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江山战图-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突厥大军已退,唐营内点燃了上千支火把,将大营照如白昼,士兵们忙碌地清扫营地,修补外墙,重新搭建帐篷,到处是一片片忙碌的身影。

王君廓正和几名大将站在突厥军队的兵甲堆前研究对方的装备,这时,远远士兵喊了一声,“齐王殿下驾到!”

众人连忙转身,只见齐王张铉在数十名侍卫的簇拥下快步走来,士兵们纷纷闪开一条路,王君廓连忙上前行礼,“参见齐王殿下!”

“参见齐王殿下!”众将也一起行礼。

“各位将军请免礼!”

张铉向众人摆摆手,又问王君廓道:“伤亡情况如何?”

“死伤五千余人,其中阵亡三千四百人。”

张铉点点头,心情略有点沉重道:“这次突厥军杀来完全在意料之外,我们斥候不力,也有一定的责任。”

“殿下千万不要这样说,两军交战,不可能完全做到洞察秋毫,遭遇偷袭很正常,说起来我还要感谢殿下的及时支援,若没有一万贵军骑兵及时杀到,恐怕我们死伤就要上万了。”

王君廓完全说的是实话,他们根本来不及排列长矛大阵,各营士兵各自为阵,阵脚十分混乱,被骑术高超的突厥骑兵杀得伤亡惨重,若不是隋军骑兵及时赶到,隔开了突厥骑兵和唐军士兵,后果简直不堪设想。

“这次突厥骑兵偷袭我们一共出了四万大军,攻打唐营只是声东击西,如果我们大军悉数赶来救援,那么三万突厥大军从东面杀来,结局就绝不会乐观了,突厥可汗也是发现我们已用充分准备,才放弃了继续进攻的念头,率军撤退了,虽然有点窝囊,不过打了这一战,我们也亲身了解了突厥军队的情况。”张铉看了一眼堆积像小山一样的兵甲说道。

“殿下说得完全正确,这是我们缴获的突厥军装备,我们确实了解到了不少突厥军的情况,请允许卑职向殿下汇报。”

张铉点点头笑道:“王将军请说,我洗耳恭听!”

王君廓拾起一面盾牌道:“殿下请看这面盾牌,这竟然是一面铜盾,难怪我们的弓箭没有发挥出作用。”

张铉接过盾牌,入手十分沉重,至少重二十斤,他沉吟一下道:“突厥并不出产铜,生铁的产量也不大,这应该是来自西方的铜盾,不过并不是所有的突厥军都准备,今晚从东面进攻我们的突厥骑兵就没有装备,这应该是突厥可汗的心腹军队,普通近卫军也没有他们这样的装备。”

“确实如此,殿下请再看这件皮甲。”

王君廓又拾起一件皮甲道:“这件皮甲竟然是双层牛皮,缝制得细细密密,非常坚固轻韧,完全没有一般双层皮甲的笨拙,这种缝制是汉人女子的手工。”

张铉接过牛皮,第一感觉就是鞣制得非常好,轻柔而坚固,穿在身上比普通牧民骑兵的单层皮甲还要轻便,北隋也从铁勒部落那里买进了不少皮革,其中就有这种皮革,属于顶级皮革,半张牛皮便可值十张羊皮,这确实不是一般士兵能装备得起。

张铉又拾起一根长矛和一把战刀,都是隋军的上好制式兵器,他点了点头道:“看来进攻唐营的这支突厥军非同小可,你们能将对方重创也是大功一件。”

“多谢殿下夸奖!”

王君廓却一点也高兴不起来,他的心情十分沉重,一场夜袭就让他们死伤了五千多人,他怎么向太子殿下交代?

第976章 太原战役(十七)

虽然突厥骑兵的偷袭没有能够成功,但如果隋军仅仅是感到庆幸,然后便将此事搁之脑后,其实也是一种失败,总结每一次作战的经验教训,便是下一次成功的基础。

天刚刚亮,所有鹰扬郎将以上的将领都跟随着主帅张铉来到大营外的战场上,尽管王君廓和谢映登有很多急待处理之事,但两人还是主动跟了过来,这种机会不是能轻易遇到。

战场上到处是正在清理善后的隋军士兵,搬运尸体,押送战俘,清点战马,一些受伤的战马也得到了细心地照顾。

还有很多士兵赶着牛车在收集铁弩矢,这支铁弩矢打造一支就需要一贯钱,一次射击就耗费掉三万贯钱,再强大的国力也经不起这样的耗费,所以收回铁弩矢就是战后的首要任务了。

张铉骑在一匹雄骏的青骢马上,这也是他的九匹爱马之一,从宇文化及手中缴获,也是原来隋帝杨广的珍藏宝马,名叫青雁。

“我们这次遭遇偷袭的最大问题是斥候战术有误,当然,我并不是指责我们的斥候士兵,他们很努力,也非常优秀,无可指责,我是说我们的斥候战术出了差错……”

这时,裴行俨低声提醒张铉道:“大帅,有外人在。”

张铉当然知道两名唐将也在自己身后,但他并不在意,他对裴行俨点点头,又继续对众人道:“我们从抓获的战俘口中知道,他们是五天前离开主营,那时我们正好从石艾县出发西进,而我们的斥候是三天前才部署到位,也就是我们抵达交城县之时。

如果我们斥候能一直严密监视突厥大营,那么我们就能将计就计,进行全面部署,一举将来偷袭的四万突厥全部歼灭,这就是我们在斥候部署上的前瞻不足,这个教训我们一定要吸取,包括各位也是一样。”

众人默默点头,张铉之所以不在意两名唐将在一旁,是因为他只谈表象,而不谈根源。

根源在于他们的战略虽然已确定,就是将突厥军全歼在并州,但在具体战术上却有点举棋不定,是直接和突厥大军对决,还是坐等突厥军队粮尽,或许是等突厥军南下失败,正是这种战术的迟迟不决,才导致他们在军队部署上的迟缓。

而再深一层的原因则是隋唐之间的互不信任,李渊想让隋军和突厥鹤蚌相争,渔翁得利,张铉的内心又何尝不想借突厥之手攻下太原,他再来当救世主。

只是突厥大军并没有攻打太原的意图,而在娄烦郡止步不前,才最终使张铉决定出兵北上。

不过这些深一层的原因他就不想对大将们详谈了。

这时,谢映登忍不住问道:“听说这次击溃突厥军是因为有了一种新式防御重弩,殿下能否介绍一下?”

谢映登的这个问题让旁边一群隋军将领为之侧目,很明显,谢映登问了一个很敏感的问题,王君廓也觉得有点不妥,他轻轻咳嗽一声,提醒谢映登有些事情不能问。

张铉却微微一笑道:“击溃突厥军队偷袭是因为我们房军师识破了突厥军声东击西的策略,使我们才得以先一步部署,所以如果论功,房军师应该排第一。”

众将一起向房玄龄鼓掌,房玄龄欠身笑道:“大帅着实过奖了,军师就是该出谋划策,如果哪一天大帅说房玄龄上阵杀了敌将,那时大家再来赞美我吧!”

众将轰然大笑,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这时,几名士兵抬了一架蜂窝重弩,张铉拍了拍重弩笑道:“如果说房军师是首功,那么这具重弩就是次功了,没有它的出色发挥,进攻大营的一万骑兵不会那么快败退,突厥后军也不会当即决定撤军,所以研制这架重弩的工匠我要给予重赏。”

王君廓和谢映登没想到张铉真把这具重弩拿出来了,而且事先已经准备好,丝毫没有半点避讳,他们二人心中都有点感动,一起和众人围了上去。

这时,五名操纵蜂窝重弩的士兵也被带了上来,张铉笑道:“学会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不仅是大将的事情,同时也是每个士兵的事情,我们听听这几名军士的意见,看看这部重弩在哪些方面还略有不足?”

一名火长躬身道:“这架重弩操作简便,而且用长杆铜棒上弦,也很省力,杀伤力就不用说了,如果说它还有不足,我个人觉得在一些细节上需要改进,比如更换箭筒是用木楔卡进去,在重力击打下,这种木楔很容易碎裂,导致连同箭筒一起射出去,如果改成铜扣件,像弩机一样,那么就更加耐用了。”

另一名士兵也道:“后置的绞盘是平放,这样便导致上弦士兵和装箭士兵互相影响,只有上完弦后才能开始装箭,这样就浪费了宝贵的时间,如果绞盘是竖着放置,那么上弦和装箭就互不影响了,可以同时进行,节省了一半的时间,而且只要两人上弦就够了,三个人便可操纵这架重弩,比现在的五人减少两人。”

再有一名旅帅道:“全木结构确实容易散架,每次射击的力道都很猛烈,虽然只发射了两次,却感觉架子要散了,卑职原来是操纵石砲,石砲就没有这个问题。”

“石砲为什么没有这个问题?”张铉追问道。

“启禀大帅,石砲主要连接处都是生铁,所以非常结实,虽然蜂窝重弩是全木结构,比较轻便,但如果用大车拉运,用生铁重了一百多斤其实问题也不大,但至少变得很结实。”

……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都在总结一次战斗的经验和教训,王君廓在一旁心中感慨万千,他心中终于明白为什么北隋军能够屡战屡胜,所向披靡,原因固然有很多,但就他今天所见,善于总结经验教训也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因,这一次因斥候不力吃了亏,那么只要及时反省,亡羊补牢,就不会再有下次。

王君廓的心情沉重起来,一次作战总结不仅军队高层在做,而且普通的士卒也参与讨论,明明很强大的武器也被批得体无完肤,这样的军队怎么能不可怕?王君廓开始对唐朝的前景担忧起来。

……

回到中军大帐,房玄龄喝了口茶笑问道:“殿下今天怎么怎么会把两个唐军将领也请来?”

张铉站在沙盘前静静注视着突厥大营,半晌,他淡淡道:“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到极致,相信他们二人在隋营中的一言一行李渊迟早都会知道。”

房玄龄微微叹道:“殿下深谋远虑,一般人真的想不到啊!不少将领还在为让唐将参与讨论感到担心。”

张铉笑了笑,回头问裴行俨道:“元庆担心吗?”

裴行俨迟疑了一下,刚才军师那句话让他不敢轻易开口了,大帅的深谋远虑指的是什么?

但既然大帅问了,他就不能不回答,踌躇片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