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与其它人不同,何遂或许同样渴望通过一战打出中**队的名声,让各国再不敢歧视中国,歧视中**队,从而为中国、为军队赢得尊严,可是这却不意味着他就心甘情愿的当法国人的炮灰,在凡尔登这场战役打响之后,他就敏锐的嗅到其中的异常。在他看来,远征军必须避免卷入这场“无谓的”只是流血的战役。
可是最终,远征军接到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前往这个“绞肉机”增援法国人,对于司令部的命令,尽管心下不甘,可是何遂一刻也没犹豫,作为远征军第一师,自然第一个上战场。接受命令归接受命令,可是心下的不甘却在这一路上一直压抑着他的心情。
他甚至觉得无论是蔡锷、还是徐树铮都在犯错,何遂同蔡锷平素交往不多,不过对于蔡锷他却是颇为尊重,而且蔡锷很欣赏何遂的干练。尤其是他那股颇有雄心和胆略的虎劲。所以两人虽是初次合作,关系倒也融洽。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何遂会因为无条件的服从,但意见可以保留,命令必须执行,如果说编入远征军的三个江苏陆军师,给这支部队带来一个什么样的新气象。恐怕就是这么一个气象,就像现在,纵然不甘部队当炮灰,但他还是无条件的执行着命令。
见何遂情绪不高,现在甚至在即将进入战场时,仍然闷头坐在车中,作为参谋长的李国辉心里明白了几分。看来这位师长还是没能从法人歧视的阴影中解脱出来。
“师长,咱们要首先和贝当打交道?”
听着参谋长的话,何遂点了点头,叹了口气,精神颓然地说道:
“和贝当打什么交道,无非就是接受命令罢了,这贝当怕不会比霞飞强多少,咱们是满腔热情,只要他们别……”
苦笑着,摇头之余何遂又说道。
“咱们要的是独立战线,如果他贝当想当咱们当成炮灰,他可就打错主义了。”
来到法国之后的,不断的在何遂眼前掠过,像根皮鞭似的抽在他心里。想起法国人的歧视何遂的心一阵阵抽紧,连日来的郁闷不乐转而成了一阵痛苦,一种耻辱,一腔因屈辱不平升腾而起的怒火。
可是想到国民对这一仗的期待,国家对这一仗的期待,尤其是想着远征军出征时,总理寄语的那句话更是激得他周身热血沸腾:此次远征军出征异域,将一举扭转中国百年之颓势,挽国家声誉于倾刻。
国民要看着他们、国家在看着他们,所有人都有看着他们,成功,他们为功臣,失败,又有何颜面回到中国!
而此时,何遂恰是这场“国战”第一人,可以说,这种压力,压的他透不过气来,而不愿让士兵为炮灰的那种责任,同样压的他透不过气来。何遂脸上急骤变化的神情没逃过李国辉的眼睛。他十分理解地看着师长,同时言辞恳切地说道:
“师长,在咱们出发的时候,总司令部曾经叮嘱咱们,大辱安能忍,此仇永爀忘。在法国的白里安总理的力争下,霞飞才同意咱们派出一个师,贝当才划给咱们一个团的防线,法国人看不起咱们,这仗咱们从来都不是为法国而打,而是为中国而战!”
听闻参谋长的话,何遂良久无言,心中充满苦涩。但一丝隐隐的冲动也似火山里的岩浆在不停地涌动,他咬着牙,看着车外的法军溃兵。
“***,这公平吗?”
一直闷坐着的何遂一声吼,把副驾驶座的副官吓了一跳,同样也把身旁的李国辉吓了一跳。
“没啥公平不公平的,这次,咱们要打出中国人的名气来,让德国人一提到中**队,就他娘的从心里头发寒。”
一腔怨恨的何遂在出言咒骂的时候,他的言语变得越来越生硬,双眼中闪动着异样的神采,他看着前方,看着战场,他知道,这场战役,对于远征军来说,事关远征军的声誉,更事关中国的声誉,对于他来说,只有一个结果,就是胜利、胜利!用一场胜利去证明自己,用一场胜利去让那些法国人明白他们犯下的错误,同样,国家也需要一场胜利!(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84章 “内忧外虑”
民国五年春天比往年来的更晚一些,温度同样也比往年更低一些,似乎这是一个普遍现象,洋历二月底时,法国下起了一场大雪,大雪阻碍了德军的攻势,让法国人松了一口气,到了三月初,远在亚洲的中国京城,同样也迎来了一场雪,与往年的春雪不同,这场雪显然比往年更大一些,常言道瑞雪兆丰年,不过这场春雪,下的未免也太晚了,同样也太大了一些,可即便是如此,也没有任何人怀疑,这会是一场丰年之雪。
民国五年的中国,看起来,远比任何时候更平静、更具发展前景,尽管在京城作为中央政府首脑的府院双方或多或少的存在着一些分歧,但是在外界看来,双方的合作远大于对抗,如果参考民国后的中国政治来看,现在的中国政治局面无疑是最为稳定的时期,甚至一些中国问题专家和西洋的政治观察家们,无不认为中国已经完全摆脱了清末民初的政治混乱,整个国家正在走向正轨。
过去的十个月,是极为稳定的十个月,不仅国民认同这一点,各国驻华公使、领事同样也如此以为,在一些公使、领事的眼中,中国的政治在经过了近四年的混乱、磨合之后,终于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环境的道路。
在中央,府院分治使得不可能产生绝对的中央集权,袁世凯的威权在某种程度上受到削弱,同样,李子诚的权威也没有想象中的强大,中央的府院分治维持着中央政局的平和。而在地方,剿匪、参战接连出现的问题,导致地方势力所依靠的省军受到严重削弱,剿匪导致了中央对地方省军的限制和半控制,而派兵参战,更是迫使地方省军不得不派出精锐部队编成远征军出征。同时,在中央的支持省议会亦开始千方百计的限制各省将军的权力。
尽管于中央府院双方实施分治,导致中央集权受到削弱,但是在对待地方问题上。府院双方却民配合默契,地方军力的削弱,在总统府的支持下院方借助剿匪插手地方警务、借助国地分税插手税务、借助司法插手民政更是进一步削弱地方势力对地方的控制,经过十个月的努力,地方势力受到削弱的同时,中央政令亦开始于地方通行,甚至在很多人看来。现在中国的政治局势优于晚清。
当然,对中国影响最大的却不是平静的政治局势,而是迅速发展的实业经济,在过去的十个月间,于工商部登计的工厂从5867家增加到11685家,欧战的爆发倒致各国减少甚至停止了对华商品输出,从而导致中国市场工业品供应不足,而国内新兴工厂在生产进口替代产品。填补市场空白的同时,不断开拓海外市场,国内外市场的需求极大的刺激着国内实业经济的发展。而在中央政府的刻意引导下。国人的关注视线早已从政治层面转向实业层面。高速发展的实业经济、巨额的实业利润,对于国内权贵以及富人的吸引力甚至超过其对政治的关注,经济的发展稳定了国内的政局。
不过,众所周知,只有政治局势的稳定方才有经济上的发展,而对于中国而言,当府院合作时,那么唯一的问题就是地方问题。
窗外,雪下着,在居仁堂温暖的小客厅内。看一眼坐于沙发上,面上带着弥佛似笑容的袁世凯,李子诚却是用略显低沉的声音说道。
“若是不能解除地方军力,举行制宪会议必定为地方所扰!”
在说话时,李子诚看一眼袁世凯,现在的袁世凯比去年胶澳事变结束时胖了不少。对于每日无肉不欢的袁世凯来说,瘦是很难的事情,但想胖起来却很容易,几乎是在出任总理之后,他就关注着袁世凯的饮食以及健康。
和历史上不同,袁世凯没有于称帝,事实上,按照后世人的分析,袁世凯称帝一方面固然是个人野心,但是另一方面,又未尝不与历史上的国内局势,尤其是地方派系的分裂之实不无关系,而现在中央的权威或许远不能同中央集权相比,但相比于历史上,却好了许多,在过去的十个月中,自己一直使用着“温水煮青蛙”的方式,温火慢煮的解决着地方与中央的问题,在当前成效初见的情况下,袁世凯自然不会冒险称帝。
“嗯……这倒是一个麻烦!”
点点头,袁世凯不无赞同的说道,尽管府院双方在一些问题上存在着分歧,但是在如何打击地方势力、建立中央集权方面,双方却是心有灵犀,配合不可不谓之紧密,而最让袁世凯佩服的就是李子诚的慢刀子杀人于无形,他总是用“大义”逼的地方上的将军没有其它的选择,就像在派兵的问题上。
派兵参战,为国家地位、民族尊严,中央要牺牲、地方也不能幸免,可现在,法国人缩减了第二批远征军,冻结了第三批远征军派出之后,这“大义”可是被法国人化于无形了,虽说法国那边传来了一些好消息,可那些好消息还带着太多的不确定因素。
“法国人那边不让步,咱们就派不出军队啊!除非……”
就在袁世凯试图说服李子诚接受法国人的建议,把远征军分割使用时,李子诚却断然回绝道。
“大总统,在军事上,国务院本不应该插手,可是,远征军所征之兵为中国之最优秀青年,绝不能沦列强炮灰,指挥权在咱们手中,还能打出中**队的名声,可到了法国人手里,即便是打胜了,也是狮子领导的绵羊!”
在出声拒绝袁世凯的提议时,李子诚最后又补充道。
“大总统,只要远征军的第一仗打个开门红,那接下来的一切都好办了,咱们千万不能急,这么长时间,都忍了下来,再忍几个月,又有什么问题!”
话时李子诚观察一下袁世凯的脸我,瞧着那红润的脸色。一时间,他不知是应该喜,还是应该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