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来兴儿听她始终不肯报出自家姓名,心知其中必有原因,当下也不便多问,只得诺诺连声,表示愿意照她的意思去做。
当晚,来兴儿向那妇人问明了牲畜上山来的道路,与江中石、老黄一同下山将小白龙、“追风”并老黄的那辆驴车牵上山来,在院外安顿好,三人便在这座名为“双清小筑”的山间庭院中住了下来。
第一百九十七章 萍水相逢
一夜无话,次日天刚蒙蒙亮,来兴儿就被院门外传来的阵阵犬吠声给吵醒了,他翻身坐起,看到同榻而眠的江中石、老黄二人犹沉睡未醒,遂悄悄地披上了衣衫,独自一个人走出了客房。
院内笼罩着一屋薄薄的轻雾。蓦地,来兴儿看到那妇人母子一立一跪,正在安放辛十二娘遗体的石案前默哀、祷告,瞧情形,似乎一整夜未曾合眼,遂蹑手蹑脚地走到二人身后,刚要开口劝她二人回房略事歇息,却听那妇人说道:“十二娘,十年了,姐姐知道你心里有恨,一心要杀光这世上该杀之人,姐姐劝不了你,这些年只能任由着你胡来。现在你死于驱逐蛮寇的拚斗之中,总好似死在仇家的刀剑下,在姐姐眼中,也算得是死得其所了。你放心,待头七过后,姐姐便会在院后的山脚下择一处傍山依水的安静地界儿,将你葬在那里,姐姐答应你,此生都守在这里陪伴你,永不离开……”
在她身前跪着的伉儿仿佛本已睡着了,此时被母亲这番话惊醒,揉了揉惺松的睡眼,说道:“阿母,十二姨死了,是不是得告诉二姨一声呀?”说着,一回头,发现来兴儿正站在母亲背后,便戛然停下了话头。
来兴儿见状,忙转身来到妇人身前,躬身施礼,致歉道:“在下等三人昨夜在此叨扰,却不知尊主人母子竟守在大娘子身边一夜未睡,心中实在有愧,还望尊主人以善保贵体为念,节哀顺便。”
那妇人打稽首向来兴儿还了一礼,说道:“客人不知,贫道与十二娘相交多年,感情甚笃,伉儿自幼便跟随她习学武艺,更有师生之情,我母子二人守在这儿陪她一夜,自应属人之常情,客人不需见怪。只是昨晚尚有一事未曾向客人问及,令贫道如鲠在喉,不吐不快:不瞒客人说,十二娘一年中倒有大半年就住在我这‘双清小筑’之中,半个月前她离开时,尚未提及在长安城内新结交下几位朋友,但不知客人是如何与她相识,又是如何与她结交的呢?”
来兴儿心知她这是对自己等三人放心不下,故而直言相询,遂坦然答道:“既承尊主人问起,那在下便据实相告,我等与这位大娘子实乃陌路相逢,只因吐蕃人攻陷长安之时,一道滞留在了城内,且同有驱逐蛮寇,恢复我华夏帝都之志,故而才聚集在一处,成了并肩作战的伙伴。可惜大娘子空负杀敌之志,到头还是命丧吐蕃人之手,我等救之不及,如今思之,仍感悔恨不已。”
两人正说着,只听院门外“小黄”又汪汪汪地叫了起来。
“阿母,应该是求医问药的人来了。”伉儿边说边站起身要去开院门。
“原来如此。”那妇人听罢来兴儿的回答,若有所思地点点头,说道,“既然是这样,三位客人朋友、伙伴之情已尽,今日就请回长安去吧。十二娘泉下有知,也会感念三位客人的这份情谊的。”
来兴儿没想到她一大早便对自己等三人下了逐客令,心中略感不快,又念及这妇人口口声声说自己是辛十二娘至亲至近的故交好友,可又不肯报出自己的姓名来,自己等三人如何能放心离开,于是,按捺着心头的不快,抱拳向那妇人说道:“我等受大娘子临终前嘱托,便当有始有终,眼见着大娘子入土为安方才放心得下。再者,我等与尊主人纯系萍水相逢,又怎知尊主人说得是真是假,如何能将大娘子的尸骨轻易托付给尊主人呢?因此,说不得还要留在这里多叨扰几天。”
他话说得十分直白,那妇人听了,却没有一丝恼怒的神色,只望着跟在伉儿身后涌进来的人群,淡淡向来兴儿说道:“了凡三姝的名号,客人可曾听说过?我便是三姝中的大姐蔡寻真,辛十二娘是我的小妹,这回客人能放心离去了吧。”
“了凡三姝”?来兴儿恍惚觉得曾在什么地方听说过这个名号,却一时间想不起来了。
“道长啊,柳先生出山辅佐新皇上治国理政去了,单留下你们娘俩儿在这山中过活,我们平日里没少受你的恩惠,你若是有事需要人手的话,尽管说就是。怎么,家里来客人了?”一个五大三粗、浓眉阔口的中年汉子率先走进了院,向那妇人说道。
柳先生?!
这一回,来兴儿不再有丝毫的犹豫,脱口向那中年汉子问道:“大叔,请问你方才说到的那位柳先生可是名唤柳毅,如今官任陕虢观察使的那位?”
“你是谁?怎么知道柳先生的姓名?”中年汉子狐疑地盯了来兴儿一眼,问道。
蔡寻真也把询问的目光投在了来兴儿身上。
来兴儿已从中年汉子方才的话中听出蔡寻真与柳毅是一对夫妻,遂敛容向她施了一礼,改口道:“夫人,在下数月前在大明宫延英殿当差时,曾多蒙柳先生教诲,受益良多,今日不承想竟在此地得遇夫人,更是倍感荣幸。我等既有幸来到了柳先生家,便要厚颜多在府上叨扰几日了。”
蔡寻真和那中年汉子对视了一眼,先冲那汉子说道:“汪家大哥,你先请和今日来瞧病的乡亲们稍待一时,贫道和这位小兄弟有几句话讲。”
那中年汉子情知蔡寻真有话单独与来兴儿说,看了一眼院中石案上安放着的辛十二娘的遗体,什么话也没再说,朝蔡寻真躬身施了一礼,走至涌进“双清小筑”小院的人群之中去了。
“他们都是这附近的山民百姓,平时有个大灾小病的,常来我这里求医问药。柳毅二次出山后,只留下我们这一对母子居住在此,少不得仰赖乡亲们的关照,替我们照料院外的这几亩薄田,一来而去的,相处得倒像是与一家人没甚分别。”蔡寻真听来兴儿说与柳毅熟识,遂放缓了语气,同来兴儿拉起家常来了。
第一百九十八章 家传之宝
“夫人,柳先生两个多月前在长安受李进忠排挤,如今与曾庆则大人率一支兵马驻扎在陕虢一带。说不准此番我等回京后还能见到柳先生一面,夫人可有什么话要带给先生,我等愿效犬马之劳。”来兴儿对柳毅的为人、学识可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如今见了他的夫人,便一心寻思着要为他们做些什么。
“兴儿,我可以这样称呼你吗?”见来兴儿面露喜色,蔡寻真继续说道,“这次承你们三人将小妹的遗体运回终南山安葬,我已是感激不尽,怎好再给你们添麻烦?柳毅临行前曾对我和伉儿许诺过,此次出山不管遇到何等不顺心的事,都不会向前次那样,负气归隐,而是要帮助新君渡过难关后方考虑回山与我母子团聚。你也看到了,我与柳毅虽与十数年前结为夫妻,可如今已是出家人的身份,既然柳毅目下居朝为官,作为出家人,就不应以尘世间的夫妻、父子之情去打扰于他,你说对吗?”
蔡寻真娓娓道来,来兴儿从她的话中已听得十分明白,暗自猜想柳毅出山前,他夫妻二人之间必有一番约定,联想到柳毅曾在延英殿中亲口与皇帝立下过三年之约,不由得心中赞叹道:柳先生在朝辅佐新皇戡乱理政,柳夫人出家替百姓治病疗疾,救苦救难,真可称得上是神仙一般的眷侣,菩萨一样的心肠啊。自己与锦屏待到她夫妻这样的年纪,倘若也能像柳毅、蔡寻真夫妻二人一样,倒也算得没白来这世上走过一回。
他兀自在心中发着感慨,就听蔡寻真又说道:“你们若愿在我这‘双清小筑’中多盘桓几日,我自然求之不得。不过,待今日灵棚搭起,我便要日日为小妹超度亡灵,难免会对兴儿你们几位有所怠慢,还望你们不要在意才是。”
“夫人,实不相瞒,我等与大娘子虽相逢陌路,彼此之间还曾有过误会,但十几天来身处沦陷的长安城内,患难与共,相互照拂,不是生死之交,早已胜似生死之交。此番我等本是顺应大娘子遗愿,将她带回终南山中,好教她早日入土为安,如今既有幸刚好投在夫人家中,自应为大娘子披麻戴孝,略表寸心。如有用到我等兄弟之处,还请夫人您千万不要客气。”
两个人正在相互谦让着,就见江中石打着呵欠从客房中走了出来。一看到他,来兴儿仿佛又想到了件事,忙招手将江中石唤至近前,对蔡寻真说道:“夫人,大娘子临终前还留下了一件东西,如今就穿在我这位兄弟身上……”
他话未说完,蔡寻真已摆了摆手,拦住他问道:“兴儿说的可是那件‘天蚕宝衣’?如贫道所料不差,小妹应是在临终时将它赠送给了你,是吗?既是小妹所赠,你俩就不需再推辞不受了。我瞧着这位小兄弟身上颇有些气力,日后说不准会成为统率千军万马的一员虎将,留下此衣护身,也算是小妹的这件家传之宝找到一个好的归宿。”
来兴儿听蔡寻真话说得十分恳切,他也并非是拘于世俗虚礼之人,当下即唤江中石上前来拜见过蔡寻真。蔡寻真眼见着来自己家中寻医问药的百姓越聚越多,遂不再跟来兴儿客气,径自嘱咐他二人会同几位陪伴亲人来求医的壮实汉子一道,到院后的山上砍些树干、树枝来,就在院中为辛十二娘搭建起一座灵棚来,自己则回净舍中给人治病去了。
来兴儿和江中石二人本就对辛十二娘的死感到心中有愧,此时有机会在她死后替她做些事,自是乐意出力。于是,二人便与四、五个山里的汉子一起到山上伐了些树来,在院中为辛十二娘搭建起了一座灵棚,有热心的山民又张罗着为她赶制棺椁,来兴儿便带着江中石,真如他向蔡寻真说过的那样,披麻戴孝,以亲属晚辈的身份端坐于灵棚之中,守起灵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