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宝风流-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闲话之间说道这里,那崔学正还真向唐离拱手作了一礼。
  崔学正伯父就是博陵崔氏当代家主,而卢家素翁乃是范阳卢家的当代家主,这两人虽然不曾出仕做官,但论威望绝对是抖抖脚整个两河也要动一动的人物。每次朝廷要旌表乡里,这两人及郑家老夫人地名字绝对是排在最前面的三个。
  崔学正说话中间唐离扭头看了看面含微笑的郑子文,他来河东不过三四天时间,这么点儿时间从通知到动身,无论如何是不够崔、卢两家家主从河北道赶到晋阳的,而现在他们居然到了,这只能说明,此事肯定早已有规划,而且远在他来之前就早已计划好,而操作这一切的。毫无疑问就是自己这位岳父大人了。只是让唐离想不明白的是,岳父这种做法到底是何意图。他还没自大到认为自己的面子大到能和王摩诘相提并论的地步。
  想不明白就索性不再多想,崔学正说完,唐离正要还礼,就听道学门外幽静地长街外传来一阵儿车马磷磷之声,随即便见数辆马车转过拐角缓缓驶来。
  马车还在老远,郑子文肃了肃衣冠后就领着崔,唐二人迎上前去。
  “哲翁,素翁一路辛苦了”,郑子文从第一辆马车上迎下两个白老者后,随即转身道:“唐离,快来见过两位尊长”。
  唐离见这两个老者虽然打扮普通但气度却着实从容端重,当下笑着上前拱手为礼道:“后学唐离见过两位尊长”。
  唐离打量这两个老者的时候,这两位家主自然也没闲着,那哲翁先自伸出手虚扶起唐离后笑道“前时多见京中小儿辈传书,言说新科状元郎风仪不凡,今日一见果然是名不虚传”,说完这句,几人附和着笑了一会儿后,哲翁复又点头道:“《唐诗评鉴》老夫也曾拜读,该书于精髓上暗合孟夫子‘知人论世’之诗学观,于体例上接六朝《诗品》之余绪,而又能前人之所未见,的确称的上佳作二字。比起你这相貌风仪,倒是这份才华更值得老夫赞叹哪!”。
  “尊长谬赞了”,听哲翁说完,唐离刚谦逊了一句,就听旁边的素翁接口轻吟道:
  达人轻禄位,居住傍林泉。洗砚鱼吞墨,烹茶鹤避烟。
  闲唯歌圣代,老不恨流年。静想同来者,还应我最闲。
  原来他吟的正是当日唐离初进京时地诗作,缓缓吟完之后,素翁才笑叹道:“容貌乃是天生皮囊,学养虽然难得,后天也可造就,唯这份淡泊心性着实难得,尤其于你这般年纪而言更是如此。想老夫当日初见此诗,也曾击节而赞!”,言至此处,那素翁转向郑观察使道:“得婿如此,子文贤侄夫复何求?”。
  素翁这话又引得众人一笑,唐离自然是逊谢不已,众人在门口又寒暄了片刻后。才向道学内行去。
  见唐离手疾眼快的搀住了哲翁,崔学正才伸手扶住素翁,郑子文见到这一幕,于不经意之间向伶俐地女婿投去了赞许的一瞥。
  占地广大的道学留园本是供学子们课余散的所在,今天却被辟出做为聚会之所,及至扶着哲翁的唐离等人到达,那些等候的学子们如受惊了的鸟雀般自觉在园门口燕聚成行。恭迎几人到达。
  一行五人,除崔学正外。有三个是四大高门地当代家主,一个是声名显赫地新科状元郎,这些人在士林中地声望自不待言,平日里这些人想见一个也难,今天却联袂而来,如此豪华阵容只将那些与会的学子们激动地面红耳赤,几人一路行去。两边的学子也应着他们的脚步弯腰躬身为礼,一时间整个留园中的气氛肃穆庄重的紧。
  学子迎接过后,则是那些等候地本道名士上前寒暄,这来来回回又热闹了近三柱香功夫后,众人才开始落座。
  留园正中的草地上此时早已搭建了一个三面素锦环围的帷幄,唐离等人自进了帷幄,依次坐定之后,那些个后行的学子才在帷幄外各自择地坐下。眼前的一切布置,分明遵循的是孔圣讲学时的布置。
  因哲翁及素翁的到达,崔学正主持就有些分量嫌轻,这一职责自然就转到了郑观察使身上,他先是说了几句场面话之后,才宣布全场肃立同诵《论语》第一章。以此做为此次聚会地开端。
  这一提议引来众人应声附和,一时间整个留园中“学而时习之……”之声播于远近。
  诵经完毕,便是随后的讲经,先是那些本道名儒依次据《论语》微言大义,最后才是到哲翁及素翁二人,他们两人一个讲的是:“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而另一个讲的则是“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二人的讲经自然引来喝彩声一片。
  唐离这回也真算见识了什么叫真正的大儒,这些人引经据典,字字阐,其功底之深直让他感叹自己这虚名着实来地侥幸。
  其间郑子文也曾示意唐离言,却为其以后学之名婉拒,郑观察使不知出于什么目的倒也没有勉强,与会的数百人自然不会想到状元公是不敢献丑,还道他是尊敬前贤,一时对这位少年得意却知进退之道的状元公更多了几分好感。
  由于前来参予盛会的本道大儒太多,所以虽然是简单的讲经也花了将近两个时辰,讲经完毕,自有仆役送上茶点果子,众人边饮边观赏歌舞。
  只是这次的歌舞与往日的松散全然不同,帷幄对面的高台上先出现的一个年约十六七地素装女子,如果有后世人到此,必定会惊讶地现,一千二百多年前这个名唤兰心的女子所做地套路居然跟后世那些晚会的主持人一摸一样。
  听完素装女子的致词,哲翁笑着向身边的唐离道:“这是你太乐署安排的?形式的确新奇的很,不错,着实不错!”,夸了这一句后,他才颇有感慨的叹道:“‘乐者,圣人之所乐也。而可以导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风易俗’,这句话说得好!难得她一个歌女尚能明此大义,而世人却早已将之忘却,只将声乐歌舞做为享乐手段,全然忘却了圣人当日以乐教化民心的初衷。儒门沦丧至此,实使人痛心疾!”。
  哲翁这一言出,旁边附和连连,有了这么个调子,随后这一台推奇出新的歌舞就引来众人连番赞叹,盖因这台歌舞乃是为今日量身定做,其所用器乐也多以琴瑟等雅乐为主,至于其它那些歌曲及舞蹈的选择也同样是如此,加之本身歌舞穿插,安排紧凑,形式又足够新奇,自然博来阵阵彩声,以至于整个表演完后,许多素来对歌舞并不感兴趣的硕儒也赞叹其“志趣高雅,暗与圣人之意相合”,可以说,太乐署改制后的第一次亮相非常成功。
  歌舞之后,郑子文再次致辞时却点名让唐离言,一时间众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这位年轻的过分的“别情先生”身上……


'长安 第一百七十一章 两河四》

  第一百七十一章两河四》
  歌舞之后,郑子文再次致辞时却点名让唐离言,一时间众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这位年轻的过分的“别情先生”身上。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唐离话语的开头也是起自于《论语》,知道这是郑子文在向北地士林隆重推介自己,他的语显的有些缓慢,“读书人不能不刚强而有毅力,因为他负担沉重而路途遥远。千余年前曾子的教诲于今日读来依旧人深省”。
  扬长避短,唐离并没有做细致的讲经,在诸多硕儒门前,他的言刻意避开了自己的状元身份,而是以观风使的身份对那些学子们致辞,“士之职责有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诸位学子如今仍在道学受教,所以这治国平天下一项先自不提。但这是否意味着诸位就仅仅只应修身?”,以目光环视场中一周,唐离轻轻摇头道:“错,如果有这种想法就是大错而特错。依某之愚见,诸生现在最应该做的事情并非‘修身’,而应是齐家!”。
  唐离此言一出,不仅是场中道学学子,便是帷中的哲翁等人也有些愕然,不知唐离此言从何说起。
  盖因当世之儒生自蒙接受儒家教育以来,就不断的接受着关于“进退”之道的浸润。“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邦无道。乘桴浮于海”,“用之则行,舍之则藏”,《论语》中的这些句子无一不向后学传授着一个最简单地处事原则,如果邦国有道,则可以出来做事,“进”而完成治国平天下的宏愿;倘若不是如此。则应卷而深藏,“退”而归修己身。数百年来。士子们总是在这进退之间徘徊,关注的自然也是这些。反倒是“齐家”二字虽然口口称诵,但得到的重视其实并不多,如今在这样的论经大会上,唐离将之上升到第一的高位,怎不令人诧异,一时众人都愈集中精神。想听听这位观风使大人有什么高见。
  “家之道有三,大则可为邦国;中则可为乡里;至低处才是一家一舍。夫子一生追求仁德,欲以仁德治天下,欲以仁德化天下,所谓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又所谓父业子承,于诸生而言。自蒙捧起《论语》的那一刻起,就意味着已经接过夫子当年欲以仁德化天下地未竟之业!只是我辈士子在面对这不可推脱的天赋职责时,究竟又做得如何?”,言至此处,唐离地声音有几分悲怆:“方今之世,儒门不振。每每思及,足使人肝肠寸断。然思及原因,一则是世风使然,其中更重要的更是我辈过错?”。
  刚才的一番“责任”之说激的那些学子们热血沸腾,但唐离随即又说到儒家不振,让众学子心生悲愤,及至最后那一句诘问,更是将满场目光都紧紧吸引到了自己身上。
  “两河之地人杰地灵,千百年来孕育了多少儒家先贤,只是如今两河所生的一切却使人痛心不已”。略略抬头向远处眺望。片刻后回过头来的唐离声音中有无比的悲痛:“在这片养育圣人地土地上,如今‘伪圣’之名播于四方。这种对夫子赤1uo裸的亵渎,除了造圣者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