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国无疆-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卡尔藤布隆并非是要恶意诅咒帝国的核试验是失败的,再加上他自己都无法肯定这些猜想是否属实,所以也就觉得没有必要向希特勒报告了,至少现在不用,因为那些远比自己嘴巴还能“说粀ww钡恼媸抵ぞ荩丫诳赵嘶毓穆飞希磺械囊磺卸家瘸沟锥窒低车姆治鲋蟛拍苤衷谒担退阕约鹤炱ぷ幽ダ茫兰埔膊换崛猛蹲侍嗵嘤诤宋锢硌芯康南L乩障嘈抛约海肫湔庋共蝗缢匙畔L乩盏男囊猓趾抢趾窃偎怠?
    世事难料,往往最不可思议的想法却真的是事实的真相,卡尔藤布隆没有选择相信自己,当然也就无力改变事情向前发展的步伐了。
    经过漫长飞行和一段短暂的担忧之后,在成功与预警机取得联系之后,返航归来的空袭攻击机群10架战机很快就得到了空莣ww叭攘摇钡挠樱埠凸站笮涂罩性ぞ芸炀偷髋?架d…02电子战斗机前出,以两架为一组,分别为赶去接应的空军两个j…10“猎隼”战斗机提供随行的电子掩护,直接为返航的成达等人,开辟了两条空中走廊,在德国雷达兵眼看着雷达显示屏满满雪花间,在随时做好应对地面威胁和空中拦截的10架轻型防空战斗机j…10“猎隼”的帮助下,返航的j…11“战隼”重型制空战斗机和j…12“秃鹫”战斗攻击机两大机群,分别顺利通过两条走廊急速飞抵红海上空。
    随后,负责接应的20架…10“猎隼”战斗机则立马充当断后战斗机群,在红海上空形成前后两道防御屏障,掩护与空中加油机群汇合的空袭返航机群,当然,在海面上,共和国海军第三舰队派来的三艘导弹驱逐舰也是严阵以待,空中加油空域就设在舰队后方上空,它们将作为第三道防空屏障,当然其舰载中华神盾系统也会是空中预警机的良好探测和指挥能力补充,形成海空一体的监测与指挥网络,将电子干扰机、电子战斗机、轻型防空战斗机等多要素灵活组织起来,应对随时可能到来的德军报复行动。
    然而,想象中的德军大举起飞战机升空出击的场面并未出现,当重新加满油料的空袭攻击机群都已经踏上返航伊拉克纳杰夫空军基地的新航程之时,德国人依然像是在睡觉一样,而拿出了十二分精神严阵以待的共和国海空部队也自然乐意如此,战机返航、战舰转向,演习就像卡尔藤布隆所担心的那样,早早就结束了。
    3月12日白天根本没有神马演习,这一点是德军在红海西海岸几个雷达站口径一致报告回德国国内的报告,因为他们的雷达已经恢复正常,没有满屏幕的雪花,也正是因为这样,卡尔藤布隆才会心急火燎的去找希特勒,可没想到最终还是什么都不敢说,毕竟这样的设想要真是事实,那他可就第一个遭殃了,而整个德国也都将因此而走上下坡路。
    !#
    。

第一七六章 小人物的大智慧
    第一七六章  小人物的大智慧
    德国柏林,西城区一条并不起眼的街道旁,耸立着一幢相当古朴的巴伐利亚风格大楼,在步入大楼大厅前的阶梯外,站满了脸色焦急的人群,男女老少都有,他们都被身穿深灰色军大衣的武装护卫阻挡住,根本不让他们进入大楼里,因为在大楼大厅一旁的牌匾上赫然写着——德国第92研究所。
    或许很多人根本不明白这第92研究所到底干什么的,但对于所有从事核物理研究的德国人而言,他们清楚的记得,在1938年的圣诞节前夕,奥托?哈恩教授以及他的助手斯特拉斯曼于威廉皇帝化学研究所里,成功用中子轰击了第92号元素铀,他们并未得到想要的放射性元素镭,而是发现铀核在中子轰击碰撞过程中碎裂了,于是乎,他们将这种一分为二的现象定义为“裂变”。
    或许真是因为“裂变”这一现象的发现、是因为“裂变”所能带来的巨大能量释放、是“裂变”所具备的军事使用价值……有很多很多的原因,但其最终共同作用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德意志第三帝国开始了漫长而又艰难的核物理研究,从最开始的科学家们自由探索到德国陆军军械局首次介入,再到德国最高统帅部引起重视,直至成立第92研究所——德意志帝国核物理研究计划委员会。
    显然,第92研究所不过是一个代号罢了,它之所以冠以92这两个阿拉伯数字,完全是为了让该委员会下属的所有人员都能深深明白,是第92号元素铀才有他们的一切,他们有了充足的经费、无限的物资、丰富的生活乃至安宁的生活,德意志第三帝国倾注大量人力财力和物力,就是希望能借助该委员会下属的众多科研人员,将“裂变”从实验室现象变成军事战争武器。
    中国武侠小说有云——拿人钱财替人消灾,得到了大力支持的德国核物理研究委员会自打成立以来,非常注重效率和回报,他们知道帝国投入了许多,所以他们必须要珍惜一切来不断努力,严谨、认真甚至有些呆板的德国科研人员们异常努力的完成着国家赋予的神圣使命,因为他们在努力的同时,得到了充足的回报。
    钱,对于该委员会下属的科研人员而言是没有意义的,因为有德国陆海空三军鼎力支持的该委员会压根儿就不差钱,每一个科研人员包括其家属,都有固定城区范围内的住宅、有往返接送于单位和小区的通行车、有孩子的还能得到很好的教育条件,甚至有的科研人员亲属还可以免除服兵役,再加上每月大笔的科研津贴打进银行账户里、定期进行的身体检查,科研人员似乎什么都不用忧虑发愁,一心扑在科研事业上即可,他们的家人也得到了很好的照顾。
    在得到如此之好条件的同时,当然也要付出一定的代价,科研人员和及其亲属除了签订了保密协议之外,还被限制了人身自由,而且很多时候科研人员都会待在实验室长期不回家,就算回去也是来回武装接送,发个电报、写封信之类的事情根本不敢做,估计也没时间做。
    然而,即便是这样,这些科研人员的家属们也是鼎力支持,日耳曼民族正在伟大领袖希特勒的带领下向着世界超级强国的行列迈进,自己的亲人又在为国家机密科研工程服务,他们除了感到骄傲和自豪,哪儿还会主动出卖灵魂?所以,他们一般情况下都很支持家人的科研工作,即使很长时间不回家看看,也知道那是在为国家服务,为民族的明天打拼,然而现在……
    科学家的家人岂能都是白痴?在3月11日夜里,在研究所里值班的科研人员就收到了消息,说是核试验成功了,不过具体的结果要等有关部门进一步验证之后才能真正确认,因为又有消息称,核试验装置的威力被理论计算错误,威力过大之下,被引爆的原子弹把整个核试验场都彻底清洗干净,无论人员、车辆、设备甚至是陆军的坦克,都分飞湮灭,毛都不剩。
    小道消息在研究所里顿时满天飞,在3月12日的白天上班时间里,这些小道消息就在研究所内部传得沸沸扬扬,大部分人似乎都没有为试验成功感到高兴,而是为自己没有去现场观看而庆幸,参与核物理研究的他们哪儿会不知道原子弹爆炸开来的巨大威力,还能剩下根毛!
    于是乎,在3月12日晚下班之后,这些科研人员回到家里又告知了家人,得知这一消息的所有人都噤若寒蝉,一边为自己的亲人感到庆幸,一边又担忧去了北非现场的人担心,毕竟同在一个委员会甚至一个科研部门下工作,科研人员之间长期以来已经关系紧密,家属之间也因为长期的邻里生活而感情匪浅。
    由此一来,当3月13日早上的太阳还没从地平线上生气之时,七嘴八舌的一些长舌妇已经把整个事件传出了数个版本,当然她们倒是很有分寸,只在这些科研人员家属区里私下议论,还没那个胆子到外面宣扬,更何况二十四小时在家属区周围转悠的党卫军也根本不给她们机会。
    尽管外界还并不得知这些个消息,但在第92研究所内部却是引发了轩然大波,整个核物理研究本身就是一个庞大而又系统性的工程,它牵涉到了许多重要的学科领域,因而在第92研究所下属中,又有许多平行的科研部,不同学科的科研部之下又设有一系列的研究科,整个一树形结构之下,分支众多的该委员会拥有大大小小数百个科研单位,有将近上万人的科研队伍。
    糟糕的是,这一次前去北非核试验场实地观察核爆的科研人员中,当然大部分是为了核爆之后还就近展开各种实验,去的人很多,光是第92研究所就去了整整3500人,而且德国还从其他领域调来了一些高级人才,像什么临床医学之类的专家都去了,林林总总有3754人,可这一下子,这些人都没了,直接被德国核物理科研计划委员会自己研究出来的原子弹给炸没了,这也就相当于生生毁灭了三千多个以前生活得相当幸福的家庭,他们的家人岂能不找研究所讨个说法?
    辛辛苦苦研究原子弹,结果到最后原子弹都是成功爆炸了,人倒也跟着炸没了,在家属们看来,为国家奉献时间、精力乃至鲜血都可以,但凭什么要奉献生命?难道这些作为国家宝贵资源的科研人才,也跟那数百万的军人一样吗?当然,真要是帝国将这三千多科研人员当成军人也就作罢,死在为国奉献的战场上乃是光荣,可他娘的,这是死在研究所自己研究制造的原子弹之手?这该如何解释?
    失踪的三千多名科研人员家属过万,但真正能够来到研究所门前的并不多,大部分人都在第一时间被控制在了家属区里不可外出,有资格作为代表赶来请愿的却根本不允许进入研究所,因为委员会中那些当官的、掌权的,也都去了北非现场也都被炸没了,现如今第92研究所已经被德国国防军情报局暂时接管,有关核试验的一切消息都将被严格封锁。
    作为昔日研究所安全保卫部最不起眼的第11警卫组组长,克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