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南阳是天下第一大郡,自然也富庶非常,郡中有权势者及富豪人家不可胜数,这些富豪崇尚奢侈华丽,羊续却对此深为憎恶,其身所穿不过破旧衣服,所乘车马也相当简陋。当时的府丞曾向他贡献活鱼,羊续收下后却悬挂在庭院之中,府丞后来又向他献鱼,羊续便把先前悬挂的那些鱼拿给他看,告诫他以后不要再献。”
我又撇了撇嘴:“一个太守和自己的郡丞之间的故事,为什么会传得人尽皆知?这听起来简直就像是故意宣扬的。”
贾诩笑着摇头,又道:“羊续对待家眷甚严,严禁妻儿随他居住太守官邸。他的妻子和儿子后来到官邸找他,羊续公务繁忙,将妻儿拒之门外,他的妻子只好带着儿子回去。后来,他对儿子羊秘说:‘我自己用的东西只有这几件破旧布衣、数斛盐和麦子而已,用什么来养活你的母亲呢?’而把羊秘和他的母亲送走了。”
“这故事真没有水平。”我咂了咂嘴巴,却看见在一侧旁听的梁聪也是这样,于是笑道,“你小子有什么意见?”
“不敢有意见。”梁聪偷偷瞄了一眼贾诩,连忙否认。
“他又不会吃了你,说。”我喝了一声。
他只好说道:“南阳如此大郡,郡守是中二千石奉,每月奉钱九千,米七十二斛,每日餐饮都有公家供应,为什么只有数斛粮食?要知道,寻常的百石小吏,每月八百钱,四斛八斗米,连他十分之一都达不到,照样能养家糊口供养妻儿,为什么他堂堂一介两千石太守,会养不起妻儿?”
我哈哈大笑:“你和我想的一模一样!如果TMD两千石高官都养不起老婆孩子了,那底下的官吏们都怎么活?!但是现在底下的官吏们各个活得也不错,没听说哪个官吏把孩子老婆饿死的,那只能说明……要么是羊续不要脸地自吹自擂,要么是官员们的俸禄确实太低,他羊续一个月九千确实不够吃喝,而其他官吏之所以能够养活妻儿,全都靠了贪污受贿鱼肉百姓!”
这就像前世的省部级高官声称自己年薪二十多万,有秘书有司机,却吃不饱肚子一样……
“后面那些……小人倒是没想到。”梁聪急忙向我表示我还是比他深谋远虑,“还是主公看得透彻。”
“你们……”贾诩无话可说,只能连连摇头,“羊续怎么也是当世少有的廉吏,让你们这么一说,还真成了欺世盗名之徒了……”
我耸了耸肩:“我们只是保持最基本的疑问态度罢了,没其他意思。”
门外忽然马蹄声大作,听声音似乎从大门口直奔议事厅而来。
“来者速速下马!”刚刚加入我军的魏延提声大喝,倒也有几分威势。
“前线急报!”门外信使慌慌张张地叫道,“那……”
庞淯当即打断了他的话:“见了主公再说!”
“是是是!”信使忙不迭进了大厅,闷头就是一拜,然后将信件递给了梁聪,由他转交给我。
我迎风将信纸抖开,上面的字体刚硬却又有些潦草,显然是仓促间写就的。
“凉公亲启:
济北相鲍信、太山太守应劭、任城相郑遂合兵两万余,攻我鲁国甚急,资就任日短,卞县已然失守。现仅能据城以守,亟盼援兵!鲁国相臣吴资急顿首!八月初五。”
最后的两个字几乎拧成了一团,也幸亏我能辨认出来……
“鲁国有多少兵力?”我将信纸递给了贾诩,单拳紧握着抵在了案几之上,沉声问信使。
信使抱拳答道:“鲁城之中现有步卒五千,骑兵八百,吴相又紧急动员青壮万人,征调战马近千匹。”
我心下稍安:“兵力倒也不少,城池坚固如何?”
“鲁国向来少战事……”信使目光低垂,“前任郭相曾经对城墙稍事修葺,大概能抵挡一阵。”他的声音为什么毫无底气?
我心中又不安起来,扭头去看贾诩:“怎么办?”
贾诩肃容答道:“急令高顺、张辽、黄东驰援鲁国,并令沿途济阴、东平、山阳等郡国抽调兵力,救援吴资,同时……再让一营骑兵做好驰援的准备。”
“就这样吧!”我轻轻拍了拍案几。
门外马蹄声又是一片。
“张辽营长所属!紧急求见主公!”只听外面高声叫喝,“江山人笠雪!”(《江雪》千山鸟飞绝……”)
“什么乱七八糟的!”还没接受过暗号教育的魏延怒喝了一声,“说人话!”
庞淯连忙跑了出去:“快进厅!”
信使大踏步冲进了厅堂,纳头一拜后将腰带中的铜管递给了梁聪。
确实是张辽的字,但歪歪扭扭的十分难看。
“主公如晤:
臣途听鲁国为三郡所围,形势危急,遂不及请示,已与高、黄二将点兵东援,一律罪责,但请鲁国之围解脱后再议!臣张辽马背急书。八月初八。”
“好个张文远!”我一拍案几,大笑道,“果真良将之属!”
————
注:羊续在历史上死于189年,这里作为凑数的太守多活了几年。
2八月中旬大战前
陈留到洛阳五百里地,到鲁国大概也是五百多里地,张辽提前做了决断,至少能节省三天的时间。
而五百多里的距离,以骑兵全速前进,也就是两天的功夫。
今天是八月初十,而张辽的信是初八所写,也就是说……现在张辽和高顺可能已经进入了鲁国的地界。
我的心情渐渐平复了下来,转头问贾诩:“皇甫嵩暂时不会对我们动兵吧?”
贾诩摇头道:“刘协正在半途,百官又伤亡惨重,他应该不会轻举妄动。”
“那就好。”我点了点头,目光又转向了墙侧的地图。
袁绍的大军已经蓄势待发,曹操的兵马虽然远逊于他,但同样不可小觑……
青州的孙坚暂时虽然与我互称友好,但袁曹的盟友显然已经迫不及待地对我方的边缘地带展开攻势……
“给孙坚写封信,让他在背后捅应劭几刀!”我随口说了一句,“也能缓解一下吴资的压力。”
“好。”贾诩一挽袖子,当即挥毫泼墨,一封短信一蹴而就。
“给凉州庞柔、三辅邴原、河东梁山徐晃褚燕、河内李典、东郡太史慈下令,各自组织部队,袭扰并州、冀州郡县,不以城池得失为目标,只求最大程度杀伤曹操、袁绍的部队。”
贾诩落笔如飞,我刚刚说完,他已经写好了一份,直接让小吏拿去誊抄发送。
我的目光落在了冀州:“要准备与袁绍进行最后的决战了。”
“若能尽快把袁绍击溃,自然最好不过……”贾诩双眉微微蹙着,显然他并不认为袁绍是这么容易灭亡的。
“要是灭不了他……”我苦笑了一声,“那我就麻烦了。”
他默默点了点头。
如今,北方有袁绍和曹操,东面是孙坚与刘备,南面则是皇甫嵩与刘表,随着势力的飞速扩张,我所辖地界最广,自然就成了众矢之的。如果不能一战将最强大的敌人袁绍打得元气大伤,消除北方的祸患,而等到其他势力缓过劲来,我就要陷入八面是敌的泥潭了。
“多派些细作到河北去,”我叮嘱道,“如果可以的话,进行一些破坏性的活动。”
贾诩的嘴角微微咧开:“已经在做了。”
“那就通知上下,准备粮草吧。”我从坐席上站起,“很快就要开始了。”
“你要亲征?”贾诩问道,但他并不意外。
我活动着手腕,反问道:“在战场上,我的价值远比坐在这里要大得多吧?”
他抚须而笑。
在之后的军事委员会会议上,荀攸建议我提前派遣部分士兵赶赴河北。
在简单的讨论之后,我将甘宁的四千骑兵推了出去,让他与李典在河内汇合,如果需要,可以协助李典对并州采取军事行为。
秦阵和拓拔野都很积极地表示也希望前去支援前线,我直接否决了。
开玩笑,我虎豹飞军一共九营,太史慈、张辽、高顺、褚燕、杨奉、甘宁六个营都已经奔赴各地,你们兄弟两要是也先跑一步,到时候我亲征的时候就剩下我一个营了!
这还叫什么御驾亲征?!
王烈略带忧色地询问这是否意味着要取消即将于九月初一进行的科考大会,我沉吟了片刻后表示不能取消,反而要愈发大张旗鼓地进行,要广泛发动他们所能发动的大儒和寒士,为第一界科考大会造尽声势。
会上,我还重新审批了他们拟定好的方案。
科考分文武两科,考试日程共三天,第一日为文科(含武科笔试项目),时间两个时辰;第二日为武科武试项目,时间为六个时辰;第三天为面试项目,时间两个时辰。
由于这是第一届,准备时间虽然有两个月,但事先并没有规定提前在各县设立报名程序,所以无法确定参考人数……我个人猜测能来上一百来号人就算是成功举办了……我可没指望一下子涌来几万学子,把太学宿舍都挤爆了。
笔试项目结束后,便封卷后送往评委会。
评委会设置如下:
主席:王烈。
副主席:程昱、贾诩、桥瑁——荀攸因为要随我出征被临时删掉了。
成员:卫觊、李肃、杨修、士孙范、淳于壮、韩胜。
考虑到实际情况,我特别将自己的媳妇——文学少妇蔡琰、贾羽也列入了成员之中。
每一份答卷要三人分别评分,取平均分后排定名次,最后一题若有特别立意的,单独留下给我。
而武科的武试要在笔试成绩出来后才能进行,项目相对来说要简单得多,在我的建议下,分为三个项目进行。
第一项:负重障碍越野跑。
每人背负五十斤重物,在半个时辰内,徒步行进五里路,按排名积分。
第二项:标枪投掷。
在辽东录用太史慈的那次比试之后,我们总结经验,将标枪投掷正式列为一项比赛的科目,也按排名积分。
第三项:赤手搏击。
顾名思义,就是双人比武,一场定胜负。
武科评委会仍以王烈为主席,副主席则让养伤留守洛阳的吕布担任——我相信吕布的眼光应该不可能给我挑选几个歪瓜裂枣。
成员则包括韩暨、李肃、皇甫固、程武。
文武两科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