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宝风流-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不知他这话的来历,所以唐离也只是附和着答道:“听岳父大人说过,五叔毕生所愿乃是领军一镇,为朝廷守卫边疆”。
  “三哥!”,闻听提到李林甫,李复道的脸上顿时涌起一抹浓浓的悲色,低头再呷了一口茶水后,才续又道:“三哥知我,可惜……”,话说道一半,伴随着一声深长的叹息,李复道蓦然道:“说来,我这个五叔真是羡慕别情你呀!”。
  “羡慕我?”,闻言唐离一愣,待要再说话时却为李复道挥手所阻,“我自幼失亲,依傍三哥长大,跟着他一起吃过苦,挨过饿,直到一步步走到今天。三哥于我,虽名义为兄,其实也就是长兄如父。这许多年来,我已习惯遵从三哥安排行事。从进学到入仕,从各个职司的迁转直到今天地政事堂相公莫不是如此。只是我虽然极力想学着做三哥。却终究还是成不了他,成不了他……”,声音越来越小,终归于沉默。
  听李复道所言,唐离也是心下唏嘘,眼前这位妻叔的经历倒也可叹,他如今虽然位极人臣。却始终不曾真正实现过自己的宿愿。其人政治才能本是中平,却不得不坐在政事堂相公这个火山口上饱受煎熬。他既没有李林甫那样的手腕心机能一统朝堂,而上要应付皇帝,中间还要与正逐渐窜起得杨国忠缠斗,于下还需安抚李党中人的利益。这些纠缠在一起的事情对于这个一心相当统兵大将的人来说,必定是为难地很了。
  “陛下的手诏下来了,王烘胞弟凌迟处死,倒是王烘本人稍存体面。给药赐自尽!”,低声说完这句话后又沉默了片刻,李复道才抬头看向唐离道:“我知道当日三哥曾有意栽培于你,我也知道你当初拒绝了。别情,五叔羡慕你当初拒绝时地勇气”。
  至此唐离才知道李复道今天如此异常的原因,只是他却不好再接王烘这个话头,起身离坐端了茶瓯边给李复道续水,边自嘲的一笑道:“我只是知道岳父当初给我安排的那条路注定是走不通。所以才会拒绝。什么勇气不勇气是五叔谬赞了,既然侪身仕宦,又有谁不想更上层楼的?高的不说,只要我能有个六部的职司,想必也能说动杨国舅保下王大人一条命来”。
  李复道对唐离地话未置可否,静静将一盏茶喝完。略略散了心中郁积的他脸色平静了许多,“陇西道的奏章我见了,在凌州守城战中哥舒节度将你的名字列在考功第一,我添笔往后挪了两位,纵然别情功大,但身为京畿官员,倒也不便与那些常年驻守边疆的武将们争功,这样处理,别情以为如何?”。
  早在薛龙襄来时,唐离已见过这本奏章的副本。但看现在李复道的意思。分明是不相信哥舒翰奏章中为自己奏功的那些内容。感情在这位宰辅地眼中,自己这个状元侄婿能上凌州一战的记功第一。只是缘自于他观风使的身份及恰好在那个特定的时间出现在那个特定的地方。
  这事没法解释,唐离也不愿解释,说起来现在的李光弼还是他名义上地干妹婿,经此一战之后,吐蕃近期入寇的机率极小,将经过守城大战磨炼的李光弼留在凌州到真是可惜了。他本已也有意将李光弼调回京中,自然是他的功劳越大越好办事。想到这里,唐离淡淡一笑道:“五叔处理的妥当,说来这些个将领也真是不容易,就说凌州守城时,那军马使李光弼接连六日睡觉不过十个时辰,身披十余创犹自亲自上阵杀敌,以区区不到六千人拖住吐蕃整一牦牛部军力,如此赫赫之功,凌州守城功臣自然该是以他为第一!”。
  “别情所言极是,李光弼凌州守城中战法或许稍有不妥处,但此人对朝廷的忠心确是勿庸置疑。更难得他是烈士之后,朝廷更宜体恤奖掖!”,说到战事,李复道明显的高兴了些,说完李光弼,他又面带赞许之色的看向唐离道:“别情少年气盛的年纪能不争功,还能对李光弼做持平之论,这份气度心胸实为难得。”
  “五叔过誉了!只是亲身经历那五日凌州守城厮杀,看过尸山血海之后,能保住命已经是最大的奖赏,反倒是将这些功劳看地淡了”,被强自压抑地那些记忆突然间又翻出来,唐离口中的语气虽淡,但眼角处地肌肉却控制不住的跳动不已,那六日的凌州之行是他心中固有的伤,也是再也不愿回忆起的一幕。
  自出凌州之后,唐离对这六天的经历虽然从不曾再提起,但心中却没有时刻或忘,正是如此近距离的经历了血山肉海,生死刀头。他才更加珍惜自己现在的生活,而这件事情带给他的除了那一次重风寒之外,更有生活态度本身及脾性的变化。譬如对生命易逝,及时行乐的理解,如果没有凌州之行,以前的他绝对不会在宜芳阁的汤池中与莲儿及榛子那样相处,但现在他做了。同样。如果没有凌州之行,他虽然对安禄山还是会处处防备,却绝不会象现在这般主动而积极。当然,因为现在距离凌州之行时间尚短,所以因此事带来的改变还不明显。
  “别情能想到这些就好”,李复道颔而赞后,话题一转道:“只是别情既已知道边关将士不易。又何必对安郡王如此苛刻?”。
  听李复道说到这里,唐离心下一动道:“来了!”。
  放下手中茶盏。李复道紧紧盯住唐离正色道:“安郡王以一捉生将十余年间升任东平郡王,这其间固然有一部分是因为陛下宠爱及三哥照拂地缘故,但他本人何尝不是凭借累累战功而来,别的不说,单是开元年间他多次入击奚族,契丹境内,以寡抵众斩杀敌酋。一路手下人马死亡殆尽,自己单人带伤而回,其中更有三次都是九死一生,如此刀山血海里滚出来的战功岂能抹杀?自高宗朝起,东北边地那一年少了战事?但在安郡王出镇范阳之后,延续数十年的袭扰就此绝迹,这都是实实在在的功劳,谁能抹杀?别情你适才既然能对初识不久的李光弼持平而论。为何对这样的国之勋将耿耿于怀?”。
  “五叔误会了……”。
  见到这个时刻唐离犹自不承认,李复道色变之下蓦然而起道:“误会!你在河东道掀起佛儒之争是不是冲安禄山去地?那新任沙苑监正王缙对范阳的战马补给处处压制,如今更要将河北境内地官牧场一起移走,这是不是出自你的授意?还有哥舒翰这本要求自范阳调六万精骑的折子,你敢说跟你没关系?”。
  唐离还真没想到李复道居然会此雷霆震怒,前面说的倒还罢了。但这最后一条唐离如何能认,当下接口道:“五叔错怪我了,哥舒的折子……”。
  “与你无关?”,李复道真一开始作,就再也没了宰相涵养,打断唐离的话语冷笑道:“与你无关?那你为何不去河北,而是在河东直接转往陇西,当日陛下谴你出京可是为巡视两河!”。
  “陛下当日的旨意是巡视北地!”,唐离生性是吃软不吃硬地,此时被李复道逼到这个当口儿。当下也是疾言厉色的一句顶了回去。只是这句语气强硬的话出口,他才想到对面站着的毕竟是李腾蛟的五叔。而且这个长辈历来对自己不错。当下强压住心中的火头尽量放平了语气道:“当日我是从凌州直接被召回京中,那有时间面见哥舒将军?这本奏章我也的确不知情!”。
  唐离这句顶撞也让骨子里脾气火爆的李复道一愣,只是唐离随后言辞恳切地解释让他慢慢平下气来,只是好景不长,唐离跟着的一句话让他又让他心头怒火再起,“不过,这本奏章虽与我无关,但我却是赞成哥舒将军关于调兵的建议,一面是陇西军力吃紧,另一边安禄山在范阳坐拥二十万精锐白吃马料,朝廷岂有如此布置军力的道理?”。
  “小儿辈知道什么?我朝自建国之日,边患最重就在东北,东北边境之所以能保持目前的平静,一则是安禄山治理有方,更重要的是我大唐在此囤积有重兵使诸蕃族不敢妄动,今日一旦调兵,可谓是后患无穷”,李复道将唐离地话断然驳回后,又紧盯着唐离道:“这是与国而言;与家,难道你忘了三哥当日关于安禄山的告诫教诲不成?‘父死,三年不改其道是为孝’,如今三哥尸骨未寒,你便欲改弦更张,可是要做那不孝之人?”。
  “出去!”,二人的争吵也不知惊动了谁,“吱呀”声中就欲推门探看,却被正自气恼的唐离看也不看的喝出。
  李复道一辈子想当领兵武将,但一辈子也没当成,知道这些话都是他听自安禄山处,也知道无论自己现在说什么都入不了李复道之耳,唐离索性懒的再说,就这样坐下身来看着他。
  唐离不再说话,自然就没法子再吵,二人无声对视了许久,缓缓坐下身子的李复道开言道:“王缙的事我可以暂时不管,哥舒翰要的六万兵政事堂也必会尽力措置。但自范阳调兵断然不行!陛下处自有我去分说,但别情你需要保证娘娘不至受了杨国忠那弄臣的蛊惑。”
  “交卸了观风使地差使,我现在不过一七品太乐臣,如何办得下来这样大事?纵然我得娘娘青眼,又如何敌地过国舅爷兄妹情深?”,讨价还价唐离也不陌生,先吐了苦水后才面带难色道:“不过五叔亲自到府,也由不得我不出力。九个月!纵然陛下答应调兵,我也必将说服娘娘进言将调兵的具体时间退后九个月,这已经是我能力之极限,望五叔谅之!”。
  “九个月!”。
  “是,经此一战,明年秋季之前陇西不会再有战事。我必尽力说服娘娘向陛下进言,把中间这九月缓冲时间争取过来”,唐离扳着手指道:“有这九月时间做缓冲,五叔尽可以再募军六万,介时即便陛下执意调兵,也可将这六万人补充范阳。再或者陛下变了主意,哥舒将军同意不要范阳精骑而接收这六万人也说不定?”。
  亲自将小李相公送上马车,并目送其车驾远去不见,回到书房中地唐离推门就见到黑着脸的蝈蝈正端坐在那里。
  知道这一切都是刚才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