些工程机械车辆和设备咯?”薛殿川笑了笑问道。
    “不止这些,最好,战区内应该建立飞机、汽车、枪械、火炮等等装备的大修修理单位,我们不可能忍受一辆主战坦克受损之后需要大修,需要运回本土才能被修理!”
    温双这话倒是提醒了薛殿川,一直以来共和国大量的军事武器装备的设计研发、生产制造、部队使用、后勤保养等等都是机密,而随着共和国要参加人类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战争,保密装备最终是无法保密的,如何让这些平时精贵的装备,能够以更为廉价的方式使用,显然就是后勤的问题。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岂是笑话?”薛殿川扬了扬脖子,看着二月下旬的天空是多么的难懂,朦胧而又深邃。
    *j

第一四八章 这不是小事儿
    第一四八章  这不是小事儿
    根据《伊苏里海条约》,里海不是海而是世界上最大的内陆咸水湖,因而在这内陆湖里只有悬挂苏联和伊朗国旗的船只才能自由航向,而在1940年,该条约加入了一个新的国家——哈萨克斯坦,从那时候起,里海便不再是伊朗王国和苏联两个国家的“澡盆子”,它成为了三个国家共同的财产。
    然而,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纳粹德国依靠侵略不断蚕食苏联国土,在其兵锋直指整个苏联之时,苏联的里海沿岸地区已经被德军占领,而德军却根本不顾当初三国签下的协约,悍然建立了一支里海巡逻队,装备了小型护卫舰、巡逻炮艇等军事舰船后,里海北部地区就再无安宁。
    1月份的里海北部地区是最为寒冷的,大部分海水都将结冰封冻起来,到了二月上旬,整个里海北部海域基本已经无法航行船只了,在此之前德军利用征集而来的各种船只从高加索地区巴库油田开采区,将开采出来的原油利用海运运抵伏尔加河注入里海畔的阿斯特拉罕港,再经由输油管道送抵斯大林格勒提炼出来,冶炼出来的油料很大程度的满足了德国陆军南方集团军群的燃油消耗需求,可里海封冻了,没有了海运原油怎么运输呢?
    从巴库到阿斯特拉罕的沿里海铁路,苏联在战前是有修建的,不过这条铁路还未能全线贯通,苏德战争就爆发了,因为铁路是攸关生死的石油运输命脉,所以苏联南方军区还曾调集了两支铁道师拼命抢修尚未完工的路段,可天算不如人算,德军南方集团军群最终杀入了高加索地区,而后不久隆美尔的非洲军团也在解决完北非的战事之后,进入巴库地区。
    不得已之下,原本负责修建铁路的两个铁道师,很快就成了主动破坏铁路的部队,他们将已经修好的路基、轨道等全部清除,铁路贯穿高加索余脉地区一座座山体的隧洞也被悉数炸毁,一座普通的铁路桥都没有剩下,全部弄得稀巴烂之后,德军接手准备重修这条铁路,自然可谓是困难重重,虽然征集了几十万苏联人民来修复铁路,可进度依然缓慢,似乎每一米的竣工,都得建立在几十乃至上百条苏联人民的生命之上。
    铁路并未全线贯通、海运又遭遇冰冻,德军只能征用大量的汽车来运输油料,用一节节油罐车皮沿巴库到哈奇卡拉的铁路线运抵之后,便只能用汽车将原油送往几百公里外的阿斯特拉罕,亦或者是用铁路送至罗斯托夫,可这条铁路线由于穿行在高加索山脉地区,原始森林相伴铁路两侧,藏匿了很多的苏联红军游击部队,时常发生德军军列被炸毁事件。
    德军不放心宝贵的燃油被毁,所以只能舍近求远,用一辆辆汽车来运输油料,不过好在从哈奇卡拉到阿斯特拉罕的公路由于临近里海,视野开阔、地形平坦,经过德军的反复清剿后,苏军游击部队根本没法生存下去,所以倒是让德军的汽车运输队相当大胆的自由穿梭在这条公路上,不断的将原油送往阿斯特拉罕,最终转化为一滴滴罪责的燃料,驱使着德意志战车疯狂侵略。
    2月16日,对于德国南方集团军群而言,他们迎来了一个很好的消息。
    1942年共和国铁道部曾连同哈萨克斯坦和苏联,商议修建一条欧亚铁路连大动脉接欧亚大陆,这条铁路从共和国长江下游最繁荣城市上海出发后,经南京、合肥、信阳、南阳后穿秦岭进入西安,这一段铁路为新建铁路段,而从西安至乌鲁木齐为复线电气化改造段,从乌鲁木齐西出至阿拉木图后,铁路就进入哈萨克斯坦境内,经撒马尔罕、查尔朱之后,转向西北方向至阿特劳后,往北横跨伏尔加河连接苏联的阿斯特拉罕、斯大林格勒,从斯大林格勒经顿涅茨克之后抵基辅,与荷兰鹿特丹经德国柏林、波兰华沙至基辅的铁路相连,构成亚洲上海直至欧洲鹿特丹的欧亚铁路运输线。
    动作很快的共和国在三年时间里就将本国境内的铁路段完工,而且还帮助了哈萨克斯坦修建了横穿卡拉库姆沙漠的铁路段,但苏联的建设进度是最慢的,基辅到斯大林格勒的这段铁路用了四年时间都并未正式通车,反倒是荷兰鹿特丹经德国汉诺威与柏林相连后经波兰华沙到基辅的铁路,在希特勒的支持下完工的很快。
    不言而喻,好消息显然是基辅至斯大林格勒的铁路线正式通车了,这条隶属于新欧亚铁路大动脉的重要区间段,是亚欧之间加强联系、繁荣铁路沿线的运输大动脉,却没想到最终成就了德国人的侵略事业,这下德国在荷兰境内生产制造的军工产品,便能以铁路直接运抵斯大林格勒,一向困扰德国南方集团军群的后勤补给问题不日就将彻底解决,因为德国国内在提前获悉铁路即将贯通的消息后,便组织了一批军列,为南方集团军群送来一批食品加工设备、石油冶炼设备等等,大有让南方集团军群自力更生,利用苏联南方地区丰富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实现自给自足的意思。
    不管德军南方集团军群是否反感德国最高统帅部的做法,这些重要的生产设备落户斯大林格勒后都将极大促进城市生产力的恢复,德军也不至于需要一套军装都得从本土运来、一滴燃油都得从巴库运来。
    德国人的动作很快,在2月17日夜,运往斯大林格勒的大量生产设备和技术人员的军列,就顺利抵达德国苏德战争重要后勤中转点华沙了,华沙是德国本土及其众多盟国所生产制造军事物资重要的转运点,正在莫斯科血拼的德国陆军中央集团军群的大量货运专列就在这里装卸物资,随后便直扑莫斯科前线,而在此之前,德国南方集团军群所需物资,还曾通过罗马尼亚海港康斯坦察,经黑海、亚速海和伏尔加河后运抵斯大林格勒,运能虽然不错,可周期太长。
    而如今基辅至斯大林格勒的铁路贯通了,德国南方集团军群的军列顶多在华沙火车站添加燃料,便不会占用德国中央集团军群的铁路线,便直往东南方向狂奔即可,依靠中德第一次军事技术贸易合作就能实现自主国产的德国重型柴油大功率牵引车,牵引着沉重的一节节车皮直奔斯大林格勒而来,每趟列车之间仅间隔十分钟。
    作为新欧亚铁路动脉区间段之一,华沙经基辅至斯大林格勒这段铁路的修建标准很高,工程承包商当初都是直接从共和国引进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