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XX的好消息传回来。很是振奋人心。可是都别说洪涛这种疑心病极大的鸡贼人,就算文南这样的外交官都知道这件事不对了,那这件事就确实不太对。
南宋军队走得越远、离开老窝越远,也就越不安全。因为漫长的补给线非常容易被机动性极强的蒙古骑兵切断,一旦补给线断了,南宋军队就凶多极少了。蒙古军非常有战术特色,他们很少和敌人做不必要的正面硬拼,总是和狼群一样跟着你、骚扰你,等你什么时候疲了、累了,自己乱了阵脚,才会突然发力。在大平原上步兵被骑兵追杀?就算岳飞活过来,他也没辙。这不是南宋军队势如破竹,而是蒙古军队在诱敌深入呢。
“算了吧,咱俩现在怎么急也没用了,如果这是在大海上,我还能帮帮忙,可惜这是内陆,我也是束手无策啊!”洪涛拍了拍文南的后背,极少见的安慰了安慰他。
“先生!我们可以去进攻登州!或者密州!声东击西,让蒙古军队无暇西顾,这样可以给朝廷的大军争取时间。本来先生不也是打算这样做的嘛,提前一些如何,几万条性命啊!”文南还真是爱国,不是假装的,直接抓着洪涛的衣服就跪地上了,很有点拿洪涛当上帝的架势。
“唉……你这种行为和郑清之有何区别?光凭一腔热血是没用的,纸上谈兵更误事。进攻登州?还密州?那是军港!不是渔村,驻扎的都是正规军,就我这点人上去,还不够人家一个时辰打的。再说了,光在密州放把火就能调动蒙古军队啦?劳您驾,说话动动脑子可好?别把蒙古军队当傻子,更不要把我当傻子。这件事儿无解,除非你能让朝廷马上撤兵,一分钟都别耽误,没这个本事,说什么都是白扯,你当过官员,这里面的弯弯绕应该比我清楚。好了,起来吧,这里是学校,让学生们看到不合适,你慢慢悲伤,能把这件事儿引以为戒,以后别想而然之,这几万人就不算白死。我走了,别送!”洪涛一边给文南讲自己的难处,一边伸手把他从地上拽了起来,然后背着手去找学生们嘘寒问暖去了。
不是洪涛不想救,而是真没这个本事。这件事明显就是个圈套,只要南宋出兵,蒙古人就一箭双雕了。一方面可以消灭南宋的有生力量,一方面也可以以此为借口,指责南宋违约,然后理直气壮的南侵。侵略用理由吗?不用!但有一个总比没有强,尤其是不太费事的借口,干嘛不呢。
除非洪涛有足够的登陆人马,然后用战舰护航,沿着黄河强行逆流而上,从水路先行把给养运到汴梁和洛阳城去。再和南宋朝廷商量好,如何帮助舰队不断运送物资北上,沿着黄河进行布防,陆军和海军互相配合好,黄河才真的能变成天堑,真的能把蒙古军队挡在黄河以北。
但这一切都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就算自己负荆请罪、自己把自己绑上,老老实实去临安对皇帝臣服,南宋朝廷也不会听自己的建议,让金河湾海军和南宋陆军进行联合作战。他们防备自己人比防备外人的警惕性高,这可能也是吸取了历史上的教训,但有点矫枉过正了,把内斗变成了常态,把外敌看得太轻,慢慢就成了惯性思维。
其实就算南宋朝廷跑过来求自己,磕着头的叫自己祖爷爷,把全南宋的军权全交给自己指挥,洪涛也不打算去救援,不是不想,而是不会。洪涛打过仗吗?没有!洪涛会军事指挥吗?更不会!那如果洪涛把军权抢过来自己玩,又和南宋朝廷里那些纸上谈兵的废物们有啥区别呢?都是不懂装懂,说不定自己比人家还次,谁敢保证军队听了自己的,就能赢呢?
一个人吃几碗干饭,必须心里有数,否则不光是害己,还会害人。洪涛就很明白自己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出发点再好,结果是坏的,也不能说这件事办好了。而且这种坏事做起来更害人,后世里有多少打着摸索、探索、改革、爱国旗号胡作非为的事情?结果呢?比直接卖国还狠!浪费了无数资源人力,最终不进反退了,还不如什么都不干。所以吧,洪涛做什么事儿,从来不看动机,只看结果。人心隔肚皮,你说你是为了国家、民族,我怎么知道你说的是实话?你把事情办完了,不用说,也能看出你到底是为了国家、民族,还是为了你自己!
一年,洪涛只需要一年时间。在这一年之内,就算蒙古和南宋两国,人脑子打出狗脑子来,洪涛也不打算北上。他先要把自己的基础打好!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洪涛觉得自己手里的金刚钻还不太结实,还要再磨磨。
收复三京的行动就像洪涛事先说的一样,还没坚持到九月,就流产了。先是负责接应的杨谊部在洛阳城东遭到了伏击,几乎全军覆没,然后洛阳城里的徐子敏部也由于断粮,不得不撤退,结果被蒙古骑兵掩杀,没跑回来多少。
洛阳方面军全军覆没,汴梁这边也好不到哪儿去,赵葵和全子才部本来想回撤,可惜蒙古人把洪涛的招数抢先用了,他们自己扒开了黄河,把南宋军都给淹了。
至此,轰轰烈烈的收复三京运动就告一段落了,以南宋方面损兵折将,狼狈逃跑为结束,进入河南境内的几万南宋兵马没回来多少,史书上把这个小闹剧成为“端平入洛”。
第一百一十八章知音报
端平、端平!其实这一年一点儿都不平静。年初是金国灭亡,年中南宋军北进折戟,其实就在南宋朝廷密谋着如何收复三京的同时,远在鄂尔浑河上游的答兰答巴思(现外蒙古中北部),蒙古人也召开了一个诸王大会,制定了下一步的战略目标。当时的蒙古大汗是窝阔台汗,他在大会上对木华黎的孙子塔思说:
“先皇帝肇开大业,垂四十年。今中原、西夏、高丽、回鹘诸国皆已臣附,惟东南一隅,尚阻声教。朕欲躬行天讨,卿等以为何如?”
此时木华黎已经死了,塔思没有了和窝阔台叫板的能力,只能顺着他说:“臣家累世受恩,图报万一,正在今日。臣虽驽钝,愿仗天威,扫清淮、浙,何劳大驾亲临不测之地哉!”
窝阔台对塔思的回答很满意,不光是塔思如此回答,蒙古其他诸王在这个问题上也是高度一致的,都想把世界上最繁华的国家抢过来。于是这次大会上,蒙古帝国正式确立了南侵的策略。
这时候的蒙古帝国还真是强大,不服不成,它就是强。光打南宋,窝阔台汗觉得不太过瘾,所以还要兼顾着西征和东边。这次西征是蒙古帝国的第二次西征,由成吉思汗的孙子拔都任统帅,贵由、蒙哥等诸王子随征,战略目标是钦察和斡罗思,也就是黑海北边和东欧一带。南下的军队主要是窝阔台的儿子率领,另外还得抽出一部分兵力去平定高丽。西、南、东,三面作战,比二战时候的小胡子还狠。
后世里有很多关于这段历史的评论,说是蒙古人本来不想南侵,都怪南宋朝廷违背了协议,出兵抢夺三京,这才不得已开始南侵。这种论调的出发点我不清楚,但从时间上看,显然不是这样的。因为南宋的军队还没进入河南境内呢。蒙古诸王大会就已经开完了,南侵已经是板上钉钉的决策,不管有没有端平入洛的事件,蒙古国入侵南宋都是不可避免的。
历史上因为相信盟约而被人坑的事件不是一次两次了。中外都有,凡是指望用盟约来保护自己的国家大多数都倒霉了。国家和国家之间,做买卖可以讲信用,但政治和军事绝对不能讲信用。到现在还有拿盟约说事儿的,这个历史就白学了。最基本的原则都没学明白。
大喜大悲,这就是罗有德和文南这样南宋人的写照。从年初到现在,不光他们俩和吃了蜜蜂屎一样,很多海商也都人逢喜事精神爽,除了逢人便请客喝酒、大侃一顿如何如何光复河山之外,还给航海学校捐了不少钱,非让洪涛再把学校扩大一些,多招收点学生,以免过几年北方一收复,航线又多了。人手不够用,就好像南宋的军队分分钟都能打到燕山以北一样。
亢奋了不到半年,他们又都老实了,能不出门就不出门,茶楼里遇见都是低着头装没看见,他们怕人来问当初说好的光复河山呢?也就是罗有德和文南跑不了,否则他们俩也得躲,主要是躲洪涛。只要他一来西瑁洲或者去马场,文南和罗有德就找各种借口逃跑,实在跑不了就装病。反正是不肯和洪涛坐在一起。对于洪涛那张破嘴,他们俩早就领教过很多次了,平时没事儿都能把正常人说得不正常喽,现在小辫子被抓住了。自己还有好日子过吗?
“唉……同学们,看到了吧?身后没有一个强大的祖国,吹牛逼都吹不痛快,分分钟被打脸!看到你们文老师了没有?这就是现世报!以后再有这种争论,大家就想一想今天,别因为主观愿望而让脑子变糊涂了。这才是学习的重点!”洪涛是找不到机会去当面踩文南和罗有德几脚了,但他也不打算放过他们,用他们给学生当反面教材,活生生的例子,多好!谁让前几个月他们拉着学生一起和自己作对呢,这不光是要恶心他们,也是教育教育学生,以后该如何思考问题。
“校长,我爹说您也是纸上谈兵,他还说您胆子小,不敢去北边帮忙,所以我朝才会吃亏……”罗美洲不太同意洪涛的言论,因为他有一个也不太靠谱的爹,什么话都当着孩子说。
“你爹啊,和文老师一样,都是口贩子!大宋是你们的国家,校长可不是宋人,凭什么要我帮着大宋打仗去?美洲,我问问你啊,如果让你去帮大越国打仗,打完了人家还不感谢你,还得把你赶紧轰走,生怕你抢了人家的地盘,你乐意去吗?”洪涛也不太靠谱,他教出来的学生全是一群思想混乱的怪胎,就和当初从小影响金月的思维一样,没个固定的模式和理论,想到什么就说什么。
“……那我不去,亏本的买卖咱不能做,我爹说的!”罗美洲那张胖脸上长着一双溜圆的眼珠,都不用化妆,就是一副奸商摸样。洪涛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