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带来的茶?”李夏从端砚手里接过茶,闻了闻笑道。
“王妃是真正的雅人!”古六先竖指称赞了一句,“从小就是。我家茶山上出的,今年春天一场倒春寒,明前出的极少,不过品质极好,是吧?”
看李夏和秦王抿了茶,古六一脸期待的问道。
“太淡。”郭胜先接上了话,“这明前就这点儿不好,茶叶少了淡,茶叶多了苦。”
“你喝柳芽儿都不觉得苦,喝这个倒苦上了?”古六被郭胜横插了这一句,没好气道。
“那不一样,柳芽儿不花钱,你这个一两明前十两银是吧?”郭胜嫌弃归嫌弃,一杯接一杯喝的却很快。
“老郭别跟小古打嘴仗了,过来烤肉,若论烤肉,你的手艺无人能及。”陆仪笑着招呼郭胜。
郭胜立刻放下杯子,“别动别动,我来!血放干净没有?”
“在这儿烤肉?”李夏惊讶道。
“嗯。”靠着根柱子坐在竹椅上的金拙言看着看向他的李夏和秦王,“这儿的规矩和皇陵的不大一样,听翁翁说,先李太后还健在的时候,和太夫人到这里来,回回都带着厨子,有肉有酒。
翁翁说,先李太后说过,祭祀是让已逝的人看看他的后代至亲,生活的都很好,当然要吃好喝好玩好。”
李夏眉毛挑的老高,片刻,拍手笑道:“这话说的太好了,我以后也要这样,我们!”李夏仰头看着秦王。
秦王失笑出声,“好,以后立下规矩,但凡你我的子孙,来祭祀都要吃好喝好,歌舞升平,谁哭谁就是不孝。”
“这里没有享堂吗?”李夏笑了一阵子,看着金拙言问道。
这是困扰了她十来年的一件事,她来过十几趟,每次都是象现在这样,在这里,这些亭子里停留,这四周都是山林树木,从这里到山顶,再往四周,她都让人探查过,除了山林树木,还是山林树木,先李太后真的葬在这里吗?还是这整座山,就只是座享堂?
“这里就是。”金拙言看了圈四周,“我也不知道陵墓在哪里,甚至在不在这里。翁翁说,当初,高祖是先李太后安葬的,先李太后走后,是太祖和太夫人一起安葬的。
高祖和先李太后之前,程家人都要归葬南边,阮家就是程氏在南边的守墓人。”
“拙言过来帮个忙。”金拙言话音刚落,古六招着手扬声叫他,“快点快点。”
金拙言有几分不情愿,不过还是站起来,过去帮忙烤肉。
“说说先李太后。”李夏拉着秦王坐下,递了杯茶给他。
“先李太后,”秦王顿了顿,好象在想怎么说才合适,“很神奇,太祖有本笔记,晚年的时候,常常提到先李太后,不过说的话让人不解,很象胡言乱语。比如,太祖说,不知道要历经几世,人才能过上神仙的日子,一日万里。”
李夏凝神听着,皱起了眉头,“这本笔记,我怎么没看到过?”
她有一本太祖的笔记,可哪有这样的话?这是哪一本?
“金家留着一本太祖笔记抄本,我小时候阿娘拿给我看过,我和阿娘在杭城的时候,长沙王府走了一回水,就烧了几间房子,就有这本抄本。”秦王叹了口气。
“唉!”李夏遗憾之极的长叹了口气,“你再说说,还有什么?你看过一遍的书,至少能记住八九,这本你肯定能记全,还有什么?”
“太祖和先唐皇后,夫妻情深,唐皇后活着时,太祖后宫只有唐后一人,唐后死后,后宫一直空无一人,太祖说,这才是人伦正道。”
“太祖真是了不起。”李夏发自内心的感叹,“神仙一样,真正的圣人。”
“王爷!您跟王妃要不要来试试?这肉就是现烤现吃最好。”亭子旁的宽敞空地上,郭胜站起来,扬声招呼两人。
“去看看?”秦王微微伸头看了眼,和李夏笑道。
李夏抽抽鼻子,闻着扑鼻的烤肉香味,嘴里一阵津液涌上来,急忙点头,“我饿了,咱们去吃烤肉,我烤给你吃。”
陆仪见两人过来,干脆让小厮把椅子搬过来,围在烤炉旁,郭胜忙递了把烤的半熟的鹿肉羊肉串给秦王和李夏。
李夏一把抢过,一把没翻过来,肉串掉了一半在地上。
秦王笑出了声,一边笑,一边从李夏手里接过肉串,“还是我来吧,我七八岁时,就跟着阿凤学行军打仗这种事儿,自己做吃的,是最先要学的。”
秦王果然比李夏熟练太多了,在旺火中翻转着肉串,很快就烤好一串,放到李夏面前的银盘中。
李夏不客气的拿起来,先咬了一口,仔细品了品,先将烤肉串递到两只手烤肉的秦王面前,“你尝尝。”
秦王就着李夏的手咬了一口,连连点头。
“你这烤肉的手艺真是不错。”李夏看着郭胜夸奖道。
郭胜顿时眉飞色舞,“谢王妃夸奖,从前……艰苦,又想吃点儿可口的,就挖空心思,这厨艺就出来了。”
“富贵说你油泼面做的也是一绝?”陆仪笑问道。
“一绝算不上,比京城那家山西面馆略强一点而已。”郭胜得意的谦虚道。
“比山西面馆略强一点,还而已!”古六哈了一声,“老郭,你可真是不谦虚。哪天请我吃碗油泼面?”
“我也想吃油泼面。”听到油泼面,李夏下意识的想到烂糊面。
“这容易,晚上我就给大家做油泼面!”郭胜立刻豪气答应。
“老郭改行做厨子算了。”金拙言烤熟了一串肉,闻了闻,再伸头过去闻了闻挨着他的郭胜烤的肉,再看自己烤的肉,一脸真正的嫌弃。“咱们换换,你尝尝我的手艺。”
第544章 结案
李夏和秦王在皇陵住足了三天,到第四天,才启程回到京城。
进了城门,秦王和金拙言往宫请见缴旨,郭胜跟着李夏回秦王府。
李夏在二门里下了车,叫进郭胜,“有事?”
“是,进城门前得了信儿,冯杰的案子已经结了,如陈江所料,冯杰所告查无实据,拟定将冯杰流放三千里,这个流放三千里,过轻了,朱喜说陈江昨晚得知后,十分感慨,喝酒到醉。”
“感慨冯家有冤不能申?”李夏笑起来,“杨承志的案子现在怎么样了?陈江还是不肯放手?”
“是,赵长海被迫致仕后,骆远航的案子,都觉得陈江该放手了,再这样究追不舍,就太过了。”郭胜说不上来自己的心情,他不是个很有正义感的人,不过陈江这个人,这样的正义感,却让他生出股敬佩之感。
“那个书办,到京城了?”李夏不知道在想什么。
“到了,只是个人证,他拿的卷宗文书,定不了骆远航的罪,骆远航极其聪明,他那个幕僚洪先生,家里几代人做师爷,刑名钱粮都有,手脚极干净。”
郭胜带着丝苦笑,“这案子跟冯杰的案子一样,查明是查明了,可就是人证物证不全,不好定罪。陈江发过好几回牢骚,说这要是在地方,只要查明无误,就能定罪,这里的被告全是惹不起的人物,查明了不行,还得证据确凿,这证据确凿,就是难为人。”
“冯杰一案,昨天有了结论,今天早朝后,大约要先递到中书,请几位相公过目之后,再正式上折子,也很快,你盯着些,后续跟上。”
李夏没理郭胜那些话,沉默片刻,吩咐道。
“王妃放心。”郭胜忙应了。
“冯杰一个死字不够,冯杰出事之后,你立刻去找金拙言,让他挑些人上折子为冯杰叫一叫冤屈,还有,让陈江也借此事推一推杨承志一案,陈江是个聪明人,他知道该怎么做。”李夏接着吩咐。
“冯杰事出后再找世子,只怕来不及,要不……”郭胜拧眉道。
“来得及。”李夏斜睨着郭胜,“冯杰之事后,你去找金拙言,不过是借个势而已,之前就先去找了……”李夏拖着长音,后面的话没说下去。
郭胜呃了一声,“世子……”不是外人四个字,郭胜没敢说出来,不是秦王府的外人,可不一定不是他和姑娘的外人。
“对自己人,能做好的,也要尽力做好,不能因为自己人,就肆无忌惮。再说,世间事千丝万缕,勾勾连连,一件事出来,会扯出另一件,直到扯出全部,何苦呢。”
李夏听出了郭胜没说出来的意思,解释了一句。
哪怕世人都知道冯家罪大恶极,手上沾了江淮和两浙上万人、几万人的鲜血,对着冯杰这么个孤弱孩子,这些人还是会怜悯不已,会替他求告,会责骂杀了他的人残忍没有人性,至于那些死于冯家刀下的成千上万的人,流成河的血……他们又没亲眼看到,死的又不是他和他的亲人,那被抢被夺,被一把火烧尽,又不是他的钱……
世上多的是这样的慈悲。
如今冯杰又举告了江家,由害人者,翻成了苦主,那就更可怜,更是要慈悲为怀了。
是她把他翻成苦主的,她来了结。
“看好杨承志一子一女,陈江也是个不择手段的。”李夏叹了口气,转身走了两步,又顿步回身补了一句。
郭胜一个怔神,急忙欠身答应。
冯杰一案的折子递上去,再批转下来的非常快,隔天早朝后,旨意就下了,冯杰所言查无实据,念在冯杰年纪尚幼,不知父兄之恶,不予追究。
当天傍晚,冯杰从潘楼街拐角的潘家酒楼楼顶一跃而下,在潘楼街的青石路上,摔的脑浆崩裂。
五月末的京城,傍晚时分是最热闹的时候,京城最热闹繁华的潘楼街上,摩肩擦踵,街道两边,不管是酒楼还是茶坊,家家都是满客,跳楼惨死的冯杰,惊动了整个京城。
郭胜正在得胜桥郑家老店吃油饼,得了信儿,立刻往长沙王府去寻金拙言。
太子宫里,太子妃魏玉泽陪女儿玩了一会儿,正要让人传饭,一个女使急急跑进来,姚娘娘请她立刻过去一趟。
魏玉泽心里涌起股不祥的预感,急忙跟着小女使往宫里进去。
小女使脚步急匆,没往姚贤妃的宫里去,径直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