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小七,出来。”洪涛面对岸边越来越多的跪拜者,不能有什么回礼,还得腆胸迭肚脸朝天的显得更威严一些。没办法,信徒们就喜欢自己装逼,不装他们不乐意。
“干嘛?”温小七正沉浸在脚下传来的那种震颤感觉中,他觉得那才是真正的神力,对于外面的事儿完全不理睬。
“我让你出来就出来,哪儿来的那么多为什么!我数到三,你不出来,我就把你扔河里,然后我自己开着船出海。”眼看岸边的人越聚越多,而船速也越来越快了,洪涛一瞪眼,伸出三个手指头。
“不带这样耍赖的,说好我当船长,以后还不是您来开船,干嘛非和我抢。”面对洪涛的淫威,温小七没辙了。打也打不过,说也说不过,只能恋恋不舍的放下舵轮,钻出了驾驶室的门。
“面冲着河岸,挥挥手,尽量别笑得太傻。”洪涛不打算和温小七抢驾驶权,而是要借着这次机会让他多露露脸,也染上点神力,这样对他以后去管理自己的国家有好处。
“嘿嘿嘿,现在你也是有神迹的人了,以后你说话手下人就会多听几句,明白了不?光靠手艺统治不了国家,有时候得多动动脑子,这里不能只装着船和机器。”虽然温小七的摸样不是太自然,但洪涛基本还算满意,反正岸边的人也看不太清楚自己两人的表情,能认出是谁就够了。
“我可学不来您的本事,更不会天天骗人。哪儿有太阳神啊,都是骗人的!”温小七这才明白洪涛要他出来干嘛,但他不觉得这样对自己有什么帮助。
“你再敢这么说,我就摔死你!心里明白可以,但有些东西是不能说的。不管会不会,也得学点。”洪涛有点发愁像温小七、齐祖、布什这样的纯工匠,以后该怎么管理国家,情商太低啊。
“这您就别操心了,我和齐叔都商量好了,到时候就把国家当大工厂管理,有什么难的?厂长就是国王,大匠就是大臣,徒弟就是县官,工人和他们的家属就是百姓。厂里有的吃,大家就都饿不着,谁干不好就饿两顿。”温小七不光很不齿洪涛的管理方式,还有他自己的一套理论,而且不是他一个人这么想,齐祖也掺合进来了。
“……算你本事,我倒要看看你们俩能折腾成啥样!”温小七这番话还真给洪涛说愣了,他想的办法不是不成,而且是很成。只要是保持供给制和计划经济状态,这种模式就没什么不好的。
后世中国有一段时间里就存在这样的模式,很多大工厂、矿山、林场、农垦兵团,其实都是一个小国家,五脏俱全。但是真的把这种模式放到一个国家里当主体,能不能成,就是个新课题了。洪涛认为可以试试,反正还有联盟在外面护着,不成功还可以改嘛。
而且温小七和齐祖的想法也很符合自己的理念,如何管理国家,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就是得试,就像搞研究一样,通过不断的实践,来证明一件事儿的实际效果。以前是自己一个人试,速度很慢,现在终于有人开窍了,准备用他们自己的智慧去创建新的国家模式,干嘛不呢?
工业号!洪涛给这艘圆头圆脑的钢壳汽船起了个名字,并且建议温小七不要把它拆掉,当它完成了它的使命之后,就在太阳城的南岸造船厂里给它建一个专门的船台,把它固定在上面,成为一个时代开始的纪念碑。让以后的孩子们都来看看他们的父辈是用什么样的精神在科技的道路上摸爬滚打的。这艘船与其是说工业化产品,不如说是大个的手工艺品,全船多一半都是靠各种各样的锤子敲敲打打出来的。
至于说工业号的表现,它倒是能在大海里正常航行了,风浪大一些也没问题,更低的重心让这艘造型并不出色的船比大多数风帆战舰稳当的多。可是它的航速就有点惨不忍睹了,在强压工作状态下只能跑出八节的速度,持续时间只有二十分钟,换成常压驱动,就只剩五节多一点速度,并不比原来的老锅炉和明轮快太多。
“合算它还是个废物……”一直对船速非常敏感的温小七很失望,费了十多年时间弄出来的机器,结果还不如风帆,这对他来说是个极大的打击。
“可不能这么说,你的看法太片面了。任何一个新技术刚出现的时候,都不会有太好的表现。你齐叔刚开始铸造大炮的时候,十门炮里有八门都炸膛,剩下两门也打不远。看看现在,他造出来的大炮已经变成什么样了?别灰心,慢慢完善它。再说了,它现在的表现我觉得就已经很好了,跑得慢并不是大问题,也不光是蒸汽机的问题。”洪涛还真不是安慰温小七,他对这艘船很满意,还不是普普通通感觉上的满意,而是看着工匠们在航行中收集上来的数据,很有根据的满意。
由于还无法计算蒸汽机的输出功率,每马力公里的耗煤量光算是算不出来的,只能用实际测量的笨方法。方法虽然笨,但结果不错。工业号这次出航是满载排水量,装了五吨水和十五吨燃煤,在常压巡航速度下,每公里耗煤量只有三十公斤左右。船上装的十五吨煤理论上可以行驶五百公里,这已经大大超出了洪涛的预期。
要是按照这个耗煤量来算,蒸汽船已经初步具备了远洋航行的能力,当煤水载重量达到排水量一半的时候,航程还能提高近一倍。而通过改进船体形状、蒸汽机效率,这个数值会越来越大,中途不停歇直航胜利群岛甚至卡尔堡不是梦。再说了,洪涛压根也没指望直接让蒸汽机全完取代风帆,他脑子里的记忆告诉他,还有一种办法,可以让处于儿童时代的蒸汽机得到足够的缓冲期,让它在实用中慢慢长大。
“你看啊,这艘破船让你造的,圆头圆脑,还是个胖子,就算装上三根桅杆,它也快不到哪儿去。另外你别忘了,咱们这可是满载,还顶风,能跑出这个速度,已经不错了。”安慰人要有理有据,安慰的过程其实就是说服的过程,洪涛开始讲事实摆道理了。
“就算改成弗吉尼亚级那样的船型,也提高不了几节……”想在造船问题上说服温小七,真不是件容易事儿,主要是你蒙不了他。都不用仔细计算,他光靠想,就能把大概数据报出来,和实际数据差不了太多。
“你想过没有,可以在船上装一根或者两根矮一些的桅杆,配备上比较容易操作的上斜衍纵帆。顶风的时候用蒸汽机推动船前进,其它时候都可以把帆升起来,配合蒸汽机一起驱动船只。这样不光可以提高船速,还能增加航程,你觉得呢?”帆和蒸汽机混用,这就是洪涛的绝招。同样,这次依旧是剽窃,这一招不姓洪,后世十九世纪蒸汽机刚刚被用于驱动船舶时,同样有着功率不足、航速过慢的毛病。当时的解决办法就是让蒸汽机和风帆同时存在,给蒸汽机不断实践、不断根据情况改进的机会,然后才把风帆正式淘汰掉。
“……您可真会凑合,这么弄船速肯定能提高不少,但我的船不还是帆船嘛!”温小七听明白了,也算清楚了,洪涛说的办法确实能解决眼前的问题,但是他不满足,他的理想是造一艘不需要用帆、还要比帆船强的船。
“你个死心眼子!又不是明年就会死,你不会慢慢研究、慢慢改进啊?以你的能力,我相信你说的那种船很快就能造出来,至少我能活着见到。好了,别和我磨牙了,想一下让船飞跑起来,除非真有太阳神。现在你需要做的不是灰心丧气,而是去仔细统计每一个数据,尽可能的完善这台机器,为以后的进步打基础。”纯搞技术的人,往往都是一根筋,因为没有这股子撞了南墙都不回头的劲头儿,是抗不住一次次失败考验的。这时候就需要洪涛这种怎么说都有理的人来开导,让撞南墙的节奏可以变一变,或者换个地方接着撞。
182章吃人的运河
提高船速是个很大的技术问题,并不是说把输出功率提高一些就能让航速明显增加。在造船业里有两个公式,就是用来概括船舶的功率、吨位、速度之间关系的。功率与吨位的三分之二次方成正比、功率与速度的三次方成正比。
这个公式可能不太好理解,举几个例子就更明白了。
比如说一艘五万吨的大船主机是一万马力,它能在满载的时候以十二海里的速度行驶。而一艘排水量只有三百吨的高速船,想跑到三十节以上,也需要有一万多马力才成。
再比如说,阿利伯克级驱逐舰,满载排水量不到一万吨,主机超过十万马力,航速三十一节。尼米兹级航空母舰,排水量超过了十万吨,动力系统二十六万马力,航速三十节。
可见功率和吨位的差距并不是大,但功率与速度的关系就非常大了。用同样的功率推动排水量相差一倍的船,航速不会降太多,但如果想把航速提升一倍,功率就得十倍、几十倍的提高。这个问题一直到后世都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自己又不是造船专家,当然也不会有任何办法。
“好吧,您能活着见到,估计我也不会死……”温小七稍微被说动了点,主要还是洪涛在这方面的信誉嗷嗷好,凡是他说能成的,百分百都能成。
“那也不见得,如果你再一熬好几天不睡觉,或者偷偷去嘬死,就不一定能耗得过我。你看看咱这肌肉,再看看你这一身囊膪,说我是你弟都有人信。别整天窝在船台上瞎琢磨了,该吃吃、该睡睡、多锻炼锻炼,最少你也得等我死了再踹腿吧。你说你这一辈子,打打不过我,骂也骂不过我,娶的媳妇没我多、生的孩子没我多,吃的没我多、喝的没我多,就连杀人你都杀不过我,你说你再比我死的早,这一辈子亏不亏?”除了船的问题,洪涛正好借题发挥一下,说说温小七的身体问题。一点不夸张,要是不认识的温小七和洪涛的人,第一次见面,真有可能认为温小七要比洪涛大好几岁,这和日常保养、耗费的精力有很大关系。
“好人不长命、坏蛋活千年……加压!全速!”温小七让洪涛挤兑得都感觉不到活着的意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