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道理非常简单,如果“直隶”号撤退,两艘美舰很有可能放弃“直隶”号,前去参加主力决战即便两艘美舰没有放弃“直隶”号,也会导致“直隶”号严重偏离战列,从而丧失逃脱机会
“直隶”号的坚持,对整个战局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重要的是,坚持之后总会有收获
四点四十八分,“直隶”号取得了开打后的第一个战果,用一次精准的六炮齐射击中了“北卡罗来纳”号虽然只有一枚三百八十毫米穿甲弹命中目标,但是命中点恰好就在“北卡罗来纳”号的舰桥上显然,这枚穿甲弹不可能击沉这艘庞大的战舰,但是却击毙了包括舰长在内的数十名官兵,其中军官就有十多人重要的是,这枚炮弹摧毁了该舰的通信中心
在启用后部舰桥上的备用火控中心之后,“北卡罗来纳”号的战斗力没受影响
当时,美军已经吸取了经验教训,即为主力舰配备了两部火控雷达,备用的火控雷达设在后桅杆上
问题是,“北卡罗来纳”号已经无法用电台与其他战舰进行通信联系
对于炮战来说,问题还不是很大,因为“华盛顿”号就在其后方大约三公里处,因此可以用灯光信号来传递简单的作战信息问题是,跟随“直隶”号减后,“北卡罗来纳”号与前方的“印第安纳”号的距离已经扩大到了八公里左右,而且还在继续扩大,已经无法用灯光信号联系了
要命的是,当时接替指挥“北卡罗来纳”号的卡特少校,也就是该舰的二副,根本没有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这个问题,在接下来的战斗中,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
对“北卡罗来纳”号还以颜色之后,“直隶”号没有撤退,仍然在坚持战斗,而且官兵是越打越猛
只是,在接下来的战斗中,“直隶”号再也没有取得重大战果
根据中国海军的作战记录,“直隶”号总共击中了“北卡罗来纳”号三次,只是除了击中舰桥的那枚炮弹之外,另外两枚炮弹都没有对该舰造成多大影响,这两枚穿甲弹甚至没能在舰体内爆炸
事实上,“直隶”号总共击中了“北卡罗来纳”号五次,有两枚都没爆炸
在接下来的半个小时内,“直隶”号总共挨了十七枚炮弹,其中十一枚是“华盛顿”号的战果在这十七枚十六英寸穿甲弹中,有十二枚在“直隶”号的舰体内爆炸,四枚在舰面上爆炸,只有一枚没有爆炸
显然,“直隶”号根本承受不了这么沉重的打击
打到五点三十分左右,“直隶”号的舰体已经严重左倾仅剩的一座主炮炮塔,要让主炮的仰角达到三十八度,才能向美舰开火虽然没有确切的数据,但是以“直隶”号当时的倾斜角度来看,其舰体的进水量肯定过了八千吨,而“直隶”号的冗余排水量还不到五千吨
显然,“直隶”号注定要沉没
问题是,即便在这个时候,“直隶”号依然在坚持作战
五点四十分左右,“直隶”号打出了三颗红色信号弹
任何一名中国海军的官兵都知道,这是坚持战斗到最后一刻的信号,即“直隶”号的官兵放弃了逃生的机会,将与该舰共存亡
“直隶”号在这个时候坚持战斗,绝对不是毫无意义
事实上,即便“直隶”号有机会撤退,在这个时候坚持下去,也能够产生十分重大的影响
别忘了,第二战列即将到达
重要的是,主力战列里的四艘战列舰正在跟美军做殊死搏斗不管怎么说,只要“直隶”号坚持下去,就是在支援其他战舰
显然,美军也知道这一点,因此打向“直隶”号的炮火加猛烈了
在这紧要关头,“直隶”号的防护性能得到了充分证明虽然没有确切的数据,而且美军的战报也不大可信,但是可以大致断定,在沉没之前,“直隶”号至少被近一百枚十六英寸穿甲弹直接击中,而且其中六十枚,都是在“直隶”号丧失了航行能力,成为靶子的情况下被击中的
“直隶”号没有在大爆炸中沉没,主要就是,在最后一门主炮被摧毁后,“直隶”号上的官兵为主炮弹药舱注入了海水此外,当时舰体大部分已经浸到海面以下,因此大部分舱室已被海水淹没
最终,“直隶”号缓慢的沉入了大海
五点四十七分,“直隶”号的舰体与上层建筑全部被海水淹没,只剩下前后两根桅杆还在海面之上
直到这个时候,“直隶”号上的官兵都没有逃生
最终,“直隶”号上的一千七百余名官兵中,只有十七人幸免于难,而且这十七人都是在战斗中掉入大海的,没有一个主动逃生
“直隶”号坚持到了最后,为这场海战做出了最大的贡献
此战之后,冯承乾亲自参加了“直隶”号阵亡官兵的葬礼仪式,并且在葬礼上宣布追认该舰所有官兵一等战功战后,中国海军博物馆专门设了一个馆区,向外界展示“直隶”号的英勇战斗事迹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未完待续)
百度搜索阅读最最全的小说///
第三百八十七章 预备队
第三百八十七章预备队
五点五十分左右,“北卡罗来纳”号与“华盛顿”号就没再炮击“直隶”号。
不是说,“直隶”号注定要沉没,这两艘美舰不想浪费炮弹。要知道,“直隶”号的最后一门主炮在五点五十二分打出了最后一枚炮弹。让两艘美舰不再炮击“直隶”号的主要原因是第二战列已经赶到。
准确的说,是第二战列开始炮击美舰。
当时,第二战列里,跑在最前面的“北京”号离“华盛顿”号还有大约二十四公里,离“北卡罗来纳”号还有二十五公里,其他六艘巡洋舰与美舰的距离更远。事实上,即便把距离缩短到二十二公里,三艘大型巡洋舰打出的二百八十毫米穿甲弹都无法对两艘美舰构成严重威胁。如果考虑到两艘“北卡罗来纳”级战列舰都增强了水平防护,那么即便把交战距离缩短到十六公里,二百八十毫米穿甲弹也未必能够对其构成威胁。也就是说,二百八十毫米钨合金穿甲弹几乎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能贯穿两艘美舰的水平装甲。如果交战距离缩短到十六公里以内,那么穿甲弹主要打击的是美舰的侧舷主装甲带,而战舰的侧舷主装甲带要比水平装甲厚得多。
显然,美舰当时受到的威胁并不大。
根据中国海军在战后做的测试,要把交战距离缩短到十二公里左右,二百八十毫米钨合金穿甲弹才有可能贯穿“北卡罗来纳”级的侧舷主装甲带,而要让击穿概率提高到百分之五十以上,则要把交战距离缩短到十公里以内。要等到二百八十毫米钨合金次口径穿甲弹正式装备部队,大型巡洋舰才有能力在十五公里的交战距离上,打穿“北卡罗来纳”级战列舰的主装甲带。
只是,在第二次新乔治亚海峡海战之后,美军似乎十分忌惮中国海军的大型巡洋舰。
在遭到炮击之后,两艘美舰立即转移了火力。
这个时候,“北卡罗来纳”号的通信问题开始发挥作用了。
以当时的情况,“北卡罗来纳”号与“华盛顿”号应该避开第二战列,加速追上前方的四艘战列舰。
原因很简单,这两艘美舰没有受到重创,航速都能超过二十七节。
如果全速追赶的话,天亮之前,美军的六艘主力舰就能聚拢。更重要的是,中国舰队的第二战列离主力战列依然有三十多公里,即便以三十节的速度追赶,也要花好好几个小时才能追上。
也就是说,在天亮前后,美军将获得一次极为宝贵的机会。
这就是,能在将近两个小时内,对中国舰队形成六比四的兵力优势,而且两艘保全了战斗力的“北卡罗来纳”级战列舰将成为美军舰队中最强大的战斗力,必然会对战斗结果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当时,莱特也有这样的想法。
虽然没有收到“北卡罗来纳”号的战斗报告,但是通过雷达,莱特已经发现“直隶”号即将沉没。
根据美军的作战记录,当时莱特试图联系上“北卡罗来纳”号。
问题是,“北卡罗来纳”号根本没有回应。
有趣的是,当时莱特没有想过联系“华盛顿”号。虽然在两舰中,“北卡罗来纳”号是领舰,也是战列舰分队的旗舰,但是“华盛顿”号的建造标准与之一样,也配备了全套的通信设备。
六点过,莱特才想起联系“华盛顿”号,随后得知“北卡罗来纳”号的舰桥被击毁,通信中心被炸掉了。
问题是,“华盛顿”号也只能用灯光信号与“北卡罗来纳”号联系。
要知道,灯光信号传递的信息非常有限。
到六点十五分左右,这两艘战舰的关系才算理顺,即“华盛顿”号充当领舰,“北卡罗来纳”号尾随其后。
显然,接下来的操作就非常复杂了。
只是,两舰也没有机会实现这复杂的操作。
六点十分左右,第二战列就把与两艘美舰的距离缩短到了十八公里,即便是编队最后面的防空巡洋舰与美舰的距离也不超过二十公里。虽然在这个距离上,两种巡洋舰的主炮依然无法对两艘美舰构成致命威胁,但是却有严重威胁。别忘了,在第二次新乔治亚海峡海战中发挥关键作用的正是防空巡洋舰,其二百四十毫米舰炮打出的高爆弹与半穿甲弹,几乎能够摧毁美舰上所有的暴露设施。
七打二,美舰显然没有任何优势可言。
更重要的是,在这七艘巡洋舰中,三艘大型巡洋舰中的两艘参加过第二次新乔治亚海峡海战。
显然,中国舰队官兵没有忘记已经获得的经验。
在确认二百八十毫米穿甲弹无法洞察美舰的装甲后,三艘大型巡洋舰全部换上了高爆弹与半穿甲弹。当然,四艘防空巡洋舰从一开始,就没有指望用穿甲弹对付美舰,一上来就使用的是高爆弹。
此时,两种舰炮的射速成为了关键因素。
当然,战