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这货不是马超-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于是,我也不再强求:“景升公既然这么说了,本王也不好强求,只是方才王公也讲了,景升文武兼备,可惜了如此学识与才能……这样吧,本朝初立不到一年,正打算重开太学,蔡公伯喈已着手准备此事,便请景升公同去太学,为本朝教书育人,将胸中所学传于弟子吧。”

他立刻再次扑倒在地:“谢王上体谅!”

最后,我又转向了王烈:“彦方先生,他既然不肯接任礼部,目前又没有合适人选,那就烦请先生继续心力交瘁吧……”

王烈看了看左右,无奈地说道:“老臣能说请王上另觅贤才吗?”

我哈哈一笑:“这个……真不行。”

2并州匈奴降与顺

在表明了坚决不肯在朝中做官的心意后,刘表再没有其他要求,我也终于同意让刘表只在太学中挂一个教授的头衔,在院长蔡邕的领导下开展教书育人的工作。

而随他一起归降的旧臣,则经过吏部考核之后另作分派。

比起只在并州治理了一年的曹操,刘表在荆州前后八年时间,所培养的人才要数倍于曹操,何况荆州人口远比并州要多得多,但整体来说,他给我呈递上来的名单里,虽然不乏蒯良、蒯越、蔡瑁、张允、韩嵩、刘磐、伊籍、向朗等之前就有所耳闻的人物,但还是缺少能熠熠夺目的著名武将——何况前面那几个人,也不过都是刘表的亲戚与乡党罢了,真才实学又能有多少?

对于这些人,我压根没有多重视,只吩咐程昱以才度用,对于实在没有丝毫用处的,就算是小县的县长也不能给他——对此,程昱只淡淡说了一声:“老夫知道如何去做,王上放心。”

刘表既然已经在掌握之中,我针对整个荆州的人事变动就可以推行下去。考虑到已有的两个大郡——南阳和南郡——太守黄祖与甘宁都是脾气稍显暴躁之人,我将张机从左冯翊太守推到了荆州刺史的位置上,甘宁则兼任荆州军事院,在张机的领导下负责全州的军事行动。

至于主动归顺的荆南四郡,我就交给了程昱去处理,当然,作为今年新降的郡县,他们也享受了第一年不纳税赋的待遇。



时间一天天过去,其余各州考区也先后将科考被录取的人员名单报送到了礼部,王烈稍作整理后很快就呈递到我的面前。

对这份名单,我是认认真真从头到尾一字一句地看了两遍,生怕从字里行间把“诸葛亮”、“周瑜”、“庞统”之流漏过。

但是很可惜,饶是我看得双眼酸疼,这三个人的姓名也没有发现,只是在这之外,倒是看到了几个熟悉的名字:太原王凌王彦云、山阳王粲王宣高、颍川陈群陈长文和钟繇钟元常。王凌自不多说,是王允的侄子,也曾经在我手下实习过一段时间,王粲是后来的竹林七贤之一,文采之名大概相当于前几年的我吧?陈群与钟繇,都是地方世族的子弟,在旧汉也做过一千石官员,而且在后世都属于青史留名级别的人物,他们能屈身参加我的科考,至少说明新朝在地方世族之中还得到了一些认同吧?

不过我记得……荀谌访贤的名单上,似乎也有陈群与钟繇的名字吧?

于是我参考了程昱的意见后,将钟繇直接放在了刚刚空出郡守的左冯翊,没什么好感的王凌扔到了兖州交给张辽去管教,文采飞扬的王粲则送进了王烈的大法院之中审判疑难杂案,最后又让陈群去户部负责收缴税赋——他这个能想出来九品官正制的文化人算数水平肯定不会太低吧。



在第二届科举圆满落幕的同时,并州的部队与南匈奴发生了激烈的交战。

“六月二十八的时候,徐晃以并州部队曾与于夫罗的前部有过一次试探性的进攻,双方都没有拼尽全力;之后秦阵、吕布、夏侯渊赶到并州后,本月初七时,徐晃纠集两万五千余人,对于夫罗的一处营寨发动了奇袭,一举将其拔除,消灭近万敌军……”我轻声念着徐晃发来的战报,心情还算不错,“一战就灭了近万人,南匈奴似乎不过如此嘛。”

“王上,”荀攸脸色凝重地专门向我汇报,“凉州刚刚进行了军制的改革,总兵力缩减到四万,除去各郡所需守军,徐公明能够调动的,也就一万五千人上下,加上秦、吕、夏侯三将带去的援军,总数不会超过三万;而于夫罗能够动用的兵力就超过了这个数字,何况匈奴人无论老幼,上马皆可作战,所以纵然我军士兵的个人战力较强,但总体上恐怕依然不占太大的优势。”

“你说的也对,匈奴也不止这一个部落,若是他从塞外引来大部的匈奴甚至鲜卑、乌桓族人,并州就危险了。”我想了想,点头道,“公达先生,你觉得现在该怎么办?”

“王上不妨委托拓跋将军,从新近归附的奥图鲁部选拔一批青壮,用匈奴士兵去对付于夫罗,”他敛着胡须,沉声道,“若奥图鲁反复无常,并州压力将难以承受,到时候……恐怕朝廷就要考虑再派一支大军进行驰援了……”

“拓拔野么?”我沉吟了起来:以拓拔野的种族优势,来统帅匈奴同胞确实更为妥当……“就这么办吧,若是奥图鲁部见风使舵又投向了于夫罗,那我就只好御驾亲征一次了。”

“那攸就先与文和先生商量一下,预先做些运送粮草的准备。”荀攸向我请示。

我点了点头:“早作准备也好。”我忽而笑了一声,“不知道是不是皮痒了,我现在有些期待奥图鲁和我翻脸啊。”

荀攸只好当做没听见,躬身向我告退。



但老天爷不可能每次都替我完成心愿,就在兵部的令文还没有送过大河的时候,并州的战报再一次发了回来。

这一次正是七月十一的朝会。

“都察院院长祢衡、并州刺史徐晃上书,称徐晃擅自征调奥图鲁部族青壮参与对南匈奴单于的攻击,”贾诩捧着从并州快马发来的奏表向我汇报,“已于四日前对南单于庭发动了总攻,双方激战整整一日,吕布将军一骑当先,连斩于夫罗麾下左右大王,拓拔野趁乱击杀于夫罗,匈奴军心大乱,被俘虏者近两万,南匈奴部族老少十万余人举城而降。二人联名上表,一是为徐晃擅自征调匈奴青壮请罪;二是为拓拔野、吕布、夏侯渊三将请功;三是希望朝廷将南匈奴部族老少分化迁入各县,以免再起祸端。”

“这些异族……再不能放任他们聚居在一起了……”我苦恼地搓了搓下巴,“还是劳烦农部、户部和兵部商议一番,看如何处置这十多万人吧。”

“那……”贾诩问道,“对徐公明所言其余两事……请问王上如何处置?”

“我记得很早前我就说过,为将者镇守地方,遇事当有处置之权,当然也要承担相应的后果,此战既然大胜,徐晃就当有所奖赏。”我轻轻敲了敲太阳穴,考虑着该如何予以嘉奖。

“老夫有个提议,”程昱却出声道,“王上去年为虎豹飞军确立军制时,诸位营长及各郡将领均是少将军衔,这一年来,张文远、太史子义等将领为新朝开疆拓土,屡立战功,新朝所辖能在一年之内由区区两州扩为九州,诸位将军于此深有大功,请王上以军功擢升有功将士之军衔,并增其食邑。”

我放下了耳边的手指,笑道:“军衔由兵部管,食邑则由吏部管,那就还是你们两部来拟个章程,一并下发各州吧。”

两个时辰后,我在尚书台刚刚写就的策书上盖下了王印。

“中华二年七月十一,威武王策曰:

孤以司、凉二州之地,未经年余,已有九州,诸将功莫大焉。今以开疆拓土、抵御侵犯之功,册赏诸将如左:

豫州刺史孙坚文台,继旧汉制,封乌程公,食邑五千户;

青州刺史、虎豹飞军少将太史慈子义,升中将衔,增食邑三百户,称壮武侯,合计九百户;

并州刺史、少将徐晃公明,升中将衔,增食邑三百户,称阳平侯,合计八百户;

虎豹飞军少将秦阵伯虎,升中将衔,增食邑二百户,称金城侯,合计八百户;

虎豹飞军少将拓拔野云龙,升中将衔,增食邑三百户,称平定侯,合计八百户;

清河太守、少将李典曼成,升中将衔,增食邑两百户,称高平侯,合计七百户;

泰山兼琅邪太守高顺伯安,增食邑两百户,称广武侯,合计七百户;

凉州刺史、显亲侯庞柔令直,增食邑两百户,合计七百户;

虎豹飞军少将吕布奉先,增食邑两百户,称云中侯,合计七百户;

南郡太守、虎豹飞军少将甘宁兴霸,升中将衔,增食邑三百户,称德阳侯,合计六百户;

凉州都察院院长刘政仲礼,封关内侯,食邑三百户;

汉中太守杨奉承业,增食邑两百户,称广川侯,合计七百户;

南郡太守黄祖承彦,增食邑两百户,合计四百户;

京兆尹邴原根矩,增食邑两百户,合计四百户;

前荆州刺史刘表景升,继旧汉制,封成武侯,二百户;

武都太守苏固,封关内侯,食邑百户……”

看着这密密麻麻超过五六百字的策书内容,我觉得写策书真是浪费笔墨啊……

3一穷二白新中国

七月,原本还不是收获的季节,中原和河北的州郡却依然忙成一团。

第二届科举刚刚结束,礼部和吏部将决定录取的士子们全部集中在洛阳,又进行了一番严格的政审,而后第一时间将拟任命的名单和官职上报给我。

看了一眼之前我关注过了的钟繇、陈群等人的任命之后,我大笔一圈,就转交尚书台和吏部去处理。

这边礼部和吏部刚刚能坐下来喘一口气,另一边的农部、户部和兵部又忙得焦头烂额:并州二十余万的匈奴步卒该如何安置,国渊、贾诩和荀攸大概已经茶饭不思了吧。

最后终于定下了一个方案:从青壮者之中征调一万人,四千弥补虎豹飞军的损失,六千则打散后编入徐晃的并州部队。其余老少,则分别迁入冀、并、司、兖四州,同时,征集少数擅长养马的派往凉州的国营军马场。

方案中对各州、各郡,乃至各县容纳多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