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增枝娓娓道来,李景隆和平安、瞿能三人听得倒也过瘾,就这会儿功夫,长龙一般的大军也全部跨过了卢沟桥,李景隆扭过头望了一眼,策马桥头,鞭摇指北平,冷哼了声道:“牵强附会之说,若是此桥当真如此神乎,为何燕王不在此派一兵一卒!”顿了顿又道:“此桥宽不过二百与丈,若是由此神通,本帅大军 如何能轻易挥师北平城下,可见燕军将帅似你这般!被这虚无缥缈的鬼神直说所『迷』『惑』,如此看来,燕贼也不过如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面还有两章,各位莫要错过了!
第19卷 864章:黄巢剑
就在李景隆挥军进入北平的夜晚,萧琴也进入了宁王府,宁王府不大,比起以元朝首都为都城的燕王府少了不是一星半点儿,但和北平城厚重的历史感和雄伟,大宁城却多了一份边关的苍凉和豪迈。
此刻廊柱上和檐脊下,都挂着红红的打灯笼,灯火火红一片,照『射』屋顶青砖黄瓦,『色』彩艳丽,气派豪华。大门的雕刻油有朱红『色』油漆,甚为精美,窗子均帘幕深垂,透出一片柔和朦胧,萧琴率先走入大门,纪纲、郑和相视一望,略带迟疑的跟着走了进去。
仅从外观上看,宁王府比起北平的燕王府、南京的金銮殿要小得多,进入了里面,萧琴才觉得有些事情,并不能仅从外表上来,宁王府的里面比之北平的燕王府小多少,起豪华程度,可能还绰绰有余,看得三人均是一愣一愣的,就在三人吃惊之余,福伯躬着身子走了过来,冲着萧琴微微行了一礼道:“三位公子,我家王爷邀请三位去后院相见!”
纪纲一听立马不悦,嘀咕道:“有必要弄得这么神秘么?不就是见个人吗?神神秘秘的,王爷在边关之地待了这么久,怎么一点蒙古人的待客之道全没学到啊!”
骂了几句,也不好意思再说,满脸的不悦跟在萧琴的身后,只见凤阁龙楼应接不暇,宫殿别苑,组成了壮丽的建筑群体,林木耸秀,壮丽异常,萧琴看得暗道:“爷爷的,这个宁王还真懂得享受,这样良辰美景,加上小蝶那种绝世美女,难怪宁王只想做一个安稳的王爷!”就在萧琴想着心事的时候,忽听得福伯轻声道:“三位公子到了,你们且在此等候片刻,王爷一会儿便出来!”
纪纲心中本就有气,这会儿一听到又要等,登时大怒,虎着脸道:“没了兵权的王爷,架子还真不小啊!”不过他不敢大声说出声, 眼下的任务是说服宁王奉天靖难,丝毫的鲁莽不得,心中暗骂了两声,也赖着『性』子四下观望了起来。
这是一个很大的庭院,院外,假山瀑布,飞溅而下,犹如一幅绝美的山水画卷。院子内奇花异草不计其数,阵阵的幽香更是让人有神旷神宜之感,见此良辰美景,三人均暗道:“爷爷的,这宁王还真懂得享受啊!”
三人感叹了一番,方才收回目光打探起这庭院内部来,庭院内部不大,却布置的极为整齐,该有的桌椅板凳一样不少,不该有的杂物一间没有看到,墙上布满了古代名人字画,萧琴看得心动:“若是老子得了一副字画,回到二十一世纪恐怕够自己吃的!”
忽然纪纲道:“萧大哥,你快来看!”
萧琴想着心事,本不想移动,忽听得纪纲又道:“萧大哥你快来看看?”萧琴听他声音有异,心道:“不会是见鬼了吧?”好奇的移动的身躯走了过去,原来纪纲看到了墙壁上的一把长剑,剑鞘上绣着朵朵金黄『色』的菊花,更为奇怪的是,长剑的一侧竟然写着一首诗,看字迹显然是用这把长剑深深刻入墙壁。纪纲见有字可读,好奇心一起,走过去,大声读了起来;百花发时我不发,我若发时都吓杀。 要与西风战一场,遍身穿就黄金甲。朱元璋题!”
“什么太祖写的?“我吃了一惊。
纪纲点了点头道:“太祖所写!”
郑和本欣赏院外的奇花异草,忽听得纪纲和萧琴二人在一旁对这墙壁嘀咕什么,好奇心大起,急忙奔了过来道:“怎么了?怎么了!”纪纲指了指墙壁上的诗句和长剑。郑和『迷』了一眼墙上的长剑,’咦‘ 一声。纪纲急道:“怎么了,发现了什么?”郑和点了点头道:“这剑好生奇怪!”纪纲见他疑神疑鬼的,好生不耐烦‘哎’了一声道:“我还以为有什么发现呢?不就是一把剑吗?有什么好奇怪的?”话音一落,伸手朝墙上长剑伸去。
“别动”郑和眼尖手快见纪纲有所行动,急忙喊住了纪纲,纪纲心一惊,急忙缩回了伸出的右手,脸上尴尬的笑道:“怎么了,郑大哥?”郑和望了一眼墙上的长剑,沉『吟』道:“这把长剑有些来历!”“什么来历?”这会儿萧琴也好奇的问道。
“此剑名为黄巢剑,乃是用长白山上千年玄铁所造,一剑刺出,剑气直入九霄,惊九天云霄!”萧琴惊异道:“真的假的,一剑刺出,剑气直入九霄,惊九天云霄?你当时玄幻小说呢?”
“玄幻小说,什么东西啊?”郑和扭过脸满脸好奇的神『色』。
萧琴生怕他转移话题,道:“就说这把古剑厉害的意思?”
“哦!”郑和点了点头,道:“原来如此,小兄弟真是妙语连珠啊?”
萧琴苦笑了声,心道:这就叫妙语连珠啊,真不知道那些古人妙语连珠是个什么样子!“
这时,纪纲道:“你何以认定此剑便是黄巢天剑,难道有特殊暗号不成?”
“不错,郑和指着长剑道,”纪老弟可否看见刻在天剑剑莦上的金『色』菊花?”
纪纲闻言凑近脸朝墙上的天剑望了一眼,果然见剑莦之上留有几朵金『色』的菊花,倘若不仔细去瞧根本看不出来,“他娘的,还真有一朵金『色』菊花啊!”
“该不会是爆菊花吧?”萧琴心中暗笑不已,也将目光移了过去,但见墙壁上的那把所谓的黄巢天子剑,剑身长约三尺有余,虽未出鞘,但明眼人一看便知是一把好剑,尤其是剑柄上刻着一朵金『色』的小菊花异常的显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面还有一章,小景最近写的无丝毫的动力,不过有始有终,小景依旧会保持的!所以各位书友们放心!不会烂尾哦!
第19卷 865章:黄巢剑2
“怎么样?”郑和得意的冲着纪纲问道。
“有是有,不过也不能单凭这几朵小黄花就……?”纪纲狡猾的辩解道。
郑和道:“当然不能凭几朵小黄花就断定此剑便是当年黄巢的天剑!不过……?“
”不过什么,难不成还有什么传说?“纪纲盯着郑和好奇道。他虽和郑和认识不长,但郑和的博学,纪纲是知道的,不然以朱棣身边文臣武将多余牛『毛』,还对他十分看重,便看得出,郑和的确有他的过人之处。断不说打仗,就说眼前这个分眼力,这番见识,纪纲就自叹不如,不过他有一个好处,不想有些名人雅士,不动装懂,纪纲的人生哲学:”不懂就问呗!“
郑和点了点头,道:“纪兄弟猜的不错,这剑的确有些来历!“
纪纲一听心道:“果然有些来历?“
郑和瞧纪纲眼『色』便知他心意,不待他问起,笑了笑道:“纪纲兄弟可看见这菊花之上,刻着一个‘黄’字么?“
纪纲凑近身躯看了看,菊花正中心果然有一个‘黄’字,那’黄‘字极小,犹如一朵莲花之中的莲蓬,若非仔细之人,当真难以发下!“
“这有一个黄字又怎么讲?”纪纲看望了剑柄上的字,扭过头好奇的问。
萧琴这会儿也被二人一唱一和说的有些心动,眼看宁王尚未出来,便凑过脖子上前,望着郑和。
郑和瞟了一眼墙壁上的长剑,笑了笑道:“不知纪老弟有没有听说过一首诗?”
“一首诗?“纪纲一愣喃喃的念了句。
萧琴似乎隐隐约约的猜测到什么。
就在这时,郑和笑了笑道:”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萧琴听完一愣道:”这首诗好生熟悉,似乎在那里听到过!”
纪纲点了点头道:“不错,和刚才太祖的诗句颇有些相似,不会是太祖所作吧?“
萧琴对朱元璋还算了解,从后世的历史上得知,朱元璋虽没读过什么书,但和所有帝王一样,得了天下后,喜爱舞文弄墨,不过朱元璋的帝王诗句,颇有些不凡,比起后来的康熙、乾隆要好得多了,这首《菊花诗》诗虽然只有短短四句,但细细读来,气魄宏伟,充满了使人振奋的鼓舞力量,尤其是那股杀伐之气颇为让人生寒,朱元璋的诗句虽杀气颇重,但语句之中往往流『露』着颇为不凡的神态,萧琴通读此诗,除了一个杀气,开天辟地的豪气,丝毫感受不到那份自命不凡的得意,故此萧琴猜测这首诗并非朱元璋所作。
果然,郑和摇了摇头道:“非也,非也,太祖虽有《咏菊》,但此《咏菊》非彼《咏菊花》也!“
萧琴受不了郑和的吊书呆子的口腔,笑道:“郑大哥别呆书呆子了,快说这首诗到底是谁写的,这么有杀气!“
郑和惊异的望了一眼萧琴,道:“此诗乃黄巢所写!“
“果然是他!“萧琴嘀咕了声。
“什么黄巢所做,那个短命的皇帝竟然能做出这么,气势凌厉 的诗句,不可能的吧?”身后纪纲一脸的不相信。
郑和道:“不错,正是他所写,据传闻,还是他八岁所写!”
纪纲有些惊异道:“八岁,八岁能写出这般气势的诗句,这人的确不简单,不过这个黄巢天剑如他有何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