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贼-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出来,和王莽篡汉、光武登基前如出一辙。袁绍认为刘虞身负帝王命格,不为帝则死,必然就范,遂对外宣称当今陛下刘协非汉灵帝子,极尽污蔑。不想刘虞态度甚坚,死活不同意,弄得他现在非常非常被动,彻底阻绝了和长安朝廷的联系。他估计自己在天子眼中已经成了当今天下第一号叛逆,必杀之而后快。
    许攸苦笑道:“我倒是希望小皇帝落到袁术的手中……”若是袁术掌握天子,双方还有合作的可能,等到攻灭袁术,天下大势已定,或许可以和平解决盖俊的问题。相反,如果天子被盖俊所获,双方立刻就会陷入决裂。
    可是,不能仅仅因为顾虑盖俊,就终止自己这边的计划,比如,身在豫州鲁国的周昂、曹操。两人的任务是夺得豫州,削弱袁术,而袁术一旦失豫州,必争不过盖俊。然而世间之事,哪有十全十美者。
    两人慢悠悠向回走,孙坚大谷关前大胜董卓的消息,不出几日便传入冀州,袁绍不由感慨道:“孙文台此子确如盖俊所言,志向得伸,意气风发,则天下无人可挡。董卓成名三十载,竟做了他的垫脚石……”说到这,袁绍顿了一下,又道:“袁董雒阳决战在即,该让孟德动一动了。”
    许攸点点头,继而忧道:“孙坚性格刚烈,想要让他屈服——很难”
    袁绍微微皱起眉头,抢回豫州计划,去年,也就是孙坚刚刚继任刺史时就开始筹备,那时孙坚虽小有名声,却非什么了不得的人物,本没将他放在眼里,认为一战可擒。可是而今孙坚两战大破董卓,用兵颇健,周昂、曹操兵微将寡,未必能够与他抗衡。袁绍乃退而求其次欲以豫州胁其去术就他,不过这个成功的几率也不大。
    两人边走边聊,回到邺城冀州刺史部,逢纪匆匆走来,道:“九江太守病死。”
    袁绍、许攸相视一眼,皆看到对方眼中的一抹喜色。
    九江郡属扬州,刺史陈温乃是汝南人,虽然无法与袁术公开翻脸,但一直暗地里支持袁绍,像这次九江太守身死,他没有以刺史之权直接任命他人,而是向袁绍汇报。
    九江郡北接豫州,南接丹阳郡,会稽周氏三兄弟之首周昕正是丹阳郡太守。拿下九江,就等于打通丹阳至豫州之路,得扬州二郡,加上陈逸的(豫州)鲁国,袁遗的(兖州)山阳郡、鲍信的(兖州)济北国,豫州刺史周昂、奋武将军曹操就有了五郡之力支持,拿下豫州的把握无疑会大很多。
    逢纪继续道:“九江这个位置敏感,最好是用扬州本地人。”
    袁绍想了想道:“让周(昂)仲仁去吧。”豫州刺史看似执掌一州之地,确仅只六百石,而太守则是两千石,由刺史转太守是正常的升迁。
    “那豫州……”
    “孟德军中不是还有个老三周(喁)仁明吗……”——
    盖俊率军南下,两万余大军由西北入河内郡,向治所怀县集结,他则带着千余骑往东南而行,进抵黄河北岸黎阳县,日日站在黄河沿岸眺望南方。他从邺城离开时听说荀彧已经将宗族进入兖州陈留郡,不出意外,这几日就会到达黄河。
    盖俊前世最喜欢的三国人物不是雄才大略的曹操,也不是百折不挠的刘备,亦非千古良相诸葛亮,更不是人气超高的郭嘉、赵云,而是荀令君荀彧。
    盖俊来到汉代足足十七载,已经记不清三国志、后汉书荀彧传记的具体内容,但他战略思想所散发出来那种的磅礴气势,至今仍然深深地印在脑海。
    三国是一个群星璀璨的时代,以谋士论,贾诩聪明绝顶,洞悉人心,却过于世故,不能尽显其能。荀攸深通兵法,战术奇佳,斩颜诛文皆其手笔,战略则稍逊。鲁肃高瞻远瞩、见解独到,献榻上策,后促成孙刘联盟,乃有赤壁,但孙吴势弱,不得施展。沮授一手规划袁绍霸业蓝图,战略战术俱佳,可惜他才高权重,遭人嫉恨,受到排挤,官渡之战时更被打入冷宫,纵有满腹韬略,无用武之地又能若何?
    余者似郭嘉、程昱、董昭、刘晔、法正、庞统、田丰、陈宫等,或壮年而亡、或私德有亏、或身份所累、或性格刚傲,逊色一筹。
    曹操之除吕布、灭袁术、击刘备,按部就班,思路明确,一一扫平中原诸雄,而后与袁绍一战,平定北方,最终十分天下有其七,期间谋划无不出自荀彧之手。曹操称荀彧为“吾之子房”,此言不假,荀彧不仅是张良,还是萧何……
    盖俊一定要得到荀彧,哪怕绑也要把他绑走。
    “将军,船到了……”

第二百八十二章 荀彧献策
    东风拂面,大河滔滔,奔流向东,气势磅礴,荀彧将宗族数百口一路风尘仆仆,终于抵达黄河岸边。
    起程前,同郡韩融将宗亲千余家躲在密西山中,曾邀他入山躲藏,此韩融即党人领袖陈寔的学生,故冀州牧韩馥族叔,前九卿之大鸿胪。去年其为董卓所遣,招降关东州郡,同行者少府阴修、执金吾胡母班、将作大匠吴修、越骑校尉王瑰皆死,惟有他因为名气太大幸免于难。韩融本就没有为董卓卖命的想法,趁机回到颍川老家。年初袁术、孙坚同董卓全面开战,颍川诸士皆不看好此战,兼且厌恶袁术为人,纷纷躲进山中。
    对于韩融的邀请,荀彧想也没想拒绝了,去年冬开始,四兄荀谌屡次给他来信,邀他来冀,同时隐约透露豫州将有变动。荀彧目光敏锐,断定颍川四战之地,必有兵祸,乃反邀韩融去冀,后者就如同颍川荀氏其他宗姓那般,顾恋乡土,不愿离开。
    荀彧唯有遗憾告辞,当他走到陈留的时候,突然接到孙坚大胜董卓的消息,顿时为之一惊。在关东人眼中,董卓可是强悍得可怕,手下拥有凉、并十数万善战虎狼之士,非集天下之力讨伐不可。然而事实证明,董卓似乎并不像他们想象的那么强大,颇有外强中干的意思。
    袁术声望如日中天,又离颍川很近,但荀彧却从来没想过投靠袁术,一是袁术固然得势,但荀彧认为他才干不足,仍然不看好他的未来。更为重要的是袁术杀死了他的故主,九卿少府、前颖川太守阴修。
    荀彧尚幼时,中常侍唐衡慕颍川荀氏书香门第,人杰频出,欲与之联姻,荀彧父亲、荀氏八龙荀绲畏惧其势,不敢拒绝,遂以幼子荀彧配之。荀绲这个决定害苦了荀彧,为了弥补亏污,从小发奋、潜学、养名,直至南阳名士何顒批其为“王佐之才”,又和时为天下第一少年郎的“射虎灭蝗盖子英”相交,才算彻底摆脱了亏名。
    荀彧若敢投靠杀故主之袁术,苦养近三十载的名声立刻就会化为乌有。
    荀彧入东郡后已经从太守王肱那里得知袁绍继任冀州牧,他认为当今董卓乱政,致使天下大乱,有倾覆之危,但未如周室陵迟、秦失其政那般不可逆转,只要拨平凶逆、匡翼天子,则汉室仍可复兴。
    而袁绍先图别立帝王,分裂九州,拒不承认当今天子,次图光武旧地,并插手关东诸州政事,怎么看都不像有拯救汉室之意,实与他的理想背道而驰。
    荀彧凝望大河,心里默默道:“二袁皆非救世之人,余者似幽州牧刘(虞)伯安,身份敏感,内有公孙掣肘,力所不及。青州刺史焦(和)公宰一介文人,面对黄巾一败再败,据说积病难返。豫州刺史孙(坚)文台匹夫之勇,徐州刺史陶(谦)恭祖奸猾老吏、兖州刺史刘(岱)公山争权夺利,扬州刺史陈(温)元悌才智平庸,益州牧刘(焉)君郎闭门自守,凉州穷困混乱、交州偏远弱小……”
    大汉十三州,除去董卓盘踞的司隶,只剩下一州还未评价,即盖俊所领并州。
    盖俊手握并州九郡、凉州北地、司隶河东、河内共计十二郡,人口数百万,带甲十余万,实力雄厚。而盖俊少有盛名,天下共称,长有战功,横行西北,董卓素所畏惧。荀彧和他相识十二载,多年来一直书信不断,其一举一动皆有关注,可是荀彧却还是看不透对方。
    “天下间能够知道他心意的人,恐怕也只有他自己了。”
    良久,荀彧发出一声长叹。
    “文若,该过河了……”一名荀彧的远房族兄轻声唤道。
    荀彧点点头,行到渡口,同族已开始携老扶幼登船,汉代造船业发达,素有北东莱、南豫章之说,两地并驰名于大汉国,此船即为东莱船,乃是东郡太守王肱提供,足以将荀氏数百口一次送过去。
    黄河水面并不宽,没过多久便到达北岸,让荀彧吃惊的是,盖俊竟然站在渡口迎接他的到来。两人最后一次见面还是六年前,即中平二年(公元185年)盖俊在京中任羽林中郎将时。六载过去了,盖俊已是而立之年,容貌不改,气质却大变,威严奇重。汉代豪族子弟多不虑出仕,然而少有所成者则不多,似盖俊这般年仅三十便是持使节、骠骑将军领并州牧、美阳万户侯,实在过于骇人听闻,若非乱世,岂能至此?
    一团淡淡的清香扑面而来,钻入鼻孔,沁人心脾。盖俊含笑看着荀彧,后者比他小一岁,今年二十九岁,一如以前,衣冠楚楚,面如冠玉,天质自然,虽有意蓄起淡须,依然帅得一塌糊涂,令盖俊不由自惭形秽。这种感觉他只在妹夫杨阿若身上体验过,杨阿若有一种阴柔之美,而荀彧则是君子之风。
    荀彧一脸讶色的行礼,而后问道:“将军何以在此?”
    “不如此,何年才能见到你?”盖俊迫不及待的上前抓住他的手,一副怕对方逃跑的样子,笑着说道:“自从乃兄(荀谌)友若那里得知文若欲来冀州,我可是盼星星盼月亮,苦等三日,终于逮住你,快随我走吧。”
    “走?去哪?”荀彧一头雾水。
    “河内。”
    “……”荀彧闻言微微眯起眼睛。“将军欲入雒阳?”
    盖俊笑而不语,转为荀彧介绍起长史贾诩、主薄杨俊、傅干三人。
    荀彧无奈与三人见礼,贾诩闻于西疆,关东则不太听说其名,不过看其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