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世民一皱眉头,道:“当然是好事。天下大事虽多,但好过这件事的。却是没有几件!”
李绩又道:“我大唐煌煌天朝,皇上又被万国敬为天可汗,乃是天下共主,天下无论是谁,都是皇上的臣民。包括那高句丽人,他们虽然反抗天朝之威,却依旧在国书中承认我大唐为其宗主,难不成皇上有了新法,可以预防天花恶疾,竟然会不告诉高句丽人,让他们继续为瘟瘾所扰吗?”
这番话说得相当有“春秋圣人”的味道,把殿上君臣问得哑口无言。人人心中大骂,高句丽是敌国,高句丽人是敌人,他们死不死,关你屁事。要你在这里胡言乱语,讲什么大道理。要比讲大道理,咱们专门开个会,看看到底谁喊得更响!
沉默半晌,面对理直气壮的李绩,长孙无忌道:“话是这么说,道理呢,也是这么个道理,但是,,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治天下的道理,我们都所知太少,还要从长计议啊!”
世上最难反驳的就是大道理,有时明知道不对,不实用,可只要站到了“道义”的出发点上。就算是歪理,也很难反驳!
李绩却道:“无忌公所言差矣,这般普通的道理,难道还要我等去翻书本吗?”他又咳嗽几声,吐出一大口痰。这才对李世民一抱拳。大声道:“皇上,以老臣浅见。我们辨证出预防天花的方法后,应当立即送给高句丽去,让他们赶紧告知所有的高句丽人,使其国人不在为天花恶疾所扰!”
满殿之人,一齐起嘿了声。心中都想:“茂公,天热,看把你烧的。赶紧回家喝点儿绿豆汤吧!”
程知节实在听不下去了,李绩平常精明着呢,怎么今天犯起糊涂来了!他大着嗓子道:“我们辛辛苦苦辨证出来的东西,干嘛要给高句丽人送去,干嘛要便宜他们,就算你上赶子拍他们的马屁,把好东西送到他们的手上,他们也不会领你的情的,反而会说这法子不好用,是骗他们的,不信你就看着吧,,咦,哦,啊”。
他猛地一拍大腿,叫道:“对啊,得把这个方法早早告知他们才
殿上君臣恍然大悟,对啊。这个方法应该早早的就送给高句丽人知道才行啊,绝对不能对他们保密!
对于正常人的思维来讲,先不要说唐朝人,先说现代人,如果谁中了大奖,那么一般情况下,极特殊情况除外,这个人都会保守秘密,很少有人会四处大叫,说我中大奖啦,我一夜暴富,有了很多很多钱,大家都来我家喝酒吧!
正常情况下,不会有人这样做的,就算是去领奖,也会戴上大口罩,戴着墨镜去的!
对于大唐和高句丽来讲,他们可不是朋友,是死敌,前隋远征高句丽,死了多少人,数都数不清,而李世民亲自东征,结果也吃了亏回来。对于大唐人来讲。高句丽是必须要灭掉的,必须要将它亡国灭种。这没有任何可以商量的余地,就算是高句丽臣服,也照样不行,非灭了它不可!
同样。对高句丽人来讲,也是如此。有好事大唐一定想不起自己来。但有坏事他们却一定会想起自己来!你们大唐人说什么,我们都不会信的。所以你们就省省吧!
预防天花的事,越对高句丽保守秘密,他们的探子越会将这件事查明白,报回国去。可反过来,要大唐派使者,颠颠地告诉高句丽。那结果正好相反,就算把高句丽人吊起来抽,逼他们相信这件事,就算抽死他们,他们都不会信的!
李世民和长孙无忌一开始都用的正常思维,都想着要保密,可没想到李绩一用不正常的思维去想,结果一下子就把正确答案想出来了!
李世民心想:“茂公对高句丽人的想法,研究得很透啊,看来日后灭此獠者,必为茂公无疑!”
尉迟恭一拍大腿,叫道:“大丈夫,行事当光明磊落,这件事情于全天下都有好处,岂可不告知高句丽人?一定要告诉他们!”
长孙无忌也点头道:“对啊,这件事确实应该告诉他们。可老夫怕他们会有误会啊,诸君,你们要知道,要预防天花,就要先得天花,当老夫网听说时。都不信,说给皇上听时。皇上也不信。那么我们说给高句丽人听,他们要是也不信怎么办?。
房玄龄很来劲儿地道:“那就详细地说给他们听,越详细越好!”
殿上的众人心想:“恐怕说得越详细,他们越会觉得我们在骗人,就越发的不会信了!”
李世民点了点头。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高句丽人也是联的子民啊,这件事确实要告诉他们,确实应该告诉他们呀!”
“对,一定要把这件事告诉他们,而且要一经证实,就用快马告之高句丽,让他们的百姓,从此免受天花恶疾之扰!”大臣们一起道。
李绩这才坐下,道:“既然如此,那么预防玉花恶疾的事,便不应保密,应该广而告之,由尚书省发明文昭告天下,让百姓们配合,早日将此法辨证明白!”
李世民道:“不错,这件事就交给无忌你去办!”
长孙无忌站起身来,大声道:“臣定将此事办好,皇上放心”。
李世民站起身来,对群臣道:“三日之后,联要在承天门告天,天花恶疾虽然有今天字,却并非是上天对我大唐降下的惩罚,这原本就不应该是我大唐百姓应受之苦。然,就算是上天降下的惩罚又能如何,人可胜天。我大唐君民上下一心。誓与此恶疾对抗到底!”
“人可胜天”。群臣一起站起身来,大声呼喊!
王平安直睡到午后,这才醒了过来,洗了把脸,溜溜达达地出了卧房。还没等走到前院,就见欧阳利慌慌张张地跑了过来,手里抱着好大一捧的卷轴!
欧阳利叫道:“主人。大事不好,寺外围了上百名士子,都吵着要见你呢!他们说要向你投行卷,求你当他们的知己!”
说着,他把手里的卷轴。冲王平安晃了晃了,又道:“竟然把卷轴都塞给了我,非要我请主人出去不可,怎么赶他们,他们都不肯走!”
王平安大吃一惊,道:“什么?求知己?怎么”怎么求知己求到我这里来了,我又不是什么名士,又不是大官,”
话没说完,他就回过味来了,自己怎么不是名士,岂止是名士,简直就是大名士,自己又怎么不是大官,都做到一署长官,都成代太医令了,对于没有功名的士子们来讲,他已经是相当大的大官了!
欧阳利道:“主人,那你要不要出去见见他们啊?”
王平安一脸的郁闷,能不见吗,如果不出去见,恐怕马上就会有流言出现,说自己多么的高傲自大。看不起别人,不尊重文人士子!那就麻烦大了,流言这种东西,向来是越传越离谱儿,直接把自己传成个混蛋的可能性都有!
他硬着头皮道:“那就出去看看吧,好言好语地请他们走便是。这些人也真是的,我对科考没什么影响力的。
求我,还不如去求邱亭轩呢,他将来的老丈人可厉害得很!”
他走出后院。磨磨蹭蹭地进了前院,欧阳利抱着卷轴,在后面跟着!
前后院又不远,他一跨进前院,就见院中或坐或立,等着上百名的士子,个个衣衫整洁,头戴文士巾,腰佩宝剑,三五成群的聚集在一块。不知在谈些什么!
一见王平安出来,这些士子们顿时大哗,纷纷叫嚷起来,争先恐后地跑了过来,叫道:“学生参见王大人”。随即,士子们尽数跪倒!
就象是事先排练好的相仿,士子们一起叫道:“学生肯请领袖,审阅一下学生的诗稿,批评指正,学生感激不尽!”
王平安一咧嘴,叫道:“领袖,什么领袖,我什么时候成了领袖了!”这个词儿有点太大了吧,用在自己身上,实为不妥!
士子们又一起叫道:“王大人,您是我大唐文坛领袖,纵观长安,无出其右!”
第二百六十九章 一群人来求知己
辽平安张大了嘴今不拢,办没法今拢了!自只什么朴镂城文坛领袖啊,这个名头按到自己的头上,实在是有些太大了!
此时,他的面前;黑压压跪着一大片的士子,这些士子都眼巴巴地看着他,希望能给王领袖留下一个好印象,如果能特别关注一下自己,那就更好了!
士子们来拍他的马屁,实也怪不得他们,在现代人眼里,可能是太功利了,但在唐朝,这很正常,甚至说是一种风尚,是士子们进入仕途的正常,且正规的途径!
求知己的方法有很多,归纳总结,可以分为两种。
一种是先扬名,后求知己。这种方法具体操作起来是这样的,先把自己的诗稿发出去,送给人们看。最好的方法就走到酒楼,或者歌舞坊。如果能被班主选中,让歌姬们传唱。那就最好了,名声可以立时传扬出来。这样的做法,所要达到的目的是:我是一个很有才华的人!
等到名声扬出去后,这个士子便去参加达官显贵们的宴会,或者诗文会,在会上将自己的诗当众念出来,让别人知道,这些诗就是他做样做所要达到的目地是:那个有才华的人就是我!
比如以后会出现的大诗人李白和王维等大诗人,用的这就是这种方法。这种方法成功的几率很高,很容易一举成名。但对于士子本身的文学水平,要求却是极高,只有大才子,才能用好这种方法!
对于普通的士子来讲,他们是极难做到先扬名,后求知己的,他们只能用到第二种方法,即先求知己,后扬名。第二种方法带有明显的目地性。求知己,就是为了让知己替自己扬名。可以这样说,第二种方法是非常明显的功利行为!是典型的先拍马屁,然后再抓着马尾巴,让马带着他跑一程!
既然是功利的行为,要拍知己的马屁,那大模大样的就肯定不成了。是肯定要恳求,哀求,甚至苦苦跪求的!这便形成了一种风气,士子们要到“知己”的家里,或者能看到知己的地方,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