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虎臣-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就是为什么蒙古人不和周虎臣军拼死搏杀的最重要原因,因为满清抽掉了内蒙古最强悍的旗丁,而这些旗丁的最终归属也成为了蒙古人的痛,因为这些蒙古旗丁不再属于蒙古,他们成为了建州的职业战兵,几乎再也没有回到蒙古的可能。
    满清在对蒙古人进行着一个循环,不停的抽丁,而随着抽丁数额的增加,内蒙古最强的战士被不断带走,而带走的结果就是蒙古境内的部族战斗力始终不可能太过强大。满清的抽丁政策无疑扼制了蒙古人的强大,加上默许让蒙古部落之间进行一些争斗,这无疑是满清最正确的一个政治选择,也就是历史上的。。。减丁。
    “厉害!”
    周虎臣不得不感慨,建州人果然有一套,尽显一个时代统治者的风采,经管这个风采充满着残暴和隐藏在黑暗中不太彰显的诡计,但这就是政治的智慧,周虎臣佩服啊佩服!
    周虎臣感慨万千了很长时间,但今天好像还没有结束,周虎臣继续询问尚可喜:“尚将军早年曾在东江追随毛帅,听闻也曾深入过朝鲜,听说那地方不错,不知尚将军对朝鲜了解的如何?”
    这是曾经的伤疤,尚可喜当年是东江镇总兵毛文龙的属下,后来袁崇焕矫诏杀了毛文龙,也致使毛文龙的大部分手下将领带领手下投降了当时的后金,而这些将领对建奴征战和统治辽东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因为这是他们最熟悉的土地。
    尚可喜的面色有些不自然,他显然不愿意提起这些伤心的旧事。
    “本帅知道那些曾经的无奈,一切都过去了!尚将军现在是我大明的总兵官,这朝鲜本帅想要给它一个最好的结局,如果尚将军对朝鲜很熟,沈阳之战结束后,可愿意进入朝鲜?”
    周虎臣不以为意的宽慰几句,并微笑着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朝鲜也是苦寒之地,哪有什么不错?尚可喜稍稍迟疑,马上答道:“属下对朝鲜很熟,曾随多尔衮征讨朝鲜并迫使朝鲜国王李琮签订了城下之盟。若大帅想进入朝鲜。。。如何去做,属下绝无二话。”
    “古有高句丽、新罗、高丽,现在称朝鲜,这弹丸之地屡生事端,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啊!这朝鲜占据了我大明多少旧土?不如以后改为我大明的一省来的痛快,也算功德无量!”
    尚可喜明白了周虎臣的意思,这个朝鲜周虎臣不希望他存在下去了,只是这个不存在需要人去做,周虎臣显然是要尚可喜去做这件事。
    这可是大明多年的忠实属国,但同时,朝鲜也背叛了大明,尽管它属于被迫。尚可喜清楚记得,朝鲜也曾经给毛文龙时代的东江镇带来不少资助,同时在后期也有投降建州的朝鲜降将给东江带来麻烦,建奴入关时也有士兵随建奴进入大明境内,但总体上,朝鲜还是心向大明。周虎臣的意思应该是把这朝鲜“改土归流”,而这个恶人需要尚可喜来做。
    “朝鲜不会抵触朝廷的好意,尚将军你说是不是?”尚可喜尚在思考,周虎臣紧跟了一句。
    “将来都是我大明子民,彻底归属我大明,大帅对朝鲜人可以说功德无量,哪里会有什么抵触?属下知道如何去做!”尚可喜豁然开朗,以周虎臣做事的果断和政治智慧,他是不会留着朝鲜的,这个机会千载难逢,以前的历史周虎臣不想再让它重复,彻底让朝鲜内附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
    周虎臣对尚可喜的领悟力还是满意的,他露出了微笑:“朝鲜之事以后我自有安排,朝廷那里本帅自会有个交代,朝鲜内附后,尚将军将来必定在史书上留下重重一笔。”
    几句话决定一个国家的命运,周虎臣露出了他的翻手为雨,覆手为云的生杀之柄,朝鲜的命运已经注定。
    “但凭大帅吩咐!”
    虽然要做恶人,但历史留名已经够了,周虎臣的信任已经超出了尚可喜的预期,尚可喜这个恶人做定了,而且一副心甘情愿的模样。
    谈笑之间就给大明增加了一省之地,而且这个增加还不一定受到朝廷欢迎,搞不好还会受到朝臣攻讦。但周虎臣独断一切,无视规则的作风已经延续了很久,这个朝鲜想来对他不是什么问题,那些夸夸其谈的朝臣也不是问题,所以尚可喜没什么可犹豫的,有周虎臣保着自己怕什么?
    朝鲜之地东濒倭国,东西南临海,自古称为华夏之喉,这个后世最重要的半岛现在同样很重要,因为它距离曰本太近了,可以直接威胁到曰本。周虎臣占据朝鲜当然是为了以后,现在他可没有时间和精力征服曰本,但朝鲜现在必须属于大明,而且要彻底的让朝鲜成为大明的一省之地。
    。(未完待续。)


第345章 失去的精神?
    夏是秋的坐骑,驮着变幻的云,急骤的雨,似火的骄阳,驮着生长、成熟、收获,也给今夏的沈阳带来了战争。
    今夏天燥,而周虎臣的军队到来却让暑气有了渐消的意味,起风了,天上的云朵翻滚着,就像激起的惊涛在涌动,仿佛在描绘这场大战的场景。
    清军没有死死的防守沈阳,这次他们越过浑河出兵了。
    沈阳城南三十里有个名叫苏家屯子的镇子,这个不大的镇子成为了战场,屯子正好位于浑河南岸不远,而这一带的地势属于丘陵过渡地段,镇子偏西侧正好是平原地带,也是这次战斗的战场。
    大清国的中流砥柱和硕英亲王阿济格再一次领军出战,尽管阿济格有些不愿意,但清廷的确派不出可以统帅军队的大将了,让阿济格的领军出战充满着悲壮的情绪。
    其实,用六万军队来牵制敌军已经兵力极其雄厚了,想当年,大清几次入关的时候,这点兵力足以驰骋整个大明的京畿之地,可以进入山东,甚至更远,也可以任意掠夺海一样的人口和财物。可惜。。。那是以前,是周虎臣没有露出他的獠牙之前,当周虎臣在江南把自己的牙口磨得又光又亮开始反击,整个天下局面完全变了,战争的作战方式也完全变了,变得大清勇士的勇敢没有了用武之地。
    阿济格一直在奇怪,除了在关内,周虎臣好像出关后并不太讲究兵贵神速,他的军队出关后虽然一直在追,但追的并没有多么急迫。在兀良哈并没有亡命的进行追赶,而阿济格在苏家屯子等待了很久才见到明军的到来。周虎臣一直就是稳字当头,它采用的是慢慢吞噬,一直在不断吞噬清军的力量,这个力量不仅是军事力量,也包括地方。而最重要的是,周虎臣好像摆平蒙古人,那些蒙古人让明军在他们的领地内轻松的进入了辽东。
    尽管不讲究兵贵神速,但周虎臣的军队绝对让人胆寒,随着明军在苏家屯子南面开始列阵,沈阳城附近的消息也传到了阿济格耳中,明军已经越过浑河,兵临沈阳城下,而作为后路的抚顺更是被围成了铁桶。
    不动则已,动则惊人!
    太快了!周虎臣果然还是喜欢布局,他的军队现在已经在沈阳城的东西两侧摆好了进攻的架势,而在阿济格的身后一支军队已经在封锁浑河沿岸。
    北方,周虎臣留出了沈阳城北方。
    围三阙一!围城必缺!
    “围师必阙”《孙子兵法军争篇》中列举用兵打仗八条原则之一。其中的“阙”,通“缺口”的“缺”,“缺口”之意。意思是包围敌人时要虚留缺口。如果四面合围敌人,就可能促使敌军指挥官下定拼个鱼死网破的决心。相反,如果故意留一个缺口,就可能使敌军指挥官在逃跑还是死战之间摇摆不定,同时也使得敌军士兵斗志涣散,无法安心作战。
    更重要的是,虚留缺口并非放任不管,而往往要在敌人逃跑的必经之地预设埋伏,使敌人在仓促逃跑过程中陷入埋伏圈中。特别是围困坚守城堡的敌人,一旦敌人弃城而逃,便可免去攻城之苦,在野战战场上彻底消灭敌军。相比之下,与逃窜之敌作战的难度显然要比与死战之敌作战要小得多,代价也会少得多。稍微有头脑的古代将领都能运用这个最常规的战术,所以“围师必阙”是历代战将常用的一个战法。
    当年纵横天下的成吉思汗之所以能够率领他的骑兵在东方战场上所向披靡,无论是野战还是摧城拔寨,几乎攻而必克,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他多次采用了“围师必阙”之计,经常将守城军队诱出城堡,利用蒙古骑兵的野战能力消灭敌人于广阔而便于机动的野外战场。
    实际上,“围师必阙”既是一种战法,更是一种精神战术方法。其核心是要求处理事情时要掌握分寸,留有余地,话不要说得太满,事不要做得太绝,给对方或矛盾产生变化的空间和时间,如果超过了一定的限度往往就会适得其反。
    这是兵锋和精神的双重打击。
    在阿济格的意识中,他一直认为周虎臣是依靠最犀利和先进的火器与兵力战胜了大清,现在他终于彻底醒悟过来,周虎臣的作战每一步都是计划好的,每一次战斗都在给自己预设战场,他从不打无把握之仗。
    绝对的运筹帷幄,这样的对手可以说几无漏洞,太可怕了!
    退还来得及,不退就是一场不公平的战斗,因为明军已经组成几个阵列在缓缓向北推进。
    “我猜测建奴不会在这里和我军交战,一定会退回去,兄长要不要和我赌一把,就赌一顿饭怎么样?谁输了就请所有将领在沈阳城大吃一顿。”周虎臣指向前方,大有一副笑看风云的样子。
    这个赌好像是必输无疑,可是郑森是土豪好不好!这点小钱他哪看在眼里,郑森讪讪的回答:“大帅还不如说让我直接请客呢,谁会象傻子一样这样被围着打啊?”
    周虎臣很得意:“运筹帷幄之中,制胜于无形,子房计谋其事,无知名,无勇功,图难于易,为大于细。”
    这几句话是汉高祖刘邦夸奖张良的话,意思是;张良坐在军帐中运用计谋,就能决定千里之外战斗的胜利。这说明张良心计多,善用脑,善用兵。后人们就用“运筹帷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