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这货不是马超-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耸了耸肩:“那没意见了。”

我笑了笑:“这只是主要机构的设置,其余机构和散官以后再慢慢修改吧。”

“其实我们现在的官员只能勉强够用,设置太多的职位似乎没有必要……”韩暨发言道。

“确实不太够,”我点头表示认同,“所以现在都是兼职。”

贾诩笑道:“主公莫非已经把职务都定好了?”

“有这么一个初步意向吧。”我微笑道,“具体来说……彦方先生兼领礼部和法院,仲德先生以河南尹兼领吏部及都察院,文和先生以司隶校尉兼领户部,仲礼先生(刘政)调回为工部,把子尼先生(国渊)调回任农部,公达先生为兵部,伯儒还为尚书令,公至为内务院,志才给我在枢密院当个助手,孝直则去兵部辅助公达先生,你们两位都先在军事上贡献一下智谋,这样安排怎么样?”

程昱首先道:“我的意思,仲礼和子尼暂时不要都调回来,最好在凉州或者三辅留下一人治理关西。”

我明白他的意思:他是怕庞柔管不住凉州啊;或者……他怕庞柔出事啊。

我虽然并不担心,但还是听取了他的意见:“那就把国子尼先调回来吧,凉州的教育事业还没有起步。”

程昱很欣慰地点了点头。

不过……我觉得如果庞柔真要造反,刘政恐怕也没有太多办法……

“说起来,关西地区似乎一直没有大将带兵镇守,在武力上常显得不足……”还没上任的荀攸迅速开始考虑全国布局。

我微微点头:“虽然如此,但我短期内恐怕没有从三辅向益州动兵的功夫和精力。”

“不,”他摇头道,“三辅是兵家要地,即使没有战祸,也应该考虑加强战备才是。”

我蹙眉忖度了片刻:“那就……让杨奉卸下营长之职,去三辅主管军事吧,嗯,可以吧?”在京兆主管政事的邴原应该可以绝对信任,而杨奉留下的兵马我刚好可以给关系户庞德接手……

“杨奉的军事才能嘛……”程昱好像想要表示反对,但随即又点头道,“只是镇守长安抵御益州的话,倒也绰绰有余了吧。”

“说起来……”我朝贾诩侧了侧头,“益州有没有我们的眼线?”

“说实话,还没顾得上,”贾诩摇头,“我当时不过是个洛阳令,手中可以掌握的人力太少,今年虽然一直在补充,但主要还是在南北两个方向,连青州都没有几个人。”

我表示理解:合格的间谍确实不是三两月就能训练出来的。

“这几日,就先把政务院按各部划分出来吧,各部也开始进行人员的调整和事务的交接,尽快把事情梳理得当。”我朝厅中的几位核心文官点了点头,“现在还没到慢悠悠喝茶的时候。”

“诺!”众人异口同声地答应。

“各位也要和文和先生一起,将各部的基本机构设置整理出来,注意要相互平衡,并尽快整备人员开展工作。”

“遵命!”

22九品职级公务员

会议之后,他们立刻开始了调整工作。

而我则立刻投身于另外一项非我亲自动手难以完成的任务:继续官制改革。

既然中央的机构已经开始调整,我决定对地方的机构也要依照中央,分别设置相应的机构。

中央的六部,在州中称六厅,在郡中称六处,在县中称六科,尚书台则称为文书厅/处/科,四院则维持称呼不变,郡县两级不设军事院。

同时,各级地方均可设置一到两名副职,以辅佐长官开展工作。

在这里,我又不得不考虑各类官职的级别问题。

这并不是什么难事,我甚至没有自己费心,只向卫觊口述了自己的意思,他很快就鼓捣出一份九品职级制的方案来。

经过我初步修改,简要内容大致如下:

一品(国家级):君主;

二品(院部级):

二品上:法院、都察院院长;

二品中:六部部长、军事院院长;

二品下:尚书令,内务院院长;

三品(州级):

三品上:司隶校尉、各州州牧;

三品中:河南尹;

三品下:各州副职;

四品(司郡级):

四品上:中央法院、都察院各司司长,

四品中:中央六部、军事院各司司长,大郡郡守;

四品下:尚书台、内务院各司司长,各州副职、法院、都察院院长,小郡郡守;

五品(厅级):

五品上:各州各厅厅长;

五品中:各州文书厅、内务厅厅长;大郡副职,法院、都察院院长;

五品下:小郡副职、法院、都察院院长。

六品(县处级):

六品上:大郡各处处长,洛阳令、长安令;

六品中:大县县令,大郡文书处处长、内务院长,小郡各处处长;

六品下:小县县令;

七品(科级):

七品上:大县副职、法院、都察院院长;

七品中:大郡各科科长,小县副职、法院、都察院院长;

七品下:各县各科科长、内务院院长;

八品(干事级):

八品上:中央各院部干事;

八品中:州郡各院厅(处)干事;

八品下:县各科干事;

九品(随聘员吏,即非正式编制的临时人员):

九品上:资深员吏;

九品中:五至十年员吏;

九品下:新录员吏。

简单来说,就是提高了同级部门中司法机关的地位,同时,根据郡县的大小,其官员的级别也稍有差别——这也正常,谁也不会认为美国总统和索马里海盗自由联合国总统的地位能一样高。

然后我让卫觊把这份方案转发给吏部,让贾诩组织人员再研究一下各个级别的官员的工资该怎么定级。

具体细节就不再赘述,我在文件上批了几个大字:“上下差别不必太大,保证基层人员生活,提出方案后由各部共商。”

虽然负责农部的国渊还没有就任,但这一年的赋税情况已经汇总上报到我的面前。

“今年收成……好像还可以吧?”我看着文件上可怜兮兮的数字,忍不住皱起了眉头。

卫觊点头道:“是,西凉和中原地区,基本都是好收成。”他不等我再问,主动解释道,“但之前经过主公同意,凉州这两年并不收缴税赋,而冀州和兖州的部分郡国,都是后半年以后才占据的,已错过了征收的季节。年中又有多次大战,比如与袁绍两次大战,河东、河内两郡对西河发起的进攻,太史慈在东郡的一系列行动,张辽、高顺对鲁国的救援,对泰山的攻略等等,大大小小也有十来次,消耗的粮草可不是一个小数字。而且据属下所知,不论是洛阳还是地方,甚至都用了赊欠当地世族的方式来筹备粮草……”

“你说赊欠世族?”我一怔。

“没错。”

我这才第一次体会到世族对我的事业竟然不是毫无作用……甚至如果没有他们的默默无闻的付出,我说不定会打不赢这几场战争?

与此同时,我也意识到……我的队伍里,恐怕已经混入了世族的代言人,而且,他们的影响力会进一步扩大。

我隐隐有些焦虑,却有没什么办法。

所谓世族的势力,其实就是一张无形的人情关系网,一起上过学的,一起做过官的,一起扛过枪的,一起骑过马的……都能算是他们的关系,而我,总不可能将所有和世族沾边的人斩尽杀绝。

否则,首先重用了他们的我就得第一个去死……



进入十月之后,随着国渊的到任,各院部的骨干机构相继正式成立,尽管工作人员还无法完全齐备,但中央的核心机构也渐渐开始步入正轨。

说实话,之前一直觉得我手下的文职已经够用了,这时候一看各部的官员,才发现……都是大众脸啊……

包括杨修、淳于壮、韩胜、士孙范在内,这些大众脸都很年轻,甚至有一部分是这次科举后直接进来的,比如袁涣、董遇、薛夏。

我顿时觉得自己之前的有些行为有些失策。

同样是考进来的,名列前茅的孟达、董遇都被分配到地方郡国担任都尉(改制之后转为兵处处长),苏则也只是个县令,都是第六品的县处级干部;而这些排在后面的人……却直接进了各部院当了第四品的司长?

我只好在这些年轻人的官职前加了“代理”两个字。

二十岁的司长……你见过吗?

当然,二十岁的国家领袖,你恐怕也没怎么见过……

根据吏部的建议,我对郡国也进行了小范围的调整,委派徐晃管理刚刚攻打下来的上党郡,带兵留驻上党的秦阵则为副手,留驻赵国的拓拔野同样挂了太守副手的职位;另外,高顺接管了临近青州的泰山郡,赋闲了一段时间的李肃被我打发去了左冯翊做太守,将桥瑁老头则吸收进了礼部的礼仪司。

同时,我决定撤销所有汉室诸侯的封国,统称为郡,原来的诸侯可以保留三千亩自留封地,如果不满意我的安排,可以去汝南找他们的老大刘协去讨要说法。

我刚刚撤掉刘协的同族,刘协就向我发来了一份言辞严厉的声讨檄文。

里面的内容,无非是怒斥我猖狂自大不可一世,颠覆刘邦、刘秀等人创建的文明社会,胆敢玷污神圣伟大的皇宫,搞了一些乱七八糟不知所谓的改革,简直就是桀纣复生王莽再世,必将不得人心自取灭亡,湮灭成为历史的一粒人人唾弃的尘埃。

刘协的回复早在我意料之中,承载着大汉朝光辉的朝廷必然不会向我弯腰投降。

何况,他们在名义上还掌控者青州(六郡)、豫州(三郡)、扬州(六郡)、徐州(五郡)、荆州(七郡)、益州(十一郡)、幽州(六郡)、交趾(七郡)八个大州五十一个郡国,实力远在只有凉州(十一郡)、司隶(七郡)、兖州(七郡)、冀州(三郡)、并州(一郡)、豫州(三郡)六州三十三个郡。

面对大汉朝廷大义凛然的谴责,我哈哈一笑,给他写了一封回复。

这次我亲自来写,内容只有一句话。

“明年开春,本王欲与大汉天子会猎于谯(豫州刺史治所),以祭天时,为万民助兴。”

同时,我给杜畿发了封密函。

“整顿兵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