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粮草,萧琴一心想烧了粮草,苦于被耿炳文看得死死的,刚才见耿炳文出城迎战,心中一动,便也借着机会出了城来,本想趁着机会,溜走毕竟城外这么多人,少了他这么一个微不足道的小人物,谁也不会在意,哪知,耿炳文一上来,便碰上了张玉,一言不合便挥刀之上,萧琴本暗自寻找机会,见张玉挥刀之上,灵光一闪,心道:“这不是一个机会么?”见张玉挥刀之上,一言不发,舞动飞鸿剑便杀了过去。
此刻,二人又战了几个回合渐渐离开了,耿炳文的视线。
忽然“啊……?“一声惨叫,似有人受伤,耿炳文扭头朝二人方向望来,但见萧琴”啊“的一声,身子自战马上跌落下来,张玉断刀一挥,跟着一股鲜血喷了出来,这一笑将朱棣和朱能吃了一惊。朱能毕竟心系萧琴,扭过头道:”张大哥……?“
张玉目光一闪,收了断刀,一拍坐骑,便纵马冲杀了过来,耿炳文这边二人本就不是朱能、谭渊的敌手,三四十个回合下来,早已是攻少守多,眼下被张玉一阵『乱』砍,二人登时调转马头便走。
“张大哥……?“
张玉点了点头,目光游离不定。
第17卷 751章:好一员猛将
耿炳文勒马站在阵前,皱着双目正看着三人争斗,猛的听到萧琴的惨叫上,也只是眉头微微一皱,这也难怪,他这一生征战,死一个人,实在是太平常了,这会儿也没在意,岂料便在这个时候,两股小队人马暗暗的从小路绕过城西,将东、南二营袭破,转从东南直杀到耿炳文西北的营后而来。忽有东南的小将上前来报知耿炳文,耿炳文的心不由自主地跳起来,他目不转睛地盯着东南方向的那支队伍,目测来看,这支人马的兵力当在四千人左右,全是骑兵,为首一将正骑着一匹白马,风一般扑向东南角的城门,耿炳文心知东南门乃是真定城楼的屏障,一旦东南门被破,阵内势必会打『乱』,燕王若是趁此机会攻城,后果便不堪设想,当下勒住马缰冲着身后道:“快,快让东南大营快快迎敌,利用城楼,羽箭阻截,勿让燕逆踏进半步,违令者,斩!”
“是!大帅!”宁忠调转马头便朝东南门奔了过去。
“嗒嗒嗒……嗒嗒嗒……?”
千军万马的马蹄声,在东南门犹如地震一般,东南门遵照主帅号令,匆匆调动兵马,然而那对人马气势汹汹而来,径自冲着东南门攻来,东南城楼上的羽箭如满天飞雨一般朝燕军的骑兵『射』将而来,急急涌向前方的骑兵就像是突然被电了一般,倒下了不少兵卒,东南门的城楼上的兵卒,将燕王兵马死伤不少,正急急忙忙的搭弓再『射』,便在这时,冲在后面的兵马,忽然齐刷刷地拨转马头,几乎没有一刻停滞,激起一阵阵的尘雾,转眼便调转马头朝真定城楼的西南门冲杀而去,耿炳文吃了一惊,急急勒住马缰,掉头便朝真定府奔去,而燕王与邱福的三千精骑,见耿炳文勒住马头朝城楼而去,二人相视一笑,大刀一挥,横冲直撞,如一群猛虎。耿炳文的大营之中,兵将虽多,但如张玉、朱能、丘福、谭渊、朱高熙这般猛将却少有,更何况如今突然受敌,出其不意,便心下惊慌,勒住的马缰更加用力,那马被主人用力急催,似乎也知晓,眼下军情紧急,迈开了四肢蹄子朝真定城楼冲去,耿炳文急急忙忙的赶回城楼,慌忙的登上西南门的城楼,放眼而望,但见西南处,一对人马真冲杀而来,队形整齐划一,一看便是熟练有素!“耿炳文皱了皱眉头,心道:”好一支精锐的骑兵,这难道就是传说中的大名鼎鼎的燕山三护卫中的铁骑!”
耿炳文站在望楼上看得分明,忍不住暗赞一声:“还一支骑兵!”随即喝道:“东南门好生守住,若有后退一步者,斩!”
“是!”
便在这时,忽听得燕兵喊声震地,杀将而来,东南门的南军急忙搭弓而『射』,无奈,为首一将极为狡猾,利用迂回之法,来回奔驰在真定城楼东南西南城门只见,如此一来,待东南城楼羽箭『射』尽,急忙挥兵而上,起兵速度极快,南军虽有城楼之力,但城楼外的兵卒被其一干猛杀,顿时东西『乱』窜,耿炳文见南军开始慌『乱』,心中也有些把持不定,这时又闻得马上那一将口中大喊:“攻下真定,活捉耿炳文的口号!”耿炳文心中大怒,冲着身旁的副将喝道:“此人是何人,如此狂妄!”
“禀将军,此人乃是燕王二子,朱高熙!”
“是他,难怪如此狂妄!”耿炳文盯着目光朝东南门下的朱高熙望去,但见朱高熙挥舞着手中的方天画戟横冲直闯,犹如无人之境,看得耿炳文也忍不住赞道:“好一员猛将!”
——————————————————————————
ps;燕山三卫
据《明史卷九十志第六十六 》
兵二卫所 班军
太祖下集庆路为吴王,罢诸翼统军元帅,置武德、龙骧、豹韬、飞熊、威武、广武、兴武、英武、鹰扬、骁骑、神武、雄武、凤翔、天策、振武、宣武、羽林十七卫亲军指挥使司。革诸将袭元旧制枢密、平章、元帅、总管、万户诸官号,而核其所部兵五千人为指挥,千人为千户,百人为百户,五十人为总旗,十人为小旗。天下既定,度要害地,系一郡者设所,连郡者设卫。大率五千六百人为卫,千一百二十人为千户所,百十有二人为百户所。所设总旗二,小旗十,大小联比以成军。其取兵,有从征,有归附,有谪发。从征者,诸将所部兵,既定其地,因以留戍。归附,则胜国及僭伪诸降卒。谪发,以罪迁隶为兵者。其军皆世籍。此其大略也。
洪武三年,升杭州、江西、燕山、青州四卫为都卫,复置河南、西安、太原、武昌四都卫。四年,造用宝金符及调发走马符牌。用宝符为小金牌二,中书省、大都督府各藏其一。有诏发兵,省府以牌入,内府出宝用之。走马符牌,铁为之,共四十,金字、银字者各半,藏之内府。有急务调发,使者佩以行。寻改为金符。凡军机文书,自都督府、中书省长官外,不许擅奏。有诏调军,省、府同覆奏,然后纳符请宝。五年,置亲王护卫指挥使司,每府三护卫,卫设左、右、中、前、后五所;所,千户二,百户十。围子手所二;所,千户一。七年,申定兵卫之政,征调则统于诸将,事平则散归各卫。
八年,改在京留守都卫为留守卫指挥使司,在外都卫为都指挥使司,凡十三:北平、陕西、山西、浙江、江西、山东、四川、福建、湖广、广东、广西、辽东、河南。又行都指挥使司二:甘州、大同。俱隶大都督府。九年,选公、侯、都督、各卫指挥嫡长次子为散骑、参侍舍人,隶都督府,充宿卫,或署各卫所事。十三年,丞相胡惟庸谋反诛,革中书省,因改大都督府为五,分统诸军司卫所。明年,复置中都留守司及贵州、云南都指挥使司。十五年三月,颁军法定律。十六年,诏各都司上卫所城池水陆地里图。二十年,置大宁都指挥使司。是年,命兵部置军籍勘合,载从军履历、调补卫所年月、在营丁口之数,给内外卫所军士,而藏其副于内府。三十年,定武官役军之制:指挥、同知、佥事四,千户三,百户、镇抚二,皆取正军,三日一番上,下直归伍『操』练。卫所直厅六,守门二,守监四,守库一,皆任老军,月一更。
建文帝嗣位,置河北都司、湖广行都司。文皇入立,皆罢之,而升燕山三护卫为亲军,并建文时所立孝陵卫,皆不隶五府。后诸陵设卫皆如之。移山西行都司所属诸卫军于北平,设卫屯种。永乐元年,罢北平都司,设留守行后军都督府,迁大宁都司于保定。明年,更定卫所屯守军士。临边险要者,守多于屯。在内平僻,或地虽险要而运输难至者,皆屯多于守。七年,置调军勘合,以勇、敢、锋、锐、神、奇、精、壮、强、毅、克、胜、英、雄、威、猛十六字,编百号。制敕调军及遣将,比号同,方准行。十八年,北京建,在南诸卫多北调。宣德五,年从平江伯陈瑄言,以卫官职漕运,东南之卒由是困。八年,减卫军余丁,正军外每军留一,余悉遣归。已,复以幼军备『操』者不足,三丁至七八丁者选一,余听治生,给军装。正军有故,即令补伍,毋再勾摄。
当是时,都指挥使与布、按并称三司,为封疆大吏。而专阃重臣,文武亦无定职,世犹以武为重,军政修饬。正德以来,军职冒滥,为世所轻。内之部科,外之监军、督抚,叠相弹压,五军府如赘疣,弁帅如走卒。总兵官领敕于兵部,皆跽,间为长揖,即谓非礼。至于末季,卫所军士,虽一诸生可役使之。积轻积弱,重以隐占、虚冒诸弊,至举天下之兵,不足以任战守,而明遂亡矣。
崇祯三年,范景文以兵部侍郎守通州,上言:“祖制,边腹内外,卫所棋置,以军隶卫,以屯养军。后失其制,军外募民为兵,屯外赋民出饷,使如鳞尺籍,不能为冲锋之事,并不知带甲之人。陛下百度振刷,岂可令有定之军数付之不可问,有用之军糈投之不可知?”因条上清核数事,不果行。
初,洪武二十六年定天下都司卫所,共计都司十有七,留守司一,内外卫三百二十九,守御千户所六十五。及成祖在位二十余年,多所增改。其后措置不一,今区别其名于左,以资考镜。
○ 上十二卫
金吾前卫 金吾后卫 羽林左卫 羽林右卫 府军卫 府军左卫
府军右卫 府军前卫 府军后卫 虎贲左卫 锦衣卫 旗手卫
◎五军都督府所属卫所
◎左军都督府
○ 在京 凡本府在京属卫,曾经永乐十八年调守北京者,各注其下曰“调北京”,其年月不重出。后四府同。
留守左卫 调北京 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