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外乡人,就能倾囊所有,好人啊!而且洪涛回个屁的家乡,就算家乡真在澳洲,他也回不去啊。照目前这个航海水平,从中国南海去东南亚都是拿命在搏,再从东南亚去澳洲,给多少钱洪涛也不去,纯嘬死!
“陈老伯……我们那边就是这样称呼和父亲一辈之人的,莫见怪。我不想回家乡了,我怕再碰上海难,家乡也没有人了,我是用父母留给我的家产购置的货物,连房子和地都卖了,再回去我只能要饭。我还是想留在这里打渔,别的也不太会干,打渔我从小就会。读书认字在我们那边不稀奇,我还可以教他们认字,算算术,不收钱,管饭就可以,如何?”没别的,洪涛对待好人从来都是瞎话,不说不成啊,有时候说实话比骂人还可恶。
“你真想好了?我收你为干子,一旦成了礼,那你就是疍家人啦!”陈名恩没想到和洪涛说了结果,洪涛还是愿意留在这里。对一个读过书的人来说,当疍家人还不如要饭呢,在社会地位上,要饭的还能有翻身那一天,疍家人永远不可能。
“干子就是干儿子吧?”洪涛没想到这个陈名恩要认自己为干亲,后世里什么干爹干妈有点骂人的意思,但是在解放前,认干亲还是很严肃的,干儿子和亲儿子除了继承权方面有点差别之外,意思差不多。
“你真笨!以后你叫陈伯阿爷就成啦!”那个泊珠不知道什么时候也凑了过来,就蹲在陈名恩身后,突然插了一句话。
来到大宋朝只还没到一天,洪涛就多了一个干爹,一个干弟弟和一个大家族。他需要付出的只是跪在船头,冲着香炉磕三个头,然后再给陈名恩磕三个头,礼仪极其简单。洪涛觉得很值,现在自己有家人了,这样活下去的可能性就高了很多。至于这个干爹嘛,干爹就干爹吧,算他运气,有自己这么一个干儿子,等着吃香的喝辣的吧。不管到了什么朝代,也不管历史知识还剩多少,洪涛觉得自己都会比当时的普通人过得好,无它,知识就是生产力。
说是这么说,到底什么样的知识才能在目前的条件下转化成生产力呢?洪涛躺在陈名恩的船板上,翻来覆去的睡不着啊。金融知识就扔了吧,现在连个银行、股市都没有,美联储主席来了也是白搭。
金属热处理和材料学,这是自己的专业。可惜大部分都还给了老师,除了实习自己也没做过这个行业,简单的实验结果可能还记得。可是目前没这个条件啊,不光各种化学试剂找不到,就连金属加工的设备也没有。当年上学的时候,老师教的都是如何在那个年代工作,并没教如何白手起家自己连钢炼铁,就算教了,去哪儿找铁矿、煤矿、人手呢?总不能全让自己一个人干了吧?
卫星通讯,这个工作自己最熟悉,也最没用。音响器材和电脑知识,这也是自己的强项,照样还是没用。在有电之前,它们都是摆设,还不如一根木棍子好用呢。拍电视、电影,写歌唱歌,同样道理,没电都是白搭。
美容美发嘛,虽然没有剪刀、吹风机、冷烫液,但确实可以干。可惜这时候的人不兴这一套,你要给一个女孩子火烫一个大波浪,再画上烟熏妆,那你和这个女孩子就等着一起被游街吧,然后一起沉了海。
洪涛穿越了两次,这已经是第三次了,但从来没觉出自己是个废物,现在终于知道了,自己离开现代社会之后,没有了基础产品的支持,确实是个大废物。
什么造枪、造炮、造玻璃、造肥皂、造纸,自己都不会,有些东西自己知道配方和制造技术,但是没有化工、冶炼产业,知道也是白知道,没地方找原材料去。
写诗、写词、写戏曲,对于一个理科生来讲,难度太大。从中学开始,文言文就没怎么读明白过,再说了,一个来历不详、繁体字都不会写、毛笔都不会用、这个时代的话和称呼都说不利落的人,上哪儿给人写诗写词去啊?谁他娘的知道南宋时期的人到底讲什么语言?普通话?江浙话?都说官话、官话,官话谁听过录音?怎么讲?
正经工作里找不出合适的技能,洪涛在硬硬的船板上翻了个身,又开始想自己玩的技能里有没有能拿得出手的。高俅不是因为踢藤球当了宰相嘛,自己能不能弄个乒乓球、羽毛球、篮球啥的,也混个官儿当当呢?哪怕是弹球也成啊,自己那一手4、5米之外百发百中的弹球技术,当年称霸了一条街啊!
这要是发展起来,自己去宋朝大官家里专门当个私人教练,那他们家里的女眷还不都是自己的了。别看咱长得一般般,但是咱身体好啊,一高遮百丑,想在宋朝找出身高超过185厘米的人,还真不太容易。
“唉……有点难度啊!”洪涛吸了吸口水,又翻了一个身,这船板真尼玛硬,席梦思你在哪儿啊!
一直翻腾到外面的天色蒙蒙亮,洪涛也没睡着,有可能是因为脑子想的东西太多了,也有可能穿越也是要倒时差的,最大的可能就是船板太硬,侧着躺大腿骨和肩膀生疼,仰着躺尾巴骨和肩胛骨生疼。
不过这一宿也没白熬,洪涛还是从自己纷杂的技能中找到了两个比较靠谱的东西,暂时可以帮到自己在目前这个时代里活下去,一个就是帆船驾驶,一个就是钓鱼!
第七章我会捕鱼
帆船驾驶很重要,目前虽然没有现代化大帆船,也没有现代化导航设备,但是在考A级帆船船长执照的时候,导航课是必须的。如何利用简单工具,通过观察星座、月亮、太阳的位置去确定正确的航向和船只地理位置,也是必考的。考不过去就不合格,这是怕船上的设备一旦失灵,船长就抓瞎,好歹能知道正确的方向和方位,也好等人来救,别越跑越远。
这东西在宋代能干嘛呢?能远航啊!只要你能开着船远航,那你就是人才!这个时代的远航贸易非常非常赚钱,但局限性也非常非常大,这个局限只有少部分是来自海盗和天气,大部分都是由于动力和航线的问题。很多远航的船队,一年只能利用季风跑一次,还得是固定航线,稍微换个地方,就不敢去了,因为不知道这个地方如何走,每条航线的秘密都藏在那些掌握船队的大家族手里。
如果自己能开辟出新的航线,并造出可以逆风航行、航速更快的大海船来,那远洋贸易就不是梦了。只要自己能跑得比别人次数多、速度快,那当个大海商也不是梦啊,到时候照样是吃香的喝辣的,到了大海上就是自己的天下了。不过这个玩意现在琢磨还有点远,首先得有船,这个船如何造出来、有没有人会造、怎么造,还得慢慢计划。
目前唯一能让自己过上好日子的,就是钓鱼!疍家人靠什么生活?捕鱼啊!他们的小船只能在近海沿着岸边溜达溜达,远了去不了,网具也很简陋,所以每天的捕获量非常少。像昨天吃的那种大米饭,就是用鱼和岸上的土人交换来的,这是为了招待洪涛这个客人特意准备拿出来的存货,要是平时,他们只能吃芋头充饥,而且就算是芋头也要拿鱼虾去和岸上的土人换,光吃鱼虾也吃不饱啊。
洪涛在吃晚饭之前,看过泊福家的那张网,那是一张直径四米多的撒网。这玩意只适用于浅水,撒出去之后是个大圆片,靠渔网四周绑着的铁块重物,让渔网像个大罩子一样,罩在水底。碰巧在这个罩子中间的鱼受惊之后来回一乱撞,鱼鳍就会挂在网上,从而被渔网一起拽上来。
这种捕鱼方式太原始太落后了,完全靠蒙,要不停的撒网、收网,能蒙上的几率也不太大,要是赶上水下有礁石把网挂住,还得下水去摘开,既费力又没效率。洪涛的改良办法分为三种,都是充分考虑了目前的时代背景和经济状况之后量身订做出来的。
第一种办法就是地笼。这种捕鱼方式在后世已经用烂了,特别适合懒人使用。啥叫地笼呢?就是把渔网卷成一个圆筒,一般有十几米长就可以了,中间用铁丝钢丝之类的材料支撑,让这个筒子始终保持形态,不要瘪下去。筒子的两头不封口,缝上一个渔网做的漏斗,漏斗的大口冲外,小口冲着网筒的里面,在网筒上也可以开几个这样的漏斗,这就是鱼儿进入的通道。然后把这个网筒绑上重物,沉到海底,上面连着一根结实点的绳子绑上一个浮漂当标志物。
这玩意怎么捕鱼呢?不用主动去捕鱼,只需要划着船把这个长长的网筒子扔到海里就成,想扔多少个就扔多少个,越多越好。鱼类都有一个习性,就是喜欢找隐蔽物藏身,这些网筒子鱼并不认识是啥玩意,它们就会在周围转来转去,看到有开口了,就会钻进去。
不过鱼类没有记忆力,或者说它们的记忆力非常短,只有几秒钟。钻进去之后,就忘记了出口的位置,只知道在网筒子里乱钻。那些漏斗状的进口,进来容易,出去难,因为鱼鳍都是顺着生长的,往里走不会挂在网上,想从小口出来,就很麻烦了。碰巧了有些体型小的鱼能钻出去,绝大部分全都困在网里了。视这个水域鱼类的多少而定,几个小时、半天、一天或者几天,划船来把地笼拽上船,里面的鱼就归你了。水面上绑的那个浮漂,就是让渔民发现地笼位置的标志物。
能不能管用?洪涛敢保证这是百分百管用。这不是他的发明创造,而是中国劳动人民一代一代总结出来的精华,不管是淡水还是海水,通杀!想捕捞大鱼就把网眼放大,想捕捞小鱼就把网眼缩小,非常灵活。最主要的是这种捕鱼方法不用人费力气,也不耽误时间,把地笼扔下去,该干嘛干嘛,到时候来收一次就齐活。
如果生产力水平足够高,有了机械设备帮忙,还可以把这种地笼改良改良,弄成一种叫做迷魂阵的大型地笼。那玩意可就厉害了,对于中上层鱼类来说,进去就出不来,一个迷魂阵一次能捕捞上万斤的鱼,后世里很多水域都不让用这种东西,杀伤力太大。
第二种办法就是螃蟹笼子。洪涛问过泊福他们如何抓螃蟹,他们的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